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发  张学文 《地下水》2008,30(6):129-130
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节水灌溉,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根据作物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要,按时、按需对作物进行灌溉,产量高、品质好、节水明显。近几年,随着农业的发展及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宁夏自治区设施农业发展较快,采取了很多节水灌溉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深入介绍和探讨了设施农业畦灌技术、设施农业蔬菜沟灌技术、设施农业地膜覆盖灌水技术等11个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4)
大洼灌区作为盘锦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在灌区推广应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为满足灌区现代化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结合大洼灌区灌溉工程、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农业灌溉用水条件,对近年来常用的节水措施、生物节水、农业和工程管理等环节进行评价分析可知,应综合考虑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灌溉工程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区域气候条件,根据节水灌溉要求及其适用范围,从环保、生态、节水和增产等方面综合评价适宜节水灌溉技术,为大洼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适宜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1)
对水资源不足的环境下农田水利工程高效灌溉工作进行研究,对我国当前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对高效节水灌溉中常见的设计效果、管理模式及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问题,提出具体的提升措施。以期为实现高效灌溉技术的优化和改进,实现农业灌溉的高产高效。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周忠生  王跃军 《地下水》2007,29(2):92-95
传统的灌溉制度是以农作物的需水量为依据的,用水量很大.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实施节水灌溉,即以作物耗水量(ET)为依据,而把作物需水量仅作为一个参考值使用.通过全面推行非充分灌溉制度,灌溉预报制度,田间灌溉节水技术等,把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生物节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农业灌溉技术体系,以实现科学运筹 ET 和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5)
小管出流节水灌溉技术是一种最适宜果园灌溉的灌水形式,灌水器抗堵塞能力强,可实现水肥一体化和精准灌溉效果,极大节约灌溉成本。在总结小管出流节水灌溉技术的技术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小管出流灌溉技术在凤翔县果园灌溉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该灌溉技术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分析结果以期对农业灌溉节水化,促进农业增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促使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及促使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常见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说明,认为应发展膜下滴管、喷灌及步行式技术等先进灌溉技术和改善输水形式等措施,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分配,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对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及农业发展规模,设计节约有效的灌溉技术很有必要。本文针对农业灌溉中的灌溉需求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类型方式的灌溉技术,为达到农业灌溉用水标准化、提高灌溉质量,降低水资源浪费,应通过加大推广农水喷灌技术、重力灌水法、科学地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等手段,将技术与节约观念相结合,最终实现高效农田灌溉,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它迎合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节能降耗的基本原则背景,希望结合更多节水灌溉技术类型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率,解决传统固有问题。本文以节水灌溉中的滴灌技术为例展开分析,通过对滴灌技术施工流程、技术应用要点、滴管系统的具体方案设计和滴管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滴灌可完全从节约用水目标出发,结合地方农田水利工程实际状况进行系统配套优化管理,同时实现对农田水利系统工程内容优化,改良农田水利灌溉方法与相应指标,直接提高地方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及最终经济产值,有效提高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大林 《地下水》1997,19(4):144-147,156
1节水灌溉农业与节水灌溉1.1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也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它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国内有的同志认为“节水农业就是节水灌溉”,“节水型农业不应包括旱地农业”,‘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3)
以延安黄陵县店头镇4813亩农田实施高效节水过程为例,针对项目区传统的大水漫灌、串灌等方法,选择8座集水井作为实施高效节水的水源工程,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探讨,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建筑物的配套率,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对更新农民的用水观念,科学用水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邹力  李艳 《地下水》2012,(4):96-97
我国作为一个贫水国和农业大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结合山东省泰安市发展节水灌溉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从如何发挥经济利益的引导作用、制定产权政策、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探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6,(5)
黑龙港地区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该地区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条件的严重制约,为使现有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结合该地区水资源特点,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节水技术的发展方面,通过灌区改造、渠道防渗、微喷灌溉技术、田间径流拦蓄、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等工程措施对农业节水技术进行有效发挥,使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农业节水技术上得到有效应用,促进该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对河北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建设生态农业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不足,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节水灌溉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途径,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节水和增产的双重效果。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和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转变的具体策略。怎样发展节水型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宿县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董鹏 《地下水》2005,27(4):274-275
陕西的农业节水灌溉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节水灌溉还存在各种问题.在分析节水灌溉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析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吴刚  窦春红 《地下水》2006,28(1):58-59
农业灌溉用水是荏平县的主要用水大户,由于大小漫灌,浪费现象严重,渠道水的利用系数但在0.4左右,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荏平县实际,分析了制约该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2012~2015年农业节水工程实施节水灌溉30.0 km~2,灌溉作物为玉米,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取水水源为地下水,项目总取水量为1 800万m~3。从全区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取用水资源方案入手,对喀左县2012~2015年农业节水项目取用水资源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用水在辽宁省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符合国家用水指标规定的,农业节水工程措施下的取水合理性可靠,符合国家产业调整相关政策,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喀左县农业节水项目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晓茹 《地下水》2004,26(2):120-122
本文结合陕西省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在本省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并针对各种节水措施的适用条件,提出陕西省不同区域的农业节水模式.  相似文献   

18.
曹风华 《地下水》2009,31(5):109-111
分析总结了山东省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多渠道融资、发展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发展设施农业、重视中低产田节水灌溉、扶持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等一系列加快山东省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会萍  王小莉 《地下水》2011,33(5):85-86
凤翔县属于渭北黄土台塬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农业用水形式严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备条件。通过研究凤翔县五大灌区网络发展现状,寻找灌区节水薄弱环节,结合农业节水灌溉实际情况,提出节水灌溉措施建议,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6,(5)
农田水利灌溉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开展对农田水利灌溉研究,促进农业发展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我国很多灌区存在着缺乏科学灌溉理念,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要加强水利灌溉体制改革,加大宣传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明确管理部门供水、节水双重职责,为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