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徐仕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徐仕宏门诊诊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病案,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数、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01首处方,包含中药127味。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黄芩、桔梗、麻黄、紫菀、百部、金银花、甘草、杏仁、鱼腥草和黄连。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有黄芩-石膏、麻黄-矮地茶、黄芩-黄连;黄芩-黄连-杏仁、黄芩-石膏-黄连、黄芩-石膏-紫菀;黄芩-黄连-杏仁-百部、黄芩-黄连-杏仁-麻黄、黄芩-黄连-杏仁-桔梗。对出现频次≥2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挖掘出常用药对8对,可将药物聚为4类,总结出2首新处方:紫菀、百部、款冬花、麻黄、杏仁、矮地茶、鸡矢藤、黄连、石膏、金银花、穿心莲、荆芥、防风、豆蔻仁;射干、板蓝根、远志、鱼腥草。结论:徐仕宏主任医师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以清热化痰、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为基本治法,并重视肺胃同治,同时顾护肺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徐曼曼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其组方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徐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证型、药物等相关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其治疗小儿肺炎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用药经验。结果:共纳入168首处方,中药148味,其中使用频次≥20次的有32味,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炒苦杏仁、生石膏、陈皮、姜半夏、茯苓;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组合有19个,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生石膏-炒苦杏仁、黄芩-炒苦杏仁、蜜麻黄-炒苦杏仁、桔梗-炒苦杏仁、桑白皮-炒苦杏仁;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30个关联系数>0.02的药对、12个核心药物组合及6个新处方组合。结论:徐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气道黏液高分泌以“祛痰”为基础,以“肺脾同治”为原则,分期论治,以化痰止咳类药物为核心,寒温并用、用药轻灵,辨证加入祛风、健脾、行气、补益、温化、润燥之药味,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春华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教授临床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有效处方,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138首,涉及中药194味,其中高频药物21味,功效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多归肝、肺、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出4组核心药物。结论:刘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用药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要治法,兼顾活血、化痰,虚实同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孙达武教授治疗腰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孙教授治疗腰痛患者的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中药使用频次分析、四气五味归经、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并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提取新处方。结果:共纳入病案158则,处方158首,涉及药物61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杜仲、甘草、狗脊、续断、延胡索、牛膝、骨碎补、独活、透骨草、鸡血藤。中药功效以强筋壮骨类、活血止痛类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根据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高频药物组合12个,新方3首。结论:孙教授治疗腰痛强调三因制宜,以补肾活血为基本思路,注重顾护脾胃,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肖长江教授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例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归纳肖长江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整理肖长江教授临床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病例处方,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搜集处方78 个,总用药频次为1157次,使用中药162味,得出核心中药21味,进行数据分析后,筛选出10组2味药对,12组3味药组合体。结论:肖长江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以平肝息风、补益肝肾为主,兼以活血、化痰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舒兰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AR)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经舒兰教授诊治的小儿AR中药处方,经过筛选,共获得有效处方206首。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应用频次、药对组合、新方组合。结果:用药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辛夷、白芷、鸡内金、苍耳子、桔梗、薄荷、石菖蒲、路路通、桑叶、黄芩、茯苓、菊花。得出频次>89次的药对共35对,排前6位者分别为:甘草-辛夷、白芷-甘草、鸡内金-甘草、甘草-苍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辛夷。并得出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10首。结论:舒教授临床治疗AR多从风邪论治,重视祛风抗敏,根据所兼夹寒、热之邪的不同,或以辛散温通,或以清宣通利,兼以健脾、化痰、养阴、散结,获效颇佳,为中医药治疗小儿AR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宋鲁成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宋教授2021年1~5月诊治冠心病的门诊病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处方中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药对组合进行统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24首,中药173味,其中高频使用药物(≥30次)25味,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党参、黄连、郁金、清半夏、炒薏苡仁、苏木、木香、柴胡、黄芩、厚朴。药性多属寒、温,药味多苦、辛、甘,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14组,潜在新处方7首。