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市州     
6月17日上午9时30分,湖南省浏阳市七宝山乡铁山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拉响警报。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练在此举行,湖南省领导张春贤、于来山、杨泰波、陈润儿、路建平、刘莲玉、徐明华、龚建明及省军区司令员张永大等领导和与会代表观摩了演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信息量模型法研究湖南省山丘区小流域山洪灾害的危险性程度。信息量模型的最大意义是能从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众多因素中找到“最佳因素组合”。基于湖南省1955-2015年近60年的历史山洪灾害数据,结合地形、下垫面以及降雨条件,利用信息量模型按危险性程度高低划分出湖南省山丘区山洪灾害危险性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山丘区山洪灾害容易发生在坡度小于10°,高程小于100 m,起伏度小于30 m,土地覆被为人工表面,土壤类型为粘土以及降雨量在1584.3~1662.0 mm之间的区域。湖南省山丘区危险等级较高的地级市有永州市、郴州市、株洲市、岳阳市、娄底市以及长沙东部山区,经过混淆矩阵验证后,通过信息量方法建立的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准确率为75.36%,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3.
山洪灾害是湖南省发生最频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根据湖南省山洪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从湖南的自然地理、气象以及人类活动诸方面分析了该省山洪灾害高发的原因及主要致灾因素,指出了山洪灾害与湖区洪灾的不同特征,并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规范人为活动和如何防灾避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湖南郴州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郴州市是湖南省地质灾害大市。通过对该市地质灾害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分析,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和预案,制定了近期具体治理规划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导刊(湖南)》2009,(7):F0002-F0002
6月17日,省防指牵头,省安监局、国土资源厅等成员单位配合开展了湖南省山洪地质灾害及尾矿库应急救援演练,整个演练在浏阳市七宝山硫铁矿庙冲尾矿库及下游村组进行,  相似文献   

6.
临沂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矿坑突水及地下水污染等。通过对其发育现状及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认为除部分灾害由不利地质条件诱发外,大部分灾害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对此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之降雨指标选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动力和激发条件,是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的研究区,不同频次和历时的降雨对山洪灾害的影响不同,危险性分析所选取的降雨指标也可能不同。本文基于1:5万小流域数据、历史山洪灾害空间分布数据和暴雨图集资料,以江西省婺源县小流域为例,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初步选取的24个降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不强的降雨指标;利用GIS技术和基于局部Getis-Ord Gi*算法的优化热点分析工具对历史山洪灾害点进行空间聚类分析,获得研究区每个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度的估值,该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布;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探测器和交互探测器对已筛选出的降雨指标和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度进行综合探测分析,从而获取对该研究区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性影响较大的降雨指标,即100年一遇最大6 h降雨和100年一遇最大24 h降雨。本文研究对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降雨指标的定量选取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5月6日开始,暴雨频繁袭击湖南,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渍涝给湖南多个市州造成巨大损失,持续降水致使湘江水位也再度上涨。据气象部门预测,湖南省将进入降水相对集中期,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及防治工作须时刻准备。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得当,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目标是通过制定我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因地制宜,提出防治山洪灾害的对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促进和保障山丘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假如景区遇到突发山洪和泥石流怎么办?假如景点有被困游客又该怎么办?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时,该如何救援?针对这些问题,6月9日,修武县国土资源局联合云台山景区管委会在小寨沟景区举行山洪预防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拉开了修武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战演练的序幕。"景区这几天连降大雨,降水量40~80毫米。据巡查人员监测,景区小寨沟将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还有30余名游客被困小寨沟,现宣布启动景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请  相似文献   

11.
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及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是1949年来水利行业最大的非工程措施项目,是规模最大的全国性防灾减灾基础信息普查工程,历时4年,涉及全国30个省305个市2138个防治县(区),国土面积755万km2,人口近9亿。运用普查、详查、外业测量、分析计算等多种手段,掌握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范围、人员分布、下垫面条件、社会经济、历史山洪灾害等基本情况,科学分析了山丘区小流域的暴雨洪水特性,评价了现状防洪能力,计算了预警指标,划定了危险区,为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本文系统介绍了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核心要点,综述了调查评价成果,归纳了调查评价成果要素类型,揭示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人口、历史山洪灾害事件与预警能力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即山洪灾害各要素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带、川滇交界地区、黄土高原区、东部沿海地区及华北等地区,最后初步探讨了该成果的应用前景。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将为中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崩塌、海水入侵、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之一,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受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等不良自然条件的影响,广西是全国7个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地处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内,州内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地质灾害频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本文根据灾害系统学原理和灾害风险分析理论,综合考虑恩施州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构建了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的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诱发因子为强降雨,恩施州降水丰沛,恩施市中部与鹤峰县东南部属于致灾因子高危险性区域;(2)选取地形地貌,基础地质,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环境要素,耦合信息量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恩施州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恩施州孕灾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巴东县,恩施市和鹤峰县;(3)选取工程建筑,居民人口,社会经济,耕地等承灾体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承灾体脆弱性较高区域与人口集中地区在空间上重合,利川市和来凤县有更多的高脆弱性区域;(4)综上可知,恩施州的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总体较高,其较高,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巴东县和恩施市.  相似文献   

