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利用1961-2000年聊城市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降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对聊城市的气候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聊城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聊城市1962-2004年日照资料,对聊城市43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的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8.1小时/年,日照时数在80年代初期呈现明显变化,两时段的平均值差为456.2小时;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均有减少,但减少的倾向率不同;日照时数的月变化明显,与太阳高度角和降水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00年聊城市8个测站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分析了聊城市汛期旱涝气候特征,并利用模糊均生函数的概念建立了相应的旱涝预测模型。将建立好的预测模型用历史资料进行回代检验,并对2001~2003年进行预报试用,拟合值曲线与实况值曲线十分接近,预报结果也和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00年聊城市8个测站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分析了聊城市汛期旱涝气候特征,并利用模糊均生函数的概念建立了相应的旱涝预测模型.将建立好的预测模型用历史资料进行回代检验,并对2001~2003年进行预报试用,拟合值曲线与实况值曲线十分接近,预报结果也和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州市1980—1999年降水资料,重点研究了4—9月份的自然降水宏观特征与20年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各类天气系统对降水的贡献,分析了各降水云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了城区、山区、平原的降水差异。结果指出:青州1990—1999年比1980—1989年降水量增加,主要原因是气旋活动增加、积云类对流性降水加强。局地降水差异是城区>山区>平原。这些研究对掌握青州的气候演变规律,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和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我国近海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24,他引:34  
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认为华南前汛期降水峰值所在月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前汛期总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前汛期降水异常存在多尺度振荡,前汛期降水偏多年,偏少年的同期全国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相反的特征,且通过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其前期(上一年6-8月)我国近海SSTA的相关分布,找到一个稳定的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敏感海区,同时讨论了它的敏感时段及其同期的SSTA,后期的距平环流场特征与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同期的距平环流场特征的关系,最后分析了该敏感海区SSTA与全球海域SSTA的关系,由此提出一个我国近海SSTA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49年贵州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利用近49年(1951-1999年)贵州省19个站和全国160个站月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降水气候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降水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贵州夏季降水异常存在2.8年的显著周期,贵州夏季降水与长江、淮江流域夏季降水呈同位相,而与陕、甘、宁交界处的夏季和水呈反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8.
辽宁人工增雨示范区降水云系与降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1980~1999年辽宁人工增雨示范区内5~10月各类降水云系产生不同强度降水的降水次数和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时长与其相对应的降水次数呈反比关系,降水时长越长,其相应的降水次数越少;而降水时长与其降水量的分布则呈不规则的波动;降水时长为2~8 h的降水量对总雨量的贡献为66%,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时段。  相似文献   

9.
韩林君  白爱娟 《高原气象》2019,38(3):552-562
利用0.5°×0.5°分辨率的CFS再分析资料,对2004-2017年5-10月西南涡进行了普查,按TMPA V7资料显示的降水分布特征对西南涡进行分类。统计了不同类型西南涡出现的频数,并对西南涡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包括降水范围与强度等,最后分析了4类西南涡代表个例的环流和降水形成机制差异。结果表明,夏半年西南涡降水依次频繁出现在西南涡东北部、东部、东南部、中部;分析4类频数较多的西南涡降水特征,发现中部降水型暴雨范围最广,降水强度最强,其次为东南降水型、东部降水型与东北降水型。对代表个例的环流特征分析发现,中部降水型西南涡与东北型冷暖气流均在盆地北部相遇,不同的是,中部降水型冷空气范围更大,并与西南气流形成环型流场;东南降水型与东部型相似,二者均无冷空气入侵,差异表现在东部降水型西南气流偏东,并翻越大巴山,而东南降水型气流遇大巴山后向西绕流。对各类西南涡降水形成机制的分析,发现西南涡降水与其临近地区显著的垂直环流圈有密切关系,降水区通常与环流圈位置对应。  相似文献   

10.
聊城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荣霞  王叔同  张敏 《气象》2000,26(7):56-57
对聊城市42年来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家业气候学因子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论证了气候变化对聊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呼和浩特气象站1951—2009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年序列的第90个百分位,建立了日降水量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检测了近59年来呼和浩特逐日降水量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分析了极端事件阈值和日数及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结果显示:①呼和浩特日降水极端事件的阈值小,为10.6mm;全年极端事件出现的频次11d。②降水极端事件主要出现在4-10月,且8月最多。③近59年来呼和浩特全年降水极端事件及其降水量没有显著的增减变化趋势,但而进入21世纪后,极端降水事件及其降水量的变率加大,降水强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开鲁气象站1954—2011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了近58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和气候倾向率以及4—10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开鲁58a平均年降水量为332.5mm,年平均降水日数64d,占全年总日数的17.5%,日降水量强度仅5.2mm;(2)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则多;(3)近58a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显著的减少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减少1.8d/10a,降水量减少13.2mm/10a;特别是1999—2011年日降水强度明显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仅277.5mm,比前45a平均减少了2成,春夏季干旱突出;(4)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3%,雨季集中,旱季明显;(5)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量级少,有效降水日数少,因此,发生干旱的概率高,特别是季节连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Copula函数的北京强降水频率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客观分析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及其致灾因子危险性,能为局地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规划及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探讨了基于二元Copula函数的强降水致灾变量联合分布及其在强降水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利用北京地区2005-2014年逐时降水资料提取强降水事件案例,通过建立能反映两个主要致灾因素--降水持续时间和过程降水量依存关系的二元联合分布模型,计算了北京地区强降水事件条件重现期,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危险性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强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多小于24 h,且主要服从广义极值和对数正态分布,而过程降水量则更适用于广义极值分布;通过Gumbel Copula函数能较好刻画过程降水量与持续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北京地区短时强降水重现期受持续时间影响明显,仅基于降水量的重现期估算会低估其致灾危险性,利用基于Copula函数的条件重现期能更合理描述不同强降水情景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性特征。北京地区持续时间小于12 h、过程降水量在50 mm以上的强降水事件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而持续时间在6 h以内的50 mm以上强降水则在北京城区及东北部地区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14.
