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娴  魏娜  王式功  姜创业  王琦 《冰川冻土》2013,(5):1176-1182
利用西安市1961—2010年夏季逐时自记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安市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来西安市夏季降水日变化在降水量和降水频次上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特征,夏季降水日峰值出现在下午至傍晚,逐时降水量以15:00一20:O0时为高值区,以17:0(]时的累积降水量最大;逐时累积降水频次呈现出双峰型分布,以04:00—10:00时为降水频次峰值区,以17:0020:OO时为频次的次峰值区;降水强度以15:00—20:00时时段小时降水强度大,04:00—13:00时小时降水强度较小.降水持续时间超过6h的长持续性降水的最大降水量通常出现在清晨和午后,而持续时间在1~6h之间的短持续性降水易于在傍晚达到降水量峰值.  相似文献   

2.
现行自记降水电算整编程序的数据整理,均为时段降水量。此法沿袭了人工整编的习惯,对电算而言增加了脑力劳动的强度,工效低,易出错,校对不方便。我们通过实践采用坐标读图法,获得了电算数据整理省事、省时、直观便于校对的效果,提高了数据整理的质量。坐标读图法是在降水自记记录纸上按降水强度变化且不跨8时的原则摘录转折点,摘点以纵横坐标定点。即横坐标的读数是时间,纵坐标的读数是累积降  相似文献   

3.
水文信息处理系统是在Windows环境下、用Visual Basic 6.0高级语言研制开发的智能水文资料整编软件,引用数据库存储信息,调用Excel输出整编成果。该软件实现了水位、流量、泥沙等要素关系线的自动生成和人工辅助定线,并完成全部整编计算工作,结束了我国水文资料电算整编工作中依靠手工定线整编的历史,解决了计算机定线、推流和成果输出一次完成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水文资料整编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4.
王锦生 《水文》1994,(3):61-64
中国的水文资料整编王锦生(水利部水文司)一、水文资料整编的发展水文资料整编是将观测或测量所得的原始水文资料按规定要求进行整理、审查、汇编、刊印的工作过程。它是从水文资料收集到资料使用之间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国的水文观测开始于公元前二百多年,但有很长...  相似文献   

5.
1965-2015年新疆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新疆51个台站1965-2015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及大雨3个等级,分析了新疆近51 a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各等级降水日、降水量及降水强度与总降水量的空间相似程度以及各等级降水对夏季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新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并以小雨为主。以天山山脉为界,南北两疆降水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北疆夏季降水量(日)占年降水量(日)的36%~45%(36%~39%),南疆夏季降水量(日)占年降水量(日)的51%~63%(48%~60%);新疆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及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新疆夏季总降水量与各等级降水量的空间相似系数最为密切,与各等级降水强度的空间相似系数相对较小;新疆夏季小雨贡献率最大,中雨其次,大雨最小,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的变化主要受小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秀娜  丁永建  王建  赵传成 《冰川冻土》2021,43(4):1179-1189
利用1960—2017年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趋势分析、滑动分析和泰森多边形法等,对河西地区多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年均降水量为99.0 mm,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倾向率为8.72 mm?(10a)-1,月降水量为单峰分布,5—10月夏秋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2%,各季节降水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年均降水日数为36.7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幅为3.18 d?(10a)-1,降水日数主要分布在夏季,约占总降水日数的54.6%;平均降水强度为2.70 mm?d-1,呈现减弱趋势,变化速率为-0.04 mm?d-1?(10a)-1;零星小雨和小雨降水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而二者平均降水强度均为下降趋势,小到中雨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中雨及以上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河谷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秋霞  赵勇  何清 《冰川冻土》2015,37(2):369-375
基于2007-2011年伊犁河谷4个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 分析了伊犁河谷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22:00, 最小值出现在13:00, 其中, 降水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21:00至次日08:00. 一天中最易发生降水的时间为23:00至次日10:00, 03:00是降水频数最多的时刻, 16:00则发生频数最少. 降水强度最高值出现在16:00, 最低值出现在13:00. 降水主要以短持续时间的降水为主, 持续1 h的次数最多, 持续2 h的降水量最多, 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也最大, 贡献率最小的为持续14 h的降水事件. 伊犁河谷夏季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 且以短时间的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8.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14年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汛期(5-9月)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以及不同持续时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逐时累积降水量平均为430.0 mm,高值区集中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以及小兴安岭南部;降水频率平均为297.2 h,仅在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和绥化等地以及哈尔滨西部地区偏少,其余地区台站均在300 h以上;降水强度平均在1.2~1.7 mm·h-1之间,增加趋势显著(P<0.01),空间分布与降水频率分布相反;全省多数台站的汛期降水量、降水频率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却有39%的台站降水强度增加明显.汛期降水量的日变化呈单峰型,超过半数的降水集中在11:00-22:00;降水频率的日变化表现出双峰型,00:00-04:00和13:00-19:00为高值区间;降水强度的日变化也呈单峰型,高值区间集中在13:00-18:00.全省的降水事件中短历时降水优势明显,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46.7%,降水历时占全部降水历时的49%;持续5~6 h的降水雨强最强,其次是持续3~4 h降水雨强,最弱的是持续1~2 h的降水雨强.  相似文献   

