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2.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通报》2007,26(9):1073-1076
程裕淇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  相似文献   

3.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通报》2007,26(9):1059-1062
程裕淇院士是我国老一辈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国际知名学者。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开拓者、早期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4.
寿嘉华 《地质论评》2006,52(5):635-635661
《程裕淇文选》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党组决定编辑出版的.程老在世时曾编辑出版文选,亲自选定百余篇文章;程老病逝后,为加快文选的出版工作,国土资源部组成了编委会,经编委会讨论,为更全面地反映程老一生对地质工作的贡献,又增加了一些篇幅,特别是收入了他对地质科技工作管理和体制改革的论述及政协提案等内容。《程裕淇文选》以年代和专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共收入程老的各种论著175篇.其中科学论著103篇;地质科技管理论述41篇以及他在几届全国政协会上的提案、发言31篇。  相似文献   

5.
在辽北1:5万地质填图中应用遥感技术提供超前地质信息,加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根据遥感图象结合航磁资料,划分出以线性影象为主的太古宙变质上壳岩系,以环形影象为主的变质深成侵入体等影象地质单元,并解译出以细线纹为标志的韧性剪切带和片麻岩中面状构造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6.
    
沈其韩 《地质学报》2012,(9):1329-1330
程裕淇,中共党员,浙江嘉善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38年考取庚子赔款的留学名额,赴英国利物浦大学专攻变质岩石学,并获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是我国老一辈的地质学家、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变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2015,(1):168
<正>马杏垣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学家之一,曾长期担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坚持实践第一,勇于开拓创新.他在科学研究和治学领域,学风严谨、为人师表,培育了几代地质学者,为我国地质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019年5月将是马杏垣院士百年华诞的日子,为了  相似文献   

8.
袁扬  胡世玲 《第四纪研究》2007,27(5):896-899
袁复礼(1893.12.31~1987.5.22),字希渊,河北徐水县人.著名地质学家、教授、教育家.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1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深造.1920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从此献身地质事业.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地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从教60余年,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对中国的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1924年开设了《地文学》课程,1953年开始编写了我国第一本《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教材,他的文章涉及到第四纪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当代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9.
深部地质研究通常与地球物理相联系。实际上,地球物物理方法所确定的仅仅是地球内部的不均匀层及壳幔界面的几何形状和地球物理参数。解释壳幔成分,各个不同层面物质的物理状态,性质及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应是变质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深部地质研究应是地-地球物理综合调查研究的迂程。近十上来,深部地质研究迅猛发展。全球地学断面(GGT)测量和深部大陆科学钻探构成当前深部地质研究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代表了当  相似文献   

10.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论评》2006,52(5):718-720
程裕淇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管理专家。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地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在我国地质界享有崇高的声誉。1999年国土资源部决定在程老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暨90诞辰之际,出版他的论文选集,籍以表彰他对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的贡献。2001年初,程老不幸因病去世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领导十分关心《程裕淇文选》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及时组织了编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编辑工作,并与地质出版社商定尽早出版。之后,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原因,出版工作一再推迟,直到2005年12月,程老逝世四年之后,《程裕淇文选》终于面世,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该《文选》虽不是全集,但由于选题广,基本上包括了他毕生写的主要专著、论文、讲话、序言,各种建议等,方面极广,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程老为地质事业奋斗一生的主要学术观点和思路,从事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及他对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观点等,是研究程老一生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天当帐蓬地当床,喝口山泉就干粮。”如此光荣却又艰苦的地质行业曾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福建省121地质大队地质勘查院的高级工程师邱荣生与地质事业结缘29年,从未后悔过。他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用执着的奉献谱写对所从事事业的忠诚。正因如此,去年他荣获了福建省第四届地质科学技术“银锤奖”,回赠他29年地质找矿生涯的一份荣光。  相似文献   

