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天气预报和气象科研离不开气象资料,气象资料由分散在各地的气象观测站观测记录并由各中心进行收集,然后再集中送给气象预报台和研究机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象电报的发送与接收基本上都交给计算机处理,既提高了速度也提高了准确度。我国的几大气象中心都负担着繁重的电报转发任务,各大中心目前基本都使用PDP小型机,它的实时操作系统和电报交换软件,很好地完成了气象电报的交换任务。但该机型是国外七十年代开发生产的,已属过时设备,配件难以找到,给维护造成了很大困难。目前正在建设中的“9对矿工程,将给气…  相似文献   

2.
陈必云  冯民学  周曾奎 《气象》1998,24(7):35-39
TOVS卫星反演信息采集处理功能和技术,主要包括省台自动接收、分解、处理来自NOAA极轨气象探测卫星的多通道探测信息的反演资料和通过气象电路获取的由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接收、处理后的TOVS反演资料;并研制、设计了TOVS资料的预处理技术和软件,以利于业务应用,这对全国省、市台接收、处理、应用高分辨的TOVS资料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北京气象枢纽系统概述北京气象枢纽系统(简称 BOS 系统)是一个自动收集、中转、编集气象电报,同时把气象资料填成天气图的实时联机系统。它通过100多条国际和国内气象专用线路,与日本东京,西德奥芬巴赫,朝鲜平壤等国外气象中心,以及国内地区气象中心,省气象台等气象部门相联结,日夜不停地进行全球气象资料的接收,交换和处理。它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主干线上的一个区域通信枢纽。该系统由两台 M-160Ⅱ和一台 M-170组成。两台 M-160Ⅱ以热备用方式进行通信处理。M-170进行自动填图处理和数值预报处理,其使用的气象资料是由 M-160Ⅱ通过通道到通道的转接器(CTCA)实时传到 M-170的。  相似文献   

4.
殷建国  曹山明 《气象》1985,11(11):30-32
目前,我国的气象电报均用电传机进行传输。电报报文根据国家气象局规定的统一格式编制,形式固定。收到报文后,通常是由人工对电码进行翻译,效率低,且不便于整编处理。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为电传电报的实时处理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为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情报室研制了农业气象旬报计算机处理系统,实现了电传电报报文的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谢永德 《黑龙江气象》2002,(2):29-29,31
气象电报在上传北京气象中心的过程中,经省级网络中心服务器接收到报文后,自动生成带有发报站发送上行报时间、站号、报类、时次等信息的文件.该文件存放在IBM主机上,是确认发报成功的唯一依据.台站用FTP客户端软件上传电报到省气象网络中心后,时常会出现报文不明、丢失等收不到回执.其主要原因是省气象网络中心的收报服务器上的报文存放目录给发报用户较高的权限,用户登录到该服务器之后,可以人为对报文文件进行更名或删除.因此,上传报文的安全得不到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刘连臣 《气象》1979,5(12):20-20
接收天气报告广播,大部分地区一级气象台采用无线移频电传,经常遇到机器故障、外界干扰,需改换电传机和收讯机,或在工作当中正常更换电传机来回拔插环流插头,操作不便,影响工作。为工作中途换机方便,减少漏站、漏码,提高通讯质量,我们将机台上各部电传机的环流输入端,安装上一个用波段开关制作的转换开关。它可供三套收讯机、三部电传机互换;也可供两套收讯机、三部电传机互换;还可以供三套收讯机、两部电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在气象业务中,每天要接收和发送许多气象电报。我省台每日需从內容较多,区域面较广的许多报文中选取与本地区有关的300余个站点资料,为此必须把所接收的全部电报原样打印出来,然后再从中选取,手工劳动十分繁重,并造成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浪费。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用微机控制收报、发报、转报代替人工处理是必然的趋势,尤  相似文献   

8.
北京气象枢纽(BQS)系统是收集全球气象资料,并和国内外其它气象中心交换气象资料的通信枢纽,收集和交换都以电报为单位的。但是,各气象中心根据各自的业务,对气象资料的需要是不同的。例如:沈阳中心发给BQS系统一份气象电报,上海中心需要其中的几站,武汉中心需要另外的几站资料,所以BQS系统必须把气象电报拆散,按各中心的需要,重新组成气象电报发向各中心。这就是气象电报的编集处理。  相似文献   