9.
王亚杰 《地下水》2007,29(1):100-101
水质资料整编工作是水质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者参加辽宁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水质资料整编工作积累的经验,对水质资料整编现状,水质资料整编的基本要求、内容及成果保存要求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2)
结合南方片资料整编程序对阿勒泰地区水文整编数据进行检查,并结合人工检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南方片资料整编程序可有效的完成对水文整编数据合理性的检查,与人工检查数据差异性较小,可实现批量整编数据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张向萍  叶瑜  王辉 《古地理学报》2011,13(2):229-235
中国历史文献中的方志资料是研究历史灾害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在使用前人挖掘整理而成的不同整编方志资料时,需要对其由于不同研究目的和空间尺度而在原始灾害记录选入和信息表达方面的差异进行鉴别与分析.为在灾害重建研究中如何综合利用整编史料提供方法借鉴,作者以1849年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为例,对4套整编方志资料的灾害记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陈福田同志对淮河中游各站在整编工作中,为了爭取时間,不问测站特性而一律采用连时序的作法,提出了怀疑。現將陈同志的原文發表如后,希望各地熟悉整编工作的同志踴蹓参加讨论,并最好用实际资料举例说明上法的取舍。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水文资料整编成果,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水利水电建设对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很有必要对以前的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进行一次审核。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这项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以达到提高资料质量和使用价值,改进测量方法。具体作法是:一、登记测站及观测资料的基本情况(一)测站沿革;(二)测验河段及其附近河流情况;(三)水准基面、水准点变动情况;(四)水位资料情况,包括基本水尺变动情况,水位精度受影响时的处理情况;(五)流量资料情况,包括测速方法,起点距、水深测读方法,断面测验方法以及测速测深垂线的分布情况等;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水电部水文局、科技司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电子计算机整编水文资料全国通用程序鉴定会,对分别由长办、黄委水文局主编的 DJS-6机和 TQ-16机整编水位、流量、含沙量资料通用程序与分别由青海省水文总站、黄委水文局及兰州总站主编的 DJS-6机和 TQ-16机整编降水量资料通用程序进行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长办及所属重庆、丹江水文总站,黄委及所属兰州、郑州、三门峡水文总站,福建、山东、江西、青海、云南、湖北、陕西、河南、广西、新疆、浙  相似文献   

15.
蔡亮 《水文》2011,31(2):32-34,5
应用Excel强大的绘图和函数功能,处理水文资料整编中单一线法图形的绘制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拟合,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减少整编定线中因徒手绘制而导致的任意性,减小整编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整编精度;并且拟合后的曲线用函数表达更便于计算机处理。以河边水文站2009年实测流量资料为例,说明Excel在单一线法整编定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气候暖湿转型后的最新事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纾  李红英  党冰  陆登荣 《冰川冻土》2014,36(5):1111-1121
应用1981-2011年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台站逐日降水资料, 研究了该区域年和四季降水量、雨日、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整个河西走廊秋季及酒泉市东部到张掖市冬季降水呈显著增加; 夏季雨日显著减少, 秋季雨日显著增加; 秋季降水强度普遍增强. 与1990年代相比, 2000年代秋季、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重分别提高了9.4%、3.9%和1.8%, 仍有暖湿化倾向, 其中, 秋季暖湿化显著, 而夏季降水比重却减少了15.3%, 有暖干化趋势. 2000年代降水量、雨日和降水强度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加: 从季节看, 秋季发生频率最高, 约占同季全部极端事件的80%左右, 其次是夏季和冬季, 各占60%, 春季和年各占50%; 从要素看, 雨日发生频率最高, 占全部极端事件的近70%, 降水量次之, 占60%, 雨强占50%. 与1990年代相比, 2000年代500 hPa、200 hPa和700 hPa 高度场、相对湿度及比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对秋季降水有利而对夏季降水不利.  相似文献   

17.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对水沙关系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区典型小流域实验站监测资料,分析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对水沙关系的影响.通过对流域内多次降水过程分析,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相近或相等,侵蚀模数比值相差近10倍.降水是流域内产沙的原动力,但流域内降水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是造成水沙关系变化幅度大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典型小流域水沙变化特性分析.进一步揭示水沙关系不确定性的因素,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在现行的水质分析计算和水质资料整编中,各分析项目计算结果要求的有效数字和小数不过位数不尽相同,在对各项目最后结果进行修约时,均按国家标准GB1.1—81附录C“数字修约规则”的规定进行,即对各项目结果尾数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新疆和田地区降水事件特征及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地区1961-2015年,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研究了不同级别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年、季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 日数、 强度均为增加趋势,其变化率分别为3.7 mm·(10a)-1、1.15 d·(10a)-1、0.046 mm·d-1·(10a)-1,1986年为和田地区年平均降水和降水日数发生气候转折的年份,春、夏季转折时间与年际转折时间一致,冬季转折年份不明显.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4.0 mm,小量降水占各级降水量的42.4%,夏、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8.4%;年均降水日数为49.8 d,微、小量降水日数占各级降水日数的95.3%,夏季降水日数占全年的48.0%.各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年际间均为增加趋势,其中小、中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是年际增加的主要原因,小量降水强度的增强是年降水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四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其中夏季增加趋势最明显,降水强度除春季减弱趋势外,其他季节均为增加趋势.在和田地区,春夏两季降雨量决定了全年的多寡,小量级别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主要形式,降水日数是决定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都存在明显气候转折年,目前正处于转折点后的增加阶段,小、中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是降水事件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1,(5)
建设资料管理整编不但反映了工程建设中真实情况,而且是以后工程运行管理的可靠依据,亦是水利工程能否通过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在宝鸡市石头河水库引水工程建设资料管理整编实践,详细阐述了本项目建设资料管理整编做法和经验,并对建设资料管理整编存在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总结。以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