14.
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山洪灾害研究领域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重庆市1950-2015年历史山洪灾害数据,采用平均中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M-K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历史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洪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 1950-2015年重庆市历史山洪灾害发生频次总体呈先稳定后上升的趋势,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9月发生,山洪灾害发生频次按年代际整体上呈指数增长趋势;② 重庆市山洪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集聚性,相邻县域山洪发生频次较为相近,其中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璧山区山洪灾害密度均超过50次/1000 km 2,属于山洪灾害高发区域;③ 山洪灾害整体呈“西南-东北”分散,“西北-东南”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2010年前,山洪重心主要集中在涪陵区一带;2010年后山洪灾害分布方向向西北倾斜,重心移至忠县,聚集程度降低,山洪发生随机性变强;④ 2002年是重庆市山洪灾害突变的年份,突变以增多为主,主要集中在铜梁区、璧山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开县;⑤ 山洪影响因素探究表明高程和河网密度与山洪灾害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植被覆盖度与山洪灾害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短历时的强降雨对山洪的发生有激发作用。研究结果对重庆市山洪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前,河南理工大学邹友峰教授承担的《煤矿区地质灾害与环境信息协同处理及预警基础研究)通过专家评审,入选973计划。据介绍,由于大规模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降、地面塌陷、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目益严重,诱发的地表覆盖被破坏、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等次生灾害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危害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灾害时空数据挖掘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采用1950-2015年四川省历史山洪灾害事件数据,结合地统计、地理探测器、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四川省1950-2015年历史山洪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1950-2015年四川省山洪灾害数量整体呈先稳定后增长的趋势;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9月,7月覆盖率100%。② 县域灾害频次在南-北方向呈递减分布趋势;平均降雨量(历史山洪灾害过程降雨的平均值)在东-西方向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南-北方向由中部向南北递减。③ 1950s-2010s和5-9月历史累计山洪灾害重心及各标准差椭圆中心集中在四川中部地区,向东北方向移动,累计灾害点空间分布呈西南—东北格局。④ 县域山洪灾害数量及平均降雨量呈空间正自相关。⑤ 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自然因素、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山洪灾害时空分布影响较大,其中不同降雨指标、高程标准差、坡度是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查清四川省山洪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小流域山洪监测预警、风险评价、防治区划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是世界上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地理信息系统、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遥感、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广泛应用,山洪/泥石流灾害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给山洪/泥石流监测、风险评价与数值模拟的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创造了便利条件。以地图为载体的传统山洪/泥石流风险评价方式很难适应多维度灾害信息的获取、管理、计算、表达和应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1)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困境:由于小流域降水等资料不足,降水与下垫面作用过程复杂且差异较大,对山洪/泥石流成因机理认识不清;(2)中国  相似文献   

18.
凤城地区是我省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特点是灾域广、发生频、灾情重、灾史长。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科研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灾害评价已成为帮助有关部门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凤城地区泥石流灾害评价中,可找出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诱发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且难以预报,关于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山洪灾害预警、山洪灾害防治区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山洪灾害点为基础数据,以6个一级地貌大区(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大区(Ⅰ)、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Ⅱ)、华北-内蒙东中山高原大区(Ⅲ)、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大区(Ⅳ)、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Ⅴ)、青藏高原高山极高山盆地谷地大区(Ⅵ))为基本分析单元,统计对比不同地貌区域内山洪灾害数目、密度,并进一步分析山洪灾害随高程、高程标准差以及50年一遇6 h雨量(H6-50)的分布情况,从而获得中国历史山洪灾害的主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洪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及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占全国山洪灾害的60%左右。6 h雨量(H6-50)处于240~280 mm区域山洪灾害密度最大。高程标准差小于30 m区域山洪灾害密度较大。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高程处于10~50 m间,高程标准差小于30 m,雨量(H6-50)在150~270 mm间地区山洪灾害密度较大;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山洪灾害集中分布于高程600 m以下,高程标准差小于50 m,雨量(H6-50)大于120 mm地区。以地貌区划结果为基本分析单元相对于行政界线而言更有助于分析山洪灾害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煤矿矿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矿山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均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省是采矿大省,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冒顶、地表塌陷、矿坑突水等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本文详细研究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物理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