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9,(3):364-368
贵州省黔西—黔西南地区,扬子陆块西南缘,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南西部,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切穿了上地幔,产生了以NW向和旋扭为主的构造,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伴随一系列沉积、变质、构造等作用,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成为贵州省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其中滥木厂大型汞矿中伴生有较大规模和较高品位的铊矿,填补了"铊元素不能独立成矿"理论,由此研究该区构造与成矿关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铊矿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主要铊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了全球铊矿床的分布特征与成矿规律:铊矿床主要产出于沉积岩发育的中-低温成矿域中,且成矿时代较新;铊矿床的赋矿围岩通常为铊背景值高的沉积岩;大多数铊矿床具有典型的低温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3.
范裕  周涛发  袁峰  岳书仓 《矿床地质》2006,25(Z1):71-74
文章报道了扬子板块东北缘首例独立铊矿床—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的初步研究结果,该矿床的发现指示扬子板块东北缘存在罕见的分散元素成矿事件和可能的低温成矿域。香泉铊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带,矿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床中仅铊元素高度富集,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微晶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主要控矿构造为断裂和皱褶。初步研究表明,香泉铊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即海底热液成矿期和低温热液成矿期,奥陶纪海底热液形成含铊黄铁矿建造,早白垩纪低温成矿流体和沉积黄铁矿建造的水岩作用使铊进一步活化富集。  相似文献   

4.
张忠  龙江平  张宝贵 《地质论评》1995,41(4):63-370
研究表明,在砷、汞、锑、金矿床中普遍含有较高的铊,并发现富铊雄黄矿和铊单矿物。铊亲硫和亲石地球化学性质决定铊赋存形式。在岩矿石中铊主要呈单矿物,分散状态铊占次要地位。根据富铊雄黄矿床成矿特点,铊赋存状态,岩矿石中铊含量及其与砷、汞、锑、金相关关系,尝试性提出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岩矿石中铊含量>10×10~(-6),5×10~(-6)—10×10~(-6),1×10~(-6)—5×10~(-6),分别为矿床、矿田和矿带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贵州兴仁生物成因红铊矿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兴仁滥木厂铊矿床中主要工业矿物红铊矿(lorandite )是在沉积成岩时由生物富集形成的铊矿物,在铊矿石中可见到大量的微古动物化石,其中有孔虫和苔藓虫类占绝大部分。绝大部分微古动物化石都被含铊矿液交代,形成保留生物假像的红铊矿物斜硫砷汞铊矿。生物成因红铊矿的发现为矿床成矿模式和成矿时代的厘定提供新的证据。生物富集成矿和热液改造成矿是该矿床最主要的成矿特征。对生物群时限,硫同位素组成和生物富集成矿现象分析表明,生物富集成矿阶段发生在晚二叠世,即海西晚期,而热液改造成矿阶段则发 生在中三叠世,即印支早期。在热液改造成矿阶段形成的矿石中见不到生物假像铊矿物,其完全被典型热液铊矿物所替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个旧高松矿田的构造地质调查、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和分析,初步厘定了个旧高松矿田成矿构造系统,并将其解析为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燕山中晚期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区内有利含矿岩系空间分布,含矿岩系的层序构造是层间氧化矿重要的控矿因素;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矿田内燕山晚期花岗岩的侵入就位及层间氧化矿和接触带矿的产出;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岩溶残坡积型和溶洞沉积型砂锡矿的形成。EW向与NE向构造交接复合,形成了向断凹式、羽列式、背突式、断裂-接触带构造式等复合控矿构造样式。此外,构造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根据这些控矿规律,可有效地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和流体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构造、流体和矿石堆积可以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按成矿作用的规模,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有不同的尺度:①全球的;②区域的;③矿田(床)的;④微观的。文章分别阐述了矿床的和区域的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结合矿床和区域实例讨论了它们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具体总结了古老区域流体系统的示踪标志。论文最后讨论了关于古老成矿流体和现代成矿流体、深部成矿流体与浅部成矿流体等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地区Au、Sb成矿与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远辉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5,32(3):163-170
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矿产分布特征的总结分析,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幔源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地质事件,深部岩浆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另一部分物质来源和重要的热源,断裂和沉积不整合界面是深源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从成矿系列的角度对黔西南金等中低温热液成矿进行了探讨,物源、热源和液源为成矿系列的形成、运移、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成矿系列与印支—燕山期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初步分析认为黔西南地区金等中低温矿床属南盘江—右江地区燕山期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活动有关的金、砷、锑、汞(铊)矿床成矿系列。通过成矿分析提出本区域横向和纵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砷,汞,锑,金矿床铊的赋存状态,成矿模式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忠  龙江平 《地质论评》1995,41(4):363-370
研究表明,在砷、汞、锑、金矿床中普遍含有较高的铊,并发现富铊雄黄矿和铊单矿物。铊亲硫和新石地球化学性质铊赋存形式。在岩矿石中铊主要呈单矿物,分散状态铊占次要地位。根据富铊雄黄矿床成矿特点,铊赋存状态,岩矿石中铊含量及其与砷、汞、锑、金相关关系,尝试性提出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侧的皖东地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罕见独立铊矿床。和县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带,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床的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微晶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主要控矿构造为断裂和褶皱。矿床主要由一个矿体组成,矿体总体上为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矿床中铊高度富集,黄铁矿是铊的主要载体矿物,铊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纳米级、次纳米级铊矿物颗粒形式产出。矿床的围岩主要蚀变类型有萤石化、重晶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即海底热水沉积成矿期和低温热液改造成矿期。奥陶纪海底热水形成含铊黄铁矿建造,早白垩纪低温成矿流体对黄铁矿建造进行叠加改造,并使铊进一步活化富集。香泉铊矿床的发现和研究表明,分散元素铊不仅可以富集形成伴生型多元素矿床,还可以形成单一元素的独立铊矿床。  相似文献   

