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的竞争调节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以分布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中的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为例,利用定点样方观测种群数量变化和定株测定植株生长的方法,研究了荒漠植物中是否存在竞争的问题,得到如下初步结论:①在降水年际变率较大的荒漠生境中,当降水相对多时植物个体间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②在种群水平上,种内竞争的数量调节作用表现为将变化幅度很大的初始密度调节为变化范围很小的终局密度。③在个体水平上,竞争制约着可塑生长过程,植株平均重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④当种群初始密度大时小画眉草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表现出较明显的r对策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草本层片组成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袁建立  张景光  王刚 《中国沙漠》2002,22(6):623-627
通过跟踪观测一年生植物层片在一个生长周期内种类组成及其重要值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生态学机理,得出如下结论:①在固沙区草本层片内,小画眉草的多度、盖度和重要值在群落中所占比例较大,是群落优势种;②在充足的降雨后,一年生植物都突发性萌发,但随着降雨的减少,层片内的一年生植物种群都呈衰退之势,其中小画眉草和虎尾草种群急剧减少,狗尾草、雾冰藜和虫实种群减少幅度不大.在生长后期由于降雨增多且较为均匀,层片内各物种种群数量变化不大,各自完成生活史;③狗尾草、雾冰藜和虫实在整个生长季节种群的数量和频度变化幅度较小,其相对盖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渐次增长之势;④草本层片的变化动态与降雨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结皮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龙利群  李新荣 《中国沙漠》2002,22(6):581-585
在温室中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在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对照上的萌发和出苗状况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湿润和干燥状况下,苔藓结皮和藻结皮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状况的影响,完整的和破坏的苔藓结皮和藻结皮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状况的影响,总的来说雾冰藜(Bassia dasyphlla)在完整的苔藓结皮和破坏的两种结皮中出苗率均较高.完整致密的藻结皮能阻止雾冰藜的根接触土壤从而对其出苗设置了物理屏障.小种子植物小画眉草(Eragrostics poaeoides)因其种子较大,种子植物有相对大的土壤接触面积和具有特殊的结构须根,从而较容易克服结皮造成的物理屏障,穿透完整致密的结皮层而到达土壤.在破坏的微生物结皮中小画眉的出苗率略有降低.水分处理仅对雾冰藜的出苗有显著影响.在湿润处理下雾冰藜的出苗率要高于在干燥处理下的.因此,自然状况下年降雨量和分配状况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这两种植物每年幼苗出苗率的差异,进而会影响到这两个种群在人工固沙区分布格局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结皮对两种一年生植物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16  
龙利群  李新荣 《中国沙漠》2003,23(6):656-660
在温室实验和野外调查中,分析了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小画眉草(Eragrostics poaeoides)和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的幼苗在苔藓结皮、藻结皮和流沙上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两种植物的幼苗存活率均表现出在苔藓结皮上最高而在流沙基质中最低。两种植物幼苗存活率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小画眉草相比较,雾冰藜的幼苗在萌发后根生长较为迅速,在3种土壤类型中和干湿两种水分处理下,雾冰藜较小画眉草均具有较高的幼苗存活率。在干燥处理下,生长在有结皮土壤中的两种植物的植株干重大约是生长在无结皮土壤中植株的5倍。增加水分能降低植株幼苗的死亡率,促进植株生长;增加水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因土壤基质差异对幼苗存活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年降雨量的多少和分配状况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这两种植物每年幼苗存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差异,进而会影响到这两个种群在人工固沙区盖度和分布格局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种群异速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4 a的连续观测,我们得到对于一年生植物来讲水分竞争是个体分异的根本原因,种群中个体间的竞争主要是对有限水分的争夺.随着水分梯度的变化,小画眉草种群从一开始的没有竞争到为有限水分而发生的根系竞争.水分条件的暂时好转,个体又把大量能量用于建造茎杆、枝叶等支持组织,光竞争能力随之加强.发育出较多浅层须根系用于在降雨季节迅速吸收降水是一年生植物非常有利的一个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6.
