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山东文登市境内的昆嵛山.又名姑余山.俗有“仙山之祖”的美称《仙经》云: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升天,有余址尚存,因以得名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说昆嵛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究竟此山如何美丽?仙气如何盛旺?19岁的丘处机暗暗下了决心.非去不可公元1167年秋天,他告别故多,奔宁海而来了。  相似文献   

2.
樱桃,在昆嵛山腹地的文登市界石镇已有百年种植历史,樱桃树原本就是昆嵛山上野生的,系百里昆嵛230余种木本植物之一。原种与山上现存的、俗称“馋啦”的野生灌木类似、同宗。“馋啦”这个名字很象形,孩子们馋啦、要流口水。而“馋啦果”有既酸又涩之味,就令人流口水,所以此树称“馋啦树”。  相似文献   

3.
利用MODIS数据研究山东省地表亮温时空变化及与地震震例和断裂带活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2015年存在4个明显的地表亮温增温带,可能预示着未来地震活动性的增强区域;长岛震群与乳山震群在陆地上均有亮温增温带与之对应;风仪店、乳山—海阳断裂带在2015年地表亮温明显升高,沂沭、聊城—兰考断裂带则无明显变化。总之,120°E以东的胶东半岛地区地表亮温升高明显,预示着未来胶东半岛地区地震活动性可能强于鲁中、鲁西地区。  相似文献   

4.
胶东半岛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东半岛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沿海地区,北东向断裂带异常发育,该区不仅是华北震区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发区,又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活动的大陆边缘带.中国东部最大规模的郯庐断裂带纵贯胶东半岛西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位于该半岛南侧,彰显其地理位置重要而特殊.为深入认识我国近海与海陆过渡带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等基础科学问题,2013年在胶东半岛东部实施了海陆联合探测项目.本文对布设的北西向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进行了计算处理,获取了该测线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地壳结构复杂,该区基底埋深较浅,地表速度偏高,地壳速度结构呈现东西迥异的非均匀性特征,具有横向分层、纵向分块的典型特性.作为郯庐断裂带重要组成部分的牟平—即墨断裂带是胶东半岛上非常重要的断裂带,该断裂带东西两侧的地壳结构特征差异非常明显,断裂带东侧速度偏低,而西侧速度偏高,地壳各分层界面形态在该断裂带两侧起伏变化明显,地壳结构整体上呈现南东浅北西较深的结构特征.总体来看,胶东半岛不同区段呈现出的结构差异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基本相符,在界面起伏变化明显的区域与地表穿过的断裂带遥相呼应.作为华北板块和扬子块体相互碰撞的边缘地带,胶东半岛复杂的深部结构特征与西太平洋板块对其的俯冲挤压有着密切的关联,该研究对了解本区地壳构造变化的深部动力学背景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仁民 《地震地质》1994,16(3):216-216
胶东半岛发现元古宙蛇绿岩套王仁民(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近年来在原胶东群内部,新发现一条NNE走向的蛇绿岩套。层序基本齐全,出露宽约15km,从北海岸到南海岸延长在100km以上,大约在东经122°附近将胶东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半。蛇绿岩套  相似文献   

6.
使用遥感数据探讨山东省地表温度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选取2000—2016年MODIS地表温度数据,计算山东省地表温度变异系数(CV)并绘图,与活动断裂、地震震中等图层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活动断裂与震中附近地表温度的变异系数明显升高,空间标准差降低,说明地震活动较强区域地表温度变化幅度与普遍性均高于其他地区,地表温度变化与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胶东半岛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高于鲁西鲁中地区,可能预示着未来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胶东半岛及附近地区2010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反演了本区134次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地区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在9.76×1011~5.9×1014N·M之间;应力降范围在0.017~25MPa之间,均值是0.97MPa;视应力范围在0.06~10.2MPa,平均应力水平在0.396MPa.地震矩、应力降和视应力都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拐角频率与震级的关系不是很明显;地震矩和拐角频率成负相关关系.根据本区震源参数和震级的定量统计关系,去除震级影响,通过应力降和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目前正处于应力的释放时期.  相似文献   

8.
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Zaliapin等发展的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对方法进行检验,然后对胶东半岛和沂沭带的区域小震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沂沭带的小震活动近似满足泊松随机过程,主要是背景地震活动;而胶东半岛地区小震则存在明显的成丛活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1976年唐山MS7.8地震序列,通过序列发展不同时段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山地震序列中受此前发生的主震和较大余震影响作用的事件越来越少,序列的丛集性明显减弱,更多的小震或许可视为反映区域应力状态的背景地震。  相似文献   

