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仇如英  张毅 《广东气象》2010,32(4):48-49
电视气象节目是由权威部门发布的服务性节目,开播到现在也已经颇有一段历史,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似乎一直都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电视气象栏目的增多,同一地区,同一预报内容有着多种的表达方式,经常在描述的程度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这不免让观众,尤其是老年观众心里对预报的准确性产生怀疑,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也有所下降;近年来电视界娱乐化之风也吹向气象影视节目,但过度娱乐化会降低电视气象节目公信力。要提高公信力,首先电视气象节目预报的内容要准确;其次在选择话题、时机把握和程度轻重上要浓淡相宜,在这方面编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要培养符合气象节目形象的、稳定的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崔昊  李芬 《广东气象》2013,(6):56-59
1993年我国气象节目主持人首次走上电视荧屏,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正式诞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讲究生活品位,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现在千篇一律的气象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观众越来越渴望看到精细化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的同时,也希望看到是一个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气象节目主持人.这就要求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在展现自我,赢得观众关注,树立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展现主持人的个人魅力的同时,有助于打造一个强势的电视气象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3.
正确解读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解读虽然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天气预报收视率最高,但多数天气预报节目的知名度及观众期待度都不甚高的现象.认为随着近年来频道数目的增多,收视率也随之分流,非强势频道的电视气象节目由于频道受众较窄,收视率也不理想.通过介绍收视率,分析电视气象收视率高低之谜,找出其背后蕴含的观众导向,并以广东为例提出几条建议,如对各套电视气象栏目进行全盘考虑、统一策划;提高各频道气象节目中科普内容的比重,在个别频道增设固定科普板块;在本地频道如珠江频道中增加农业内涵等,期望多项措施提升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气象局“电视气象节目演播制作系统”的引进和应用,丰富了气象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使技术手段和制作水平均有了相应的提高。下面以该演播系统的硬件设备平台为主对“有主持人电视气象节目制作”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吴晓莶  林春蕾 《气象》2002,28(S1):20-23
随着观众需求的个性化,电视频道专业化不断推进。作者联系实际对电视气象节目如何体现时段和频道特色、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创造更高的效益提出了建议,初步探索了实现节目个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程莹  阮小建 《浙江气象》2007,28(2):35-38
气象行业该如何利用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向观众传递气象信息,真正为社会所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应用电视媒体传播气象信息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以及电视气象节目理念等方面内容,比较深入地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电视气象节目,使之更加符合当今社会需要,并且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电视气象节目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英杰 《气象》2009,35(7):112-118
气象预报,作为具有高社会应用价值的高时效性信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其信息内涵越来越丰富,传播载体越来越多元.气象预报,政府越来越关心,百姓越来越关注.而电视作为主导性媒介,各公共频道每天高密度播出气象预报和气象相关新闻,气象信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曝光度.电视气象节目往往都是所在频道中收视率最高的日播节目.但是在泛媒体时代,随着信息的分众化和多元媒介的分流效应,电视气象节目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我反思和探究电视气象节目传播的信息指向性,优化特定媒介的传播效能,提高节目与观众的契合度,便成为电视气象节目实践中必须直面的课题.作者从媒介及其传播特性、受众特征、监测和预测能力发展和语言通义四个方面分析了电视气象节目的语言特征,只有贴近并契合这四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电视气象节目的传播效能并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8.
容军  李玉军 《广西气象》2004,25(2):63-64,F003
分析了市级电视气象节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走“小、灵、快”的道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贴近观众,贴近生活,深入挖潜出新,以满足城市观众日益提高的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9.
电视气象节目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彰显出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天气的地域性特点突出,本地天气对观众的影响最直接,最能吸引观众的是观众自己所在地方的气象信息,中国气象频道吉林本地化节目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吉林省本地观众及时、准确了解本地天气的问题,这就是气象频道吉林本地化的含义。但如何做好中国气象频道吉林本地化节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当前电视气象节目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从节目信息量、新闻性、传播效果、节目形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11.
袁军 《气象》2002,28(S1):5-10
自从1997年元月1日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在浙江卫视首次与观众见面以来,卫视气象节目的片头经历了三次改版。每一段新片头的出现,都反映出中心技术人员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一种新的认识,反映了技术人员的创意能力和电视制作水平。片头通过艺术手段展现了丰富的气象内涵和人文背景。作者曾亲身经历了三次片头改版的艰辛过程,通过对这三次片头改版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出一些片头创意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拓展广西气象影视服务新道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广西气象影视产业目前经营的现状、模式等方面,结合公众对广西气象部门服务工作的评价.来分析广西电视气象节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提出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节目质量的改进建议,在“三网融合”信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找到电视气象节目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要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党红 《辽宁气象》2003,(3):42-43,46
根据当前电视气象节目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节目信息量、新闻性、传播效果、节目形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气象节目中纪实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桂湘  韦坚 《广西气象》2004,25(2):59-62
通过对电视气象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纪实手法的运用对增强节目可信度和可视性、提升艺术品位等方面的作用,并谈了纪实手法的具体运用方法,以期对电视气象节目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电视是主持人媒体,电视艺术是主持人艺术”这一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独立于各地广电媒体的气象影视节目,在主持人的选拔、任用以及培养等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气象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培养与管理应当更加完善。本文就气象节目主持人的来源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培养及队伍建设管理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气象节目主持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万康玲 《气象》2002,28(S1):15-17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2、3分钟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不能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要求,开设气象频道或者类似的气象电视台,是气象部门对公众服务的必然趋势。专题类电视气象节目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将面临国外媒体的严峻挑战。从这一认识高度出发,阐述了专题电视气象节目的创意、定位并揭示了这类节目的特点和一般天气预报节目的异同,为今后制作各类专题电视气象节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的电视艺术空前繁荣,电视节目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而快速发展的气象影视节目也以其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全新的天气资讯服务着广大的电视观众,因此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气象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就是练就扎实的播音主持基本功,具备丰富的专业气象知识,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架构,还要具备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如此才能把握好节目定位,了解观众所需,同时赋予节目更多的气象科普内涵。  相似文献   

18.
浅谈气象电视编导对图形图像的把握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电视气象节目应以画面图像为第一要素,但非电视专业出身的气象节目编导容易把文字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图形图像的叙述功能。电视气象节目的图形图像应具有气象专业性强,同时又符合电视画面可视性要求的特点,通过对电脑软件生成的气象图表进行人工选择、加工,可以达到将常用气象图表处理成可视化电视图像的效果。此外,电视气象编导通过掌握一定的美术修养和绘图软件、平时多与制作人员沟通、用“看图说话”的方法撰写稿件等,也可以达到准确把握图形图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电视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电视的日渐普及,农业气象节目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的青睐,但是如何将气象信息落到实处,让节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切实实给予农民观众更多的指导,本文从《气象最前线》的策划谈起,具体阐述了对农业气象节目的创新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打造电视气象节目的优质品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容军 《广西气象》2006,27(3):70-72
从市场和传播学的观点出发,围绕着电视气象节目的特点,提出了打造电视气象节目优质品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