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红黄壤中粘粒矿物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科学进展》1991,6(3):55-55
针对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从矿物组成、风化、氧化铁的性质,磷、硒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获得的重要结果有:(1)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赤红壤和黄壤含重矿物达10—50%,而花岗岩发育的这些土壤只含0—6%。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含较高的重矿物主要是有部份石英为氧化铁包裹式胶结导致“假重矿物”出现而造成。(2)土壤中的轻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它们在与母岩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粒级和发生层的分异情况表明,石英和长石的分布深受风化作用支配,因此首先提出石英/长石比率可作红黄壤的风化度指标。(3)红黄壤粘粒矿物中1:1型和2:1型的矿物分布反映了其地带性特征,但三水铝石土出现的条件再次证明不能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因为三水铝石  相似文献   

2.
黄劭显  杜恒俭 《地质论评》1946,11(Z2):253-256
(一)引言民国三十三年冬作者等奉所命应宁夏建设厅之邀,赴白土山调查菱铁矿,同年十一月二十日路经小松山北麓,见有深黑色结晶细致之侵入岩,采得标本一块,发现其中细小晶体,形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纵向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南岛东部地区发育典型的5个砖红壤剖面的REE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基岩与成土母质决定着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最初含量,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大于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土壤表层强烈的淋溶作用又导致由土壤剖面深部至浅部∑REE逐步减少。基岩及成土母质决定了砖红壤中呈现的LREE富集及Eu亏损的特点,而土壤发育过程中REE分异作用又使这些特征在成土母岩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叠加。砖红壤剖面表层氧化和水解作用导致Ce在土壤表层中的富集,并导致由剖面深部至浅部,Ce呈现出由负异常向正异常演化之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康 《地质论评》1944,9(Z3):281-286
粤省泥盆纪地层,自来所报告者,有所谓肓子峡系(冯景兰朱(卤羽)声调查),鼎湖山系(徐瑞麟蒋溶调查),莲花山系(徐蒋调查)东岗岭系(王镇屏调查),均认为与广西之金竹垇砂岩  相似文献   

5.
章人骏 《地质论评》1947,12(Z2):249-250
发现经过民国三十五年夏人骏奉江西省地质调查所之命,调查江西乐平、鄱阳、浮梁等县地质矿产。六月八日在乐平县城西约10公里,鄱乐煤矿公司北约四公里之石灰岭,发现含骨化石之洞穴堆积,规模虽小,惟对于新生代地质史料素甚贫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胡椒种植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在对海南省胡椒主要种植区--文昌区和琼海区胡椒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及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其含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文昌区中仅有东阁镇种植地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玄武岩风化的铁质砖红壤区及花岗岩风化的黄色砖红壤区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因子主要为Cr、Ni,其次为Cu;琼海区只有长坡花岗岩及变质岩风化区两种植地土壤中Pb、As超标,其他母质类型的土壤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整体看,研究区胡椒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受人为活动因素影响较小,母岩母质类型是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8,13(Z2):264-265
笔者於民国三十四年奉命整理许德佑先生所遗贵州三叠纪标本,见有完美之海百合化石,冠茎具备,乃采自关岭县法郎村者,标签书为Encrinus carnalli,其冠则远较Encrinus复杂,其茎则具Traum-  相似文献   

8.
吴磊伯  李铭德 《地质论评》1948,13(Z1):133-135
混合岩(Hybrid rocks)之发生,据A.Harker等氏解释,系某种岩浆未完凝结以前,与另一成份不同之侵入岩浆,发生混合所致;又同一岩浆上升时期,吞噬与吸取围岩之包体(Xenoliths),结果亦可产生混合岩,此类现象,在闪长岩(diorite)中,通常显著,Appinite为混合岩之一种,最初在苏格兰发现、一般认为先期之基性岩浆或基性岩,与后来之酸性岩浆如花岗岩浆等发生作用而成,三十五年冬,作者等调查浙江北部地质,于诸暨一带之  相似文献   

9.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9,14(Z1):13-21
一中国笔石之研究经过李希霍芬(Richthofen)於1868—1870年间调查中国地质时,首先在南京附近仑山发现笔石,所采标本经佛来希(Frech)研究,列一笔石名单於李希霍芬之”中国“第五卷中(1912),勃朗(Brown1908)在云南施甸蒲缥所采笔石标本,由爱丽斯(Elles)鉴定,瑞德(Reed 1917)列些等笔万名单於其”云南奥陶纪及志留纪化石“一文  相似文献   

