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渤海风暴潮概况及温带风暴潮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分析研究表明,天津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最频发区和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除夏季有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外,春、秋、冬季均有灾害性温带风暴潮发生.采用球坐标系下的二维风暴潮模式,对1969年4月23日引起渤海最大温带风暴增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风场和增水过程的计算结果验证表明,该模式可用于温带风暴潮的工程计算,并且只要依据文中方法计算出预报气压场和风场,该模式也具有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10年渤海两次典型温带风暴潮过程及规律,发现沿岸的最大增水基本由北沿渤海西岸向南传播且各站出现最大增水时间有较稳定的滞后,利用一套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分辨率风暴潮模式(ADCirc)和NMEFC温带风暴潮模式(CES)分别对“20101212”强温带风暴潮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其结果的优劣后提出基于测站风场...  相似文献   

3.
滨海新区温带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建立了一套基于非结构三角网、适用于滨海新区的高分辨率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在陆地区域分辨率达到50~80 m,对两次典型的温带风暴潮进行模拟得到满意结果。计算了塘沽站19 a平均天文高潮值并根据对历史天气过程的分析,选取制定了4个强度的天气系统,而后模拟得到不同强度下滨海新区的温带风暴潮最大淹没范围。综合考虑风暴潮淹没风险与承灾体脆弱性制作出滨海新区温带风暴潮灾害风险图。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都存在风暴潮灾害风险,沿海地区风险大于内陆,其中天津新港、临港工业区、海河北岸地区、大港地区南部的灾害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4.
影响连云港的几次显著温带风暴潮过程分析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建立一个温带风暴潮模式,包括海上边界层风场模式和风暴潮数值模式.利用建立的温带风暴潮模式,模拟了影响连云港的几次显著温带风暴潮过程,结果表明,本模式所采用的海上边界层风场模式和风暴潮数值模式是匹配的,能够满足海洋工程中的风暴潮数值计算的需要,甚至可以成为日常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温带风暴潮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莱州湾羊角沟、夏营两站建国以来的风暴增水资料,对莱州湾建国后发生的风暴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温带风暴潮产生的物理机制,此外还对莱州湾温带风暴增水以及诱发增水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莱州湾温带风暴潮统计预报方法,并在作业预报中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由2020年12月29日至31日强冷锋引起的影响洋山港海域的温带风暴潮过程。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其天气过程, 并利用FVCOM-SWAVE波浪-风暴潮耦合模式对该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 同时结合潮位站及浮标站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分析模拟了波浪、潮流、风暴增减水特征。结果发现, 该次冷锋型温带风暴潮过程主要表现为先短时风暴增水后出现长时间风暴减水的特征, 最大风暴减水可达65~70cm, 其主要诱因包括研究海域气压的快速升高并维持、长时间持续的偏北大风及波流相互作用。相关敏感试验研究了3种因子对风暴增减水位的贡献大小, 发现风暴增水峰值期间风场贡献占比约为90%, 海平面气压场约为5%; 风暴减水峰值期间, 海平面气压场的贡献度约占55%, 风场约占40%, 而波浪的贡献均不足10%。洋山港航道内风暴期间潮流流速最大可达到2.6~2.8m•s-1, 落潮时为东南向离岸潮流, 涨潮时为西至西北方向的外海潮波传入潮流; 洋山港航道潮流始终是东南或西北向, 此处流速辐合, 是洋山海域流速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一个温带风暴潮模式,包括海上边界层风场模式和风暴潮数值模式。利用建立的温带风暴潮模式,模拟了影响连云港的几次显著温带风暴潮过程,结果表明,本模式所采用的海上边界层风场模式和风暴潮数值模式是匹配的,能够满足海洋工程中的风暴潮数值计算的需要,甚至可以成为日常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8.
