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浙江国土资源》2013,(8):14-14
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一线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0—2020年)》的指导意见,为提高我省地质勘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野外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繁重的地质找矿工作,提升地勘项目负责人管理项目的能力,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定于今年7—9月举办地质勘查技术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具体由浙江省地质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现有地勘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固体矿产勘查、物化探等专业骨干人才奇缺问题,近日,青海省地勘局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推出6项人才发展新举措。这个队规定,对调入本队的紧缺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住房补贴10万元,并给予每月1000元的骨干津贴;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紧缺专业的一般技术人员一次性补贴3万元;对分配来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补贴1万~3万元。另外,该队还从业绩考核奖励、办公条件、住房安置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中青年技术骨干提供了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鼓励铁铜铝等国家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加大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国家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突出重点成矿区带,对重点调查评价区和重点勘查区,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和前期地质矿产勘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抓紧提出紧缺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区设置方案,争取尽快实现点上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中央地质勘查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是利用省级资源补偿费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也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通过正规的1:5万矿调工作,全面提高我省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为矿产勘查提供靶区和矿产地,解决矿产勘查基地后备选区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从中国地质学会传来喜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副队长、总工程师常红梅,喜获"第二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奋战在地质一线,主持或参与重点地质勘查和科研项目及国家重大地质研究项目20多项,完成河南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10余个。  相似文献   

6.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拟安排地质矿产勘查专项资金25亿元,优先用于在重点成矿区带快速评价和勘查国家、自治区急需矿种和紧缺矿种,优先安排成矿条件好、需求紧迫的矿产资源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根据地质找矿的实际需要,加快安排基础性、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项目、地质找矿综合研究项目以及关系到人民生活,重点工业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7月6日,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走基层、访一线"记者团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奔赴野外一线,开展为期一周的新闻"掘金"行动。宣传地质找矿成果,展示地质人风采。据介绍,2016年,青海省地矿局以生态保护统领地勘经济发展,树立大地质理念,着力打好生态保护牌和绿色发展牌,系统推进绿色勘查,拓展地质服务领域,不仅在矿产勘查领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新突破,其中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申报的"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获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而且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民生地质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就新机制下整装勘查的内涵,汪民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就是在全国重点成矿区带,以国家紧缺矿种、找矿风险大而又具有找矿突破潜力的矿种为主,以集中成片、集中勘查的方式推进工作,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4月25日,由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办的"358"地质找矿突破研讨会在西宁召开。邀请6名国内知名的地质勘查找矿方面的院士专家来青和我省300多名地质找矿领域的拔尖人才汇聚一堂,共同研究梳理和破解制约本地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寻求全省地质找矿尽快取  相似文献   

