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赤湖—土墩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天山赤湖-土墩地区1:5万化探普查和异常查证,新发现红滩金矿、沙海金矿以及一批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Au、Cu、Ni、Pb异常。为在赤湖-土墩地区开展Au、Cu、Ni、Pb等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预测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靶区。  相似文献   

2.
二道松花江沉积物重金属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第二松花江河源区水体环境状况,通过测定二道松花江及其主要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Zn的质量分数,探讨了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浓度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二道松花江及其主要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不均匀,As、Cd、Cr、Cu、Hg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47×10-6、0.158×10-6、35.81×10-6、10.57×10-6、0.040×10-6,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但在金银别河处于极强生态危害程度,以Hg的生态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扩大夏家店金矿规模,对夏家店金矿外围刘家峡测区进行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Au及其伴生元素Ag、Cu、Pb、Zn、As、Sb、Hg、Mo及Bi等10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R型因子分析,划分出F1[Au、Ag、As、Hg、Sb]、F2[Ag、Cu、Pb]、F3[Zn]、F4[Mo]及F5[Bi]共5个因子分组;并将其单元素异常及组合元素异常处理成图,分析了Au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元素异常图及研究区地质情况,对夏家店金矿进行成矿预测,圈定出6个预测区。通过探槽及钻探工程验证,最终于3个预测区内发现了4条金矿体,成功实现金矿边部找矿突破,验证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同时发现新的赋矿层位泥盆系西河岔组,为夏家店金矿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找矿方法及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多宝山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及黑龙江省嫩江县霍龙门乡播根里金矿普查项目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和物化探异常特征,讨论其找矿潜力.1:5万化探异常特征显示以Au异常为主,Au强度较高,多达内带,并与Ag异常关系较密切.结合1:5万物探特征及遥感等信息,在研究区内圈定6处综合异常.其中,08XHt-3号异常中的Au-20异常面积为3.79 km2,异常最大值为43.1×10-9,平均值为7.53×10-9,达内带;08DHt-11号异常中的Au-47异常面积为2.157 km2,异常最大值为29.9×10-9,平均值为8.58×10-9,达内带.进一步开展的1:1万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显示Au异常重现性好,与物探异常相吻合.其中圈定的BG12HtAu-22号金元素异常最大值为115.9×10-9,平均值为23.55×10-9,异常达到内带;BG12HtAu-42、43号金异常最大值分别为43.6×10-9、25.7×10-9,异常均达到中带.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区成矿条件,结合物化探异常特征以及少量工程查证发现的1条金矿体和5条金矿化体,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继续开展进一步的查证工作.  相似文献   

5.
怀化地区金矿成矿研究程度低,为提高该地区研究级别,首次采用了基于MRAS的证据权重法对该地区金矿进行成矿预测。在充分收集、整理该地区各种地质、矿产、构造、物探、化探和遥感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怀化地区金矿多元地学空间数据库。在系统总结怀化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重建了该地区的金矿找矿模型,提取并构置了新元古代地层、断裂、航磁-60~0 n T、Au化探异常、Cu化探异常、Pb化探异常、Sb化探异常、Zn化探异常、岩浆岩、遥感推断环形构造、遥感推断线性构造、重力5~20 m Gal和30~55 m Gal、Au矿物重砂异常和其他矿物重砂异常等14个预测要素作为证据因子。预测网格单元划分采用2.5 km×2.5 km并进行了后验概率计算,根据后验概率计算值的分布特征将怀化地区的预测区块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并圈定了10个找矿靶区。根据找矿靶区的面积、已发现矿床(点)的数量和后验概率平均值等对找矿靶区进行了分级,最终将找矿靶区分为Ⅰ级找矿靶区4处,Ⅱ级找矿靶区3处,Ⅲ级找矿靶区3处。  相似文献   

6.