关于温带风暴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喜年 《海洋预报》2005,22(Z1):17-23
本文概要的介绍了全球温带风暴潮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我国沿海的温带风暴潮及其类型,简要评述了国内外温带风暴潮现行预报技术和预报准确度,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防潮减灾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莱州湾夏营站1960-1987年的风暴增水资料,对夏营站的风暴增水以及诱发增水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分类,对夏营站的温带风暴潮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经验相关和统计相关两类预报方案,通过对这些方案的检验,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海洋预报》2021,38(4)
选取渤海湾为研究区域,对塘沽站实测风场与再分析风场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有一定的偏离。根据线性拟合关系对站点风速进行修正,并根据距离权重修正渤海湾区域再分析风场,采用修正后的风场驱动模型模拟温带风暴潮,其模拟结果在增水趋势、最大增水方面的准确度有明显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温带风暴潮的数值模拟采用再分析风场驱动时需进行适当的修正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56?2016年共126例天津沿岸风暴潮个例,基于统计资料研究其发生规律,并按照天气形势将之分类。冷锋型温带风暴潮个例占据全部风暴潮个例的60%以上,其平均每年发生1.28次,2013?2016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利用Lamb-Jenkinson(L-J)客观分型方法,对2003?2016年的冷锋型温带风暴潮个例进行客观分型,并计算5个环流指数。分型结果表明:除有1例无法归类外,其余均可进行客观分类。在全部分型的27类环流类型中,冷锋型温带风暴潮个例的环流主要集中在12类之中。其中反气旋混合偏东气流型、反气旋混合东北气流型、偏东气流型均发生较多次数,共占据了总数的58.8%。此3类出现次数多,产生的增水大,可认为冷锋型温带风暴潮个例依据客观分型再次细分为此3种主要类型。3种主要的客观环流类型80%集中出现在秋、冬季节。利用典型过程的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对比分析,其客观分型结果可以对影响渤海的冷锋走向和冷高压中心位置进行区分。环流指数的强弱粗略的表示了风暴潮过程的强弱。客观环流类型和环流指数,可以为风暴潮个例对比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渤海"9216"特大风暴潮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论述了我国渤海地区风暴潮的特点,指出渤海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风暴潮发生,而且发生在这里的温带风暴潮较台风风暴潮既频繁又严重。建立了一个球坐标系下的温带风暴潮数值模式,并利用该模式对发生在渤海地区的9216号特大风暴潮进行了数值模拟,成功地再现了这次过程,这表明:只要计算的风场准确,温带风暴潮的数值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渤海一年四季都易受到由温带风暴和热带气旋所致风暴潮的影响。为了缓解风暴潮灾害对海岸地区人员生命财产的影响,十分有必要了解大型风暴潮的发生过程和机制。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温带风暴潮或台风风暴潮。本文利用所构建的海气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发生于渤海的两种类型的风暴潮,对发生在渤海的2次典型强风暴潮过程进行了模拟。由WRF模型模拟得到的风场强度和最低海平面气压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由ROMS模型模拟得到的风暴潮期间水位变化过程与潮位站观测结果也吻合较好。对两种类型风暴潮期间的风场结钩、海面风应力、海洋表面平均流场以及水位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将耦合模型结果与非耦合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渤海两种类型风暴潮期间的风场结钩、海面风应力、海洋表面平均流场以及水位分布等均存在巨大差异。渤海风暴潮的强度主要由海洋表面的驱动力所决定,但同时也受海岸地形地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丁骏  王晶  王勤 《海洋预报》2012,29(4):23-28
2010年10月25—29日,浙江省沿岸遭受了本海区近10年来最强温带风暴潮袭击,浙江北部沿海部分岸段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宁波镇海、舟山定海和沈家门部分沿岸地区出现漫滩和内涝等险情。本文根据实况天气图、实况观测资料和实况分析资料,分析了10.25温带风暴潮的成因、特点,为今后预报此类风暴潮提供一些可借鉴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65—2009年间影响北海市沿岸的热带气旋资料和风暴增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北海市沿岸的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北海市沿岸平均每年发生风暴增水2—3次,其中较大以上强度的风暴增水每年0.87次,严重以上强度的风暴增水每3年有一次;北海市沿岸每年4—11月均有可能发生风暴增水,且集中在7—10月,尤以9月最多。影响北海市沿岸的热带气旋主要以西北行路径为主,且多是穿过雷州半岛或海南岛后在越南沿海登陆,此种情况下,风暴增水曲线表现为周期性波动。另外,本文还采用Pearson-Ⅲ分布和Gumbel分布来估算风暴增水频度,得出北海市沿岸不同重现期的高潮位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