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国际地震预测会及其第九届大会林蓉辉,向可碧(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人保公司)一、国际地震预测会1.背景材料“国际地震预测会”(InternationalSeminaronEarthquakePrognostics)采用“Prognostics”一词,...  相似文献   

2.
第五届国际地震区划会议在法国尼斯召开高孟潭,叶洪(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陶夏新(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第五届国际地震区划学术会议于1995年10月17—19日在法国尼斯召开,来自35个国家的342位地球科学家、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
埃及开罗大学理学院地球物理系林蓉辉(云南省地震局)1开罗大学筒介埃及全国共有大学11所,学院和研究院113所,此外述有历史悠久的受资哈永大学和美国大学。开罗大学是全世界60所最著名学府之一,于1908年建立,是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第一所现代化综合大学,...  相似文献   

4.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30thInternationalGeologicalCongress)概况综述卢造勋(辽宁省地震局沈阳110031)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30thI.G.C)于1996年8月4日至14日在我国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  相似文献   

5.
地震保险及其在地震减灾中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蓉辉 《地震研究》1995,18(3):317-329
随着世界人口与工业化程度增加,地震灾害亦惊人地增大。与此同时,若能将现有知识和技术有效地转化为减灾实践,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将大大减少。保险是人类对付可能遭受的危险或可能造成损失的一种手段。以保险保单为依据,在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提供经济补偿。本文首先阐明保险在减轻地震损失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以及从经济上帮助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房产主和企业主恢复重建,其次介绍中国云南省从地震保险的角度,为对付未来震灾所进行的多方协作;最后,为了从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厘定地震保险费率,并顺利开展地震保险业务,开展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是必要的。新近在第九届国际地震预测会(哥斯达黎加,1994年9月)会议期间成立的“国际地震保险研究小组”,就是这类合作的先例。该小组由地震预测国际筹划指导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6.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球内部物理学会(IASPEI),亚洲理工学院(AIT)、柏林自由大学、联邦德国材料研究和测试研究所等组织发起,亚洲灾害防御中心(ADPC)和柏林地震预测研究组主持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地震预测讨论会于1992年9月22日至26日在亚洲灾害防御中心所在地、泰国首  相似文献   

7.
第27届国际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综合学术会议第27届国际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IAPEI)综合学术会议干1994年1月10日至21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召开.与会代表共445人,来自五大洲46个国家.美、日两国与会人数最多,分别为84人和66人,东道主新西...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测研究进展与动向1995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21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与1991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IUGG大会相比,本届IUGG大会设置了与地震预测研究直接相关的专题。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在第...  相似文献   

9.
肖佐 《地球物理学报》1983,26(6):598-598
<正>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第十八届大会于1983年8月15日至27日在西德汉堡举行。这是每四年一次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界的学术盛会。会上,有五次综合报告及廿一个学会间交叉的学术报告会。联合会所属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火山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地磁和高空物理协会(IAGA)、气象与大气物理协会(IAMAP)、水文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学报》2007,50(1):304-304
第12届地震各向异性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10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温都水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英国地  相似文献   

11.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球内部相关论题讨论会于1998年12月1~3日在海得拉巴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发起的,得到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印度国家科学院、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来自亚洲、南太平洋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约2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6名,IASPEI主席和秘书长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论文摘要189篇。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广泛涉及地震学、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地球内部相关论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岩石层结构与过程、板内和板间区域构造与地震、地震过程的物理学、近期破坏性地震、诱发地震、热流与地壳热结构、地震学与其他地球物理学信息的传播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公众教育的当前趋势等。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之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的赞助下,于1998年11月15~30日负责举办了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联邦德国柏林市地震预测研究组共同组织的第四届国际地震预测学术讨论会将于1989年10月16—20日在广州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是为从事地球科学、工程地震学、地震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以及保险专家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合适的论坛,促进思想和信息交流,推动这些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实施方面的合作。这次学术讨论会研讨的内容将涉及地震预测的以下几个方面:(1)震源过程包括:地震构造的时空图像、地震空区、震源区岩石特性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3.
对某些主震事件来说,地震预测也许是可能的。Varnes(1989),Bufe和Varnes(1990)提出的时间-破坏法利用前兆事件(前震)来确定能量加速释放曲线。通过公式与资料的拟合,可计算出预测破坏时间和震级。到目前为止,该方法已应用于构造活动区的仅有几项研究中,而且是针对中强主震事件。新马德里地震带(NMSZ)的微震台网资料对于研究区来说,其震级≥1.5的地震资料是相当完整的,使用这种资料,  相似文献   

14.
结构动力学──在地震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AnilK.Chopra(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该书英文版名称为《DynamicsofStructures》已于1996年由PrentlceHall出版.作者现为地震工程界著名国际刊物《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于1999年2月25日至4月8日在因特网上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单个地震的可靠预测是一个现实的科学目标吗?”(Isthereliablepredictionofindividualearthquakesarealistic...  相似文献   

16.
地震数据处理中TurboC与Foxbase(Dbase)的接口技术在地震综合预报、地震科研及工程地震领域,时常要与地震数据库系统打交道。尽管Foxbase(或Dbase)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应用非常广泛,但它毕竟是数据管理语言,在复杂计算、图形等...  相似文献   

17.
应第二届国际地震会议主席、美国洛杉矶市议会议员伯恩森先生的特意邀请,以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为团长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五人赴美出席了1987年4月6日至10日在洛杉矶市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地震会议。代表团成员有陈鑫连、谢礼立、宋守全、顾平等。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各向异性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ismic Anisotropy,缩写IWSA)是国际地震学界的一次学术交流盛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第十二届国际地震各向异性研讨会(缩写12IWSA)于2006年10月22—27日在北京温都水城召开(见网址http://www.eap.bgs.ac.uk/12IWSA)。本次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中国地震局是12IWSA的共同主办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2001年8月19-31日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和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联合科学大会以及地震电磁研究进展,表明地震电磁前兆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良好的研究前景。我们建议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北京举办IAGA,IASPEI和IUGG(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大会。这将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有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及地学层析论文简介ManyGeotomographyActiclesPresentedinthe30thInternationalGeologicalCongress[本刊讯]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6年8月8-14日在北京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