结论:宋教授治疗冠心病以虚、痰、瘀、热、毒为基础病机进行相应组方用药,擅用自组方参夏合剂和经方小柴胡汤,临床注重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住院病例处方,并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失眠患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失眠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医案200 例,涉及处方200首,涉及中药175味。其中,40岁以上的患者181 例,占90.5%。200 例失眠患者处方中,用药频次>50次的药物共20味,以酸枣仁、首乌藤、当归三味药频次最高。药性方面,四气多以平性为主,五味以甘味居多。归经方面,多归于心、肝经。药物组合频次排名前3位依次为“首乌藤-酸枣仁”“当归-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关联组合频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首乌藤-酸枣仁”“首乌藤-茯苓-酸枣仁”“磁石-酸枣仁”。对用药频次排名前2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个聚类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从心着手,以宁心安神为主要治则。同时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灵活治以滋阴化痰、柔肝平肝、重镇安神、补益心脾等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总结郭维琴教授辨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经验。方法:搜集经郭教授诊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医案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依次进行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治则治法、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并归纳总结常用药物组合、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新方等。结果:纳入有效医案36 例,处方146首,中药150味,其临床症状以乏力、胸闷胸痛、心悸为主;中医证候以心血瘀阻、心肾阳虚为多,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补气活血、温补心肾、温阳活血、滋补肝肾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率>50次者共14味;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常用对药有19组,角药有23组,4味药物组合有16组,5味药物组合有6组,6味药物组合有1组;高置信度药物关联规则对药有5组,角药有21组,4味药组合有33组,核心处方为“党参、黄芪、丹参、红花、炙麻黄、淫羊藿”;熵层次聚类新处方有“炙麻黄-淫羊藿-川芎-生赭石”等4个。结论:郭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机多虚实夹杂,以阳气虚弱为本,以痰湿阻络、瘀血内阻为标,临证以益气温阳活血为治疗大法,用药以补气、温阳、活血化瘀类为主,用药温和,处方精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卫生宝鉴》中治疗脾胃病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卫生宝鉴》中所载脾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151首,中药168味。频次≥17次的中药有21味,排前5位的依次是陈皮、白术、炙甘草、木香、干姜;温性中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寒性、平性中药;辛味药出现最多,其次是苦味、甘味药;排前5位的中药归经依次是脾、胃、肺、大肠、心经;频次≥14次的中药组合24个,对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中药组合17个;聚类分析得到新方聚类的中药组合5组,对应新方组合5组。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得出,《卫生宝鉴》中所载治疗脾胃病的处方注重甘辛温补、健脾消滞,慎用苦寒药,该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脾胃病开发新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刘教授门诊治疗阴虚证的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分析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治则治法、用药频次等。结果:纳入6300则医案,阴虚证多见于50~59、40~49、60~69岁3个年龄段;中医证候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医诊断为肺积、肠蕈、乳岩;西医诊断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疾病为肺癌、肠癌、乳腺癌;中医证型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为肝肾阴虚证、阴虚毒热证、阴虚燥热证;治则治法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补益肝肾、养阴清热解毒、滋润润燥;使用频次>480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醋莪术、醋鳖甲、冬凌草、山茱萸、葎草、酒黄精、猫爪草、百合、炒芥子、醋龟甲; 通过对中药药对关联分析,药物同现频次>1880次的药对共20组,3味药核心组合8组,得到4个新处方。结论:通过挖掘分析得出刘教授治疗阴虚证的核心药物、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总结出“补益肝肾”的核心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蒋益兰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用药规律与组方特色。方法:筛选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蒋教授门诊大肠癌患者的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计算系统平台(V3.0)中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蒋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共500首,涉及药物149味,用药频次居于前4位的分别为黄芪、法半夏、白术、茯苓;药物四气五味以苦寒、甘平、辛温为主,归经以肺、脾、胃经居多;挖掘出39组药物核心组合,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黄芪-半枝莲、黄芪-郁金、黄芪-法半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9组核心药物和3首新处方。结论:蒋教授治疗大肠癌以健脾益气、扶助胃气为本,化瘀解毒、清热祛湿以攻邪,同时注重疏肝理气散结,分期论治,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吴力群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吴教授门诊的63 例CVA患儿的处方信息,对中药进行频数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92首中药处方,涉及135味药物,其中频次≥77次的中药有11味,前3味依次为炒莱菔子、生甘草、瓜蒌。关联规则15条,置信度最高的关联规则为茯苓-白芥子,炒莱菔子-白芥子,炒莱菔子-葶苈子,炒莱菔子-地龙、辛夷,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胆南星-海浮石、橘红,瓜蒌-桑白皮、胆南星等;支持度最高的关联规则为炒莱菔子-苦杏仁,炒莱菔子-茯苓,瓜蒌-苦杏仁,炒莱菔子-银柴胡,炒莱菔子-辛夷等。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物。