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项研究为应急跟踪国外灾害地震提供基础性背景资料的一种快速反应措施,它包括资料库和检索应用软件两部分。资料部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全球灾害性地震活动区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灾害性历史地震目录和活动性数据;各国地震管理和观测观察机构概况以及与之配套的资料检索应用软件等。  相似文献   

2.
震情预报包括地震要素预报和震害预测评估,是全部地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政府应急职能体系的最主要部分。本文围绕对灾害性地震孕育过程的监测预报,拟订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地震工作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3.
谭承业  冯启明 《地震研究》1995,18(2):204-212
本文根据最近十年全球发生的主要灾害性地震资料,研究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类型的日趋复杂,现代地震灾害所表现出的若干新的特征,为研究制订新的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次灾害性地震之后,有关部门分别提供的评估数字有时差别很大。该文据全世界地震灾害记录资料,提出并讨论以下事实;各家提供的地震评估数字普遍左别。一般比较来看,人员死亡数的差别较小,经济损失数额评估的差别较大。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差别,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而继续存在甚至扩大。  相似文献   

5.
沈军  李莹甄  汪一鹏 《中国地震》2004,20(3):229-237
通过对活动断裂定量资料和地震活动性的分析对比,认为完整地震轮回包括特征地震和特征地震之间的次级地震;次级地震的震级与上次特征地震的离逝时间、断裂滑动速率有关;断裂的位移分为产生特征地震的大粘滑和产生次级地震的小粘滑;完整地震轮回中震级一频度关系依然成立;完整地震轮回的能量积累大致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地震活动性不同;特征地震的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特征地震与次级地震之间的变形分配。基于上述认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关系,用于定量估计地震构造的潜在震级和危险性;并将其初步运用于天山部分地震构造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范芳琴  王煜 《内陆地震》1995,9(4):351-356
利用新疆天山地区丰富的地震资料,通过天山地区灾害性地震的空间分布、历史地震烈度分布、地震地表破坏特征、地震灾害损失论述了新疆天山地震灾害特征,分析了灾害成因。  相似文献   

7.
董颂声 《地震学刊》2001,21(1):62-65
简要介绍了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的有关情况,包括:震中附近地区的经济地位、构造背景、地震活动背景、震前地震预报研究国际合作情况;这次地震造成的地震灾害、破坏特征和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以及土耳其对地震灾害的法制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由深源远震体波记录反演华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点研究的地区为河北省北部包括京津地区,以及山西、内蒙的部分地区,在此区选取了29个台站;在向东延伸的背景区,选取了6个台站。利用这些台站的深源远震体波记录资料,通过选取介质结构模型,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图进行拟合,以确定地震台下介质结构的可接受模型。在拟合时,对每个地震台站都选择若干次深源远震的体波记录作为观测图。对每个地震台站一般都算出60个不同模型的理论图。实际上做出的结果比地壳深,为大约  相似文献   

9.
丁鉴海  张国民 《地震》1996,16(1):9-16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资料,探索区域应力场应力增强标志和动态监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地震前月相效应的变化;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场时空演变特征;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群体的空间转移;大区域前兆场短期动态突变;大地震发生后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追踪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区域应力场的动态监视,对开展地震形势预测,提供大地震发生的有利背景乃至地震的中短期预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了山西地震带的构造活动背景和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了该地震,特别是其中段的太原-介休一带近期的地震活动性,以及整个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增强的可能性;提出了有关该地区加强防减灾部署,包括强化该带地震监测台网与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和开展地震救灾辅助对策系统研究的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岫岩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岫岩西北部的偏岭地区属海城地震的余震区,地震活动受北西向海城河断裂的控制,这里具备发生5-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其它地区属中、小地震活动区。在有旋扭构造发育的地区,当外区有强震发生时有可能出现震害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Li Ying 《中国地震研究》2007,21(4):379-387
Based on basic data used in compiling the Zonation Map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in China, recent research on seismic safety assessment for engineering sites in central-southern Hunan Province, the new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of moderate earthquakes and the background seismicity data obtained by modern instrumental earthquake records since 1970, a new result of seismic zonation of central-southern Hunan Province is provid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rea with PGA=0.05g h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new map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one and is relatively consistent with the seismic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ate earthquake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central-southern part of Hunan in recent years. This result will benefit the research and compilation of a new-generation seismic zonation map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and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in the moderate earthquake active region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of China.  相似文献   

13.
永登5.8级地震序列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芳  陈玉华 《内陆地震》1998,12(4):327-336
对永登5.8 级地震序列及近10 年来永登—兰州地区的小震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永登5.8 级地震为孤立型,震前近10 年震区一直有小震活动,主震是在小震活动经历了一个增多—加剧—平静的过程后才发生的。历史地震活动资料及地质构造表明,永登地区存在中强地震孕育的背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用化攻关方法,较系统地处理了80年代以来宁夏及其邻区5.0级以上地震前的水化前兆异常。在分析总结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宁夏地区水化前兆异常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地震的基本参数是一切有关地震研究的基础,尤其是震中及震级是工程地震研究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于特定的工程场地和研究区域,某些地震震中的位置,对地震构造环境的评价,潜在震源区的划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曾对诸多地震进行过甄别与修定,并总结出5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天津及邻近地区自1966年3月6日至今一般说来卅余年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邢台、渤海、唐山三次7级以上大地震和十余次6级中强地震,为研究该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作者依据该区域内392口井,5000多个水样,20余个项目的分析资料,探讨了中强地震震源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与特征,为探索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判定潜在震源区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我国微小地震监测能力,"一带一路"项目拟在黑龙江鹤岗地区建设地震台阵。在2019年8月4日至9月4日,鹤岗地震台阵监测到部分近震及远震,与黑龙江省鹤岗地震台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果:与鹤岗地震台相比,鹤岗地震台阵对近震及区域性地震的监测能力较高,对远震和极远震的监测范围较大,记录完整的地震个数更多,整体背景噪声更小,地震波形质量更高,定位更精确,提高了区域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四川壤塘地区历史地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在雄  徐吉廷 《地震研究》1996,19(3):239-245
  相似文献   

19.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2003年5月以来的国内MS≥6.0、国外MS≥7.0的地震作了统计分析。以2004年7月12日—2004年8月25日间西藏地区3次地震为例得出如下认识: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短临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利用NCEP温度异常图像与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结合进行地震短临预测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思路;西藏的3次地震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周期相同的相位上,即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达到相对稳定的峰值的末端,而不是发生在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最大时刻,同时2003—2004年在西藏发生的其它震例中,地震发生在上述周期相同的相位,因此认为应当对其它区域更长时间更多的震例作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互联网数据,统计了2001-2010年全球有人员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其间共发生了232次,平均每年发生约23次;共造成约697404人丧生,每年因地震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为69 740人.亚洲是地震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印尼、中国、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尤为严重,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地震巨灾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