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之义 《气象》1987,13(8):34-36
在卫星气象中心和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及十二省(区)气象台联合研制的气象预报专家系统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本省预报服务的需要,建立了一套本省区域短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并将我台经多年应用效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暴雨预报专家系统,是在暴雨理论指导和收集众多预报经验基础上,于1985年冬至1986年春由兰州中心气象台暴雨专家系统课题组研制的。1986年夏季开始试用。效果良好。本系统是在长城0520CH 微型计算机上用 PROLOG 语言实现的。采用1980年至1984年7、8月期间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卫星云图、B 模式预报图等气象资料,经计算挑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地农业气象服务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完善小麦赤霉病预报方法、普遍推广专家预报经验、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效益,我们建立了金华小麦赤霉病预报专家系统。该系统引用了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和卫星气象中心用 lisp 语言研制的气象预报专家系统的有关基础程序,较广泛地收集了国内有关赤霉病预报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具体情况综合整理成推理规则,在 IBM-PC 机上进行,建成专家系统。试报和应用效果较好。本文对该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已在气象预报方面得到广泛注意。1985年下半年起,我省引进了LISP系统,开展了暴雨专家系统预报方法的研制,经1986、1987年在嘉兴气象台实际使用,取得初步效果。为了增进落区预报信息,除了制作全省暴雨专家系统预报工具外,嘉兴气象台担负了制作浙北片暴雨预报工具。浙北片包括嘉兴、湖州、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市),在制作预报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强对流潜势区天气预报系统是在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和雹暴预报系统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是兰州区域气象中心短期预报业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综合归纳了以往的预报方法,并充分利用增强显示红外卫星云图资料研制了短时半定量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新彬  黄珍珍 《气象》1986,12(8):42-44
一、专家系统知识整理过程 暴雨是我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是我省气象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气象问题复杂和气象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暴雨预报水平还不很高。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理论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专家系统也逐渐被引入到气象预报中,增加了一种新的预报手段,这对推进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福建省气象局同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应用分析室、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协作,选择暴雨预报为对象,进行了建立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的研究。 建立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首先要建立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7.
张廷治  王述舜  邱锦莉 《气象》1986,12(3):8-11
在暴雨研究和预报经验的基础上,应用APPLE-Ⅱ计算机和BASIC语言研制了辽宁暴雨预报专家系统(以下简称为LBZX1),经过1983、1984年的历史试报及1985年的业务试报的实践检验,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介绍辽宁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的知识内容、知识库结构、系统构造、推理流程及试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收集、总结暴雨预报经验的基础上、普查了1979年以来产生我市暴雨前期天气系统,得出主要有低涡、冷切变、暖切变、低槽和热带气旋等五种类型。我市5—6月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在资料处理和推理方法等方面采用卫星气象中心和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所联合开发的IMFOS系统,并运用长城0520-CH微机。  相似文献   

9.
赤霉病预报专家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益平 《气象》1989,15(6):46-47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因此,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报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建立了金华市小麦赤霉病预报专家系统。该系统引用了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所和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基于知识的气象推理系  相似文献   

10.
引 言近几年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 92 1 0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现有的气象业务体制和运行流程。中国气象局根据气象业务发展的进程和需求制定了“以分析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 ,以MICAPS系统为主要工作平台 ,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和预报技术方法”的技术路线 ,并对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省 (区 )、地、县各级台站业务作出了具体的分工和要求。作为西北区域气象中心 ,兰州中心气象台承担着制作本省天气预报服务、决策服务、专业有偿服务和对西北区及本省台站的指导预报、以及大量的气象信息加工、处理、分发等…  相似文献   

