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宝仓 《地下水》2011,33(2):144-145
水系风貌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风貌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水系风貌规划的重要性和对实例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城市风貌规划中水系风貌规划的方法及内容:展现城市风貌的亲水性,满足人们对水的眷恋;赋予水系深层内涵,让水系更具有文化韵味,体现城市风貌;在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并对其进行有利的保护,让其成为可持续资源.  相似文献   

2.
应用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对秦皇岛市城市水资源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预测秦皇岛市在以1999年为基准年,不进行结构调整状态下的总体发展趋势,从中获取有关水资源的供需信息,然后进行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据此进行城市总体结构和水资源利用结构的优化研究,获得了秦皇岛市区水资源利用规划方案;将所得规划结果输入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后果进行了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3.
渭河河谷甘肃段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有权 《地下水》2004,26(2):137-139
本文在论述渭河河谷甘肃段水资源分布特点及现状利用量和承载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的承栽能力,认为区内水资源最佳承载量是355万人,355亿元工业产值和248.5万亩的可灌高效农田.据此提出了城市发展规模的大小,目的是供地方政府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市需水量逐年增加,甚至大于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但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首府仍在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水资源作为城市的基础资源,正在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根据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总量和利用现状,结合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规划,通过研究,提出解决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甘肃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主要的水资源,而干旱区的水资源来自于南部祁连山以及阿尔金山的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甘肃半干旱区在小麦生长需水关键期的5~6月,降水量离差系数大,农业生产易遭旱灾.河西干旱区出山径流较稳定,为灌溉农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甘肃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应主要拦蓄大气降水,配合开发地下水,并合理规划利用地表水,其中雨水集流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政策和措施是关键.干旱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主要应通过水价调整来引导建立节水型经济结构和推广节水技术,政策支持重点领域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完善绿洲资源保护与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焉耆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腹地,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区内水土资源丰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牧业的主要基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地区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论文利用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计算出该地区的农业需水量约为10.11亿m3,园、林地需水量约为2.43亿m3,牧草地及荒草地需水量约为30.00亿m3,博斯腾湖大小湖区的总蒸发及生态需水量约为13.86亿m3.该地区生态需水量共计约为56.40亿m3.通过计算焉耆盆地的生态需水量可为合理分配该区域的水资源提供参考;为生态保护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阐述了水资源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保护西北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甘肃昌宁盆地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矿业开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研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通过对城市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研究城市工矿排放的废水对下游农业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适合于城市工矿区与农业区相适应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认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西北其它干旱区城市提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脆弱生态环境是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干旱区的生态安全。从国内外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展状况以及以塔里木河流域为典型代表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中,揭示了脆弱生态环境的特征及演变规律。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针对内陆河流域的人与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包括水文地质、水资源变化特征、水环境变化特征)、气候以及自然地理学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西北干旱区SG-SPAC系统水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文章论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利用现代农田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G-SPAC)系统的水分转化规律,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水力耦合模型,为干旱区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韩建秀  仵静 《地下水》2006,28(2):6-8,13
本文根据南阳市城市发展规划,预测了南阳市中心城区的需水量,评价了可利用水资源量,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12.
何皙健  李志强 《地下水》2012,(2):201-203
滨水景观体系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保育和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汉江水系支流城市岚皋县城滨水景观体系规划为例,基于水脉传承的理念和视角,对岚河滨水景观体系进行规划研究,以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水系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秦萌  王润峰 《地下水》2011,33(2):146-149
新疆属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利用是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2007年新疆水资源利用数据为基础,对新疆各项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集对分析法对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论是新疆水资源利用现处于初级水平,但同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协调性,主要为用水结构和管理的不协调,其中又以东疆和南疆较...  相似文献   

14.
甘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甘肃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主要的水资源,而干旱区的水资源来自于南部祁连山以及阿尔金山的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甘肃半干旱区在小麦生长需大关键期的5-6月,降水量离差系数大,农业生产易遭旱灾,河西干旱区出山径流较稳定,为灌溉农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甘肃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应主要拦蓄大气降水,配合开发地下水,并合理规划利用地表水,其中雨水集流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政策和措施是关键,干旱区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主要应通过水价调整来引导建立节水型经济结构和推广节水技术,政策支持重点领域是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完善绿洲资源保护与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综合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勘查程度和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目前水资源产生危机和环境劣化,本研究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等方法,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经济进行综合规划。提出了解决流域水资源危机的基本途径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4)
全面系统的水网构建对增强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改善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韩城市水系治理现状及存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与水文化等问题的基础上,简述了水网构建总体思路及布局,并提出供水和防洪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水系管理信息化五大具体规划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林 《地下水》2013,(1):84-85
分析保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降雨和雨水利用潜力,阐述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及雨水利用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提出了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人们对城市水系作用的生态关注日益增强。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系最具代表性的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居状况,加强和重视城市水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成为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刘玉邦  梁川 《水文》2011,31(5):57-63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水的资源属性、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内涵、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种植结构及种植模式等因子,选取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分区的指标体系(16个定量指标、4个定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区划方法,对川中丘陵区进行量化分区。研究结果将川中丘陵区16个地级市和一个县级市(简阳)分为农业水资源较低利用区、农业水资源低效利用区、农业水资源中等利用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和农业水资源较高效利用区5个区,这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利用规划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流域及河流水系可被河道外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对流域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总体控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阐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本概念入手,提出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全国及水资源一级区的可利用总量,同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限度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