9.
王碧琼 《贵州气象》2004,28(3):45-46
从气象电报传输,气象电报传输备份系统、台风位置报接收、航危报传输及自动填图等几方面对海南省气象电信业务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前PC—1500机广泛地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料的预处理,若用PC—1500机控制电传机,使电传机把接收的处理数据自动打印、作孔,并加上报头直接发报,就可以大大减轻报务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PC—1500机配上CE—158以后,系统将增加了RS—232C接口和该接口工作的BASIC命令语句,再加上自制的电平信号变成了电流信号的接口和自编的软件,就能支持PC—1500机控制电传机。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1991~1993年气象工作回顾1、气象现代化建设立了一个新台阶1·1区域中心计算机网络进一步完善。广州区域气象中心已与国家气象中心、上海和武汉等区域气象中心连成国家级气象专用计算机网络,具备迂回路由功能。区域中心内各省区之间,已通过专线话路实现联网,同时还开通了广州一香港、广州一澳门的9600bPS速率的气象专线活路,网内能直接进行图像、图形、文件和数据的传输。省内广域计算机网络进展加快。除潮州和揭阳两个新市台需采用新办法外,省一市气象局(台)计算机联网已全部实现,其中通过专线联网的市局(台)有12个。…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电报技术运用促进了天气预报业务的实现。电报作为当时最先进的通信工具,加速了气象观测数据的接收和气象信息传播的速度;而气象密码、广播电码的编排和规范,更是在中国天气预报业务最初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民国时期气象电报相关档案史料的梳理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民国气象电报的形成以及它与天气预报业务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 无线电传收报中,往往由于干扰造成信号畸变,产生不必要的信号回车机能动作,使报文重叠。如果正常的换行信号产生畸变,也会使完整的两行报文发生重叠而不能使用。根据气象电报每次回车必定要换行的特点,我们对DCY型电传机的机能盒进行了改装,改装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郭有明  陈勇 《气象》1992,18(7):28-31
随着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的发展,对气象信息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显然,必须采用提高通信速率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来满足这种要求。 我省天气预报业务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基本结构,是一个逐级共享树状结构,即省台共享武汉区域中心的资源,各地(市)气象台共享省台的资源,而各县站则共享各自地(市)台的资源。形成共享武汉中心资源,省台局地网络,地(市)级远程终端以及县站终端等4个层次。 江西省天气预报实时业务计算机网络系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7,(5):31-32
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气象通信经验交流座谈会于3月22—31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区)气象局、各中心气象台和部分地区台的通信人员以及各省局预报管理人员共90人。  相似文献   

16.
燕芳杰 《气象》1982,8(9):40-41
一、前言 气象观测人员把观测到的气象记录编成电报,通过电信传输系统传到各级气象台。气象电报种类繁多,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识别它们。 从编码型式来看,气象电报主要分以下两类。1.数码型式:它是用数字编码的电报,一般是五个数码一组,各数码代表一定的内容。如地面天气观测报告、高空风报告、探空报告、格点值报告等都属于这一类;2.明文型式:这一类主要使用简明英文编报,在报文中夹杂一些常用的和专业的缩写英文字。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气象水文局气象卫星接收技术代表团一行3人,于7月6日至8月2日圆满地完成了在我省的学习考察活动。在为期4周的活动中,朝鲜客人参观了省气象台和省气象通信台,对气象卫星接收技术作了深入的学习考察,并游览了沈阳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供了用BASIC语言,以75波特速率接收50波特气象移频电报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报讯 2月22日晨,从省气象通信台计算机房里传来消息,沈阳区域气象中心至国家气象中心的中速线路正式开通.这是继武汉、广州、上海气象中心之后国家气象中心至区域气象中心的第4条中速线路,标志  相似文献   

20.
戴化宁 《气象》1986,12(6):35-35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地市级气象台均配备了APPLE-Ⅱ型微机。因此,开发微机在气象通信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课题。从我局开发“微机有线通信系统”的软、硬件投入使用四个多月的情况看来,性能可靠、达到设计指标共收到较好效益。 二、有线电传通信方式的弊端 目前,各气象台仍然使用“55”型电传机来完成气象有线电报通信工作。其工作过程:发报端利用发报装置将气象资料发出,经电流回路送至接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