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u(Ⅱ)-EDTA废水由于其螯合性难以处理.采用电气石/H_2O_2体系进行降解,结果显示废水处理达到较好的效果.COD和Cu~(2+)的去除率与电气石投加量、H_2O_2用量和温度呈正相关性.溶液pH=3时,两者去除率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处理后的Cu(Ⅱ)-EDTA被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通过对比电气石反应前后的XRD图谱和红外光谱发现,电气石与EDTA降解中间产物发生络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石/H_2O_2体系降解废水的反应为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2.
铁炭微电解-混凝预处理糠醛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炭微电解-混凝法预处理糠醛废水,研究了材料粒径、停留时间、进水pH值等相关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屑粒径1~2mm,活性炭粒径<1mm,进水pH值2.10~2.40,反应40min的条件下,经混凝处理后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废水BOD5/CODC r值从0.38上升到0.70,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天然磁铁矿处理含Hg(Ⅱ)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金属离子可在水合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表面产生吸陵作用的原理,进行了天然磁铁矿处理含Hg(Ⅱ)废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吸附平衡时间为60分钟、试样用量为20g/L,试样粒径为200目以下、pH值为6.40,离子强度为零时,Hg(Ⅱ)初始浓度为1.12mg/L的溶液的吸附率可达98%,使废水中Hg(Ⅱ)的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pH值、离子强度、粒径、试样用量、废水浓度、温度、时间均对Hg(Ⅱ)的吸附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pH值的影响最大,Hg(Ⅱ)在天然磁铁矿上的吸附等温曲线不同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曲线,而是表现为台阶段,符合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等温曲线。  相似文献   

4.
对人工合成锰钾矿氧化降解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酸度和矿物用量是影响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加酸量为0.12 mol/L,矿物用量20 g/L,温度70℃,反应时间3 h时效果最佳,废水总酚含量由1269 mg/L降低至268 mg/L,同时CODCr与TOC去除率为31.2%和70.5%。经GC/MS测定,水中酚类物质为苯酚、甲基苯酚、二甲基苯酚,最佳条件下,酚类物质浓度已低至检测限以下,水中残余吲哚、长链烷烃、喹啉及其衍生物等难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5.
利用黄钾铁矾类矿物形成过程预处理高浓度含硫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钾铁矾类矿物形成过程对某高浓度工业含硫废水进行预处理,除去一定量的SO42-,使溶液中低价态的硫继续转化成SO42-,再进行氧化处理。采取二次沉淀除去溶液中更多的SO42-,大大降低了该水样的COD值。通过实验得出沉淀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2.50~3.20,氯化铁晶体(FeCl3.6H2O)最佳投入量为50g/L。经过两次黄钾铁矾类矿物沉淀过程,该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85.29%,结合H2O2的氧化处理,COD去除率可达96%。为高浓度含硫废水进入生化处理前的预处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厌氧生物法处理高浓度酸性硫酸盐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酸性硫酸盐废水,考察了生长因子B对体系pH缓冲能力和SO4^2-去除率影响。实验证明,加入生长因子后,可使进水pH值从6.80降到3.08,出水pH稳定在6.78&#177;0.5,此pH下SO4^2-去除率比单一葡萄糖为碳源提高5.72倍。在半连续试验确定的体系最佳运行参数下连续运行试验,SO4^2-、CODCr去除率分别从85.17%、74.05%增至95.66%和88.56%,148 d负荷试验后,进水SO4^2-浓度从500 mg/L增加至2 876 mg/L时,出水SO4^2-浓度均在238.42 mg/L以下,SO4^2-的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处理SO4^2-浓度最高可达3 580 mg/L。该体系在加入生长因后,可处理高浓度的酸性硫酸盐废水。  相似文献   

7.
