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珠江口以西陆架夏季上升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李立 《台湾海峡》1990,9(4):338-346
本文主要依据南海北部珠江口以西陆架区1977~1981年的水温、盐度和溶解氧饱和度等要素的序列历史资料,对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进行了分析研宄。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中北部夏季溶解氧饱和度分布与上升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据台湾海峡中北部1983年5月至1984年5月、1987年7,8月和1988年5~7月调查资料,讨论了该海域夏季溶解氧饱和度分布特征及其与上升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区夏季上升流的中心位置经常出现于海坛岛北侧至湄洲岛一带海域,西南季风是该区上升流产生的主要动力因子,该区上升流平均流速为4.4×10~(-3)cm/s。  相似文献   

3.
粤东陆架区夏季的上升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洪启明  李立 《台湾海峡》1991,10(3):271-277
本文根据水温、盐度和溶解氧含量等要素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粤东陆架区夏季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运动的深层高盐、低温冷水使该海区夏季中、下层及近岸水温下降,盐度上升,溶解氧含量相对减少。上升流中心位于广东汕头外海,中心附近上升流明显强化,本海域上升流存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性和明显的年度间变化。  相似文献   

4.
溶解氧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源要素,其含量及分布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海洋生命活动。文章以2014—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溶解氧及其饱和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该海域内低氧现象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溶解氧及其饱和度时空变化特征明显。空间跨度分析显示,溶解氧及其饱和度平面分布为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表底层差异在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主要与表层光合作用和季节性温盐跃层有关。时间跨度分析显示,表层溶解氧含量最高出现在冬季,最低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受水温和表层光合作用的影响;夏季表层溶解氧含量最高出现在2018年,最低出现在2015年,这可能主要是受海表温度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近岸海域外侧少量区域出现低氧现象,其潜在风险正在进一步跟踪监测中。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上升流区氮、磷、硅的化学特性及输送通量估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1983~1984年、1987~1988年多次调查资料表明,夏季氮、磷、硅诸营养盐呈近岸、底层高,向上层、外海递减的分布特征,其控制因素是福建近岸上升流。该上升流区NO3--N、PO43--P、SiO32--Si的特征值分别为2.29、0.20、2.83μmol/dm3.诸营养盐含量与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有明显的相关性。N/P比平均值接近于Redfield比值。PO43--P、NO3--N、SiO32--Si垂直输送通量分别估算为23.6、223、302mg/(m2·d),是该海域夏季营养盐的主要来源,PO43--P和NO3--N的输送通量平均分别大约为真光层生物生产力所需营养盐的86%和73%.  相似文献   

