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使用Bungum和Huseby方法对地方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用震源位置的标准计算机码重新定位地震事件。由频率震级分布导出50%,90%和100%的累积监控能力阀值,对这些阀值23年内记录资料的监控能力水平作了估测。分析表明,在台网内发生的地震事件的台网100%监控能力水平为ML=1.7,从台网内固定实时震源对台网震源解精度作了分析。地震事件在台网内发生时,震中误差低于4km。最后讨论了地方地震台网连续运行期间影响监控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震观测台网的加密,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越来越完整。本文以地震资料丰富且研究程度较高的唐山地震为例,尝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直接确定断层面参数。将小震确定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应用于唐山地震序列,对其断层面参数进行分段拟合,其中唐山断裂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13.4°和81.9°,唐山断裂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31.4°和89.1°,滦县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125.1°和76.2°,卢龙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46.1°和89.3°,宁河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46.6°和81.8°。将所得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今震源机制解参数研究的误差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活跃且地震定位精度较高的地区,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可以广泛应用于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记忆梯度法,本文设计了测定近震时空参数的计算机程序。仅需三个台站的记录资料即可利用本程序进行测定,记录中的主要震相((?)、(?)、P_n、S_n)均可参与测定运算。本程序对台网内外近震的参数测定均适用,对远离台网的地震,其测定结果的精度不低于交切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大理州的23个强震动台2007年以来记录的11组3.5级以上近场地震共51条强震记录,根据数字地震仪台网系统测定地震参数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通过强震动台网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方法,并对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计算机软件MDEPS系统的编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辽宁测震台网科学准确的监测能力评估结果,分析辽宁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时空分布特征,为测震台网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次将"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应用到辽宁测震台网,通过计算获得辽宁地震台网37个台站的单台检测概率、测震台网合成检测概率以及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_P。单台检测概率表明:PMC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营口—海城老震区周围的台站对较小震级的地震有较高的检测能力,受台网布局影响,位于辽宁边界地区台站的检测能力较弱。M_P时空分布特征显示:辽宁中部沈阳—辽阳—本溪—鞍山—盘锦地区1.5≥M_P≥1.2。辽宁南部大连一带监测能力较低M_P≥3.0,辽宁西部与河北交界地区3.0≥M_P≥2.5,辽宁其他区域2.5≥M_P≥1.8。研究结果表明,为进一步提高辽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需在辽宁东部、东南部建设台站以提高该区域台站密度,在辽宁西部地区建设部分台站和重新规划需要引入的河北共享台站,以提高该区域的台站密度及改善台站空间布局和该区域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7.8级强震给微震观测区域台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台网各类仪器记录全部出格、只记录到地震初至波到时的情况下,用人工分析方法如何确定震中参数? 大家知道,对某区域台网来说,不同地区的地震各台将记录到首波之间不同的到时差。也就是说,对某地区发生的地震,台网各台记录到首波到时之间的时差将大致相同。设有几个地震台,各台所记录的某次地震首波到时分别为t_1,t_2,……t_n,则  相似文献   

7.
利用陕西省地震台网的资料研究了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其时间分布形态为持续低值异常—恢复—再次下降—拉锯式回升—发震。并对波速比异常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镇江地震台网理论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近震震级公式,对镇江地震台网理论监测能力进行评估,绘制地震监测能力图,以确定监测区不同地点发生地震时能被台网有效分析和定位的地震最小震级。镇江市句容县在该台网理论监测震级最小,为ML1.2—1.3;在镇江及相邻城市,发生ML 1.8分析认为,以上地震均能被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9.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计算机系统中除计算机的通用设备外,还有一些地震传输台网专用设备,如地震触发器、编码遥控设备、SZ—3回放定位装置、SC—60型光线示波器等。这些设备必须通过接口电路与计算机联接。而这些接口电路是由台网用户自己设计,因此在设计和联接时必须注意计算接口的有关约定,不然不仅会影响专用设备的可靠性,还会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就是以地震专用设备与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联接时应解决的问题为例进行简要地讨论,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可供台网联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为研究地震空间分布图象,准确揭示地壳深部的活动情况,以及地震与地质构造、大断裂关系,首先要尽可能测准震中位置,目前唐山地区震中位置测定用J—B表速度进行交切再加中线或者用J—B表走时用计算机测定,误差一般在10公里左右。在现有台网分布情况下震中交切的准确与否取决震相的速度,本文用作者提出的“偶台中线逼近法”着重研究了北京台网记录较好的唐山地震余震区内13个地震,得出唐山至北京地区的p_n、p、S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陕西地震台网2009年1月—2014年4月地震观测报告数据为基础,并在前人对该区域地壳速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地震、爆破及塌陷的震相速度拟合曲线与折合走时曲线等结果,确定初始模型及扰动范围。再采用Hyposat定位程序对地震资料进行“试错”,最终确定了可供台网日常使用的地壳速度模型及各层的波速比结果,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2015模型比1985模型的定位走时残差小,震中位置偏差减小,确定的实测爆破地震位置参数更准确。2015模型较1985模型更符合陕西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2.