狗尾草和虫实是科尔沁沙地两种常见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沙地恢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固定样方法对自然条件下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恢复不同阶段虫实和狗尾草萌发数量随季节和样地的变化而变化,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显示出强烈的降雨依赖性,并且虫实和狗尾草种子当年可萌发数量都随沙地固定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大。从4月到8月,各月虫实种子萌发比例依次降低,但大多数狗尾草种子在5月到6月才开始萌发。虫实和狗尾草种子呈现出分批萌发的策略。虫实和狗尾草主要分4批出苗,相对虫实而言,狗尾草出苗对降雨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狗尾草萌发所需的温度较虫实高。虫实和狗尾草的存活曲线均属于C型曲线,是较为典型的r对策者。  相似文献   

7.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繁殖分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不同始植年代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Eragrostis poaeoides)的繁殖分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种群水平还是在个体水平上,都反映出:(1) 在不同的始植年代,个体大小与繁殖体大小均不相同,其排列顺序依次为1956年样地 > 1964年样地 > 1981年样地 > 1987年样地;(2) 在不同始植年代下小画眉草有性繁殖分配的大小存在差异,有的甚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小画眉草有性繁殖分配的大小与沙面固定的长短有关(大小依次排序:1956年样地 > 1964年样地 > 1981年样地 > 1987年样地),1956年固沙区小画眉草用于繁殖的投资比例达到(70.17±6.24)%,远高于1987年固沙区的(59.18±8.75)%。(3)地上营养器官生物量、茎重、叶片数和叶重在四个年代差异不显著,说明这些指标既受固沙时间长短的影响,也可能受其他因素的控制。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沙面固定时间的延长,一年生植物生存的环境相对好转,一年生植物把更多的资源和能量用于繁殖,增加其种群规模;沙丘固定时间相对短的,一年生植物将把更多的资源和能量用于营养生长,以抵御不利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地理》2021,44(3):830-837
通过梭梭林下黄花补血草种群发育和土壤种子萌发动态的野外调查以及模拟土壤结皮、降水试验,研究了土壤结皮发育(无结皮覆盖土壤NSC、物理结皮覆盖的土壤PSC、生物结皮覆盖的土壤BSC)对其土壤种子萌发、幼苗死亡、种群特征的影响以及土壤结皮发育与模拟降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梭梭林下黄花补血草种群建植以及灌草结合的治沙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结皮的发育可以促进黄花补血草土壤种子萌发,表现为BSCPSCNSC,且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种群密度则受到限制,NSC和PSC覆盖的土壤与BSC覆盖的土壤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群的平均株高和冠幅逐渐增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2)在15 mm模拟降水条件下,土壤结皮发育对种群密度和土壤种子萌发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PSCBSCNSC,且差异极显著(P0.01),对种群的平均株高和冠幅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幼苗死亡率表现为NSCBSCPSC,且差异性极显著(P0.01)。(3)随着模拟降水量的逐渐增加,3种土壤结皮覆盖的土壤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大,而其幼苗死亡率逐渐减小;而不同结皮间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土壤种子萌发率BSCPSCNSC,幼苗死亡率NSCPSCBSC。梭梭林下土壤结皮发育既增加了土壤表层水土环境的稳定性,又增加了黄花补血草土壤种子基数,有利于土壤种子萌发和种群的更新和发育,而模拟降水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特别是结皮层土壤水分,为黄花补血草土壤种子萌发和种群更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荒漠绿洲过渡带人工固沙植物群落草本层的优势植物类群,由于风沙活动剧烈,风蚀和沙埋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存的关键选择动力因素。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和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为研究对象,通过0(对照)、1、2、3、5、10、15 cm深度沙埋试验,探寻沙埋对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在0—1 cm埋深出苗率最高,狗尾草最大出苗深度为10 cm,虎尾草和雾冰藜为5 cm,白茎盐生草为3 cm;(2)不同沙埋深度下,4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株高和总生物量)和繁殖(种子数量和百粒重)高值区位于2—3 cm埋深,3 cm往下虎尾草和雾冰藜存活率显著下降,而狗尾草仍保持较高存活率;(3)不同沙埋深度下,4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2—3 cm埋深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含量高值主要位于3—5 cm埋深,叶绿素含量在1—2 cm埋深最高,2 cm往下开始降低;(4)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存活与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二者对保持植物叶片水分平衡和保证光合作用、维持植物正常生长起着更关键的作用。研究可为荒漠绿洲过渡带一年生草本植物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干旱沙区土壤结皮发育对草本植物土壤种子库的影响,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已发育土壤结皮的区域为场所,通过野外调查与土培萌发的方法,对土壤结皮不同发育阶段的地表特征及草本植物土壤种子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结皮前期向藓类结皮的演替导致地表微形态、结皮层厚度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并在不同发育阶段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P<0.05)。(2)随着土壤结皮不断演替,种子库中沙生物种逐渐退出、旱生物种陆续出现,优势种演变为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画眉草、雾冰藜、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画眉草、盐生草→画眉草。(3)在土壤结皮整个演替过程中,种子库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峰值在藻类-地衣结皮阶段),地衣-藓类结皮阶段(或更高)各指标值均显著小于结皮前期(P<0.05);同时,种子库水平分布逐渐均匀化、垂直分布趋于结皮层,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相似性明显降低。因此认为,土壤结皮发育不仅通过增强地表稳定性、改变地表微形态影响种子库的空间分布,还通过改变土壤生境条件影响地上植被对种子库的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11.