10.
三家金矿发现Hg—Au—Ag矿物—α—汞金银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汞金银矿是1986年笔者在河北省青龙县三家金矿某富矿带采集的金矿石标本中发现的,见于矿石光片及人工重砂中。经电子探针分析,平均含Ag 41.53%,Au 22.34%,Hg 36.09%,简化化学式为:(Ag,Au)3Hg。其x射线粉晶数据为:2.382(9) (111),2.060(6)(200),1.461(7)(220),1.245(10)(311),1.194(5)(222),与1929年Pabst等人合成的a汞金矿(含Au 82.75%)可以比较,属等轴晶系。笔者确定它为Hg、Au、Ag金属互化物,且是Hg-Au-Ag系列矿物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质局区调大队变质岩图编图分队1982年6月在艾比湖东北的唐巴勒地区检查蓝闪石片岩时采集的标本中,发现两层含绿纤石(pumpellyite)的岩石,其中一层还伴生有葡萄石(purehnite)。含绿纤石地层属中奥陶统科克沙依组,主要岩性为细碧岩夹少量层凝灰岩及硅质岩,岩石呈块状,为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70°左右。其南北两侧均以断层与恰尔尕也组相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银镍黄铁矿产于广西融水县九毛锡矿区,粒度极细,反射率为25.9(470nm),34.8(546nm),35.8(589nm),39.7(650nm)。成分中含Ag 11.12—13.26%,Ni 19.06—23.07%,Fe 31.27—35.13%,Co 0.02—0.34%,Cu 微—4.70%,S 30.87—32.99%。  相似文献   

13.
李星学 《地质论评》1948,13(Z2):262-264
浙江中生代植物化石之产地,虽常见於各地质报告,然其确切之内容则从未道及。去冬地质研究所陈恺,郭鹤俊两先生以采自兰谿,寿昌两县之植物化石交笔者鉴定时,觉其大部与福建坂头系之植物相似,而应为下白垩纪Wealden期之产物。今夏,复趁去浙西调查之便,除对上述两处之标本有所增补外,并添采诸暨五泄一地。惜三处之标本均多破碎,属种亦少,尚难详作研讨,兹将已经初步鉴定者列下:  相似文献   

14.
王恭睦 《地质论评》1942,7(Z1):45-50
绪言油页岩—称油母页岩,为含有石油质之深色富含炭质之泥页岩。著者在调查南郑褒城宁羌等县之大巴山脉时,于褒城鐄山石炭二叠纪之石灰岩层中发现含油页岩一层,经陕西省工业  相似文献   

15.
郭宗山 《地质论评》1948,13(Z2):266-266
此新纺缍虫发现於甘肃南部武都县洞门前之上二叠纪灰色石灰岩中,与Schwagerina及Neoschwagerina共生。其特点为(1)隔板(Septa)为有规则之褶皱;由极端(Pole)至中部(Median portion)及  相似文献   

16.
遗迹化石TisoaSeres国内尚无报导,70多块遗迹化石Tisoa标本见于藏北羌塘地区中侏罗统色哇组。本文对所采集的Tisoa标本作了详细的研究,Tisoa通常由紧靠的圆柱状平行潜穴管组成,单一潜穴管直径2~7mm间,两栖管间距1~4mm,外部由锥形或圆柱形钙质结核所包围,钙质结核直径10~25mm。保存完好的标本表明Tisoa为两个潜穴管底部相连的“U”形管,大多数只含两个平行潜穴管的标本实际上只是保存的一个“U”形管的上部。在大多数Tisoa管壁通常发育不规则的黄铁矿层或一微晶方解石薄层;栖管中常充填微晶和亮晶方解石以及黄铁矿、云母及泥质和石英。一般认为Tisoa是一种节肢动物潜穴。沉积环境分析,产Tisoa的沉积环境为正常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铁铝土矿物组成及其风化和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毅杰  罗家贤 《沉积学报》1999,17(12):681-686
论述了我国南方玄武岩和风石发育的铁铝土原生矿物和粘土矿物物组成及其风化和演变。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中,风化强烈的砖红壤含重矿物主要集中在10~50μm和50~100μm粒级中,达35%~92%;内化较弱的红壤和赤红壤含重矿物主要在100~250μm粒级中,达10%~20%;而花网岩发育的铁铝土中,轻矿物占绝对优势。玄武岩发育的赤红壤和红壤中市高岭石含量低于花岗岩发育的同类±20%。而前发育的红壤粘粒  相似文献   

18.
莫柱孙  刘成湛 《地质论评》1951,16(1):128-128
广东之泥盆纪地层素被目为只有零星之分布,惟经近年来调查之结果,其在粤省实亦颇为发育。据目前所具之知识,下泥盆纪在广东仅有陆相地层,中泥盆纪EIFELIAN期海水开始上侵,但直到GIVETJAN期为止,其范围恐未越过徭山山脉之东。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