12.
1986—1987年,作者对迁安水厂—杏山地区进行了两年的野外及室内的地质研究,并结合高温高压实验,对本区变质作用及岩石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辽台陷带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山海关—马兰峪隆起的中部。太古宙变质岩系构成了地台的结晶基底,其上不整合覆盖着中晚元古宙未变质的沉积岩层(图1)。太古宙变质岩系属迁西群中下部,分为五个系列,即超镁铁质系列,镁铁质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董申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19日18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炭地质》2009,(3):79-79
本刊2008年由原《中国煤田地质》更名为现在的《中国煤炭地质》(月刊),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科技性期刊,现开设煤田地质、煤层气、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测量与地质人生等栏目。本刊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早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为更好地提高《中国煤炭地质》期刊稿件的学术质量,特向广大煤炭(田)地质工作者和地学院校师生征稿,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略讨论了吉林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的基础上,从含矿地层、原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构造等对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型铁矿完全受基底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原岩建造基本为海底火山建造;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普遍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兆麟 《广东地质》2002,17(1):1-11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总报告的主要内容涉及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成矿与物质转移过程中的变质作用”研究方向,从理论,机制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变质作用中物质转移与成矿的关系,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的地质研究现状,并对当前我国地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炭地质》2010,(2):78-78
<正>本刊2008年由原《中国煤田地质》(双月刊)更名为现在的《中国煤炭地质》(月刊),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科技性期刊,现开设煤田地质、煤层气、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测量与地质人生等栏目。本刊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早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为更好地提高《中国煤炭地质》期刊稿件的学术质量,特向广大煤炭(田)地质工作者和地学院校师生征稿,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8.
段晓微 《地质论评》2010,56(4):604-608
现代地质学科的出现,在欧洲是近200年的事,我国地质学科开端于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政司设置了地质科,后来实业部分为农林、工商两部,地质科隶属工商部.这是我国第一个官方地质机构,由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质学系毕业的章鸿钊负责.虽然现代地质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更是初创,但我们已落后100年,在我国早期的地质科学工作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地质科学研究机构,地质科学调查机构和地质科学教育机构相继建立,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和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煤炭地质领域,地质科技人员对王双明并不陌生。王双明1977年9月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1980年考入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煤地质学家杨起院士和李思田教授,1983年毕业后历任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工程师、地质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局长兼总工程师。2005年5月他调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长、党组书记兼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局长,2007年4月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他还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第36、37届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第四、五、六届理事,陕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2002年被聘为陕西省煤炭工业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府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专家组成员,2008年4月被聘为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田地质专家组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20.
本刊"地质人生"栏目至今已开办三年整,三年里除"增刊"和个别"专刊"外,都坚持每期编发一篇"地质人生"文章,以飨广大读者。实践表明,本刊"地质人生"栏目开办以来,不仅受到本刊编委会顾问与编委们的赞许支持,刊登有关他们的"地质人生"文章,而且博得包括本刊理事会有关领导在内的全国煤炭(煤田)地质行业广大地质工作者以及高等学府有关部门与专家学者的关注赞同,积极协助刊登他们中一些人的文章,都产生了很大反响。本期"地质人生"栏目刊登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周义平,就是本刊编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深教授、博导任德贻推荐的。为此,任教授于今年10月27日亲笔手书致信给赵克荣主编、孙常长副主编及各位编辑。他在信中说:"《中国煤炭地质》杂志在‘地质人生’栏目登过丁文江等老前辈及当代的一些生产一线的杰出的组织者、学者等事迹,给予读者不少教益和启示";"(据我知)原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的地质负责人周义平高工,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一线煤田地质工作者。他善于把在野外所考察发现的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等问题分析总结,在许多方面不仅应用在地质工作实践上,而且还能创新理论著书立说,有的还在国际有关学术杂志上发表。此外,他还与国内国外专家学者合作(有些在退休后),研究解决地质实践和学术理论问题"。对此,任德贻教授非常上心、执著,他在信中写道:"不知贵刊有没有登过他(周义平)事迹,如尚未登过,建议可请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张名泉院长撰写一文。当否?请酌"本刊编辑部收到任德贻教授这封书信后,很快与张名泉院长联系,由他组织撰写了这篇文章,现刊登在这期"地质人生"栏目里,敬请广大读者抽暇一阅。由此可想,在全国煤炭(煤田)地质行业以及相关高等学府与科研单位都有一批杰出的新老专家学者等煤地质工作者,他们的事迹都是本刊"地质人生"栏目今后亟需宣传报道的。因此,我们衷心企盼宛如本刊编委任德贻教授一样,涌跃为本刊编辑部推荐、组织或撰写这方面的文章佳作,促使"地质人生"栏目星光灿烂,精彩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