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甘肃省蚕豆气候生态条件及适生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蚕豆栽培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建立蚕豆气候产量模式,采用气候变量进行EOF分解分析,确定蚕豆种植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划分出蚕豆5类适生种植气候生态区,并提出甘肃蚕豆气候生态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小麦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邓振镛  尹东 《气象科技》2000,28(1):36-40
在分析小麦生态气候和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将甘肃小麦划分为7个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17个种植带,并提出小麦生产中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气候生态对温岭高橙生化过程内在品质的影响分析,初步得出高橙在温岭适生的气象条件,提出了趋利避害的种植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气候区谷子气候产量模型。确定影响产量形成关键时段的关键气象因素是≥10℃积温、8~9月平均气温、7月降水以及海拔高度和投入产出比等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据此划分5个谷子气候生态种植区。并提出提高气候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陕甘宁老区 4 8个县气象站 1 960~ 1 997年观测的气象资料和陕甘宁老区 1 0个县仁用杏物候资料及实地调查数据 ,对仁用杏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研究确定≤ 0℃终日、≥1 0℃积温、年降水量为区划指标 ;运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做了陕北仁用杏气候适生区划。在此基础上 ,对陕甘宁老区仁用杏进行了气候适生区划。结果表明 :陕甘宁老区各地均可种植仁用杏 ,但种植目的应有差异。在经济林气候优生区 ,仁用杏生长发育最为适宜 ,可获取较高且稳定的经济效益 ,主要分布于陕北东部黄河沿岸 ;在经济林气候适生区 ,种植仁用杏部分年份受害 ,能基本保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主要分布在陕北中东部及西部马连河、泾河原区 ;在经济与生态林气候过渡区 ,开花期和幼果期冻害发生较频繁 ,需要合理选择建园区 ,管理得当可取得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主要在白于山区和陇西地区 ;在生态林气候适生区 ,种植仁用杏以防风固沙、绿化荒山生态防护为主要目的 ,主要分布在宁夏西部、子午岭和黄龙山区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甘蓝型油菜的气候生态条件,建立了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根据临夏地区1971~2009年油菜生长季气候要素分析,表明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并根据建立的油菜气候区划指标对临夏地区油菜种植进行区划。将临夏油菜种植区划分为5个区域,康乐、和政、积石山...  相似文献   

7.
采用陕甘宁老区48个县气象站1960~1997年观测的气象资料和陕甘宁老区10个县仁用杳物修资料及实时调查数据,对仁用杏气候生态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0℃终日、≥10℃积温、年降水量为区划指标;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做了陕北仁用杳气候适生区划,在此基础上,对陕甘宁区仁用杏进行了气候适生区划,结果表明:陕甘宁老区各地均可种植仁用杏,但种植目的应有差异,在经济林气候优生区,仁用杏生长发育最为适宜,可获取较高且稳定的经济效益,主要分布于陕北东部黄河沿岸;在经济林气候适生区,种植仁用杏部分年份受害,能基本保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分布在陕北中东部及西部马连河、泾河原区;在经济与生态了修过渡区,开花期和幼果期冻害发生较频繁,需要合理选择建园区,管理得当可取得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主要在白于山区和陇西地区;在生态林气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原干旱气候区作物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高原地区建立以气象、地理位置、经济效益等不同指标类型和权重系数的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并以定量标准进行5级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等级的划分。该综合指标体系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客观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朱国庆 《干旱气象》2002,20(1):24-26
甘肃中部包括兰州、白银、定西、临夏及甘南等五地 (州市 )。该区为冬、春小麦混种区 ,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小 ,主要分布在定西地区东南部、甘南的舟曲、迭部及临夏东乡县东南 ,种植面积不足1 0万hm2 。该区地形复杂 ,气候类型多样 ,大部分为旱作农业 ,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了解和掌握冬小麦的生理特征和生态条件 ,根据气候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冬小麦生产要求 ,提出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 ,为冬小麦布局、气候资源合理利用 ,和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1 冬小麦一般生态气候条件该区为冬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秋粮作物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玉米、马铃薯、糜谷等秋粮作物生态气候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将甘肃省玉米划分为5 个、马铃薯4 个和糜谷4 个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并对这 4 种作物提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甘肃省27个气象站1967-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甘肃省近42年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并将甘肃省以季风区非季风区划分为西北部和东南部两个研究区。研究结果表明:1967-2008年甘肃省气温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甘肃省西北部气温较东南部增加显著,尤其是河西走廊中部增温速率最快,并且甘肃省、西北部和东南部气温序列都存在12-15a、6a左右的周期,气温的变化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甘肃省降水量西北部有略微的增加趋势,东南部减少显著,不同的海拔高度降水量差异较大,甘肃省和东南部在时间尺度上都存在14a、7-8a和4a左右的周期。西北部存在12a、7a和4a的周期。