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岩石可爆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岩石可爆性的数学模型,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岩体可爆性分级物元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提出用物元分析进行岩体可爆性分级的新方法。该模型将岩体可爆性类别、分类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根据岩体可爆性分级标准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判断岩体可爆性类别,用实例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到一致的结果。该方法计算简便、分类合理,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中包裹体的热爆曲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自制的高性能爆裂仪能探测到小秦岭地区脉型金矿微小包裹体的热爆温度,探测到金矿成矿热流体的存在及其活动强度;根据包裹体热爆曲线特征判别岩石的含金性及区分富金矿石和贫金矿石,为金矿找矿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西阳高堡子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堡子湾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天镇断拱东部阳高凸起区,是与印支未--海西期火山一次火岩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重熔型岩源--石英二长(斑)岩,隐爆角砾岩为容矿岩石,与隐爆带总体走向平行的张扭性断裂为导矿构造,隐爆角砾岩的内部裂隙及角砾间隙,是良好的储矿构造。  相似文献   

5.
晋东北隐爆岩及其对金银的控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爆岩地晋东北次火山岩型金银矿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它是在深源花岗岩浆浅成或超浅成入时,由气爆、浆爆和热液注入作用形成的。隐爆角砾岩可分为五种类型,并显示一定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性。隐爆岩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形成,因而与火山颈相爆发角砾岩有一系列岩石特征差别,可作为两者区别的标志,。由于隐爆岩在花岗岩类岩浆多期次侵入和火山作用的最后阶段形成,因而是含矿热主最后载体,又由于隐爆岩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形成,且民  相似文献   

6.
梁磊 《矿产与地质》1996,10(3):198-200
花岗岩岩石中矿物的成分、结构、构造类型和矿物力学性质是制约岩石可锯性的主要因素。花岗岩岩石中石英矿物多(岩石偏酸性)、颗粒结晶粗大,矿物裂理和解理发育差,岩石呈致密块状构造,则可锯性差,反之则可锯性好。并以四川红系列花岗岩石材加工为例,说明了花岗岩岩相学特征对岩石可锯性影响的程度。从而,为花岗岩石材开发过程中,如何选择金刚石锯片提供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陕西山阳色河铺地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凤镇-山阳大断裂近南侧。区内广泛发育隐爆角砾岩,其受凤镇-山阳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和云镇-冷水沟-牛耳川复背斜的联合控制。隐爆角砾岩是岩浆前锋在近地表封闭条件下发生剧烈爆炸所形成的一套浅成—超浅成(0.5~3km)相碎屑岩建造。隐爆角砾岩可进一步划分为熔浆质隐爆角砾岩、混合质隐爆角砾岩、热液震裂岩3类。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认为它们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具一定的分带性,其间呈过渡关系。该区蚀变、矿化主要发生在热液震裂岩中,在混合质隐爆角砾岩中很少,在熔浆质隐爆角砾岩中更少见。蚀变和矿化类型有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镜铁矿化、石英铁白云石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等,具有Hg、Sb、As异常。热液震裂岩是容矿岩石,是寻找铜矿的主要勘查对象。Hg、Sb、As可作为找Cu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8.
地下核爆炸作用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地下核爆炸岩石介质爆前爆后的一些物理、力学和声学参数进行了室内测试,发现它们呈规律性地变化,还分析和讨论了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岩石中柱状装药爆炸能量分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亮  卢文波  宗琦 《岩土力学》2006,27(5):735-739
岩石中装药爆炸产生的爆破能量可分为爆炸冲击波能量和爆生气体膨胀能量。对爆炸能量分布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改善爆破效果,提高爆破质量。在柱状耦合装药情况下,分析了冲击波作用下岩石变形和破坏的特点、爆生气体对爆腔的扩腔作用,考虑了在岩体的损伤情况下爆生气体对裂纹的驱裂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埋深在临界深度以下时,岩石中柱状装药爆破冲击波做功消耗的能量约占爆炸总能量的40 %,剩余爆生气体能量中用于扩腔和扩展主要裂隙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23 %,剩余大约37 %的能量中有小部分能量用于新增裂纹数目,而大部分损失掉了。  相似文献   

