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六届国际地质和环境材料分析大会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第六届国际地质和环境材料分析大会”(Geoanalysis 2006)于2006年9月19~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地质分析者协会联合主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2.
罗立强,李 冰,王晓红,杜安道,屈文俊(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1 会议概况第五届国际地质和环境分析大会(Geoanalysis2003)于2003年6月9~11日在芬兰召开。大会由芬兰地质调查局和国际地质分析者联合会主办,芬兰国家地质调查局承办。会议举办地选在靠近北极圈的芬兰Lapland省会城市Rovaniemi市。国际地质与环境分析大会于1990年在加拿大举办了第一届,此后每三年举办一次。会议对地质和环境分析中所应用的专业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主要涉及标准物质的制备与使用、采样不确定度、质量控制、微区分析、同位素测定、地质年代学、…  相似文献   

3.
《岩矿测试》2012,(2):383
《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ISSN:1639-4488)是国际地质分析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analysis,IAG)会刊,1977年创刊,季刊,是国际地球与环境科学类刊物,Wiley-Blackwell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地质分析”国际会议及“国际地质分析者协会”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地质分析”国际会议“地质分析”(Geoanalysis)国际会议是“地质与环境材料分析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AnalysisofGeologicalandEnvironmentMaterials)的简称。它是 2 0世记 9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个定期召开的以地质与环境材料分析为主的专业会议。至今已召开过四届。第一届[1 ] “Geoanalysis 90”于 1 990年 6月 3~7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Huntsville召开。会议由加拿大光谱协会发起 ,加拿大地质调查所 (G…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研究》2004,24(6):671-671
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是于1989年宣布成立的国际性学术团体,通过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挂靠国际科学委员会(ICSU)。IAG组织召集的大会分别称为国际地貌大会、区域大会及专题大会。例如,2000年时由王颖院士担任组委会主席在南京成功召开过一次专题大会,第5届地貌大  相似文献   

6.
《矿床地质》2005,24(2):178-178
中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勘查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矿床地质》顾问裴荣富先生 ,因其在担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 (IAGOD)”主席和该协会的“矿床大构造(CTOD)”、“矿物共生 (PAC)”2个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以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期间 ,在成矿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有突出贡献 ,在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 (IGC)于意大利召开期间 ,经该协会全体理事选举通过 ,特授予裴荣富先生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奖。国际矿床成因协会 (IAGOD)是与美洲“经济地质学家学会 (SEG)…  相似文献   

7.
<正>第21届国际矿物学大会(21st IMA)于2014年9月1~5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召开。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有40多名中国科学家与会。大会围绕"深入探究矿物:信息的矿藏"这一主题探讨,设置了黏土科学、深部地球、经济地质与应用矿物、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与岩石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行星和宇宙矿物学、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等10个板块,共58个专题。与会代表就这些专题展开了热烈并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国际矿物协会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共组织了8个专题学术讨论会,即应用矿物学、矿物谱学和热力学、流体包裹体、矿物物理、高压矿物学、矿物反应动力学、地质科学中的同步辐射、矿物的微结构。此外,还与兄弟协会联合组织了“变质作用和地质力学”及“陨石、小行星、彗星和宇宙尘”两个专题讨论会。本文重点介绍高压矿物学、地质科学中的同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质物料分析学术讨论会(“Geo-analysis 90”)于1990年6月3日至7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Huntsville召开。会议由加拿大光谱学会主办,组织与支持的单位有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安大略地质调查所、国际技术协会、法国巴黎国家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技术开发署、加拿大矿物和能源技术中心、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会以及美国地质调查局。会议还得到许多国际组织的支持以及许多分析公司和仪器公司的经济赞助。100余名与会者来至20个国家。中国代表有谢学锦、李家熙、钱德孙和殷宁万。现正在加拿大的邵友彬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廖立兵 《现代地质》2004,18(4):487-492
对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与矿物材料研究有关的论文进行了全面总结,从非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和选矿方法、天然矿物改性及应用、合成矿物材料研究、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及应用机理研究等方面归纳了矿物材料学的若干研究热点,并与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矿物材料研究进展进行了对比。在综述基础上,结合作者对国内外材料学、矿物材料研究现状的了解,对矿物材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