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总结福建省石炭纪─白垩纪地层中及珊瑚、腕足、双壳、菊石、叶肢介和植物等门类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为省内石炭纪─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的构造演化模式。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柴北缘东段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应力场,对构造演化模式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自石炭纪至白垩纪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伸展、三叠纪挤压褶皱、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白垩纪早期挤压坳陷和白垩纪末挤压反转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叠纪,柴北缘东段在印支期发育两排近东西走向的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二叠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侏罗纪—白垩纪早期,欧南地区为继承性隆起区,未完全接受沉积;白垩纪末,受燕山晚期旋回影响,构造反转,逆冲断裂复活,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欧隆布鲁克山等主要山体隆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3.
杜远生  盛吉虎 《地质论评》1999,45(6):563-570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秦岭型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缍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处华北西部、通称山西陆台.陆台自上奥陶纪以来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隆起,遭受长时间的风化侵蚀、一直到中石炭世才再次接受沉积.因此,在地层层序上缺失中间这几个时代的地层.山西主要成煤期为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层及其岩石的分区何镜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台湾地层时代有(1)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中期:(2)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中期和晚期;(3)新生代: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和中期,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中、晚期,上新世早、中...  相似文献   

6.
最新区调成果表明,云浮-罗定地区震旦-石炭纪地层是被多条断层分割的块体,在剖面上它们层层叠置,在平面上沿一定方向延伸,构成了海西-印支期的自NW往SE方向逆冲的推覆构造体系,其间有构造窗、飞来峰。原地系统由石炭纪地层组成,外来系统为震旦纪、泥盆-石炭纪变质地层。初步论证了其形成时间、推覆方向、推覆体厚度、推覆平距。它的形成可能与钦州海槽关闭有关,属后展型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7.
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造山带南缘构造地层概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造山带南缘,有三套较典型的构造地层单位,即前震旦纪念青唐古夺群、白垩纪桑日岩群和日喀则群。它们分别为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念青唐古拉岩群)、岩石地层单位(日喀则群)和构造岩石地层-岩石地层单位(桑日岩群),可统称为构造地层单位,桑日岩群具有从非史密斯型向史密斯型地层过渡的特征,其形成与构造--火山混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尔义 《吉林地质》1996,15(3):89-95
从陆相盆地发育和火山活动规律,总结了株罗纪和白垩纪地层的区域特征,对舒兰-依兰断陷内的第三纪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9.
<正> 位于南澳大利亚州东北部的东沃伯顿盆地是一个勘探难度较大的新勘探盆地,目前虽钻井不多,但已有三口井见工业油气流。该盆地为古生代盆地,埋深1400~3900m,盆地上部被石炭纪一早三叠世库珀盆地及侏罗纪一白垩纪伊罗曼加盆地不整合覆盖。借助地震、生物地层、岩相和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学的综合研究,在中寒武世一早奥陶世地层中识别出四套层序。层序工为一套具晶洞和铸模孔隙  相似文献   

10.
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华北石炭纪地层的文献中,组(Formation)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涵义却因不同作者而异,造成了岩石、年代地层单位的混淆。山西是华北石炭纪地层的典型地区,本文在厘定华北石炭纪岩石、年代、生物地层涵义之后,将山西石炭纪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为湖田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将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为中石炭世 Bashkirian-Moscovian 阶和晚石炭世Kasimovian-Gzhelian,Asselian,Sakmarian 阶;将生物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划分为 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seudosch-Wagerina(s.l.)(竹蜓)带及若干亚带,并将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华北陆台侏罗—白垩纪岩石地层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和燕辽-阴山地层分区为例,论述了华北陆台侏罗-白垩纪稳定和复杂两种地质条件下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组合面貌,叠覆关系和区域变化,提出盆地世代划分依据,认为区域构造的演化发展是制约不同世代盆地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概述了华北陆台侏罗-白垩纪各类岩石地层发育和空间展布格架以及不同成盆期含煤状况和生物群组合。  相似文献   

