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数字土壤"基础--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的数据基础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根据项目组的统一要求,建立了全国土纲、土类和亚类的编码,并一一列举了土纲和土类以及部分亚类的编码.最后对土壤属性数据库的建立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及相关参数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我国土壤数据库建设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面向应用的土壤重金属信息系统(SHMIS)——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陈煌  郑袁明  陈同斌 《地理研究》2003,22(3):272-280
在大规模的土壤取样调查和分析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建立了土壤重金属信息系统(SHMIS)。该信息系统由土壤重金属数据库(SHMD)及其数据库管理系统(SHMMIS)两大部分组成。该信息系统的资料覆盖北京市18个区县,共800组土壤重金属和近400组蔬菜重金属等相关信息。土壤重金属数据库由6个表相互关联而组成,其中采样区的基本地理属性、样品重金属含量、样点与周围地物空间关系、农作物组成等不同的分类信息分别列在不同的表中。用户通过SHMMIS可对数据进行查询、分类和统计,获得需要的数据。该信息系统的建立既使得采样工作能够与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重金属含量变异趋势大的区域进行加密布点,提高每个样点的信息量;数据库同时存储土壤及其所产蔬菜等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为蔬菜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研究、决策管理提供一个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3.
结合区域基层分类研究提出了区域性土壤形成特征的概念,指出它们既是土壤基层分类的鉴别标准,也是决定区域土壤基础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典型区域土壤形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在基层分类和土壤质量评价要素中的共性和应用,指出这有助于全面地理解土壤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耕层养分状况。介绍了服务于土壤基层分类和质量评价的公用数据库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SOTER数据库支持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海南岛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海南岛SOTER数据库基础上,选取表征土壤质量的若干指标项目组成评价体系,在GIS环境中对图斑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交评价等级指标与空间数据库相连,输出土壤质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土壤侵蚀对农田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碳主要在通气状态下释放出CO2以温室效应的形式影响全球变化。当前,农田土壤固碳过程是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其中农田土壤再分布过程能否导致土壤固碳已引起科学上、政治上以及社会上广泛的兴趣。本文从不同的尺度阐述土壤再分布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分别阐述土壤侵蚀和再沉积过程在全球碳循环,陆地碳库研究中的作用,土壤侵蚀与农田景观土壤有机碳动态、活性组份以及碳通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再分布过程引起的土壤固碳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通过回顾我国近30年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包括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总结了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的相关进展,从土壤动物对环境的营造、净化及其在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壤动物的功能,最后介绍了土壤动物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地上地下的生态学联系、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分子生物技术在土壤动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功能和机理;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干扰、污染、生物入侵和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温带东部生态地理区划的土壤指标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晔  吴绍洪  郑度  戴尔阜 《地理学报》2008,63(11):1169-1178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我国区域系统研究定量化、系统化、动态性发展的重要成果。 为深入探讨其土壤指标体系建设问题, 以《中国土种志》和省级土壤资料中的剖面点数据为 基础,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中温带东部地区为例, 探讨适合进行中 温带东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的土壤指标; 在此基础上对代表中温带东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土壤类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A 层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 值、 粘粒含量和土壤容重等5 项指标在中温带东部的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作为土壤指标较为合适; 运用回归克里格方法, 得到5 项土壤指标的空间分布数据库; 与区划中土壤类型和单项土壤区划相比, 简洁量化的土壤指标更适宜系统的表述中温带东部的生态地理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伊犁谷地野果林下土壤的形成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探讨了研究剖面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和归属。  相似文献   

9.
南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敏感性指标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仇荣亮  吴箐 《热带地理》1997,17(4):391-396
本文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酸害容量和酸害强度的概念,对我国南方主要酸沉降土壤类型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将我国南方主要土壤划分为4种敏感性类型。  相似文献   