6.
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上升流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海水的实测温度、盐度资料和海表温度、叶绿素0含量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流区水体具有低温、高盐特征,其中心区域位于汕头至东山一带近岸海域.在汕头以西海域,外海深层低温高盐水沿海底地形向岸爬升形成上升流.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为爬升至惠来近岸的外海水随沿岸流向东北方向运动,并在各地沿海底地形爬升所致.研究海域上升流区的水体属同一来源,均来自汕头西南外海.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强度大于汕头以西,水温低于23.0℃、盐度高于34.00的外海水仅爬升至汕头以西近岸海表以下25m左右,但可出现在汕头以东近岸10m以浅海域.以研究海域海表温度低于27.5℃的沿岸低温区的面积来反映上升流的强度,通过对海表温度遥感数据的分析可知:7月初至7月中旬和7月28日至8月上旬,低温区域面积较大且较为稳定,上升流强度较大;7月19—27日期间和8月中旬以后,低温区域面积较小或短暂消失,上升流强度较弱.该上升流在2006年7—8月期间经历了强一弱-强.弱的短期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了前期(1963-1964年)和近期(1983—1984年、1987—1988年)台湾海峡区的温度、盐度、水化学要素和海流等资料,进一步确证了夏季闽中沿岸海域存在的低温、高盐和低溶解氧且不饱和区是深底层海水涌升所造成的。该上升流中心位于海坛岛附近海域,涌升水一般可升至10m层左右。上升流显现于5月末,7月最盛,衰退于8月末,其分布范围及理化特征具有明显的月际和年际变化。分析表明,该上升流的形成主要是N向海流和地形的综合效应所导致,但盛行的西南季风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8年夏季台湾海峡海域的调查资料讨论福建北部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水化学的区域性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上升流是西部海域诸化学要素分布的控制因素。台湾北面海域(25°50′-26°40′N,121°45′-122°30′E)水体下层出现局部冷水抬升,福建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都具有低溶解氧且不饱和、高营养盐、低温、高盐的特征,溶解氧、诸营养盐与温度、盐度分别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珠江口外沿岸海域2006年夏季(7-8月)及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1月)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域夏季与冬季的温度、盐度分布,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特征及其与上升流、中尺度涡旋和海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调查海域冲淡水扩展、上升流、中尺度涡等现象在温度、盐度分布中都有很明显的表征,并对跃层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跃层类型;在冲淡水扩展的影响下,还形成了双跃层与障碍层现象.2)冬季海水混合剧烈,沿岸浅水区域跃层现象不明显,在陆坡深水区存在跃层现象.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8年夏季台湾海峡海域的调查资料讨论福建北部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水化学的区域性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上升流是西部海域诸化学要素分布的控制因素,台湾北面海域(25′50′-26°40′N,121°45′-122°30′E)水体下层出现局部冷水抬升,福建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都具有低溶解氧且不饱和,高营养盐、低温,高盐的特征、溶解氧,诸营养盐与温度、盐度分别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不同季节水体δ18O分析,对湖泊水体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体δ18O主要反映了湖泊水源变化及湖泊水体与长江洪水期/枯水期交替演变的特征关系。受江湖关系随季节变化影响,处于长江中下游中段安徽省境内的巢湖、石塘湖等湖泊各季节水体δ18O都相对较高,处于上段和下段的鄱阳湖群和太湖湖群湖泊水体δ18O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下游上段和下段湖泊水体交换受长江影响较大,中段较小。对不同季节湖泊水体δ18O比较分析表明,长江对湖泊水体的影响主要在夏季,秋、冬季节湖泊水体稳定。黄盖湖、大冶湖等湖泊夏、秋两季水体δ18O大幅度变化与长江的水位波动直接有关,在长江洪水期,湖泊与长江相连;在长江枯水期,湖泊与长江分离。玄武湖水体δ18O的大变幅是人为换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表观耗氧量、滴定碱度及总二氧化碳量等资料来研判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结果显示,红海深层水的方解石及霰石饱和度均比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深层水的饱和度高。红海全水柱之方解石和霰石都处於过饱和状态,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中各深度之方解石亦呈过饱和状态,但霰石的饱和探度则大约在500m左右。分析深层水之生物体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分解比值,可以发现此地区深层水中,大约有25%的总二氧化碳增加量是由无机碳酸钙溶解而来。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7年6,8,11月和1988年2月4个航次珠江口伶汀洋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氧的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表层均高于底层,周年变化呈现从夏季到冬季逐渐上升,且明显受珠江径流的影响,溶解氧(基本上是不饱和状态)与盐度成负相关。有机物和营养盐均影响溶解氧,但水温仍为溶解氧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育苗期间,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的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为主的喂养方式各项指标均显著劣于活饵料;强化与未强化的活饵料效果相近;强化的人工饵料在体长和耐缺氧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存活率略低于后者,增重和抗感染方面与后者相近。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水质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设计以确定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式、使用的间隔时间、不同菌种的比例和使用浓度。使用微生态制荆对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COD含量的效果显著。四种因素中,使用方式和间隔时间最重要。降低水体中氨氮的最佳组合为第一组;降低亚硝酸盐的最佳方案是第五组;而降低水体COD的最佳方案是第八组。菌种比例的不同显示不同菌种对营养盐类的利用效果不同,芽孢杆菌对降低水体氨氮和COD有较强作用,而乳酸茵对分解亚硝酸盐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墨西哥湾布什山采集的7块冷泉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沉积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冷泉碳酸盐岩以结壳的形式产出,结壳中双壳类和管状蠕虫等冷泉生物碎屑发育,结壳主要由泥晶、微晶和亮晶文石组成(含量89%~99%,平均94%)。碳酸盐岩13C中等亏损(δ13C最负值为-29.4‰,PDB),表明碳的来源主要是非甲烷的碳烃化合物,18O相对富集(δ18O为+2.4‰~+5.0‰,PDB),可能与原地水合物分解形成富集18O的孔隙水有关。碳酸盐矿物相(5%硝酸可溶部分)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0.40×10-6~20.85×10-6),稀土元素Ce异常特征和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在不同样品、甚至同一样品结晶程度不同的碳酸盐矿物相(泥晶、微晶和亮晶)中变化显著,表明布什山冷泉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氧化还原条件复杂多变,控制氧化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流体的渗漏速率。  相似文献   

17.
海水消毒净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态氧是指单态氧 O、臭氧 O3和它们的离子状态 ,以及它们在水中反应生成羟根自由基 OH,它们都是强氧化剂 ,其氧化电势仅次于氟。变态氧杀菌力强 ,菌谱宽 ;生成物为无毒物质 ,并能分解成氧 ,不产生二次污染 ,且有去色、去味、净化作用。产生变态氧的原料是空气 ,非常丰富廉价。已完成的海水消毒工程、饮用水、环境消毒设备得到用户的好评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消毒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热量平衡和氧量平衡推导出计算公式,求得粤东上升流区海水的垂直涡动系数,垂直混合氧的增加率,生物化学过程氧的净增率,总增加率和消耗率。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3.25±0.59)×10~(-5)m~2/s,(3.96±2.08)×10~(7)L~3/(m~3·s),(3.94±1.86)×10~(-7)L~3/(m~3·s),(26.64±7.30)×10~(-7)L~3/(m~3·s)和(22.7±6.8)×10~(-7)L~3/(m~3·s)。文章还讨论了氧各种过程的分布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上升流的上升速度和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水装置测定去眼柄对凡纳滨对虾稚虾 (Litopenaeusvannamei)耗氧率昼夜节律的影响。实验水温为 2 5℃± 0 .5℃ ,实验虾规格为 (2 .2 6 6± 0 .0 13) g。实验结果表明 :1、去眼柄对凡纳滨对虾稚虾耗氧率的高峰和低峰发生的时间产生影响。正常组对虾耗氧率的高峰多发生在夜间 ,低峰多发生在日间 ;去眼柄后 ,对虾耗氧率的高峰和低峰则大都发生在日间 ;2、去眼柄对虾的日间和夜间的平均耗氧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正常对虾夜间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日间 34.79% (P <0 .0 5 ) ;3、去眼柄对对虾的平均耗氧率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