臭氧-超声联用处理聚乙烯醇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臭氧-超声(O3/US)联用技术处理聚乙烯醇(PVA)废水,分别考察了PVA初始质量浓度、初始pH、臭氧通入速率、超声功率、超声频率及反应时间对PVA和COD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降解PVA和COD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PVA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较大,反应时间、超声功率、臭氧通入速率和初始pH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影响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VA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初始pH=9、臭氧通入速率4 g/h、超声功率320 W、超声频率40 kHz、反应时间20 min,此时COD和PVA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6.4%和99.3%。超声对臭氧降解聚乙烯醇废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最佳条件下,臭氧-超声联用技术比单独臭氧技术对PVA的去除率增加了5.1%,对COD去除率增加了19.4%。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阶段水解 -好氧串联工艺处理高浓度玉米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 :①废水经多阶段水解 -好氧工艺的水解段H1后 ,废水的 ρ(BOD5) /ρ(CODCr)从 0 .90提高到 0 .95 ;废水经水解段H2 后 ,废水的 ρ(BOD5) /ρ(CODCr)从 0 .81提高到 0 .97,说明水解段具有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功能。②在总水力停留时间 (HRT)为 6 0h、进水pH为 5 .9~ 6 .0 8和进水 ρ(CODCr)、ρ(BOD5)、ρ(NH+ 4)平均分别为 82 0 5mg/L、7395mg/L、16 0 .0mg/L的情况下 ,CODCr、BOD5和NH+ 4去除率分别达97.7%、99.1%和 88.1% ,出水水质达到或接近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 (GB8978- 96 )。③各处理单元对CODCr、NH+ 4去除效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天然锰钾矿处理印染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然锰钾矿处理印染废水,讨论了介质pH值、样品用量、样品粒径、反应时间、光照和同存电解质等实验条件对活性艳红X—3B印染废水脱色速率的影响。处理了工业中常用的10种活性染料印染废水和华丰印染厂实际废水,大部分染料的脱色率达到了95%,处理后的华丰印染厂的CODcr和色度都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排放一级标准,且天然锰钾矿可以被重复使用。锰的溶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染料后,溶液中Mn(Ⅱ)的浓度大大提高,表明染料能将Mn(Ⅳ)还原为可溶的Mn(Ⅱ),即染料与锰钾矿颗粒物界面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染料的发色基团破坏而导致脱色。  相似文献   

10.
Fenton氧化膜-生物反应器出水中丙烯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和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丙烯腈废水进行处理。从GC/MS测量结果来看,膜-生物反应器出水中主要物质为2,6双(二甲基-乙基)-4-酚、苯二甲酸和硝基苯二甲酸,均为生物难降解有机物,使出水不能达标。后续Fenton氧化工艺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出水,可以使COD含量等指标达到所要求的排放标准。经过膜-生物处理与Fenton法结合的优化工艺,COD去除率达到80%~88%,去除率达到98%,出水水质可达排放标准。Fenton氧化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3.4,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700mg/L,双氧水的投加量为600mg/L。  相似文献   

11.
基于波前构建的射线追踪:一种Java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波前构建法射线追踪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语言的实现方案。与常规的Fortran实现方案相比,Java实现避免了由射线插值和网格变换所带来的额外数据重排及数据点反复标记问题。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随时对数据点进行插入操作而不用考虑再定位问题。鉴于在关于波前构建法的文献中很少涉及算法和计算流程的设计问题,首先对波前构建法的基本方程、数值计算方案、计算流程及具体算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讨论,然后讨论了Java类和Java函数设计。我们的经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用Java语言实现的波前构建过程能够降低编程工作的难度、提高射线追踪的计算效率并且为今后的跨平台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球坐标系下三维射线追踪的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在文中详细地论述了适用于任意曲线坐标系的射线追踪系统的建立和重要公式的推导,并给出了该追踪系统在球坐标系下的具体应用,讨论了理论模型和实际三维模型下的射线追踪效果,球坐标三维射球追踪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弯曲法相比能更精确地反映介质的速度分布情况以及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有限差分等基于网格的数值分析方法解地震波走时所满足的程函方程时,由于速度模型的网格化离散等原因,会使走时在各网格节点之间不具有计算射线路径所要求的光滑性,即走时在邻近网格节点之间不具有连续的一阶导数。