11.
年度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单位 项目负责人 1994 广西人工降雨业务试验研究 一等奖 广西区人降办 广西区气象台 杨振球 1994 广西天气分析及预报技术方法研究 一等奖 广西区气科所 蒙远文 1994 北部湾北部海面强风预报专家系统 二等奖 广西区气象台 黄香杏 1994 钦州沿海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研究 二等奖 钦州地区气象局 卢保祥 1994 广西天气与低纬环流研究 二等奖 广西区气象台 吕兆BA33 1994 广西原料蔗产量、蔗糖分及最佳榨期预报研究 二等奖 广西区气象台 吴全衍 1994 桂林地区寒露风中期天气预报系统 三等奖 桂林地区气象局 唐宜科 1994 红水河流域致洪暴雨成因分析和预报方法研究 三等奖 河池地区气象局 班荣球 1995 广西减灾防灾天气预警系统 特等奖 区气象局 林少雄 1995 广西重大旱涝冷害等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及防御对策研究 一等奖 区气科所 王根富 1995 冬半年中期(3~5天)北部湾海面强风预报业务系统 一等奖 区气象台 高安宁 1995 广西通志*气象志 一等奖 区气象学会 张玉坤 1995 广西台风致灾的防御对策研究 二等奖 区气象台 吴兴国 1996-1997 GX-1型电解水制氢设备技改成果\+* 一等奖 气象装备中心 殷怀友 1996-1997 华南登陆台风暴雨增幅(特大~暴雨)诊断预报方法研究 二等奖 区气象台 吴兴国 1996-1997 广西减灾防灾天气预警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二等奖 区气象台 粟华林 1996-1997 小区域农业气候区划微机动态模拟及引种布局决策系统 二等奖 区气科所 易燕明 1996-1997 全区气象中心网络信息自动交换系统 二等奖 区气象台 那基坤 1996-1997 《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和前汛期5~6月大暴雨过程》3~5天MOS预报业务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吴仁才 1996-1997 《春季南支槽活动及其暴雨天气的研究》 三等奖 区气象台 梁志和 1996-1997 广西重大天气过程短期预报警戒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黄海洪 1996-1997 中尺度套网格滤波分析物理量诊断业务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林开平 1996-1997 玉林地区名特优水果农业气象计算机服务系统 三等奖 玉林地区局 刘 流 1996-1997 XW-1型相位均衡器 三等奖 区气象台 唐少华 1996-1997 天气预报稿编辑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周 飞 1996-1997 石山区春玉米套种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四等奖 百色地区局 黄海平 年度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单位 项目负责人 1996-1997 五倍子综合技术开发 四等奖 百色地区局 陆家春 1996-1997 苍梧荔枝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 四等奖 梧州地区局 麻振吉 1996-1997 近四十年广西气温变化诊断分析 四等奖 区气候中心 苏 志 1996-1997 近四十年广西降水变化气候诊断分析 四等奖 区气候中心 李英梅 1996-1997 长年代历史资料序列审查订正软件 四等奖 区气候中心 王 红 1996-1997 温州蜜柑花果期主要气象灾害预报及防御对策研究 四等奖 桂林地区局 唐宜科 1998-1999 广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合理利用 一等奖 区气象局 广西区划办 百色气象局 庞庭颐 1998-1999 广西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中期预报研究 二等奖 区气象台 梁志和 1998-1999 人工智能气象业务系统在广西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二等奖 区气象台 杨望月 1998-1999 早稻旱育稀植育秧田间小气候效 应研究 二等奖 玉林气象局 匡昭敏 1998-1999 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 二等奖 区气候中心 罗荣能 1998-1999 713雷达加装智能发射装置 二等奖 梧州气象局 黎 植 1998-1999 广西长期低温阴雨过程中期预报业务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林开平 1998-1999 广西气候综合服务系统 三等奖 区气候中心 况雪源 1998-1999 广西甘蔗合理施肥专家系统 三等奖 气科所 区糖业公司 广西甘蔗研究所 秦江林 1998-1999 广西早稻播种育秧农业气象条件预报研究 三等奖 区气象台 谭宗琨 1998-1999 地县网络终端业务操作中文平台 三等奖 玉林气象局 黄永森 1998-1999 饲养“七彩”山鸡推广 四等奖 柳城气象局 陈旭初 1998-1999 果子狸繁殖与推广 四等奖 柳城气象局 陈旭初 吕 平 (科教处供稿)  相似文献   

12.
刘景涛  郑明倩  孟亚里  康玲 《气象》1987,13(8):37-41
大范围的强降雪是内蒙古冬半年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畜牧业生产有着巨大影响。为了提高对大雪、暴雪的预报能力,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我台与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和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所协作,自1985年11月开始进行内蒙古大雪预报  相似文献   

13.
气象预报专家系统协作交流会于1986年10月8日-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有14个省,市、和大专院校、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民航等单位共2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用大部分时间进行学术交流,还利用部分时间商议了如何开展1987年的工作. 这次会议共收到技术材料十九篇.从材料来看,全国对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都有了比  相似文献   

14.
我区对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研制,首先由区气象台自1985年开始研制,紧接着区气科所、河池、柳州、钦州、北海、南宁、玉林、桂林等地区气象台以及个别县站也都进行了研制,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预报业务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启迪并激发了我区气象科技工作者开发、应用微机的信心。 目前我区天气预报专家系统以地区性灾害性天气为主,如春播期低温阴雨及倒春寒、汛期暴雨、台风、冰雹等,至今建成或初步建成了14项,有的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智能暴雨预报系统简介王侠飞,杨志东,黄秀娟,叶青,何险峰(吉林省气象台)(四川省气象科学研究所)1前言最近十年,气象业务自动化和计算机的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如何综合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报、卫星云图等多方面的信息,并且从这些大量的信息中客观...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气象台自1985年5月1日起,进行暴雨预报专家系统试报。在每日08和20时,使用新研制的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预报未来12—48小时内,四川盆地暴雨的有无。至6月10日20时,共制作了73次预报,统计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处低纬,灾害性天气频繁。目前虽有数值预报传真图,但我区处于边界,要参考来作灾害性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气象预报专家系统,发展迅速。八五年底我台参加了以卫星气象中心和北京工业学院智能所牵头的有十二省市参加的专家系统协作组的工作。当时我们感到技术力量不足,心中无底。后来经过参加学习班学习,后又经在协作组一年的实践,边学边做,并在实际业务中试报,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体会到:气象预报专家系  相似文献   

18.
四年来,北方暴雨预报科研工作取得的进展主要有五个方面: 1.建立了各省市的暴雨预报流程和北方暴雨预报流程。实现了天气-统计-动力方法相结合,使暴雨预报研究成果向综合运用和业务化迈进一步。 2.各省市普遍建立了本地区的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在业务使用中初见成效。 3.大多数省市开展了暴雨短时预报业务,同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为这项业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技术方法。 4.在业务中应用了中尺度滤波等诊断分析方法;充实了北方暴雨形成的物理图象和概念模式;用细网格模式对暴雨个例的试报也取得了成效。 5.最近四年区域性暴雨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1980—1982年平均为41%,1983—1986年平均为59%,预报服务比较成功,起到抗旱防洪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运用二十多年资料的江淮气旋研究和预报经验的基础上,应用APPLE-Ⅱ计算机和BASIC语言,研制了江淮气旋预报专家系统(JCFES)。经过二十年资料的反查,1981—1983年的历史样本试报,经验预报方法于1984年投入业务试验,试验结果良好。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1月完成JCFES。1985、1986年春季投入业务使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介绍JCFES的结构和业务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该系统应用APPLE—Ⅱ计算机和BASIC语言,采用非精确多步推理,对泰安地区7月份暴雨预报专家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经1986年试报和1987年实际业务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该系统的知识库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