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河南王庄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琳 《地质与勘探》2010,46(5):844-851
河南省王庄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五里川锑Ⅴ级成矿带,产于中元古界秦岭群变质岩内,严格受北西西向双槐树断裂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物源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水,成矿温度为中-低温,首次提出王庄锑矿床为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同时,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为该区找矿指出了方向,双槐树断裂及其次一断裂复合部位、大理岩分布区及Ⅱ号矿(化)体侧伏方向深部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
梁河锡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河锡矿床是滇西锡矿带西亚带的主要的矿床类型之一。该矿床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前缘的腾冲一梁河弧形构造的转折部位,东邻三江构造带。通过对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与喜山期的花岗岩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喜山期深部花岗岩浆,矿床属于与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刘道荣 《地质与勘探》2017,53(5):947-959
近年来浙西北地区在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勘查中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探明常山、淳安、开化、安吉等地多个大中型萤石矿床。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燕山期(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内外接触带中,成矿作用与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浙西北地区7个典型矿床进行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体及控矿构造研究,探讨岩体与萤石成矿之间的关系,将萤石矿床成因初步划分成2个亚类: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和与I型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通过对该区萤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萤石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与成矿构造环境分析,较系统总结了浙西北主要萤石矿床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F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剩余重力异常特征,提出本区萤石矿的找矿方向为高氟岩体分布区、F元素异常区及剩余重力异常负值区。  相似文献   

4.
柴家庄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李子园—吊把子金矿带上,赋存于柴家庄二长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丹凤群地层中,严格受NE向及NNW向断裂控制。矿床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期、区域变质期、构造热液成矿期及岩浆热液成矿期4个阶段,属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金矿床。岩体外接触带0~2km范围内的NE向、NNW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  相似文献   

5.
四川岔河锡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岔河锡矿产于晋宁期摩挲营花岗岩与前震旦系会理群天宝山组大理岩及其顶板变辉绿岩接触带中,属岩浆气成-高中温热液成因的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是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花岗岩的最古老锡矿床之一,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矿床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6.
武夷成矿带北部萤石矿床主要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萤石矿体均呈脉状、复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域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时空上与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多期次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是萤石成矿的重要基础,岩浆期后热液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矿床类型属于断裂带充填交代型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7.
辽宁分水金矿床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水金矿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位于石棚峪超单元北西外接触带上,二者有着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铅同位素特征显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186±13Ma及2800Ma的两个源区.燕山早期阶段,石棚峪超单元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深成侵入活动(186±13Ma)所分异的岩浆期后热液在运移就位过程中萃取了部分围岩(约2800Ma)的成矿物质,稍晚于186±13Ma形成金、铅矿床.  相似文献   

8.
广东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具明显后生特点,受燕山期形成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与燕山期的辉绿岩关系密切。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与辉绿岩同源的岩浆热液。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期辉绿岩有关的岩浆期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9.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成矿-构造热液改造"成矿模式。海西期热水沉积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但未形成规模铜矿体;晚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最主要成矿期,形成羊拉铜矿的接触交代型主矿体,其残余岩浆浅成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脉及斑岩型矿体;燕山-喜山期构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使不同矿体进一步富集或贫化,并错段矿体形成不同的矿段。  相似文献   

10.
罗勇 《矿床地质》1992,11(3):277-285
镁质碳酸盐岩型温石棉矿床是成矿热液交代镁质碳酸盐岩生成的,一般均产于地台环境。按地台稳定性不同,成矿环境分为地台隆起区的基底建造类型和地台拗陷区的盖层建造类型。产于地台隆起区的矿床,以前震旦纪镁质碳酸盐岩为控矿层位。产于太古代及早、中元古代深变质结晶基底中的矿床,由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过程中的变质热液交代碳酸盐岩成矿。产于晚元古代浅变质褶皱基底(扬子准地台)中的矿床,以岩浆期后热液或接触交代(湿矽卡岩)热液为成矿热液来源。产于地台拗陷区的矿床,均以震旦纪镁质碳酸盐岩为控矿层位。其成矿时期较晚,一般与拗陷区内岩浆活动同期,由岩浆期后热液或接触交代(湿矽卡岩)热液对镁质碳酸盐岩进行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1.
福建武夷山坪地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树超 《福建地质》2005,24(3):125-133
坪地钼矿位于福建武夷山五夫镇境内,由坪地、上西坑、东坑3个钼矿段组成.控矿地质条件有下元古界大金山组变质岩、晚侏罗世中细粒钾长花岗岩和南北向断裂构造.成矿可分为3个阶段,中高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坪地钼矿段,中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上西坑钼矿段.通过综合资料分析,表明坪地钼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钼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
柞水银硐子银多金属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成矿热水属深源热液性质,但在海底洼地成矿堆积时发生与海水的混合,使得成矿热液具有复合的特征。硫同位素分布直方图显示塔式效应不明显,显示出非单一来源的特征。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银硐子的铅来自地幔-下地壳。矿石与含矿地层的化学成分的比较也表明物质来源是不同的。热水大部分来自古海水下渗和下伏地层中的孔隙水(封存水)说明下伏地层亦是成矿物质的部分供给者。火山作用激发和强化了地壳内的热水循环萃取过程,同时也是银硐子矿床形成的强烈且稳定的动力系统。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喷溢和热卤水。矿床产出受中泥盆统地层层位的严格限定,具同生沉积成因特征。同生断裂的演化,既是沉积盆地的主宰者,又沟通了地壳上部与更深处的成矿物质的交流,是银硐子矿床的主要控矿条件。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热卤水喷溢-同生沉积矿床"。并据此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3.
高通岭钼矿床位于华南板块南部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内,共查明平行脉状矿体9个、矿化体5个.矿石分石英脉型和钾长花岗岩型2种,矿石中含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高通岭花岗岩体的Mo含量比其克拉克值高4倍,沿岩体构造裂隙发育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和钼矿化.成矿流体成分为K -Na -Cl--F--SO42-型;S、C、H、O同住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以岩浆源为主,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来源.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98.4Ma 2.5Ma.与高通岭花岗岩体侵位的时代一致.该矿床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石英-硫化物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4.
包亮亮  刘阳  陈四新  等 《江苏地质》2017,41(2):200-206
通过对安徽铜陵宝山陶矿区成矿规律的分析,提出矿区的成矿母液主要来自燕山期的新屋里岩体后期分异。多次涌动的新屋里岩体在燕山晚期形成成矿热液,这些热液沿着该地区在印支期形成的层间滑脱断层和切割较深的北西向断层通道输送,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发生右偏,使得矿体多富集在层间滑脱断层和北西向断层交汇处,特别是北西向断层的右侧。矿液在运移过程中逐渐远离新屋里岩体,随着温度的下降,矿液发生分异,形成靠近岩体的宝山陶矽卡岩型铜矿,以及远离岩体的泉水冲、大竹园矿段铅锌铁矿。  相似文献   