11.
铊矿物及铊的植物找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世界发现铊的独立矿物49种,我国已发现铊矿物9种,其中铊明矾为贵州省发现的第一个铊的新矿物。铊矿物中铊与砷密切共生,而硫是联系二的重要桥梁。铊的植物找矿包括植物指示和植物矿石。一些植物中铊含量非常高,可以作为寻找铊矿的有效指示植物。植物找矿作为一种新兴找矿技术,还有许多研究工作有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锡矿带为一具独立的控岩、控矿构造系统和成矿系列,是自成体系的构造—岩浆—锡多金属矿化带。锡矿带对应于北西西向的构造—岩浆带,其中已知的锡多金属成矿区又与近等轴状的穹窿、背斜隆起构造、花岗岩隆起构造和环块构造相对应。环块构造、隆起构造是锡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褶皱隆起构造和侵入隆起构造协调式组合是锡矿的最佳成矿构造,环块构造又是锡矿成矿构造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下拉地铅锌成矿带是在晚古生代伸展构造体制背景下的产物,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裂陷期同生断裂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上,根据时间承接关系和不同时段构造控矿侧重点不同,可将伸展环境下构造控矿分为3阶段:即构造—含矿地层沉积、构造—基性火山活动及矿化、构造—次火山作用与成矿;在伸展体制下完成成矿后,随即构造体制向挤压环境转换,此时的构造控矿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小尺度的紧闭褶皱和压性逆断层对矿体空间产出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14.
狮形岭锡矿赋存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矿化类型以云英岩脉型为主。通过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在构造、岩浆岩、蚀变等方面分析矿脉控矿因素。郴州—邵阳NW向深断裂带及"大义山式断裂构造带"形成的次级断裂构成了深断裂控矿—区域性断裂导矿—次级断裂容矿的构造成矿配套体系;岩浆岩,特别是晚期介头单元为矿区成矿母岩,与锡矿形成密切相关,为矿体形成提供成矿物质及热源。  相似文献   

15.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的成矿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湘西花垣铅锌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结构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花垣矿田成矿构造特征,包括成矿前构造、成矿期构造和成矿后构造。通过矿田地质调查,认为铅锌成矿作用与液压角砾岩关系密切,而液压角砾岩为成矿期构造;根据成矿后断裂的主要特征,结合擦痕产状,反演出花垣矿田成矿后共受到3期构造应力作用;根据成矿期构造的空间分布规律(成矿期构造受花垣—张家界断裂左行走滑形成的张性空间控制)和原始礁灰岩台地的分布规律,预测了远景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大陆地壳,经历了四期的构造旋回;其中武陵构造旋回期产生了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是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分界线;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和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是贵州省重要的成矿期;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期,形成黔西南重要的红土型金矿。在黔西南—黔西地区呈北西走向的紫云—垭都深断裂,具多期构造特点,切穿了上地幔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19,(4):536-541
贵州省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大陆地壳,经历了四期的构造旋回;其中武陵构造旋回期产生了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是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分界线;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和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是贵州省重要的成矿期;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期,形成黔西南重要的红土型金矿。在黔西南—黔西地区呈北西走向的紫云—垭都深断裂,具多期构造特点,切穿了上地幔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18.
红铊矿是一种含有有毒元素铊和砷的矿物,在氧化和酸性的介质中很容易被氧化和分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红铊矿在表生条件下的氧化溶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铊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一系列溶解实验,获得如下主要结论:①红铊矿的溶解受温度、氧化剂浓度及氧化剂中阴离子种类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逐渐增高;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升高,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逐渐降低;对氧化剂中Cl-和SO2-4离子的比较表明,Cl-离子存在更有利于红铊矿的溶解.②高铁浓度(10-3 mol/L)下,红铊矿的溶解速率降低,归因于红铊矿表面形成了一层纳米级的铁硫化合物的膜,阻止了红铊矿进一步溶解.③红铊矿每平方米暴露面积24 h溶解出来的铊总量接近0.01 mg,表明酸性矿水条件下红铊矿的溶解是贵州省兴仁县滥木厂地区铊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夏勇  张启厚 《贵州地质》1993,10(1):18-25
贵州省晴隆大厂锑矿田是我国锑矿的重要产地之一,锑矿床严格受“大厂层”的控制,该层是产于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底部和茅口组不整合面上的复杂蚀变岩层。锑在“大厂层”中得到初步富集之后,又经构造改造,被活化迁移到有利构造部位而形成矿床。矿体具有明显的构造—热液改造成矿特点,以各种脉状、透镜状为主。本文从构造与成矿关系入手,通过野外和室内摸拟实验,对锑矿成矿的构造控制特征,构造热动力作用下锑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矿田内岩石的应力、应变和物质成分变化及其对锑矿成矿作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锑矿成矿规律和构造运动与物质运动之间关系上取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明狮子山"飘带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深部找矿方向,在详实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规律和控矿构造特征,得到矿区主要由次级褶皱构造控矿、NE向断裂构造控矿及地层岩性接触带构造控矿三种控矿形式,控矿构造为"飘带矿"的形成提供了运移通道、沉淀-富集空间,与地层岩性共同组成有机的成矿系统:因民组在成矿中扮演富集场所和地球化学障双重角色;落雪组白云岩、鹅头厂组碳质板岩节理、裂隙发育,利于成矿流体运移、矿质交代沉淀,与富集"飘带矿"体关系密切。通过本次厘定的构造控矿特征,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围绕F_(y-2)深延部分、断裂交汇部位进行,尤其围岩蚀变是指示成矿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