10.
《河南国土资源》2009,(7):47-47
江西省日前建立总额为3亿元的地勘基金,用于省内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以提高江西紧缺和优势资源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地质勘探单位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为目前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人事信息收集不全,人事档案不够规范等问题。结合人事档案的现状和改革要求,认为人为因素、历史因素、自身因素等是影响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原因,提出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服务理念的创新、强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和优化管理体系,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地勘产业组织 ,即地勘单位及科研院所 ,不能从根本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质勘查市场的需求。现有的改组、改造方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严峻的课题 ,那就是地勘单位的灭与生。现代地勘产业组织应是投资商、作业商、咨询商三足支撑 ,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产业组织体系 ,并将项目经理部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虚拟组织结构建设作为发展方向。为此应建设和培育现代地勘产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支撑条件 :即形成地质勘查法规的立法体系 ,塑造地质勘查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 ,塑造地质勘查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地勘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地勘产业的信息网络 ,加大地勘专业市场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建设云GIS的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研究云平台技术的交付模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结合山东省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山东省地质灾害综合服务系统。针对云GIS(地理信息系统)海量的存储空间数据及丰富的信息显示的特点,对地质灾害点数据进行高速处理和实时显示,文中设计了系统的建设方案,在云平台的架构设计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对山东省地质灾害信息点的管理、查询、科普、统计等需求,实现了基于云平台技术的山东省地质灾害综合服务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开展三维地质建模的目标,不应当只是实现地质体框架的可视化表达,而应当同时实现地质大数据的聚合、管理、挖掘、分析和共享。然而,传统的方法和技术难以实现顾及地质语义的结构-属性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与耦合表达。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虽然便于多源数据、地质先验知识、结构-属性的融合建模,却仍然受到数据结构表达能力不足、三维训练图像难以获取和非平稳现象的限制。面向地质大数据集成与管理的要求,详细讨论了三维地质建模中的空间数据模型、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结构-属性一体化集成建模方法、以及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大数据集成与管理的框架与模式。发展新型的面向地质结构-属性耦合表达的统一空间数据模型,以及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协同的三维地质结构-属性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体系,着力构建出地质大数据的聚合、集成、管理、挖掘和分析的可视化环境与操作平台,是未来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区域化探数据中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提取出蕴含在这些数据中的地质体空间分布信息,对于区域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化探数据通常包括数十个元素,属于高维数据,隐藏在这些高维数据中的地质体空间分布信息无法直接从数据中观察到。针对这个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简称t-SNE)算法的高维区域化探数据降维可视化模型。t-SNE算法是一种非线性降维方法,特别适用于高维数据集的降维和可视化。选择对岩性鉴定比较稳定的元素,通过t-SNE算法将高维化探数据降维到人眼可观察的一、二、三维,把降维之后的变量表达为栅格图,通过三原色混合等方法进行可视化,从而把隐藏在高维化探数据中的地质体空间分布信息可视化表达出来。以英格兰西南部某地区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数据为例进行研究来检验t-SNE算法在高维化探数据可视化上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①通过t-SNE算法对高维化探数据进行可视化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地质体空间分布情况;②可视化的效果与t-SNE算法的目标维度和复杂度两个参数密切相关。在t-SNE算法中设定要降维到的目标维度越高,所显示的地质体信息越详细。③基于t-SNE算法的化探数据降维可视化效果比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化探数据降维可视化效果更好。本文研究表明基于t-SNE算法的化探数据降维可视化方法能够很好地将地质体空间分布信息可视化表达出来,对于推断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MapGIS平台上,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设计了中国区域地质志中各类专业图数据库图层命名的原则,各类要素编码的方法,各类属性表的内容、结构,开发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系列辅助软件,在提高建设数据库的效率和保证数据库质量精确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库系统用户访问、数据共享、数据查询等多种功能.中国区域地质志系列图...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感器实时监测等高新技术在地质勘查或生产开发中的应用,形成了动态与静态并存、多源异构的地质时空大数据.然而,目前地质信息系统在地质数据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静态地存储和表达出地质矿产勘查或生产开发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状态,尚不能满足对勘查或生产开发过程中实时信息的存储管理,进而支持对地质过程的分析和研判.针对性开展了地质时空大数据表达与存储管理的数据模型研究,目标是能够融合数据多源与时空多维性,又能够支持时间关联与时间多粒性.针对地质大数据、地质过程的静态与动态数据紧密结合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事件的思想,提出了基于事件多因素驱动的地质时空大数据概念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地质大数据存储管理逻辑模型、基于系统工程库的管理结构和地质时空对象管理模型设计.基于地质时空大数据逻辑组织管理模型和时空过程的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了地质大数据存储模型.融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动态监测信息实时可视化等技术,构建了所需模型过程模拟的三维环境,通过绑定观测数据源,设计实现了基于OPC接口的模拟数据产生事件、作用对象响应的矿山动态开采流程.在王家岭煤矿首采区地质数据支持下开展了应用研究,实现地质时空事件条件下的矿山动态开采过程表达与数据管理,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资料管理对于整个地质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流程以及地质资料后期使用起着承前启后作用。通过对地质资料管理在项目全流程中意义和具体方法的梳理,探讨地质资料管理的安全性及地质资料大数据集成化的重要性。通过制度建设有效促进地质项目管理具体化,增强地质资料在地质勘探实践使用中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利用好已有地质资料,更好地为地质勘探、矿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管理等领域服务。  相似文献   

19.
 滑坡是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其主要诱因是降雨。滑坡灾害多发生在雨量充沛地域或洪水季节。南京市受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影响,滑坡是其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为了有效地预测滑坡的发生情况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灾害为南京带来的损失,本文在已有的南京市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研究的成果上,结合南京市历史滑坡数据、气象资料和地质灾害预测数学模型构建了南京市滑坡灾害预测方法并确定了南京市滑坡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流程。在该预测方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本文同时应用了数据库技术、ArcGIS Server技术、AJAX远程调用技术、网页局部刷新技术和地图缓存技术等,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与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业务功能,开发了南京市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可以对滑坡灾害基础数据和实时气象数据动态、科学地管理,结合南京市实时降雨数据可实现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并将灾害信息实时在线发布,同时提供对滑坡灾害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功能,最终通过该信息共享平台,为南京市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为其他需要建立滑坡灾害预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济南泉域四维环境可视化平台从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开发平台,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综合应用数据库、GIS、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数值模拟与数学模型分析评价等核心技术,建立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四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实现多源、异构、海量地理地质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和统一管理,为轨道交通建设与泉水保护、政府决策、城市建设布局和功能区划、灾害防治、城市土地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数据内容的规范与统一是保障平台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该文结合济南泉域四维环境可视化平台的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了该平台数据库对数据源进行的分析与处理过程。该平台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为济南泉域四维环境可视化平台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