9.
石锡建 《地球》2012,(1):98-101
胶东半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半岛,约39000平方公里,早在数亿年前就已形成。从古地质特征来观察,震旦系和前震旦系(5亿年前)变质岩广泛出露,是完整的构造上升单元,属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其地貌以低山丘  相似文献   

10.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断裂最新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前者分属蓬莱-栖霞断裂系和即墨-牟平断裂带,为半岛的主体断裂构造;后者分布在半岛北缘及其北侧海域,由多条断裂组成。实地调查表明,断层在第四纪期间是活动的,控制着附近山地和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地貌发育,最新活动主要发生在第四纪早期,垂直活动幅度可达百米以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性迅速减弱,甚至停止,但依然发现北北东-北东向断裂的多个局部段落还在活动,明显地错断了晚更新世地层,垂直断距最大为10m左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记录,选取2007年以来台网记录清晰的M_L≥2.0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每次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_0和矩震级M_W,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合山东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特点,对胶东半岛及北部海域、南黄海北部地区、沂沭带地区、冀鲁豫交界地区应力场分布和时空变化进行细致分析,并探讨其区域特征及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记录,选取2007年以来台网记录清晰的ML≥2.0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每次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0和矩震级MW,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合山东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特点,对胶东半岛及北部海域、南黄海北部地区、沂沭带地区、冀鲁豫交界地区应力场分布和时空变化进行细致分析,并探讨其区域特征及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荣成地震台钻孔倾斜NS分量2017年5月2日出现趋势下降(南倾)异常变化,至15日持续下降累计幅度达358×10-3",对观测系统工作状态、观测环境干扰、气象因素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调查,通过滑动相关性分析和三维点源载荷模拟等方法,结合胶东半岛近期地震活动,分析认为,该异常非干扰造成,可能反映了区域地壳应力的变化,需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胶东半岛两次疑难历史地震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健  蔡克明 《中国地震》1998,14(3):43-50
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该区曾发生过1046年,495年虞丘山两次历史地震。但在确定地震参数时,由于历史原因,对史料中记载的“虞丘山”的位置说法不一,因而,对这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存在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62万人口,总面积893km^2。由于龙口市处于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地区之一——环渤海湾地区,邻近海域有郯庐、燕勃两大强震带交汇通过,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地震烈度Ⅶ度。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大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地震灾害对城市、村镇的潜在威胁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胶东半岛及近海地区地震活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为:(1)自1350年以来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有两次较大的起伏,每次起伏的持续时间约为400年。在两次起伏过程中,均存在着一个活跃期和一个低潮期,且二者的持续时间大致相同,各为200年左右。目前,该区正处在第二个起伏的活跃期。(2)在地震活跃期内,存在着一个4.6年左右的准周期的波动现象。每一波动期,又可分为高S值和低S值两个阶段,其中高值阶段为3.3年左右,低值阶段为1.3年左右。目前该区正处在1970年以来第五个波动期的高值阶段。(3)地震活动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为五个高S值的集中区,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这五个集中区。这些集中区与该地区的活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数字记录无震、无明显干扰事件情况下的44个台站背景噪声资料,计算了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并利用"十五"台网试运行期间记录的爆破和地震事件进行检验,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鲁西地区、黄海和渤海海域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1.6,中东部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1.3,胶东半岛部分地区和鲁南部分地区监测能力达到ML≥0.7.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的融安县泗顶镇是群山中的一个乡间小镇,位于马鞍山、白面山、腊烛山和元宝山之间,三条溪水汇合处,故取名泗顶,意为三条溪水四座山之顶。泗顶属石灰岩山区,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景,山岗层叠、峰丛林立、瀑布成群,2016年入选柳州旅游协会评出的"十大旅游新秘境"。因矿成镇融安县隶属于广西柳州市,与柳州、桂林分别相距110公里和140公里,聚居着汉、壮、苗、瑶、侗等19个民族。东面与临桂等县接壤,南面与柳城、鹿寨等县毗邻,西面与融水县相邻.  相似文献   

19.
鲁32井水位原始曲线难以判定地震前该井含水层系统的应力状态是否发生变化,采用类似Nakai拟合模型,计算水位观测数据体应变固体潮响应振幅因子比,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及海域发生的ML≥3.9地震前均出现高值异常。与地震活动参数对比分析,发现鲁32井200 km范围内ML≥3.9地震前,水温观测数据动态变化幅度及频度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20.
张立宽 《地球》2020,(2):18-21
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过厌氧菌的作用发生分解,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因物理与化学变化,继而生成煤层"瓦斯"。"瓦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CH4)占绝大多数。"瓦斯"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直接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