南金山金矿是北山成矿带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沿NE向延伸至外围浅覆盖区,外围成矿潜力较大。为进一步实现外围浅覆盖区的找矿突破,选择开展机动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试点工作。依据覆盖层性质及厚度,利用车载空气正循环+三翼合金刮刀钻进/气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对浅覆盖区开展机动浅钻化探取样126件,采样密度16.8个点/km2,进一步探讨了浅覆盖区浅钻化探方法技术,包括钻进工艺选择、采样网度、采样物质、样品采集等内容;对零星基岩区开展土壤测量,采集样品278件,采样密度48.77个点/km2;分析测试了Au、Ag、As、Sb、Hg、Cu、Pb、Zn、W、Sn、Mo、Bi、Cr、Co、Ni等15种元素。通过上述工作,圈定化探综合异常7处,后经异常查证在基岩区新圈定金矿体6条、银矿体1条,浅覆盖区新发现隐伏金矿体2条、银矿体1条,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次研究表明浅钻地球化学测量在北山干旱荒漠戈壁景观浅覆盖区找矿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缺少有效的深部勘查技术手段,如何在黔西南灰家堡背斜已探明典型矿床的深部及外围获取成矿作用信息,从而扩大找矿规模,成为地勘单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黔西南地区灰家堡背斜东侧的者相金矿床为例,为了真实反映深部地质异常特征,以深部含矿地层——龙潭组为研究对象,从勘查线剖面、纵剖面及深部三维平面3个维度出发,对深部Au异常进行全方位的钻孔化探异常信息提取,总结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对者相金矿深部成矿潜力进行评价。综合利用迭代法结合直方图法和钻孔样长加权平均品位法对深部钻孔化探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矿区龙潭组地层Au异常背景值范围为(0.04~0.12)×10-6,异常下限约为0.24×10-6。两种方法处理后的等值线异常图显示:Au异常分布特征与深部矿体特征具有较高的吻合性,所有剖面的Au高异常分布范围和已查明含矿带(体)的形态高度吻合,大范围且未闭合的Au高异常与龙潭组一段中的F20断层倾向分布一致,Au异常三维分布特征显示为矿区中部近EW向分布的高异常带与灰家堡背斜轴部走向一致。综合多维度的化探异常及研究区地质特征,查明F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具有采样水系级别高、工作覆盖面积广阔的特征,可有效追溯具有高金属含量的地球化学块体。本次研究以埃塞俄比亚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原始水系沉积物中Cu测试数据处理后,应用迭代剔除的方法,计算得出Cu的异常下限值为37×10-6。在此基础上,以37×10-6、42×10-6、47×10-6、52×10-6、59×10-6、66×10-6作为分级间隔,共圈定出地球化学块体3个、区域异常2个。通过参考相同成矿带中铜矿勘查研究程度较高的地球化学块体中已知铜矿床储量,计算出研究区的Cu块体成矿率为0.055%。本次以1 000 m岩块厚度估算出研究区内Cu的资源量为260万t。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确定2号、3号、4号地球化学块体所在区域可作为开展进一步详细勘查工作的重点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绿春县牛尼老白工作区位于兰坪―思茅凹陷带南段东缘之绿春褶皱带内,地球化学背景As、Hg、Pb、Zn、Sb、Bi、Au、Cu等元素在该区地层中具有明显的富集趋势。本文通过对该区2144个化探样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认为多元素异常主要沿NW、NE向断裂展布,有规模的Zn、Pb异常主要沿F1断裂带分布,Au异常沿F2断裂带分布;且指出了1个铅锌矿、3个金矿、1个铜矿的最有利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东昆仑地区1∶50万化探扫面成果,研究该区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并重点选择与金矿有关的成矿元素Au、Cu、Co、Mo、Pb、Zn、Ag、As、Sb、Hg等进行讨论.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分析它们在空间、时间上的分散、富集规律,为区域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以本区两类典型金矿床模型为依据,利用GIS技术进行金矿靶区的筛选与评价,提出了Ⅰ级金矿找矿远景区3个,Ⅱ级远景区6个,Ⅲ级远景区7个,作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龙天祥 《地质与勘探》2024,60(2):222-235
云南金平地区是哀牢山南段重要的Au、Cu多金属矿集区,而Au、Cu为该区主成矿元素的论断和依据缺乏,Au、Cu等成矿元素时空富集配分规律、约束机制尚无论断,该区找矿方向及靶区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开展1:5万金平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统计分析全区及各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含量平均值(X)和相对富集系数(K)等,结合金平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和元素间组合关系、元素异常与成矿相关性,确定了 Au、Cu、Pb、Zn、Ag为金平地区主成矿元素。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富集规律,可知金平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富集配分受时间、空间限制,该地区Au、Cu、Pb、Zn、Ag主成矿元素富集峰期为两个阶段(300~400 Ma、470~485 Ma),进而确定了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为该地区最具找矿潜力的时代及地层。通过系统研究元素异常与构造、岩浆和成矿的关系,发现区内三家河断裂、马过河断裂、甜竹山断裂对元素富集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金平地区元素异常与成矿具有密切相关性。结合金平地区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等,圈定了12处综合异常,划定了2个找矿预测区,对2个找矿预测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指明了找矿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by stream sediment sampling using bulk leach extractable gold (BLEG) technique and applying concentration-number (C-N) fractal model, factor analysis (FA), and geochemical mineralization probability index (GMPI) resulted in the recognition of new Au occurrences around the Sukari gold mine in the central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The geochemical data of 128 stream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tudy area was used for delineating the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characterizing the dispersion trains of ore and associated elements (Au, Ag, As, Sb, Cu, Pb, Zn, M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geochemical data applying the C-N fractal modeling enabled us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anomaly and background populations of the investigated elements and to construct reliable geochemical anomaly maps. Factor analysis using centered log-ratios (CLR),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closed compositional data, revealed significant element associations for mineralization (Au, As, Mo, Zn, Ba), country rock compositions (Rb, Li, Be, Sn, Bi for granite, and Co, Cr, Ni for mafic rocks), and element mobility (e.g. Sb, Zr, and Ag). Weak and moderate Au anomalies that cannot be detected by factor score maps can be delineated clearly by using the C-N fractal method and GMPI distribution map.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Ag, As, and Sb are the main pathfinder elements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in arid to semiarid regions exemplified by the Sukari gold district. Silver can be used as a “direct” pathfinder, whereas As and Sb are “indirect” pathfinders for Au in such regio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u and Ag anomalies indicate that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Sukari district is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Howe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 Pb, Zn, and Mo is controlled by mineralogical and lithological factors and is not related to any significant base metal deposits.  相似文献   

13.