用小波分析方法诊断鄂尔多斯市降水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8年鄂尔多斯市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多雨区和少雨区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多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多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5a和8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5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2~15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代际变化尺度上,近38a鄂尔多斯市多雨区和少雨区夏季平均降水总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7年我国东北地区96个站点逐日降水、相对湿度和气温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与各量级降水频率和贡献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总降水量的多寡受大雨频率及贡献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小雨量和中雨量的减少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暴雨量受暴雨贡献率增加影响呈增加趋势。小雨量和小雨贡献率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年代际突变,小雨贡献率的突变是造成小雨量年代际突变的内在因素。东北地区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2个;小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85个,显著减少的站点数达到25个;中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0个,显著减少的站点只有9个;大雨量呈增加与减少趋势的站点数相当;而暴雨量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数大于减少的站点数。从云形成机制角度出发,分别讨论大气水汽、温度、气溶胶浓度变化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温增加和气溶胶浓度增加是导致该地区小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6.10"云南严重秋季连阴雨水汽输送特征和湿Q矢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通过诊断分析和湿Q矢量分析,探讨了2006年10月上旬云南严重连阴雨期间的水汽输送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期间持续性暴雨、大雨的落区分布,结果表明:连阴雨期间,ITCZ异常活跃,先后有4个热带气旋活动,200616号强台风"象神"横穿中南半岛进入孟加拉湾,减弱之后再度发展成孟加拉湾低压,由此提供了孟加拉湾水汽通道;ITCZ水汽通过副高外围气流向中南半岛输送,提供了第二条水汽通道,两条水汽通道呈"人"字形,为连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湿Q矢量辐合中心在对流层中低层700~640 hPa之间,700 hPa上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较好;随着湿Q矢量辐合区加强、移动和减弱,暴雨随之发展、移动和结束.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区雨滴谱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气象观测场LNM激光雨滴谱仪获得的2009—2011年175次降水过程的观测资料,依据产生降水云的性质进行统计分类,基于微物理特征参量讨论了成都地区积云、积层混合云以及层状云降水雨滴谱的总体特征,同时结合3个典型个例的微结构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积云降水和积层混合云降水的雨滴谱比层状云宽且雨滴数密度比层状云多,特别是在大雨滴和甚小雨滴部分;4种反映雨滴谱特性的特征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积云降水、积层混合云降水、层状云降水;成都地区层状云降水的雨强主要来自于小雨滴,而积云降水和积层混合云降水的雨强主要来自于大雨滴;雨强取决于大雨滴的数量,小雨滴贡献率与雨强呈负相关,中数体积直径对雨强变化有一定指示作用。对成都地区雨滴谱特征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该地区降水的微物理特性及成雨机制,为降水数值预报工作积累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利用WRF v3.6.1模式,采用Thompson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3组数值试验对比分析了高、中、低云凝结核浓度对降水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显示:(1)在云凝结核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云凝结核浓度增加使24 h累积降水量增加,且增加的幅度相对较低;在云凝结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云凝结核浓度增加使24 h累积降水量减少,且减少的幅度相对较高。(2)从地面雨强分布来看,不同的云凝结核浓度对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的影响均体现在降水强度上,对降水位相的影响不显著。(3)云凝结核浓度的变化对低云量的影响与其对降水的影响相一致,故低云量是影响降水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巴音布鲁克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逐年降水日数、降水量、以及5—9月不同量级降雨日数、降雨量,进而得到暖季不同降雨雨强,运用线性趋势系数、M—K检验及滑动71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巴音布鲁克山区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2a来巴音布鲁克山区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5mm/10a、3.2d/10a,然而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主要源自冷季而非暖季,年降水量与降水强度关系更密切。巴音布鲁克山区暖季5~9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八成以上,暖季微雨日显著减少,小雨事件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减弱,大雨和暴雨的贡献率增加。冷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显著增加,冷季降水日数在1975年附近发生增多突变,冷季降水量在2003年后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20.
湖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泽军  宇如聪  陈昊明 《高原气象》2009,28(6):1463-1470
利用湖南96个测站13年的逐时自记降水资料, 分析了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湖南夏季降水日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湘东南降水量、 降水频次峰值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 而其它地区的降水峰值一般出现在清晨。进一步分析显示, 降水频次峰值出现时次分布更集中, 区域特征更鲜明。湘西北、 湘东南区域平均的累积降水量、 降水频次及降水强度的日变化在清晨和午后均呈双峰型特征。湘西北主(次)峰值出现的时间大致与湘东南次(主)峰值出现的时间对应。同时, 降水日变化与降水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持续5~10 h降水事件是持续1~4 h事件与持续10 h以上事件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发生显著变化的过渡降水事件。持续1~4 h(10 h以上)的降水事件的极值降水始发时间为午后至傍晚(夜间)。在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中, 持续2 h降水的累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