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海第四纪海水Sr同位素组成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南海NS90-103孔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Sr同位素组成,获得南海240ka以来海水 ̄87Sr/ ̄86Sr演化曲线。结果表明,240ka以来南海海水 ̄87Sr/ ̄86Sr比值呈较大幅度的脉动式波动,幅度一般在±0.000070以上;南海的半封闭性,高Sr通量和高 ̄Sr/ ̄86Sr比值的河流输入以及南海较高的沉积速率导致了这种大幅度脉动式海水Sr同位素变化。  相似文献   

2.
南海中部海域铵浓度及其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嘉东 《台湾海峡》1993,12(4):369-375
本文根据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南海中部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中铵浓度的频率分布,垂直分布特征和次表层铵最大值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铵浓度变化范围在0-2.71μmol/dm^3之间,铵含量小于0.5μmol/dm^3的样品数约为样品总数的78%,铵最大值出现在表层和次表层机率较大。文中还对该海域表层的铵含量与浮游植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作者研究的OP- 乳化剂增敏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溶解硼,用ICP- AES法测海水中的硼和锶。发现在珠江口海水盐度2.686 ~25 .722 ,氯度1 .440 ~14 .136 为0.215 ~0 .229mg·kg- 1 ,平均值为0 .224±0 .005mg·kg- 1 mg·kg- 17 .64 ,Sr(mg·kg- 1)/Cl 比值为0.380 ~0 .663,平均值为0 .404 ±0 .016 ,两者皆在大洋海水自然变动范围之内。珠江口海水中的硼和锶浓度与海水盐度或氯度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珠江口外南海海水盐度32 .923 ~33.446, 氯度18 .241 ~18.558 ,B浓度为4 .02 ~4 .24mg·kg- 1 ,Sr 浓度为7.64 ~7 .70mg·kg- 1 。珠江口海水实验数据统计回归线与理论释线比较后表明,珠江口海水中硼与锶均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质,珠江口海水中的硼和锶主要来自湾外海海水潮汐输入。  相似文献   

4.
南海东北部表层水体水平涡动扩散的^228Ra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994年8-9月南海东北部表层海水中^228Ra的分布特征。采用Mn-纤维富集海水中的Ra同位素,通过其子体^228Ac的β计数法来测量^228Ra。表层海水中^228Ra的放射性比活率从2.48Bq;m^-3变化到4.47Bq;m^-3,平均值为3.24Bq;m^-3。^228Ra的水平分布表现为调查海区东北部比活度较高,这与该航次的^226Ra扮布特征个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南海表层沉积沟鞭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国Xuan  孙湘君 《热带海洋》2000,19(1):8-16,T001
为研究沟鞭藻孢囊含量和组合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南少上位的表层沉积样品。共鉴定得沟鞭藻孢囊16属27种,孢囊含量变化在8至925粒.g^-1之间。研究区北部及靠近巴士海峡的样品孢囊含量较高,而南海南部的样品孢囊含量较低。孢囊含量的这一分布型式与南海表层水中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似受表层海水营养因素控制。Spiniferites是沟鞭藻孢囊组合的优势组分,主要有S.ramosus,S.hyper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环境意义与Sr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刚健 《海洋科学》1995,19(1):23-25
1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Sr是海水中的一种常量组分,现代海水中含量为7.9mg/kg,总量约为1.21×1017mol。海水中Sr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种:首要是河水来源,河水将其流域内岩石风化产生的大量溶解Sr2+带入海水中,这一部分的Sr通量约为3.0×1010mol/a,Sr/86Sr比值现代平均值为0.711;其次为海底水岩界面交换所带入,其中主要通过海底扩张导致热液输入以及海底玄武岩的风化作用而输入,这一部分Sr通量为1.2×1010mol/a,37Sr/36Sr平均为0.705;另外…  相似文献   

7.
南海东北部表层海水中^226Ra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1994航次南海东北部的^226Ra,利用Mn-纤维富集海水的Ra同位素,采用Mn-纤维直接射气法测量^226Ra的比活率,^228Ra的比活度采用^228Ac的β计数法测量。研究海区^226Ra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0.62-1.17Bq.m^-3,^228Ra/Ra)A.R.介于2.78-4.59。^226Ra的表层比活度分布大致表现为该海区东北部较高,中南部也有一较大值,表明陆源物质对两个  相似文献   

8.
冲绳海槽沉积物混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利用方向性同位素^210Pa活度在岩芯中的垂直分布,根据沉积作用的数学模式,结合有关资料对冲绳海槽海水-海底界面沉积物的混合作用强度进行了了探讨。^210Pb资料表明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210Pb放射性活度存在空间差异,介于26.26-92.40dpm/g,沉积物混合系数个于0.51-6.88cm^2.a,这反映了研究海区不同的混合作用强度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柳珊瑚酸是从南海柳珊瑚中分离的一种新结构化合物。依剂量地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速度,并兴奋离体兔十二指肠,春ED50-7.1μmol.L^-1,此作用可被阿托品完全拮抗,被吲哚美辛部分拮抗,但不被苯海拉明阻断,表明Sub的作用主要与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由现场离水辐亮度估算黄海透明度几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黄海现场离水辐亮度及遥感反射比,采用4种统计算法估算海水透明度。前2种算法中海水透明度作为因变量,两不同波段辐亮度之比及两辐亮度之和与第三者之比分别作为自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前者相关系数r^2为0.9335。后者相关系数r^2为0.9483。第3种算法中,所有波段的遥感反射比做因子分析形成的主因子作为自变量,透明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子样全相关系数r^2为0.9649。第4种算  相似文献   

