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高勘探程度阶段,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油藏主要勘探对象是"个体小、薄互层、橫变快、含灰质"的复杂隐蔽储层。针对薄互层砂体地震难分辨、灰质泥岩背景下砂岩难识别两大难题,开展了岩性敏感曲线重构和波形指示反演相结合的砂体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波形指示反演明显压制了灰质泥岩对砂体预测的干扰,利用波形横向变化代替传统变差函数进行高频成分模拟,提高了反演精度,5 m以上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为88.5%,2~5 m储层预测吻合度达到80.5%。反演砂体分布符合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及油藏流体分布认识。利用反演结果指导牛庄洼陷滚动探井和开发井部署,在5个开发区共部署滚动探井和开发井20口,其中8口井完钻投产后获得工业油流,预计新建产能4×10~4 t。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扇三角洲前缘薄砂体预测分辨率不高的问题,文中针对舍女寺油田女59断块的基本地质特点,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两种方法,对该区孔二段1砂组的砂体进行了预测,对计算结果的地质效果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根据不同井网密度及不同地下地质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反演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采用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适用于井密集开发区单砂体的预测。在井稀少的探区,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更适合砂层组的预测。该项技术有效地指导了女59井区孔二段1砂组油砂体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松辽盆地北部肇源地区Y5井区扶余油层河道砂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以及相同厚度砂体地震响应特征不一致的现象,在正演模拟分析目标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基础上,采用时频分析技术,通过广义S变换在频率域优选不同厚度及组合砂体对应的敏感频率,依托敏感频率重构数据,消除砂体理论响应地震波形与地震剖面特征不一致情形,进而优选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敏感频率重构数据体提取的地震属性,可以有效提高薄层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大大降低油田勘探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郭太现  赵春明 《现代地质》2013,27(3):703-709
针对歧口18-1区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快的地质特征和稀井网的资料条件,应用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分层次开展歧口18-1沙河街组储层砂体空间分布的预测,确定了区块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通过提取各种地震属性,在单井地震属性岩性标定的基础上,优选均方根振幅属性作为参数,确定了歧口18-1区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有利相带的空间分布;据此,在扇三角洲内部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内部结构,为断块有利勘探目标的确定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地质依据。这种精度逐级提高的层次性储层预测技术,尤其适合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的海上油田优质储层的确定,可有效地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储层参数预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在河流相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很强,给井位部署及潜力动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近年来,使用地震多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有了很大地发展,而实践表明,在渤海B油田,叠后地震属性不能有效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针对这一问题,探索了使用同时反演得到叠前地震属性,在"分步逼近法"优选属性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与敏感地震属性组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了储层物性参数的直接反演,建立了一套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的研究流程。将该方法在渤海B油田进行应用,预测了各主力含油砂体的孔隙度分布情况,指导了该油田调整井的井位部署,有效降低了调整井井位风险。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B油田下白垩统上达乌尔组M02段为辫状河相沉积,储层以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砂体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快,储层展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进程。本次研究基于新一轮精细构造解释成果,通过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地震正演模拟、地震属性分析、常规地震反演以及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储层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消除了地震属性分析存在的多解性,弄清了砂体宏观展布规律,并且突破了常规地震分辨率的限制,落实了M02段薄砂体展布特征,建立了适用于本油田的综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序列。通过该技术序列在本地区的成功应用,为油田的滚动评价和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对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类似区块的储层预测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机模拟和随机反演是两种比较常用的较精细的储层预测方法,而变差函数是随机模拟、随机反演的核心技术。以喇嘛甸油田北北二区块SⅢ层段为研究对象,选用300 m×300 m、600 m×600 m、800 m×800 m、1 200 m×1 200 m不同变程变差函数,对随机模拟和随机反演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变程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变程的增大,随机模拟砂体结果由离散发展成连续片状分布,而随机反演砂体分布整体趋势一致,只有局部薄层砂体受到较小程度的影响;通过盲井验证,随机反演较随机模拟,其预测的砂体与井点的符合率更高。分析认为,随机反演较随机模拟多了井间地震的约束,减少了砂体分布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提高了井间砂体的预测精度,便于在油田开发阶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葡南油田开发层属姚一段葡萄花油层,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沉积和湖相滨湖砂沉积,砂体储层窄小,横向变化快,连续性差,地震预测是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建立精细地质模型,进行多井约束波阻抗反演,采用多属性储层预测技术,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对葡南油田西部边缘葡331-1区块的储层横向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符合砂体分布特征,井点符合率高,对于认识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和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对相邻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西北部湾盆地涠洲A油田流一段下层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量难以动用的问题,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微相研究出发,并结合井控提高分辨率技术,指导砂体精细解释和落实;进而利用振幅统计分析优选地震属性和AVF反演预测孔隙度2种方法相融合刻画优质储层,寻找储层"甜点"。