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洋微藻除菌及降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林伟  刘秀云 《海洋与湖沼》2000,31(6):647-652
于1995年4-12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进行微藻除菌及比较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的研究,经平板培养排除霉菌后,利用组合抗生素(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获得除菌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及小球藻,对抗生素处理前后的微藻生长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及小球藻不易老化(可保持良好悬浮30d以上);回加细菌于除菌藻,藻细胞下沉附底,说明细菌可促使微藻细胞老化。无维生素时,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细胞形态发生一定变化,回加细胞后藻细胞形态有部分恢复,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三角褐指藻更能面受高温(如30℃),另外,某些抗生素能够刺激球等鞭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某些种类的海洋多核绿藻的原生质被挤出后,其细胞器在人工海水中可立即发生聚集,随后其细胞组分发生重建,形成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这些重建的细胞在最佳培养条件下,最多有40%能够发育成成熟藻体。细胞骨架系统是细胞内有序性的维系者,也是细胞及细胞器运动的动力源,这些过程都涉及细胞骨架的解聚与重聚合的动态过程。本文利用微丝解聚剂细胞松弛素B及微管阻断剂秋水仙素对藓羽藻(Bryopsis hypnoides)细胞重建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器聚集及聚集体变圆的动力不来自于细胞骨架系统,而原始微丝体系的解聚是细胞器高效聚集的基本条件;细胞松弛素B及秋水仙素都显著抑制细胞膜的形成及细胞内组分有序性重建等后继发育过程,表明细胞骨架系统在这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于1987-1989年对鱼腥藻7120质膜,类囊体膜和细胞壁进行分离纯化和基本的色素与蛋白质特性分析。采用机械性方法破碎细胞,以非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鱼腥藻7120营养细胞的质膜和类囊体膜,以Triton X-100处理方法获得细胞壁。色谱分析和电泳结果表明,其质膜,类囊体膜的色素和蛋白质特性与单细胞蓝藻相类似;Triton不溶细胞壁未发现可见光谱吸收,其两条主要蛋白带52KD和14KD均  相似文献   

4.
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及单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于1992年1月-1994年4月,进行超声波处理方法制备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以作为基因工程受体,以及制备单细胞用于固体平板克隆化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以20kHz频率、15W功率作用30s,可使藻丝体断裂成15.0±1.6个细胞长度;延长作用时间,至2-6个细胞长度时,细胞壁结构遭到破坏,形成部分原生质体;继续作用,可形成少量原生质体和大量单细胞。断裂藻丝体、部分原生质体、单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均可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或生长。以一定密度涂布单细胞与原生质体,能够形成彼此分开的单个克隆,可用于筛选及遗传分析。本文提供了一种节省溶菌酶的制备螺旋藻透性体的方法,超声波作用利于外源基因的导入,而涂布培养利于进一步的筛选和形成克隆。  相似文献   

5.
海洋微藻除菌及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林伟  陈騳  刘秀云 《海洋与湖沼》2000,31(6):647-652
于1995年4—12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进行微藻除菌及比较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的研究。经平板培养排除霉菌后,利用组合抗生素(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获得除菌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及小球藻,对抗生素处理前后的微藻生长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及小球藻不易老化(可保持良好悬浮30d以上);回加细菌于除菌藻,藻细胞下沉附底,说明细菌可促使微藻细胞老化。无维生素时,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生长更差,暗示未除菌的球等鞭金藻培养液内可能存在产(类)维生素细菌。除菌后三角褐指藻细胞形态发生一定变化,回加细菌后藻细胞形态有部分恢复。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三角褐指藻更能耐受高温(如30℃)。另外,某些抗生素能够刺激球等鞭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11种微藻脂类和EPA/DHA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11种微藻在可比较的条件下,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有组成。结果表明:卡德藻(Tetraselmis sp.)的生物量最大,细胞干重可达0.140g/(L.d);南极冰藻(Berkeleya rutilans)次之,可达0.074g/(L.d)。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总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紫外辐射诱发三角褐指藻自由基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UV-B对海洋微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能抑制三角褶指藻的生长,藻细胞经紫外辐射处理后,自由基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变化不明显。作者认为,紫外辐射诱发自由基对藻细胞形成伤害是紫外线抑制藻细胞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细胞酶解技术获得长石莼(缘管浒苔)原生质体,再通过细胞培养观察原生质体再生以及各种分化发育途径。结果表明,长石莼(缘管浒苔)主要存在3种分化发育途径:1)部分原生质体可直接分裂形成有假根或无假根得单细胞苗。2)部分原生质体分裂成规则细胞团或不规则细胞团,最后形成苗簇。3)部分原生质体可发育为孢子囊/配子囊,其中部分...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藻吸收Cu2+,Zn2+,Se4+,Cd2+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大扁藻(Ptatythona。heigohndlca。a,ts。ngigo。s;sTsengetT.J.Chang)、。角褐指藻(Pha。daetyl。。t,。。-n。加。Bohlin)、湛u叉鞭藻(一c,a──a。切nj。ng。s。Hu)、路氏巴夫藻_Pa。ic。al。tier(DrooP)Greenj等单细胞藻类,是养殖对虾、扇贝、鲍、牡赈、河蟹等人工育苗中幼体的活饵料,它们的质量决定养殖动物幼体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抗病能力。所以单细胞藻类的营养成分、生活状态、密度是培育出具优良性状动…  相似文献   

10.
球等鞭金藻3011浓缩细胞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斌伦  朱明  张学成 《海洋科学》2005,29(12):43-46
为了探讨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浓缩细胞的保存条件,通过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长期保存效果来确定最佳的保存温度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0~10℃的低温下长期(2个月以上)保存后,球等鞭金藻3011获得较高的存活率(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因此0~10℃是球等鞭金藻3011浓缩细胞长期保存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