10.
遥感在土壤碳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体,在全球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Landsat-MSS数据的使用开始,各种传感器的卫星多光谱测量开始广泛应用于土壤调查中。首先,分析了利用遥感方法估算土壤碳储量的可行性。之后,系统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碳储量研究中的常用遥感方法,即遥感影像直接估算法、植被指数法和光谱测定分析法。最后,对遥感在土壤碳储量估算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Soil eros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determined by mutual interaction of numerous factors. The aim of erosion research at regional scales is a general evaluation of the landscape susceptibility to soil erosion by wat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proces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a region to soil erosion is land cover. Natural as well as human-induced changes of landscape may result in both the diminishment and acceleration of soil erosion. Recent studies of land-cover change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more than 4.11% of Slovak territory has chang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land-cover and crop rotation changes over the 1990–2000 period on the intensity and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erosion in Slovakia. The assessment is based on principles defined in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modified for application at regional scale and the use of the CORINE land cover (CLC) databases for 1990 and 2000. The C factor for arable land has been refined using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mean crop rotation and the acreage of particular agricultural crops in the districts of Slovakia. The L factor has been calculated using sample areas with parcels identified by LANDSAT TM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nd-cover and crop rotation change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oil erosion pattern predominately in the hilly and mountainous parts of Slovakia. The pattern of soil erosion changes exhibits high spatial variation with overall slightly decreased soil erosion risks. These changes are associated with ongoing land ownership changes, changing structure of crops, deforestation and afforestation.  相似文献   

12.
佛山市旅游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平  陈同庆  黄耀丽  何素芳 《热带地理》2002,22(2):181-184,19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集成的旅游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可以融合GIS软件和多媒体软件二者的优点,在实践应用中有巨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文中从理论上探讨了GIS库中多媒体信息的链接和表达问题,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把多媒体文件名信息存储在信息系统属库,依靠多媒体字段实现多媒体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和属性的关联,实现查询的基本概念。以此思路,佛山科技学院GIS技术实验室利用VB进行GIS和多媒体二次开发,成功地完成了佛山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区土壤重力侵蚀灰色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炜 《地理科学》1997,17(2):176-182
介绍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区土壤重力侵蚀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并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来反映模型的预测值与山西离石王家沟流域重力观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用以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同时反映了土壤重力侵蚀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引入了残差辨识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模型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村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村镇管理信息系统对村镇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村镇管理和规划决策水平,加速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村镇这一聚落地域的信息和管理特点,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为基础,将其与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村镇管理信息系统。在论述其设计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基于GIS的村镇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系统所能实现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对地球信息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周民虎 《地理学报》1998,53(4):372-380
作为地球科学一个重要分支的地球信息科学,在近10多年来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本文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分析信息流的意义及其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关系,阐述地球信息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内涵,并从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三方面论述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内容体系,该文总结了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完备的农业信息共享(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困难,提出了五层元数据内容体系:数据层元数据、数据库层元数据、模型层元数据、子系统层元数据、分布式系统层元数据,以扩展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完备的信息共享。最后,介绍了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库内容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建设和集成等方面介绍了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概念,并阐述了建立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子系统设计;最后设计了包括系统效率评价、系统可靠性评价、系统可扩展性评价、系统可移植性评价和系统效益评价等5个方面在内的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8.
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旅游规划信息系统进行旅游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思路 ,该文阐述了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系统实现的技术支撑 ,进而以江苏海洋旅游规划为例 ,探讨了江苏海洋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并进行了该系统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区域规划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规划是对区域系统的控制过程,也是一种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增加了信息成本,影响了区域规划的质量。文章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在区域规划中的具体体现,提出了克服这一问题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山地交通地理信息分析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京华 《山地学报》2004,22(3):378-382
在分析讨论传统山地交通地理信息分析方法弊端的基础上,对基于GIS及GIS-T的山地交通网的建设、管理使用等所需的相关地理信息的分析意义、技术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成都市域的相关数据和MapInfo平台为例,研讨了基于GIS的山地交通地理信息分析基本步骤及山地交通网自身及其主要环境要素的分析内容和方法。研究得到了基于GIS的山地交通地理信息分析方法在可视、实效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相关研究的难点及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及内容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