11.
tn order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lood and drought of the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 valleys and Pacific SST anomalies, the synoptic analysis Has been made. Two types of opposite distribution of SST departure for flood and drought years have been found. These states have set up basically preceding winter and have strengthened and persisted in summer.The time of the effect of anomalous SST on the flood and drought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areas over the Pacific, the north Pacific is the earliest and the west and southeast Pacific are later. The evolution of SST anomalies with different types in every part of the Pacific has been shown. Finally, the formation of SST anomalies in Pacific has been elucidated by virtue of the surface wind anomalies which drive the ocean current anomaly.  相似文献   

12.
对渤海和黄海的潮汐潮流的基本特征,日本小仓伸吉(1936年)等,以及我国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64年)都曾进行过分析和研究;但由于资料的限制,仅对本海区的潮汐潮流特征进行了一般性的探讨。近几年,我们搜集了较多的资料,主要是国外发表的沿岸验潮数值,并使用了我所和国家海洋局科技情报研究所在潮流大面积预报工作中得出的潮流调和常数。作者曾根据这些资料分析研究了东海潮汐和潮流的特征。本文是这项工作的继续,采用上述方法对渤海和黄海的潮汐潮流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渤海和黄海如下一些潮汐潮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丁永敏 《海洋科学》1987,11(1):48-51
本文以大连海洋渔业公司1953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分析论述了黄海牙鲆资源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牙鲆的分布与洄游,并提出了增殖黄海牙鲆资源的几条途径:1.进行人工放流以增殖资源;2.开展幼鱼放流;3.以增殖黄海北部渔场资源为主,兼顾全局;4.应充分重视牙鲆在鲽鲆类中恢复能力较强的特点,发掘其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14.
山东海洋外来入侵生物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2005年调查,山东海洋外来入侵生物至少有30种,其中,外来有害病毒1种,外来赤潮生物7种,外来养殖藻类2种,外来栽培盐生植物3种,外来动物16种.本文报道了山东海洋30种外来入侵生物及分布,分析了其危害,并提出了防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GIS技术和互联网(Interner/Intraner)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论述了实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CGI技术、Plug-in技术及ObjectWeb技术的发展,并给出了一个长江口历年海图查询的具体实例。可以按照年份、地域查询海图,并可以在客户机上实现一般的GIS所需的人机交互功能,如放大缩小移动剖面等。对本实例稍加扩充,可以实现发布任一点的水位变化、与陆图的无缝合成查询以及海域导航等多种实用功能,可以在各种开发项目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域赤潮发生与海温及厄尔尼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以及期间与厄尔尼诺指数关系,分析认为①海域表温对我国4个海域赤潮发生有较显著影响.②2000~2007年4个海域发生的赤潮次数:东海>渤海>南海>黄海;2000~2007年4个海域赤潮发生面积:东海>渤海>黄海>南海.③1986~2007年厄尔尼诺对赤潮发生次数有一定的影响,4个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厄尔尼诺的相关程度不同:东海>南海>渤海>黄海,其中1999年后厄尔尼诺对中国近海赤潮发生次数具有显著影响.④1977~2007年发生的10次厄尔尼诺事件对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文渭 《海洋科学》2000,24(8):54-54
1998年6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发布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98年6月26日通过 ,现予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中国政府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后 ,秉承《公约》的宗旨 ,从国内法的角度确立了中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这也是继1992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以下简称《领海法》的又一部具有涉外性质的、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国内法律。由…  相似文献   

18.
黑潮流速流量的分布、变化及其与地形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管秉贤 《海洋与湖沼》1964,6(3):229-251
黑潮为北太平洋西部最主要的海流,它流径琉球群岛西侧的部分,构成了中国黄东海环流系统的主干。我国近海区域的水文特征以及海流、水团的分布、变化等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这部分黑潮的影响。因此,研究这部分黑潮,不仅对阐明黑潮本身的动力结构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阐明中国近海的海况变化并从而建立比较可靠的预报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台风暴潮及风暴海流是危害海洋工程的主要灾害现象之一。本文以马迹山25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工程为例,对台风暴潮及风暴海流进行了统计分析,数值计算,得出了码头区风暴潮和风暴海流的定量结果。同时通过假想台风的设计,计算了码头区域的最大可能风暴增水和风暴海流,可为大型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nd Bohai Sea coastal zone are long distance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 with Po River Delta and Adriatic Sea coastal zone, the comparison of data of two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two areas are quite simila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climatic change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deltas and coastal zones exists both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cold/wet period occurred in 1300—1400A. D. and 1550 —1850 A.D. within this"large scale" climatie cycle, and shorter periods (10— 35 years) of cold rainy weather alternated with warm/dry period are known as "Bruckner cycles" which have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deltas and coastal z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