甘肃省西北部气候略变暖湿,东南部气候暖干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冬春小麦、秋粮、经济、瓜果、特种作物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将17 种作物进行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的划分,并提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途径。从农业气候资源、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全省划分为12 个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区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近40 a汛期无雨日数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60-2001年甘肃省5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汛期(4~9月)各站无雨日数,分析了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汛期无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呈台阶状增加,甘肃汛期无雨日数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增多或减少。旋转载荷向量场(RVL)反映出5个无雨日数异常型。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42a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时间演变特征,即甘肃中部、陇南、甘南区无雨日数经历了少~多~少的过程,河西为多~少~多的反抛物线型,气候向更干旱化发展,而陇东元雨日数增加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6年甘肃省84个县(区)的小麦产量资料,分析平均减产率、减产率概率系数、减产率变异系数构建的综合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根据综合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来评估甘肃省各市小麦单产干旱灾害风险。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属于灌溉农业,变异系数较大,其东部地区平均减产率高,风险概率大,属于高等风险区,河西地区的西部和中部分别属于低等和中等风险区;陇中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属于雨养农业,变异系数小,而平均减产率和风险概率较高,大部分属于中等风险区;陇东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低,变异系数低,平均减产率和风险概率较高,属于中等风险区;陇南和甘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平均减产率和风险概率均较低,属于低等风险区。甘肃省小麦风险区划可为风险预算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根据气象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甘肃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了近50 a年甘肃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探讨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针对甘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气象与生态问题,提出了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3-2019年暖季(4-9月)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强降水极值及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省小时强降水频次呈现东高西低分布,在陇南地区东南部及陇东地区北部有2个高中心,达到29次。(2)小时强降水极值在陇中地区及以南地区高,向西北递减,陇南地区降水极值最高,超过40 mm/h。(3)小时强降水频次主要出现在7-8月,同期的雨强也最大;小时强降水频次和小时雨强均在17-24时最强,峰值为21时。(4)不同区域的降水日内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河西地区小时降水频次的峰值出现在18时,陇中和陇南地区均出现在21时,陇东地区和甘南高原分别出现在22时和19时。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呼吸道疾病与沙尘天气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 1996~ 1998年春季兰州市某医院呼吸道门诊逐日病例资料和同期甘肃河西 19站沙尘暴、扬沙及兰州站浮尘逐日资料 ,对兰州市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与沙尘天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当甘肃河西发生沙尘暴、扬沙天气或兰州出现浮尘天气且无明显降水后的 1~ 2d ,兰州市呼吸道疾病呈现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市糜黍产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彦慧 《内蒙古气象》2011,(6):46-48,91
糜黍生育期短,具有其他作物少有的耐旱、耐瘠薄、耐风沙、耐盐碱等特性,也是很好晚田备荒作物。以历年减产率指标、减产率变异系数、减产率概率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等为评估标准,结合小网格资源推算的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市糜黍产量风险规律。同时对影响糜黍产量波动的风险成因进行综合评述,结果为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是引起糜黍产量波动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林纾 《干旱气象》2003,21(4):32-36
给出了甘肃省2002年5月的温度、降水、极端最低气温和雨日概况,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阶段性的异常、极涡的位置和强度以及水汽条件和冷空气条件,计算了甘肃省5月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并与典型相似年份的前兆信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Combining the Penn State/NCAR mesoscale (MM4) model, the dust transport model and an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a super duststorm process occurred in the Gansu province on 5 May 1993 has been simu-lat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duststorms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China and the field measurements of dust particles’ phys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model simulating dust plume transport processes and dust particle radiative forcing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models are described and verified with real cases of dustst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