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断裂构造的分形研究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详细总结了断裂构造分形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它是断层数,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的体现,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与流体劝,油气运移成藏和矿床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断裂的分维值越高,断裂连通性越高,越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矿床的形成。此外,还可以从活动断裂的分形分析来研究断层的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地震预测。文中总结了目前断裂分形研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法以及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3.
分形理论及其在金矿研究中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形态复杂、产状多变的矿体和构造而言,用长、宽、高和产状诸要素去度量它们,难以准确地定量。在这种情况下,分形理论比经典测反理论更有其分析优势。因而,引入分形工具以对矿体分形结构及相关特征的的讨论代替常规几何分析,有可能更加贴近真实的金成矿过程实际。在讨论分形理论与经典测度理论的某些区别后,以小秦岭几个石英脉金矿床为例,讨论如何在金矿研究中应用分形理论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形概念及其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理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手段。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的综合体现,分维值越高,则构造越复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越大。简述了分形基本概念和常用分形维数的几种计算方法,通过实例重点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油气构造和矿井地质构造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模式勘查及其在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模式勘查在工程地质调查中的作用。并且,简要说明了运用于电法资料处理的EPBEM系列软件,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勘查模式及其在北京-昆明国道主干线龙洞背隧道和蒲江-德阳隐伏断裂带通过成都某重大工程位置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7.
桂林红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复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6):775-781
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土工样品采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桂林红土主要由石英砂粒及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等次生粘土矿物组成,其体积分数为40%~75%;铁铝氧化物高度富集,一般w(Al2O3)为15.3%~25.9%,w(Fe2O3)为6.4%~11.2%。土中粘粒体积分数大都在50%以上;土的天然含水量、液限含水量、孔隙比及饱和度通常比较高,分别达26%~40%、42%~70%、0.8~1.1和90%~100%;抗剪强度较大,内聚力为40~85 kPa,内摩擦角为15°~30°;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一般较小,多小于0.3 MPa-1和1.5×10-6~5.0×10-8cm/s。桂林红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在基岩面附近,尤其是溶沟溶槽中多有软土分布,并常常导致土洞和地面塌陷的发生。桂林红土的这些工程地质特征主要由其特殊的成土环境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8.
9.
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及其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是工程地质应用领域的延拓。它对于工程设计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对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信息化设计的工作思路,归纳分析了信息化设计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GIS集成技术及其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途径。以京珠高速公路湖北大悟段为例,说明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工作过程和一条龙体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多山国家,山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山地地质灾害多发,许多山地旅游景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地质灾害隐患。山地旅游的成功开发,需要一个完善的山地旅游规划作为保证,而是否充分考虑到山地灾害及其防治,对山地旅游的成功开发和安全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旅游规划专业涉及山地灾害及其防治方法的内容相当少,不足以解决问题。鉴于此,作者提出了山地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的概念,旨在通过与旅游规划学科交叉,使山地旅游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并推动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上述学科交叉也为工程地质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桂林地区红土砾石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林地区的红土砾石层以其独特的工程地质特征引起了许多中外学者的注意, 对它的成因至今还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红土砾石层的工程应用, 即不仅可作为一般低层建筑物的天然持力层, 而且可以作为沟、塘等低洼地带的回填土料 ;而且厚度较大的红土砾石层坚硬部分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北岸土体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研究区工程地质层划分标准尚不统一,不利于工程地质资料的交流和资料的社会化利用。为提高研究区工程地质资料的通用性,结合研究区11个1∶50000标准图幅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以100m以浅的土体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对象,考虑沉积时代、沉积环境、土体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研究区基本地层结构层序和编码,将研究区土体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组和21个工程地质层。通过工程地质层组的建立,找出了大区域工程钻孔土层的对应关系,使区域地层资料对比分析成为可能,有助于地质模型的概化和抓住工程地质问题。采用物理力学参数离散性、绘制的地质剖面和三维型分析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的合理性,证实了层组划分结果合理正确。通过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找出了2个软弱敏感层和4个优势持力层。本文的成果对长江北岸三角洲地区的工程勘察、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层间剪切带粒度分形几何特征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分形几何方法表征土的粒度组成加以了补充, 并用它来描述和表征层间剪切带的粒度组成, 据此将其划分为五个类型。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其工程地质意义, 并着重讨论了用它来识别层间剪切带所遭受的构造变形破坏程度、演化阶段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趋势面分析的智能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神经网络和遗传规划的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与混合进化方法引入到趋势面分析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传统地质体数学模拟时需要事先选定未知模型类型的弊端,并通过它们特有的学习和进化机制,去寻求一个能较好地描述和解释地质体空间展布特征(趋势)的数学表达形式.通过实例研究,发现RBF神经网络方法拟合和外推插值的效果最好;多项式趋势面法和混合进化方法拟合效果相差不大,但后者的外推插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裂缝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59年以来,西安市陆续出现几条地裂缝,经过二十多年的活动,造成建筑物破坏、道路变形、地下管道断裂,其破坏程度相当于地震烈度Ⅳ—Ⅶ度。我们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初步认为,西安地裂缝是西安地区构造运动加剧而产生的地表地质现象,是正在“生 相似文献
16.
17.
丁恩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04):0-0
岩体中的初始地应力是地质工程围岩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注重高地应力的影响,而忽视低地应力的客观存在和对地质工程的严重影响。本文探讨了低地应力的成因,识别和工程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地应力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丁恩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4):1-4
岩体中的初始地应力是地质工程围岩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注重高地应力的影响,而忽视低地应力的客观存在和对地质工程的严重影响。本文探讨了低地应力的成因,识别和工程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爆破作用而产生的诸如岩体失稳、爆破怍用方向改变、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等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作者提出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机制、条件以及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产生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即必须重视和加强爆破工程地质勘测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原理,分析、评价爆破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爆破效果、质量及可能发生的爆破工程地质灾害,有效控制炸药能量与爆破岩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琼州海峡古河道及其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稳定性,利用单道地震探测技术开展了海峡地质灾害调查,发现在地震反射层Ⅰ和层Ⅲ之间埋藏着两条古河道,沿现今海槽两侧的岸坡区发育。北侧古河道沿海峡北侧岸坡灯楼角至海安港一线发育,呈弧形绕雷州半岛西南玄武岩台地分布。南侧古河道分布于临高角至东水港一线。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它们具有形成较晚的年代学特征。北侧古河道形成年代至少晚于中更新世,南侧古河道可能为全新世。古河道几何特征分析显示其具有北缓南陡的不对称"U"型几何特征。按照钻探资料,古河道填充物具有软土、砂层互层沉积特征。因此,在地震、海浪和潮流及重大工程建设施工等外部动力联合作用下,古河道极易触发顺层滑塌、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质灾害。使得古河道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成为跨海通道无法规避且必须解决的地质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