Mongolian gerbils (Meriones unguiculatus) and Daurian pikas (Ochotona dauurica) are two key small mammal species in the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China. Mongolian gerbils displayed density-dependent population growth, but the time lag of density dependence was short and within season. The spring–autum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population density in Mongolian gerbils of the Erdos desert grasslands. The autumn–spring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Mongolian gerbils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winter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had stronger effects on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gerbils during the non-breeding season. The monthly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Daurian pika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population density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Daurian pikas select habitats with tall plants.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enhances plant production and increases the height of plant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This enhancement of plant height might increase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Daurian pikas. Mongolian gerbils live in short grasslands. Increased winter precipitation might result in higher winter mortality of Mongolia gerbils, or taller plants might supress gerbil population growth in wet years. Therefore, responses of small mammal species to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depend on the life history of small mammals and changes in vegetation induced by climatic changes.  相似文献   

12.
西藏日喀则流沙固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1995年首次在西藏日喀则进行固沙植物的引种试验,大多数中国内地固沙植物不适应该地的流动沙丘,沙面高温和生长季短是主要制约因素。沙木蓼和籽蒿表现最好;油蒿种子不能成熟,因此不能做后续植物;乡土植物砂生槐在播种当年出苗率低、生长缓慢,只能用做后期植物。在西藏日喀则,有效的植物固沙程序是:在保护措施(草方格沙障、砾石层)下,在流动沙丘上播种外来种沙木蓼、籽蒿和油蒿或移栽籽蒿,同时播种乡土植物砂生槐。在沙木蓼和籽蒿种群衰退、油蒿种群未衰退但不能靠天然下种自行更新时,砂生槐开始发挥固沙作用,并最终凭其适沙特性和长寿命接替先锋固沙植物有效地固定沙丘。选择乡土固沙植物应将重点放在蒿属和锦鸡儿属上。  相似文献   

13.
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张登山 《中国沙漠》2000,20(1):59-62
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农牧业人口、牲畜总数、耕地面积、降水量和大风日数42 a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人口、牲畜总数及耕地面积的影响,贡献率是46.5%;第二主成分中的降水量和大风日数的作用,贡献率为24.6%;第三主成分中的自然、人为因素,贡献率为14.9%。土地沙漠化是众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生态与经济不相协调的产物,其中人口压力下生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地区广泛分布,它的形成和演替深刻地改变了土壤表层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进而影响了荒漠地区一年生植物的种子传播、萌发、幼苗存活及生长过程。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生物土壤结皮对一年生植物影响的研究,综述了生物土壤结皮对一年生植物的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及生长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各研究结论中存在争议的原因,总结了生物土壤结皮对一年生植物种子传播、萌发、幼苗存活及生长影响的内在机理,指出了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地区植被组成的筛选作用,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外源施加N肥、P肥和N-P混合肥的试验,研究了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对不同肥料的响应,3种肥料均设置了0(对照)、5、10 g·m-2和20 g·m-2 4个投加水平。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在3种肥料作用下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在高的N肥(20 g·m-2)处理下,优势种草本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和冠芒草(Enneapogon brachystachyus)的密度及总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地上部及根部生物量在3种肥料处理下的响应同种群密度,即地上和根部生物量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大而减小,其中,3种优势种草本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及总的地上部生物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大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的关系,其决定系数(R2)均在0.80以上。可见,在荒漠区较低的降水条件下(年降水<180 mm),施肥会抑制荒漠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且其抑制作用与肥料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16.
Shrub encroachment is the advance of woody plants over grasslands. For some shrub species this process is favoured by fire and high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ern Patagonia spring precipitation is related with the 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ver the past years, ENSO has shown an increase in both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ur study focuses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shrub Fabiana imbricata Ruiz & Pav. (Solanaceae) using stochastic models which involve different fire frequencies and variations in spring precipita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F. imbricata's population grows at a wide range of fire frequencies, reaching its maximum every 6–10 years. The elasticity analysis show that, as fire frequency diminishes, population growth rate depends almost exclusively on adult survival, recruitment events are rare and the presence of seedlings or juveniles is seldom observed. In this case, the landscape would be formed by mature F. imbricata shrublands, and population persistence would depend on adult survival, seed production and their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 bank. However, in the case of very high fire frequencies, more recurrent recruitment pulses would be observed, with a landscape dominated by young shrublands composed of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ages and reproductive status.  相似文献   

17.
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在野外与室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室萌发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土壤种子库时普遍采用的方法,而实验室与野外自然环境在萌发条件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在野外进行萌发实验是否对土壤种子库恢复潜力的估计更具有可靠性?鉴于此,我们在塔里木河下游选择了3个典型断面,分别在野外和实验室进行了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结果表明:①野外与实验室萌出的物种相同,但幼苗密度在野外(598.8株\5m-2)明显高于实验室(530.3株\5m-2)。②物种组成中,豆科物种在野外实验幼苗密度明显较高;若以生活型划分,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幼苗密度在野外明显高于实验室。③各物种在野外和实验室的萌发特征相似,但在实验室萌发速度较快,萌发高峰期提前了2~3 d。综合来看,对于塔里木河下游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在野外进行萌发实验其结果更具有可靠性。这对今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