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遥感地质试验场是实现遥感地质资源评价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其建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土资源遥感地质应用需要,满足遥感地质应用技术自身的发展以及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方法协同发展的需求,提高地质调查的遥感地学定量化水平,避免遥感数据应用与推广的盲目性。为此,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我国遥感地质试验场的建设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哈密遥感地质试验场的野外试验场(简称试验场)已基本建立,初步具备了对外提供应用服务的能力。这里主要介绍了试验场的构成、功能和性能,以及试验场所能提供的服务方式及服务能力,以便广大的遥感地质工作者了解试验场的建设进展情况,并利用试验场开展遥感技术方法及基础理论等研究工作,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试验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用“底视法”测量叶面积指数的基本原理,并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遥感试验场以“冠层分析仪”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提出了刺柏针叶叶面积指数的新估算方法。通过计算证明,测定值和估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种以“底视法”为基础的冠层分析仪可以用于植被定量遥感的快速地面定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试验场是对国内外开放的进行遥感实验研究的场地。为了高质量地进行对地定量遥感,必须了解该场上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以便进行有效的大气订正。另一方面大气气溶胶本身也是遥感的对象。为提供这一背景性信息,本工作利用试验场所装备的太阳直接辐照光谱仪在1990年(无火山活动期)与1991年(强火山爆发期)两年进行的观测,经分析整理和反演推导,获得该站上空气溶胶引起的光学厚度(消光)谱和由此反演得到的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由于两年分别代表火山平静和活动期的情况,所得结果将为该地区遥感大气订正提供依据,同时可供其它北半球中纬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4.
统计遥感空间基础框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通过建立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空间基础框架数据库体系,根据地理空间位置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针对统计遥感业务对空间基础框架的需求,提出了统计遥感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研究了框架建设中框架构成,数据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关键技术,并展示了统计遥感空间基础框架在国家统计遥感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5.
围填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地监测和管理围填海,以便政府掌控和决策分析,首先迫切需要制定围填海的分类体系。围填海是一个海域向陆地转变的中间态过程,将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相衔接,基于年度提取的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围填海图斑的可解译程度、围填海的定义、用途属性和形成机理等因素,制定了应用于围填海年度遥感监测的分类体系。此外,根据该分类体系,建立了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围填海遥感监测解译标志。  相似文献   

6.
遥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现代地球信息学科,在总结分析遥感学科理论发展与遥感应用新特征基础上,进行遥感学科发展与应用理论探索,是推动遥感学科与应用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现有遥感学科组成及分类体系的分析,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方法论的遥感学科分类新方法,在分析遥感应用中普遍存在的跨时空特征基础上,从遥感应用新视野提出了跨时空遥感的理论,最后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跨时空遥感的应用。跨时空遥感理论的建立顺应遥感学科发展的需要,遥感应用时空观的提出对今后遥感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多年来湖南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湖南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的构建思路,规定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不同平台的地质灾害遥感应急启动条件和响应时间,详细阐述了灾前基础地理、遥感影像、资源环境和孕灾背景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方法以及灾时遥感数据的实时获取途径与处理要求,明确了遥感应急解译与灾情险情评估内容,为湖南省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分析总结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框架与体系以及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体系建立已经极为迫切,其目标在于建立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本底库和动态库,形成多系统组成的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
随着遥感地质调查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的日趋成熟,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已在地质调查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应用和研究成果,为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survey,TSSRSGS)的制定或修订奠定了基础;而多年来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的严重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地质工作的迫切应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分析新一代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范、标准的梳理和问题分析,依据地质调查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设TSSRSGS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体系构成、建设内容和未来设想等,以期推进TSSRSGS建设工作,促进遥感地质调查技术与应用工作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媒体理念下的新媒介,遥感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拓展延伸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在分析国内外遥感和新闻结合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新闻学这一交叉学科方向,阐述了遥感与新闻结合后,遥感新闻具有突破视觉时空限制与频谱限制、多尺度揭示规律和保证新闻客观性方面的优势。遥感新闻学的科学问题是研究遥感数据对新闻主题可实现、创建遥感新闻的叙事机制和镜头画面语言体系;遥感新闻学的技术问题是构建新闻任务驱动的遥感链式服务模式、保证遥感数据质量以及提升遥感新闻主题表现力等。结合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在遥感新闻生产中的技术应用,发现了高效影像获取、便捷直观取证、时序影像提取、镜头语言创新是当下遥感新闻传播中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1.