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厘清了扇三角洲多期多旋回沉积内幕及各期砂体的展布、叠置特征,刻画了单砂体内部非均质特征,使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和内部物性变化得以精细描述;以此为依据,涠洲A油田在二期开发实施前,对井位、井轨迹进行了调整及优化,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技术针对性较强,快速有效,可以作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成功应用实施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地震体的时深转换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及储层解释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常规时深转换方法精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勘探井位布置及开发方案的制定。采用时深一体化网格方法,即顶底界面以多井合成记录标定求取的平面时深关系为准,顶底之间利用时间域和深度域网格一一对应关系进行“物理”搬运的方法,从而减小转换前后的累计误差,使地震体及地震反演体时深转换前后的波形与砂体形态保持一致。利用该方法将喇嘛甸油田北部区块反演结果转换到深度域,精细刻画了断层附近砂体的分布特征,指导了L213等3口水平井的部署,砂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年增油17 000 t,展现了新的时深转换方法的精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垦利10-1油田位于莱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储层评价重点的沙河街组整体为复杂断块油藏,主力含油层段沙三中Ⅰ油组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Ⅱ油组发育高频进积型三角洲,砂体横向变化大,储层厚度薄,采用常规手段无法准确刻画进积体内部砂体边界,预测精度不高。文章利用地震相控反演技术,将沉积相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转化,再由储层变量先验信息随机模拟空间储层参数体,建立完整的地质统计变差函数,并创新性的引入噪声模型自适应正则化参数,实现了反演解的稳定性和分辨率都得到了提升。垦利10-1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反演结果与盲井资料吻合较好,能够准确清晰刻画单一进积体砂泥岩的边界,符合三角洲沉积规律,实现了精准预测中深层油气藏的目的,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储层油藏描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储层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岩沉积层系,主含油层位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互层段,发育有不等厚薄互层状油藏,具有埋藏深、单层厚度小、砂体分布不稳定、油水层相间分布、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针对含油储层薄、砂体追踪对比困难等问题,在提高地震分辨率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进行了含油砂体展布研究.利用拟...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A油田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砂泥岩互层严重,且储层薄、横向连续性差,分布规律难以掌握,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其对储层预测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而常规反演方法很难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要求。针对这一难题,结合该油田沉积相分布稳定的特征,这里在地震波形相控反演思想的基础上,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应用到A油田的薄层预测中,研究表明:①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既在空间上体现了地震相约束,平面上也更符合该油田的地质沉积规律;②三维地震波形特征直接反映沉积相信息,减小了常规人工划分沉积相约束的工作量和主观认识的不确定性;③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突破常规基于空间域插值算法的限制,对井位分布的均匀性没有严格要求,大大提高了储层反演的适用领域。该方法首次应用于珠江口盆地,并且在A油田的薄储层及薄隔夹层反演预测中,为该油田的开采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基础,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井震协同的高分辨率储层预测,落实了薄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4.
河流相砂岩储层内部由于岩性、物性和微小构造变化导致的不连续性特征是阻隔流体流动,影响注采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这些特征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这类不连续特征在地震资料上通常表现为地震振幅和波形的变化、同相轴的扭曲等,尺度通常小于地震资料分辨率。本文研究了基于曲率算法的储层不连续性特征的识别方法,通过模型正演分析发现曲率属性对于砂体之间不连续性特征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在渤海某油田砂体单元的应用分析表明,曲率属性对于储层不连续性的检测结果与后期生产动态及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技术能够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覃素华 《地质与勘探》2021,57(1):156-165
Q区块目的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常规方法预测的储层精度不能满足油田时下的需求。通过调研,认为薄互层具有各向异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的出现,为各向异性解释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理论分析,采用分方位马尔科夫链地质统计反演预测储层展布规律。该方法将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与贝叶斯遗传概率相结合,利用地震波组特征进行约束,同时,方位信息的加入为储层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选项。突破了以往只在碳酸盐岩及基岩各向异性反演的认知限制,使碎屑岩薄储层中的各向异性得以体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证实了优势方位的储层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方位。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域为洛带气田遂宁组,该储层具有厚度薄、低孔隙度、低渗透层等特征,单一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难以达到精确刻画有利相带。地质统计学反演适用于复杂储层的地震预测和描述,与常规波阻抗反演相比,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能更有效地反映厚度薄的储层,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地质特征,能够很好地弥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缺陷,实现对储层特征的精细描述。针对研究区地质特点,根据储层发育特征和地质规律,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采用岩性划分及统计学参数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有效地预测了洛带气田的砂体厚度、平均孔隙度平面以及储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