12.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开合带蛇绿岩地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占祥  滕云 《地层学杂志》1996,20(4):299-304
对西藏地层清理发现,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分布的蛇绿岩,为具有类同正常沉积和沉积火山岩一样的有层、有序、有沉积构造及时代新老关系的蛇绿岩地层,它是特提斯洋开裂形成期的产物,赋予地层学的涵义,命名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从下至上建立变质橄榄岩组、堆积杂岩组、辉绿岩床(墙)组、枕状熔岩组及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它们构成完整的五套结构地层组合,生成时代为侏罗纪-白垩纪。新近区调成果表明,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尚有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时期蛇绿岩地层存在的可能性。雅鲁藏布江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区划,其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界线,应划在日喀则群北界;其南应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以南为界,南界同时是板块碰撞闭合边界或构造区划边界。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的地层学标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博格达山位于东天山北缘,是准噶尔盆地与柴窝堡凹陷的分界岭。它的初始隆升时间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长期争论的基础地质问题。地表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结果证实,石炭纪以来最早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发育于白垩系与前白垩纪地层之间。博格达地区斜层理、叠瓦状砾石迎水面等古流向示向构造研究结果证实,博南、博北沉积物扩散方向在早二叠世均指向南、侏罗纪时指向博格达主脊、而白垩纪及其后则背离博格达主脊。博格达山南、北砾石成分统计结果显示,侏罗系具双物源特征,而白垩纪物源区则为博格达山。据此推论,博格达山初始隆升发生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基于博格达山初始隆升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转换之际,有理由相信博格达山地区在海西期未卷入天山造山带,在早中生代期间柴窝铺凹陷与准噶尔盆地同属一个盆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山地区歙县—屯溪—休宁一带侏罗纪、白垩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的研究,重新厘定了该区域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序列,将原有地层划分为10个岩石地层单元。新建上侏罗统屯溪组,更新了对该区域晚侏罗世沉积缺失的认识;通过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重新厘定了下白垩统新潭组,修正了原1/5万地质调查对该区域白垩纪地层的划分。进而以地层发育特征的分析为基础,对该区域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的沉积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兰坪-思茅盆地中段的石登-小格拉一带,发育一套石炭-二叠纪含火山岩地层,与周边地质体多呈断裂接触,并且化石较少,因而以往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意见不一。在1:5万区调中新采获早石炭世牙形石和晚二叠世植物、腕足类化石,发现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因此将其划分为早石炭世石登组和晚二叠世羊八寨组。  相似文献   

17.
华北陆台侏罗-白垩纪岩石地层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和燕辽—阴山地层分区为例,论述了华北陆台侏罗-白垩纪稳定和复杂两种地质条件下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组合面貌,叠覆关系和区域变化,提出盆地世代划分依据,认为区域构造的演化发展是制约不同世代盆地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概述了华北陆台侏罗-白垩纪各类岩石地层发育和空间展布格架以及不同成盆期含煤状况和生物群组合  相似文献   

18.
南天山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东升  卢华复 《地质论评》1995,41(5):432-443
据南天山古生物地层、古地磁、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在奥陶纪-二叠纪曾为古大洋。最初裂开为大洋是以震旦纪贝义西组大陆裂谷火山喷发为标志,从晨旦纪-奥陶纪完成了从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海盆的演化;志留纪-泥盆纪南天山洋壳向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下俯冲,泥盆纪末至石炭纪早期,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发生陆-陆碰撞。石炭纪-早二叠纪在南天山仍存在一个向西开口的前陆残余海盆。它最终关  相似文献   

19.
贵州石炭纪古纬度与铝土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俊达  李华梅 《地球化学》1998,27(6):575-578
贵州地处扬子地块的西南部,黔中隆起广泛分布着石炭纪铝土矿,为了研究该地区铝土矿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对石炭纪地层采样并进行了古纬度研究,共在22个点上采集的定向标本215块。古地磁测量结果表明,贵州在石炭纪时处于南纬8°-14°,属于热带地区。古生物化石,岩相古地理研究也表明了该时期气候炎热和潮湿,这为贵州石炭纪铝土矿的形提供了极有利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0.
藏北唐古拉坳陷中央隆起带与北部凹陷带海相侏罗-白垩纪地层中、夹杂一套以高钾安山岩,高铝玄武岩为主体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