莅香洼金矿发育有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Au及相关元素的平均含量从安山岩→蚀变安山岩→蚀变岩→矿化蚀变岩呈几何级数递增。沿F985构造蚀变带走向,Pb、Ag与Au的组合异常通常与金的矿体晕分布一致,而As、Sb组合则更多反映了矿体前缘晕的组合特点,沿倾向,Au及相关元素自浅而深具有分段富集特征,并在1023m标高和976m标高构成二个浓集中心。其理想的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前缘晕As、Sb—Ba,矿体晕Au、Ag、Pb、Zn、Cu、Mo,矿尾晕(Cu、Mo)-(Co、Ni、Bi)。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莅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建立了萑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4.
金同铅锌矿化的分离及共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矿化同铅锌矿化存在独特的关系。在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现代洋底硫化物堆积物中金和贱金属的富集程度基本上是相同的,而脉状金矿床中,在富集了大约10^3-10^4的金的同时仅轻度富集或实际上贫化贱金属铅锌;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北衙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衙整装勘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主要成矿元素Ag、Au、Cu、Pb、Zn的富集规律,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找矿有利指标组合;通过对比北衙金矿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等找矿标志预测北衙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区域单元素Au、Ag、Pb、Zn、Cu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指出了炭窑金矿、铅锌矿找矿靶区;马鞍山北部金矿找矿靶区,为北衙整装勘查区外围找矿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海冷龙岭地区位于北祁连成矿段的东段,是形成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有利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青海冷龙岭地区Au、Cu、Pb、Zn等17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本区Ag、Pb、Zn、W、Sn、Bi、Mo、Ba、Cd等元素丰度明显高于青海省及祁连地区水系沉积物的平均丰度值;元素分布特征显示下奥陶统阴沟群除Hg、La、Ce相对贫化外,各元素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浓集,加里东期侵入岩中Ag、Cu、Pb、Zn、W、Au、Sn、Bi等元素富集程度较高,海西期正长岩内Ba、La、Ce等元素富集程度较为显著;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组合为Cu Pb Ag Mo Ba La Ce,Au具有独立成矿的潜力。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富集离散特征,认为本区Au、Ag、Cu、Pb、Zn、Mo、La、Ce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本次工作共圈定8个综合异常。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异常特征及查证成果,与该区域内浪力克铜矿床和青分岭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后,优选出干沙河和三道路圈—倒阳河2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安徽宁国石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并对单元素进行异常评价,发现Cu、Pb、Zn、Bi和Sn异常较弱,Ag、W、Mo异常次之,Ag、W、Mo在黑色岩系具有较高的背景值;Au、As、Sb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异常套合较好,各元素之间具有较好的亲和性;Au为富集元素,变异系数较大,反映矿化不均匀,深部已发现工业金矿体,与构造破碎带有关,与硅化、黄铁矿化呈正相关。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研究区圈定了19个Au异常,3条Au异常带。对异常进一步验证,发现NW向金异常带AuP3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NE向异常带中的AuP1异常和AuP2异常,可能为寒武纪西阳山组钙质泥岩风化导致Au次生富集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杨青松 《地质与勘探》2022,58(5):1128-1138
老挝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但第四系覆盖严重。为优选老挝东南部某多金属矿区的找矿靶区,在此地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运用含量-频数分形、变异系数、剔除比率等理论和方法,首先对研究区内Cu、Pb、Zn、Au、Ag、Bi、As、Sb、Hg九种元素的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显示出Pb-Au-As-Sb元素为研究区内有利成矿元素。然后对九种元素的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划分出了F 1元素组合(Pb-As-Sb),F 2元素组合(Cu-Zn)和单独的Au元素共三种元素组合。最后利用含量-频数分形法计算各元素的异常下限,绘制出单元素异常图,结合地质背景,共圈定三个靶区。对成矿潜力最大的A-1靶区进行了探槽验证,在TC-1探槽可见达到工业品位的明金。证明该异常为矿致异常,为今后在研究区及相邻地区找矿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五道沟地区处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结合部位,多宝山矿集区东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该区为森林覆盖区,在该区开展矿产调查过程中,化探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次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和重点区土壤测量,研究该区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主攻矿种,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通过异常查证新发现铜矿点2处,金矿化点2处,金(铜)矿化信息地10处,找矿线索3处.圈定Ⅰ级找矿靶区3处,Ⅱ级找矿靶区2处.通过研究元素分布规律等,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区Au、Ag、Cu、Pb等元素局部富集,Au、Cu成矿的可能性较大,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蔡家山Au异常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中小比例尺化探工作发现了以Au为主伴Pb、Zn、Ag、Cu、As、Sb、Hg、Bi等多种元素异常.1:1万的土壤测量圈出10个异常,组合成3个异常带,对异常进行了异常强度、规模研究,制定了剥蚀程度指标.AP4、AP5、AP3具有Au、Pb、Zn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剥蚀程度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