阎守邕 《遥感学报》2009,13(S1):58-69
在回顾遥感科学技术内涵演化的基础上, 揭示出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依次出现了两次巨大的飞跃:一次是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 为非遥感数据以及有关应用模型的引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使遥感由静态应用阶段进入了动态应用阶段;一次是在进入21 世纪前后与数字互联网络技术的结合,使遥感技术、应用及其产品从实验室、院所里解放出来, 直接为众多企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和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服务, 形成了完整的现代遥感科学技术体系。通过系统分析方法, 论述了这个体系是由数据获取、信息挖掘、知识产生、共享服务等环节以及基础理论、技术系统、应用任务、商业产品等层次组成, 具有4×4 矩阵式结构特点的科学技术体系, 进而为该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特别强调了作为现代遥感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包括地物波谱特性、影像语义结构、应用系统模型以及人地系统科学等内容。这是因为遥感科学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及其最终效益的规模, 不仅取决于对遥感数据获取环节基础研究的进展, 而且还要取决于其余3 个环节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一直是国际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尽管各国学者对变化检测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尚未出现一种普适性强、适用于所有情况的通用方法。随着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变化检测技术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回顾了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的分类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变化检测预处理、变化检测方法、精度评价3个方面详细总结了变化检测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变化检测面临的核心困难及可能的应对措施,以期推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研究更加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遥感综合试验对于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遥感应用都需要试验提供支撑。从2018年开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遥感自身发展和遥感面向地表圈层深化应用面临的科学问题,在滦河上游流域组织了小滦河流域复杂地表碳循环遥感综合观测试验,本文旨在介绍该试验的目标、区域、观测参数、观测方法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望为今后开展其他遥感试验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该试验采用星机地协同综合观测的方式,选择主要的在轨运行卫星数据及覆盖此流域的遥感产品作为主要数据;针对典型区域开展航空及无人机遥感试验,搭载光学传感器设备,获取典型区域水热循环、碳循环等关键参数;并同步开展地面观测试验,在典型实验区开展大气、植被和土壤关键参数的精细观测。目前已系统的开展了地面测量试验、无人机遥感试验及航空遥感试验,并同步收集了卫星遥感数据,形成了一套丰富的星—机—地配套遥感实测数据集。在试验的推动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在试验区架设了多座综合观测塔,并配置了多种观测设备,开启了长时间序列观测任务,虚拟试验场的构建和机理生态模型的运行也在同步开展。小滦河流域复杂地表碳循环遥感综合试验利用星—机—地一体化的监测方法有效获取了地表水、能量和碳循环的关键参数,为遥感机理模型发展、反演方法检验和尺度转换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目前已用来建立遥感机理模型的综合检验平台,分析和改进传统模型和遥感产品在复杂地表的适用性,阐明流域尺度碳水耦合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程专业遥感课程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蚌埠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这一问题,该文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对遥感技术的需求,提出了"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构建了环境工程专业遥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注重课程衔接和实践教学时间的连续性是该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通过2011—2014年的课程教改探索,通过多样的案例实践教学和相关课程横向连接的教学手段,在遥感技术服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提高与环境工程专业相结合的遥感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顾行发 《遥感学报》2009,13(S1):34-37
在分析中国遥感应用面临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了天地一体化科学论证的必要性, 论述了建立天地一体化综合卫星应用体系和加强系统科学论证的内涵及内容。不断强化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 完善中国遥感系统综合论证体系, 必将为中国航天遥感的管理和应用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北省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对大规模遥感智能解译的需求,对已有遥感智能解译样本数据集进行了总结,从提升地类细分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型效果出发,研究了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的典型应用场景和解译对象,构建了湖北省自然资源要素遥感智能解译样本分类体系,并以优于2 m的多源异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开展遥感智能解译样本采集。通过具体业务应用场景实验证明,建立的智能解译样本分类体系及其样本库,能够较好地反映湖北省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的区域特征,取得较之前的样本库更为有效的解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低空遥感摄影是获取地理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效快速、成本低廉等特点,无人机获取低空遥感影像的方式,具备了其他影像获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根据正射影像成果质量要求,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正射影像质量控制的环节和关键要素,建立了较为全面、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了无人机遥感影像质量评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系列大型遥感试验开始系统研究地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对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结合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尚无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解决碳、水、能量循环问题的有效方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滦河上游地区组织开展基础性、多学科、多尺度的"碳、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本次试验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对遥感观测的最新要求,以遥感如何服务地—气过程研究为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星—机—地多尺度遥感综合观测和地面测量,论证中国自主设计的碳、水、能量相关卫星的技术指标,基于大场景真实结构模拟和多尺度综合观测构建虚拟遥感试验场,验证全波段遥感机理模型和复杂地表辐射传输机理。核心试验区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闪电河流域和地形复杂的小滦河流域。闪电河流域主要地类为农田和草地,开展的试验以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观测为主。小滦河流域主要地类为森林和草地,以碳循环遥感综合观测为主。两个试验区都开展了系统性的多架次飞行试验,并同步开展地面全波段、主被动协同观测。特别设计了一次长达165 km的大跨度飞行试验,横跨两个试验区,包含了地表类型和海拔高度的逐渐过渡。从2017年的预实验开始,整个试验为期5年。基于科学目标驱动、开放、协作、共享的原则,本次试验吸引了10个大型国家科研项目,4个卫星计划团队,19家单位200人次参加,是中国主导的又一次具有明确科学目标的大型多学科交叉遥感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中国自然灾害遥感的发展历程, 综述了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自然灾害遥感在理论方法、技术体系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并结合具体灾害实例, 论述了遥感在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和评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灾害遥感学科发展为导向, 对灾害遥感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灾害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一大  吴玮  王薇  刘明  温奇 《遥感学报》2016,20(5):1170-1184
随着灾害系统理论的深化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灾害遥感研究与应用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天—空—地—现场"一体化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灾害要素分类体系、灾害遥感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建设等方面,总结了灾害遥感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等主要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并对应用研究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3个阶段阐述了中国灾害遥感系统的发展历程,基于业务应用需求介绍了灾害遥感业务系统的体系架构。按照灾害遥感日常监测业务、应急监测业务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等3个方面介绍了业务应用模式,并从时效性、评估精度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对业务应用进展水平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当前灾害遥感研究与应用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加强灾害遥感应用机理研究、加快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监测评估方法研究、提升综合减灾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强软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