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段树义  汪春桥 《地下水》2006,28(3):54-58,110
临清市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县市之一,城区用水全靠提取地下水.由于大量超采,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势必引起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因此,摸清地下水位下降与地面沉降的状况,提出阻止地面沉降的补救措施,对地上建筑物及地下构筑物的保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临清市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量研究的过程及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缓解地面沉降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3)
运城市位于山西境内,生活及工业水全部为地下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各地区用水量大幅度增长。历年来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出现地下水漏斗现象,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本文对运城市地下水下降规律、地下水漏斗区范围、漏斗区中心水位及面积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地表水源替代、增加地下水补给量、节水灌溉和加强漏斗区日常管理等措施,减小地面沉降,保护地面建筑,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3.
邯郸市区由于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化工区、邯郸市城区漏斗以及由城区漏斗发展演化而来的城区南、城区北地下水水位漏斗。首次系统论述邯郸市区不同时期出现的地下水水位漏斗,分析地下水水位漏斗与降水量、开采量、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关系,阐述上述漏斗多年动态演化特征及漏斗区要素,指出地下水下降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诸如水质恶化、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等,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新生 《地下水》1998,20(2):47-49,79
文章揭示了1993年山西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分析了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扩展和造成的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论述了广饶县城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对咸水入侵、环境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产生和危害进行了阐述。选取地下水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海咸水入侵、地面沉降4种因子进行了质量评价,进一步将研究区分为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并根据区内存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GPS监测网数据、气象监测数据与SAR数据、GIS等技术相结合,建立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北京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面沉降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降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地下水开采量随之增大;平原区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间接导致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形成演化。地面沉降对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响应模式存在着季节与年际差异性,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均匀性,最大地面沉降速率约为41.43 mm/a;揭示了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漏斗空间展布特性存在一致性,但并非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
陈建峰 《地下水》2009,31(4):48-51,141
长期大量的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开采井群在平面和空间层位上高度集中,致使山西腹部地区的地下水大面积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以城市供水水源地和井灌区为中心的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产生了地面沉降,泉水流量锐减、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超采区地下水运动特征,开采地下水类型,超采状况分析,依据水资源利用原则,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遏制地下水超采态势,逐步实现采补平衡,改善生太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皆位于区内,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地下水是华北平原主要的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形成规模巨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湿地退化、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下水位演变可以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及降落漏斗修复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华北平原2019—2020年高密度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及历史水位资料,研究了2020年现状地下水位流场及漏斗分布状况,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华北平原东西部浅层地下水位呈现差异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累计降幅达20~60 m,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缘一带水位降幅最大,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后,西部山前主要城市水位止跌回升;中东部地区水位呈现自然波动状态。深层地下水位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中东部地区水位降幅度最大,累计达到40~90 m;2014年后城市区与农业区深层地下水位呈差异化发展,城区水位回升明显,周边农业区仍呈快速下降趋势。此外,在地下水演变分析基础上,以地下水采补平衡及水位恢复为目标,提出了开展超采区防控目标水位阈值研究、制定地下水减采和回补精准治理方案、优化地下水位监测网以及南水北调农业水源置换可行性研究等建议。研究成果对支撑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精准治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修复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山南部沿海地区是唐山市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地面沉降的快速发展对唐山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的功能发挥构成严重威胁,全面了解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分布演化态势及其发育主导因素至关重要。基于中高分辨率雷达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获取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场的分布及演化信息,可以发现这一地区的区域地面沉降漏斗与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沉降区范围沿区内基底断裂带一侧展布。但在曹妃甸工业区,地面沉降特征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特征有所不同,地面沉降区呈点状、斑状分布,沉降区范围较小,沉降中心的沉降梯度大。据调查,特殊的地质环境是该区地面沉降发育的基础条件,地下水超采、大规模工程扰动是诱发和加剧地面沉降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缪卫东 《地质学刊》2005,29(2):128-128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北西部,地质结构与周边地区大体一致,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地下水的开采也是非常强烈的。为了避免发生与周边地区类似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及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有关方面决定在海安县城区建设一座基岩标,用于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
邢台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针对现状,从地表水资源状况、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和邢台市的供用水状况进行分析找原因,并对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引发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优化水资源配置、防止水质污染和开发涵养水源等措施遏制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为邢台市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析松原市地下水水位动态及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松原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逐渐加剧,如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水质污染、土壤沙漠化、饮水型地方病问题等等.利用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对松原市地下水动态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沧州市封停深层地下水井效果及水位回升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珍 《地下水》2011,(1):16-17,164
