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地磁台是国家基准台,也是大连地震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测环境受到附近工厂的干扰,1993年大连地磁台搬迁到大连市西郊的甘井子区辛寨子镇由家村。目前,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磁观测环境再一次受到干扰,必须选择新的台址。本文主要介绍新、老地磁台的台址情况、观测环境、基础设施,并视步探讨了新台址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为其他地磁台的搬迁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德都地磁台拟迁建新址的勘选过程及结果,勘选过程严格执行GB/T19531.2—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电磁观测)及DB/T9—200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相关要求,并对勘选的结果做了初步分析。认为五大连池市和平镇翻身村南的台址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喀什地磁新台址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等技术条件,以及观测数据精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磁台的台址背景环境、场地环境以及局部观测环境,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现代数字化地磁观测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很多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各种工程施工的破坏,给测震观测带来干扰。对门源地震台爆破干扰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观测环境的干扰源,并对干扰源的特征做以甄别,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估门源地震台测震背景干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震台站集中监控及远程控制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津市地震局塘沽地震台集中监控及远程控制系统的建设、设备及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借助于光纤技术,实现了前兆观测手段地震台站无人值守模式的应用,保障了台站观测环境及仪器设备安全、监控、控制等需求。塘沽地震台作为先行建设的试点,为今后无人值守台站的建设提供借鉴及经验。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高台地震台观测环境现状,通过高台地震台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有利保护的重要保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陈钦才 《华南地震》1992,12(4):53-59
对琼中地磁台台址及邻域10年来磁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查明:a、台址位于海南岛区域磁场背景值变化转折处附近的弱磁性异常区中;b、台址磁场均匀,台址周围5km范围内磁场各要素的差值ΔF<80~(nT)、ΔH<70~(nT)、ΔZ<-200~(nT);c、全岛21个测点的实测平均值减去本台观测值得ΔD=0′.0、ΔF=-120~(nT)、ΔH=-42~(nT)、Δ=-144~(nT);d、距台站100m以外的其他人为铁磁性干扰源对本台的观测值不明显。由此说明本台的地磁观测资料能真实反映当地磁场特征及其变化。本台可作观测海南岛区域磁场变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应用形变观测数据、挖掘观测数据的物理含义,本文以黔江台为例,基于台址资料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结合仪器工作原理进一步分析观测数据。黔江台的台址构造环境较复杂,长期受到NW向压力的作用,发育大量NE向断层和褶皱,这些对该台站的观测数据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关于黔江台形变观测数据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志留纪页岩在压力作用下发生上隆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岩层整体朝SE倾斜,上覆岩层垂向变形大于水平变形,断层和褶皱轴的倾向影响着应力的传递。结合黔江台长期形变观测数据分析,本文认为模型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压性构造背景下伸缩仪观测结果显示为张性的成因机理,垂直摆倾斜观测数据的长期趋势与模型结果一致,也得到了统一的机理解释,表明台址构造环境的有限元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形变观测数据,可增强对观测数据物理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依据GB/T19531.2—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电磁观测,及DB/T9-200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相关要求,应用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对拟建设的黑龙江省同江地磁台观测场地,采用30km十字剖面跨度测量和场地200m×200m、100m×100m密跨度方法进行勘选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给出勘选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据GB/T19531.2—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电磁观测,及DB/T9—200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相关要求,应用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对拟建设的黑龙江省同江地磁台观测场地,采用30km十字剖面跨度测量和场地200m×200m、100m×100m密跨度方法进行勘选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给出勘选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应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自动处理地震台站勘选测试数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McNamara等人(2005)提出的地震噪声概率密度函数(PDF)方法用于地震台站台址勘选测试数据的自动处理,实现了对台址地震噪声水平主要评价指标加速度功率谱密度(PSD)与用RMS表示的速度有效振幅的自动估算,大大提高了台址噪声测试数据的处理速度。该方法已被应用于福建地震烈度速报台网84个新选台址的勘选数据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BG2015R测氡仪近年来作为新型仪器开始应用于地震行业氡观测,但以正式观测仪器进行氡浓度观测的地震台站相对较少。宁德地震台2019年1月安装了该仪器,经试运行后,于2020年1月正式入网运行,在观测过程中对该仪器的性能及运行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通过在宁德一号观测井开展SD-3A、BG2015R两套测氡仪系统串网同步、对比观测,并对观测数据及仪器运行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其他地震台站在仪器选型、数据分析及系统运维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和基层地震台站现状,从提高地震资料的观测质量及加强震情观念、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地震台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地震台站工作的一些建议,并针对提升基层台站地震应急能力,提出了设想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永安地震台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组成单元及各单元的作用与功能,总结、分析日常观测中常见的各类故障,并详细分析仪器运行过程中典型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可为其他相关地震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台站规划、建设和改造情况,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监测设施、观测设备和观测环境,观测质量与技术支撑,工作生活环境,人员结构共六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地震台站的工作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地震台站的管理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稳定可靠的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是台站产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基本要求.对台站观测环境的改造,是中国地震局近年来项目重点支持的方向.全国重点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致力于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等保障系统的优化改造,使其适应和满足现代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重点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自2001年开展实施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地震台站作为地震系统基础单元,是设置地震监测设施并开展地震监测的基层机构,完备的地震监测设施和良好的地震观测环境是地震观测的基础。掌握完整、准确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是做好地震台站管理的关键。由于观测手段更新、观测环境变迁和建设条件差异的原因,投入运行后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与规划设计有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地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论述了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的意义,通过实例说明准确、有效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在地震观测干扰排查、观测环境保护和台站升级改造方面的应用,旨在引起行业重视地震台站基础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应用,进而确保地震观测数据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子台地动噪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子台地动噪声分析,各个子台的台址环境和观测仪器的性能基本优良,能够适应宽频带地震观测要求。由于子台受当地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以及交通建设等影响,部分台址观测条件受到影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台站进行环境改造,为地震监测预报创造更好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福建泉州地磁台白水营老址与丰州镇董埔村候选新台址,使用高灵敏度,快速记录的磁通门磁力仪,对台址周围观测环境进行了全面对比监测,从地磁短周期脉冲干扰,地磁场变化形态,日变幅、时均值相关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估,指出老址的周围环境干扰量已超出0.1nT的<<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新址符合<<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适宜建立永久性地磁基本台。  相似文献   

20.
从台站规划、建设和改造情况,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监测设施、观测设备和观测环境,观测质量与技术支撑,工作生活环境,人员结构共六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地震台站的工作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地震台站的管理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