广东新地震参数目录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英  吕金水  杨选  黄文辉 《华南地震》2010,30(Z1):19-27
数字地震台网除了能产出传统地震三要素外,还具备产出更多与震源和介质相关的参数的能力,如:品质因子Q、地震矩、应力降和震源半径等。这些参数的测定丰富了台网产出,提高了台网监测效能。本文回顾了在广东地震台网开展新地震参数目录编制的过程,对"九五"台网系统和"十五"台网系统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在JOPENS/MSDP台网数据处理软件中外挂震源参数模块,使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产出实用化。讨论了求解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一些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爆破检验KM-n程序定位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云南区域数据地震遥测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分别测定了2005年1月11~27日进行的“04昆深工程”中18个点位的人工地震参数,以此检验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的可靠性及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洲定结果表明,对于记录波形初动清晰的人工地震,如果台站位置分布较好,参与定位的台站选择适当,用“KM—n”定位,结果相当准确可靠,误差在2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各区域地震台网现有的观测条件,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短周期地震记录图上比较准确量得—的时间差进行震中定位和测定震源深度的计算机实用方法,同时给出了这些地震参数的误差估计。文章以长江三峡地震台网定位为例得到震中平均误差约7km,震源深度平均误差约5km。本文所述方法适用于目前我国区域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工作,有利于开展小区域地震三维空间分布及其他地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80年10月10日阿尔及利亚的阿斯南(El ASnam)发生了Ms=7.2级地震。震后法-阿联合考察队布设了临时地震台网。其中有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为作近场研究而布设的由8个地震站组成的遥测地震台网,取得了良好的记录,较精确地确定了各项地震参数。我们试用了J.A.Mendiguren所提出的“用综合节面解寻找不同震源机制分布区域的方法”,利用上述台网所取得的部分余震资料,对该区余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测定地震时空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使用计算机测定地震时空参数的方法已有好几种,但都要求给定震中的初始值,或粗略的发震时间。因此在国内一般只应用于修订地震目录,试图将其运用于地震速报,尤其是全国基准台网的大震速报,存在不少困难。鉴于计算机定位均可归结为对所取的一组台站的到时残差平方和(Q)的求解,所以本文试图从只给初至到时的条件出发,对Q值函数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解Q最小值的定位方法——局部扫描定位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46个地震台的记录资料,将2002-2008年间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速报的、震中位于云南省界外300 km以内邻省(国)的中强震速报定位参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速报结果(M≥5.0)(中国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目录,2002-2007年)及云南地震台网正式速报结果作比较(M<5.0),总结速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震系统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六个有线、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台网记录和分析处理中心配置了两台DJS—131电子计算机。一台计算机系统是在XRTOS控制下的地震数据实时预处理——称为台网的预处理机系统。主要完成对地震前兆数据和大动态范围的地震数据汇集和初步编排工作。另一台计算机系统是在DTSS控制下的台网主机处理系统,这就是本文所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在总结震级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九五"地震监测台网中29个台站的平均震级偏差对台网震级确定造成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对台网内单台测定震级进行校正。然后分网内和网外两种情况,分别回归得到了由单台(首台)震级确定最终震级的关系,并对单台震级测定所需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对平均台间距60 km的网内地震,一般在单台P波到达后的10 s内即可由单台震级估计出最终震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直达P波测定地方震震源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源深度是地震时空参数中的基本参数,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可以使用直达P波测定震源深度。要确保测定结果的精度,必须加密台网观测点,使台间距的大小与震源深度相当。利用四川省西昌和冕宁大桥水库两个遥测地震台网的直达P波资料,测定发生在其监控区域内137个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发现,该区域地震的平均深度和深度下限存在随震级增大而增加的现象。其中有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利用本研究方法测定的结果与使用遥测地震台网计算机定位程序输出的结果相差较大。作者认为,这部分地震使用计算机定位程序得出的震源深度有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