以沧州市2005年以来封停自备井前后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回升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及其开采过程中激发释水效应的剖析,揭示深层地下水自然释水和开采条件下释水的规律,研究本区域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原因,为深层地下水保护和修复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尧  吴彬 《地下水》2014,(5):4-5
为探究新疆准东基地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可实行方案与地下水水位下降状况,采用Processing MODFLOW软件,对项目区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经过模拟流场形态与观测值以及对地下水动态进行拟合,提取地下水梯度场、降速场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符合该地区地下水变化的地下水开采量方案。研究表明该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实施方案符合该地区水资源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辽河流域(简称松辽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下水资源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97.31×10~8m~3/a,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276.4×10~8m~3。松辽流域地下水面临着水资源局部短缺,局部水位持续下降,"三氮"污染加剧,以及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驱动因素分析,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水稻适宜区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水田面积大幅增加,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面源污染加剧;水库的大量修建加剧干旱缺水地区河道径流减少,地下水补给来源不足,造成地下水供水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开展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Groundwater accounts for about half of the water use for irrigation in India.The fluctuation pattern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is examined by observing rainfall replenishment and monitoring wells.The southern part of Rajasthan has experienced abrupt changes in rainfall and has been highly dependent on groundwater over decades.This study presents the impact of over-dependence on groundwater usage for irrigation and other purposes,spatially and temporally.Henc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groundwater level trend b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geospatial technique.Rainfall factor was also studied in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during 2009-2019.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ach well during recharge or withdrawal of groundwater,thiessien polygonswere generated from them.In the Jakham River basin,75 wells have been identified for water level trend study using the Mann-Kendall statistical test.The statistics of trend analysis show that 15%wells are experiencing water level decline in pre-monsoon,while very low percentage of wells have such trend during post-monsoon season.The average rate of water level decline is 0.245 m/a in pre-monsoon and 0.05 m/a in post-monsoon.The aquifer recharge potential is also decreasing by year.it is expected that such type of studies will help the policy makers to adopt advanced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ensure sustain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泰安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赵平镇  吴希龙 《地下水》2005,27(3):206-207,220
以泰安市为例,论述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和地面塌陷等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陶虹  丁佳 《地质论评》2014,60(1):231-235
关中城市群地下水自集中开采以来区域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位降幅30~50 m,最大超过120 m。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近年随着城市群限制开采量,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其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在局部地段有所缓和。本文以50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关中城市群地下水动态特征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预防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能精确识别降水和开采对石家庄地下水流场影响强度,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区域平均地下水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及中心水位与降水和开采变化之间的互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1961—1973年期间,平均地下水位随降水量增大呈幂函数递减趋势;1974—2010年期间,降水量每减小100 mm,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增大7.35 m,平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增大2.15 m;② 1961—1973年期间,开采量每增加1亿m3,平均地下水位下降0.28 m,漏斗面积扩大11.74 km2,中心水位下降0.52 m,1974年以来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漏斗面积增幅1.52 km2,中心水位降幅0.18 m;③ 降水量每减小100 mm,降水贡献度减弱3.0%,人类开采影响强度增大2.76%。  相似文献   

20.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food security and reduction in poverty in Pakistan. Due to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leading to declining water tables and deteriorating groundwater quality. In such prevailing conditions, the hydrogeological appraisal of escalating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has becom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Keeping this in view, a surface water–ground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model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future groundwater trends in the Rechna Doab (RD), a sub-catchment of the Indus River Basin. Scenario analysis shows that if dry conditions persist, there will be an overall decline in groundwater levels of around 10 m for the whole of RD during the next 25 years. The lower parts of RD with limited surface water supplies will undergo the highest decline in groundwater levels (10 to 20 m), which will make groundwater pumping very expensive for farmers. There is a high risk of groundwater salinization due to vertical upconing and lateral movement of highly saline groundwater into the fresh shallow aquifers in the upper parts of RD. If groundwater pumping is allowed to increase at the current rate, there will be an overall decline in groundwater salinity for the lower and middle parts of RD because of enhanced river leak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