15.
甘肃小柳沟矿区钨钼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柳沟矿区是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主要的钨钼成矿区。钨成矿主要受岩体、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岩体是成矿的最主要因素,是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酸性侵入体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岩体在侵入过程中所提供的含矿热液对元素的活化迁移起了积极作用。千枚岩、灰岩、角闪云母片岩是成矿的主要矿源层。小柳沟隐伏岩体上升形成的断层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条件。钼成矿与岩体及岩体顶部的裂隙网脉有关。小柳沟热流体在斑状花岗岩体顶部形成构造裂隙网,上升热流体与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使钼在岩体和围岩的裂隙中成矿。小柳沟矿区有着三(多)位一体的成矿系列,岩体外接触带和地层层间裂隙形成以夕卡岩型为主的白钨矿,岩体内部及岩体顶部形成斑岩型和石英脉型钼矿。  相似文献   

16.
王昊  徐刚  路坦  刘旭  瞿东旭 《矿产与地质》2007,21(4):429-435
河南省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是在朱阳关—夏馆韧性剪切带北侧的祁子堂-夏馆-板厂-双槐树-官坡Au-Ag-Cu-Pb-Zn-Hg-Sb成矿带内所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该矿床产于中元古界二郎坪群(Pz1er)内,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其结果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赋矿地层,成矿热液则是由变质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首次提出,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辽宁西丰地区钼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乾友 《地质与资源》2015,24(6):560-563
辽宁西丰地区在区域上位于吉黑褶皱系南部、布列亚-张广才岭巨型花岗岩带南缘,成矿区带属吉林省福安堡-大黑山钼成矿带的南延部分.区内印支期及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发育,钼矿(床)点分布广泛.在详细论述该区地质、地球化学及典型钼矿(床)点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钼成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陈南沟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内,地处栾川断裂南侧,属北秦岭褶皱系。将矿区成矿地质环境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后圈出找矿有利靶区,并对靶区进行了野外检查和工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陈南沟钼矿属于与老君山花岗岩体有关的热液矿床,燕山期红岩寨花岗岩体边部及其外接触带是钼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北东向小型构造对辉钼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次工作完善了与花岗岩基有关的热液矿床研究,对栾川矿集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萤石成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萤石成矿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矿物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萤石矿物不同颜色的原因、光学萤石与晶洞的相关性和主要共、伴生矿物组合的研讨,结合其成矿的地质背景,认为:在地球内部单质氟(F2)不可能存在;气态SiF4是氟的主要迁移形式;SiF4与CaH2一道从地球深部随岩浆、热气迁移至地壳浅部,被氧化、分解成矿。或与围岩、热液中有关成分作用成矿。  相似文献   

20.
王翠芝  李超 《岩矿测试》2012,31(4):745-752
福建武夷山坪地钼矿为中高温热液型钼矿,产于晚侏罗世钾长花岗岩岩体"层节理"及岩体与下元古界大金山组接触带的南北向断裂中。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硅化岩型(石英脉型)、黄铁绢英岩型、花岗岩型、蚀变构造岩型。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细脉状等构造类型。矿石结构以中粗-中细粒鳞片结构为主,局部呈现厚板状、带状(常常弯曲)。辉钼矿是唯一的矿石矿物。本研究采集坪地钼矿不同矿体、不同产状、不同标高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得到等时线年龄为(102.9±1.8)Ma,MSWD=2.1,Re-Os模式年龄为(103.70±1.7)Ma~(111.6±1.6)Ma,加权平均值为(107.4±3.3)Ma,MSWD=16。MSWD均较大,说明坪地辉钼矿的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钾长花岗岩中细脉状、岩体"层节理"中粗脉状和断裂角砾岩带中团块状三种类型的辉钼矿分别是在(111.20±1.7)Ma~(111.60±1.6)Ma、(105.60±1.6)Ma~(107.40±1.6)Ma和(103.70±1.7)Ma三个不同的成矿阶段形成的,成矿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这一同位素年龄资料为福建东南沿海浦城—宁德北西向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同类矿床的形成演化与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