因此,直接利用网格节点走时计算射线路径会使最终的射线路径不光滑。为解决这个问题,已有研究者提出了基于B样条插值的逆向梯度方案(法)。然而,在速度发生突变时,B样条逆向梯度法所计算出的射线路径会具有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采用适合于解最小零偏差逼近及最佳平方逼近问题的Chebyshev多项式取代B样条对来自于分区多级计算方案的网格节点走时进行最佳逼近,得到在最小平方意义下的最优走时公式;然后采用与B样条逆向梯度法类似的计算过程得到光滑的射线路径。数值实验表明,利用Chebyshev多项式逼近走时可以得到具有很高精度的多次反射射线路径,在多次波偏移成像研究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野外多道伽马能谱测量在核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CD-10野外便携式伽马全谱仪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该仪器对伽马射线能量分析范围是30~3000keV,分析道数为1024道,对137Cs的能量分辨率小于12%,取消了放射性稳谱参考源,采用数字稳谱技术,实现了无干扰天然伽马射线全谱(30~3000keV)测量,并以在核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了伽马全谱仪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天然放射性衰变通常被认为是自发性的行为,并且这种衰变有一个恒定的半衰期,尽管有一些实验和经验性的证据对上述基本理论曾提出质疑。许靖华(1994)提出过这方面的问题-衰变作用是否是自发性行为?以及衰变作用是否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检验β衰变是由中微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论点,对C-14衰变进行实验监测。我们的研究假设,β衰变速率的变化与中微子流的数量之间呈相关关系。在一个短实验周期里,具有较长半衰期的C-14样品的衰变速率应该是一个近似常数。然而我们的实验发现,检测到的衰变速率偏离理论值达1%。这种变化的信号强度超过本底噪声1000倍以上。曾经有一种假说提到,β衰变是由于中子与太阳发出的中微子碰撞产生的,而上述变化与太阳活动无关。经过一年半的实验检测,发现该衰变速率与在北京测量到的宇宙射线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作者提出的,β衰变是被宇宙射线的中微子激活的假说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井中地震CT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接近探测目标等优点,在各类工程中得到较多应用。在震源确定情况下,地震数据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观测系统的合理设计。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正演得到相应的观测数据并进行CT成像反演,阐述了观测系统中射线角度、射线密度等因素对CT成像结果的影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Buried channels cut to a depth of over 100m into the underlying substratum of North Germany are almost exclusively of Elsterian age. Evaluation of geophysical well logs in the Hamburg area for the first time allows the construction of detailed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profiles. It can be shown that an apparently chaotic infill known from borehole records in some cases is actually a regular sedimentary sequence, fining from proximal to distal. Channel formation seems to have been the result of catastrophic meltwater release in the marginal parts of the ice sheet. The channel infill reflects these episodic outbursts of meltwater. During deglaciation, the channel remnants became infilled with fine sediments. The channels ceased to exist as morphologically detectable forms at the end of the Holste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18.
X射线能谱仪测定宝石和玉石成分及磁化率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张子雄 《岩矿测试》1996,15(3):226-228
用X射线能谱仪对一些宝石、玉石样品进行了成分分析,并测试了磁化率。样品中含铁、铬氧化物者磁化率偏大,碧玺、玛瑙、合成刚玉及月光石的磁化率为负,表现出抗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射线法CT 层析成象的基本原理,利用代数重建法进行图像重建的方法及在 IBM—PC微机上实现该算法的途径和框图。文章还讨论了影响图象质量的因素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吉林陨石的热释光剖面与母体宇宙暴露历史示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亨  徐敏  黄荣才 《地球化学》2000,29(6):604-607
对3个已知取样浓度和3个未知取样部位的吉林陨石样品的热释光研究表明,其自然热释光值具有宇宙成因核素含量相似的性质即浓度分布效应,随着样品距离表面位置的增大而降低,这表征了母体暴露期间宇宙射线的分布状况。诱导热释光数据表明,母体表面部分的样品的峰温和峰宽高于较深部位样品,说明这些样品中发光体矿物由有序态向无序态转化趋势明显。表面位置样品明显高的热释光数据说明在母体暴露过程中,除了银河宇宙射线外,太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