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法半夏、陈皮、炒莱菔子、瓜蒌、甘草、苦杏仁、胆南星、茯苓、蜜紫菀等20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吴教授治疗儿童CVA用药味数较少、用药种类较为集中,常用处方为加味六安煎加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刘敏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刘教授门诊276例乳腺癌患者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其进行标准化录入,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该系统的方剂分析等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276首处方中,排名前5位的药物为山茱萸、炒白术、炒白芍、淫羊藿、党参;药性以温性频次最高,其次为平、寒、凉、热性;药味以甘味频次最高,其次为辛、苦、酸、咸味;药物归经以肝经频次最高(2004次),其次为脾、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山茱萸-炒白术、山茱萸-炒白芍、炒白术-炒白芍、山茱萸-淫羊藿、山茱萸-炒白术-炒白芍。根据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关联规则7个,聚类处方6组。结论:刘教授治疗乳腺癌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兼以化瘀解毒抗癌,体现了扶正祛邪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詹强教授基于“平秘论”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詹强教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门诊病案,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Excel、SPSS Modeler、SP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241首处方,得到21味高频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炙甘草、大枣、当归、路路通、川芎;药物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二项关联规则共得到21条,聚类分析共得9类;核心组方为当归、川芎、路路通、黄芪、杜仲、炙甘草、大枣。结论:詹强教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的用药以平秘为法,气血为先,药以行气活血,兼温肾补肝,身心同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佩芳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李佩芳主任医师门诊治疗失眠的有效病例及首诊中药处方,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频率等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运用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112 例,纳入中药处方112个,涉及药物151味。其中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有23味,排名前8位的依次为夜交藤、茯苓、牡蛎、茯神、龙骨、煅磁石、川芎、炒酸枣仁;高频药物功效以养心安神、重镇安神、活血行气、健脾和胃为主。通过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最常用的中药组合为夜交藤→煅磁石,茯苓→茯神,牡蛎→龙骨,川芎→酸枣仁。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聚类组,主要功效分别为交通心肾、重镇安神,养血调肝、宁心安神,祛痰利窍、养心安神,健脾和胃。结论:李佩芳主任医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临证常运用通调三焦法治疗失眠,以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合安神定志丸为主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交通心肾、疏肝理脾、重镇安神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何永恒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何教授门诊诊治的FC患者病案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对使用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医案174则,患者174 例。辨证分型频次以气滞秘、热积秘、阴虚秘为主;共涉及中药82味,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者依次为白术、火麻仁、枳壳;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多归脾、胃、大肠经;药物功效频次排名前5位者为补虚、理气、清热、泻下、利水渗湿。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白术、白芍、火麻仁、苦杏仁、枳壳、厚朴、决明子”为核心药物的组方。聚类分析发现5组药物核心组合。结论:何教授治疗FC强调行气导滞、清热利湿为核心治则,确定了“白术、白芍、火麻仁、苦杏仁、枳壳、厚朴、决明子”的核心组方,为临床治疗FC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邵长荣教授从肝论治咳嗽的临床用药经验和规律。方法:收集邵教授门诊治疗咳嗽的有效病案121个,包含处方121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中的频数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分析邵教授从肝论治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对录入的121首处方进行分析,其中涉及中药131味,用药频次>25次的有30味(柴胡、前胡、川楝子等),核心药物组合76个,强关联规则98条,其中具有强关联的药对8个(柴胡-前胡;川楝子-延胡索;赤芍-白芍等)。结论:邵教授从肝论治咳嗽多以疏肝理气、平肝顺气、柔肝敛气为主,体现了其疏肝气以治咳的观点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王旭高临证医案》“痰饮篇”的处方用药,探寻王旭高治疗痰饮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SPSS 25.0、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中药种类、聚类、因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得到处方55首,共使用药物104味,总使用频次597次,高频药物(频次≥11次)共14味,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茯苓、半夏、陈皮、白术、甘草、干姜、桂枝、熟地黄、附子、杏仁、五味子、人参、款冬花、泽泻;104味药物按功效分类法收录并分类的共96味,涉及药物种类17种,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补益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多温;归经以肺、脾、肾、胃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35组;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得到3个类方,5个公因子。结论:王旭高辨治痰饮以温化为总则,重视肾脏对痰饮尤其是虚痰的影响,不畏滋腻,助肾纳气,兼以临证化裁,对当今临床仍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喻正科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经喻教授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28 例,将其诊疗数据标准化,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喻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652首处方,共259味中药,累计频次11786次,使用频次排前20位的依次为:三七、天麻、丹参、葛根、川牛膝、石菖蒲、煅龙骨、炒白术、陈皮、鸡血藤、蒲黄、益母草、法半夏、川芎、煅牡蛎、姜黄、山药、珍珠母、杜仲、赤芍。频次最高的药性为温性,药味为甘味。药物归经排前3位的依次是:肝、脾、胃经。药物功效排前3位的依次是:活血化瘀、补虚、平肝息风。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药对组合13对、聚类处方7首。结论:喻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多用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等药物,体现了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