10.
隐爆岩及其形成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隐爆岩及隐爆角砾岩筒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模式,认为隐爆角砾岩筒是经“自下而上-顺次推进-序次叠加”的形式爆破而成的,同时对隐爆岩的各种岩石类型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水文地质分区的效果测度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效果测度分析方法应用于水文地质分区识别中,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计算快速、识别准确的实测信息数据评价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敏感分析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矿山生产中的主要不确定因素-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生产能力、总投资对矿山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同时讨论了多因素随机变化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3.
较详细地介绍了灰色系统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以胶东金矿为例,论证了关联度分析在控矿因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最后,给了了关联度运算的BASIC程序。  相似文献   

14.
取样扰动对固结系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永锋  刘松玉  季署月 《岩土力学》2007,28(12):2687-2690
在软土工程中,地基土的固结系数是重要参数。目前固结系数的选取主要根据室内固结试验得到的沉降与时间曲线得到。但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室内试验获得的固结系数远低于现场资料反演得到的固结系数,取样扰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Hong & Onitsuka的扰动度定义,推导了取样扰动对固结系数的影响,并引用了大量的试样数据验证了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各种煤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考察煤变质程度的新指标-变质系数,不仅合理,而且能较精确地反映出煤的变质程度。  相似文献   

16.
邹叶锋  陈锁忠 《安徽地质》2006,16(2):116-119
由于地下水中含有多种离子,若仅通过单项离子来评判水质等级,势必有很大的缺陷,因此采用一种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综合评判方法,建立多种指标的评判模型,运用关联函数来进行地下水质量等级的评判。  相似文献   

17.
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水资源支撑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然 《地下水》2010,32(3):146-148,167
在对沧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及其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选取了7类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沧州市所辖的15个县(市)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沧州市的水资源和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耕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需水等不相协调,水资源匮乏已成为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②沧州市所辖的15个县(市)中,有任丘、河间等12个县(市)水资源和区域发展极不匹配,水资源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沧州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应实施"量水发展"战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确保沧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或者经验方法来评判,其评价结果具有过多的主观性因素。而可拓评判的方法是从可拓集合理论出发,引入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概念,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量化,建立多指标性能参数的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一种定量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定量的方式表示评价结果。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评价指标最优化的接近场地的实际地质情况,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有更高的可信度,具有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可为相关规范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北部是河北省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富集区.区内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和控矿因素相似,矿化形成均与燕山期酸性小岩体侵入变质结晶基底有关.区域多金属矿床化探异常具可对比性.化探异常图显示区内多金属矿床与化探异常在地表总体呈现无偏性空间分布特征,化探数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相关性在水系沉积物中未发生改变.据此可将原生晕中依据不同元素组合识别矿体剥蚀程度的思路运用于1:20万化探数据,以此识别区域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本文以张家口研究程度较高的蔡家营多金属矿床为例,选用可有效识别矿体剥蚀程度的(Bi+V+Ba)/(B+Sb+U)、(U/Th)元素比值,将区域化探数据用于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多金属矿床均出露于剥蚀强度较高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累加NAP值方法显示兰闫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最高,蔡家营、青羊沟矿床剥蚀程度明显降低.区内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岩石风化程度较高的变质结晶基底出露区域及其周边.火山岩盖层下伏变质岩中多金属矿床多呈隐伏-半隐伏状态分布,应是区内下步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武利强  朱晟  章晓桦  陈文亮 《岩土力学》2016,37(8):2187-2197
为了对粗粒料缩尺效应有全面的认识,对粗粒料缩尺效应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可分为密实度缩尺效应和力学特性缩尺效应。以此为准,整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缩尺效应的表现规律。密实度缩尺效应规律为:最大粒径越大,则最大或最小干密度越大,且这种规律与缩尺方法无关。此规律可从级配、颗粒形状及压实功3个方面进行解释。力学特性缩尺效应规律为:同一干密度制样标准下,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均随最大粒径增大而减小,这可从密实度和颗粒强度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但同一相对密度制样标准下,力学特性缩尺规律不统一,机制不清晰,需进行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