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在brick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embrane模型,计算了缘于任意自旋场的非静态黑洞——Vaidya黑洞的自由能和熵。结果表明,玻色子场(自旋s=1,2)和费米子场(自旋s=1/2)的熵都恰好与黑洞的视界面积成正比,这与静态和稳态的情况相同。而且,玻色子和费米子场的熵具有相同的形式,二相差一个系数。  相似文献   

2.
在2维弦论黑洞背景时空中求解了具有't Hooft的边界条件和“准周期”边界条件的Klein-Gor-don方程和Dirac方程,分别计算了相应的玻色子熵和费米子熵,发现它们具有同一发散形式,两仅相差一个系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tHooft的边界条件和“准周期”边界条件分别求解了1+1维黑洞背景时空中的KleinGordon方程和Dirac方程,并计算了相应的玻色子熵与费米子熵,发现它们具有同一发散形式,两者仅相差一个系数  相似文献   

4.
用在brick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embrane模型 ,计算了缘于任意自旋场的非静态黑洞———Vaidya黑洞的自由能和熵。结果表明 ,玻色子场 (自旋s =1,2 )和费米子场 (自旋s =1/2 )的熵都恰好与黑洞的视界面积成正比 ,这与静态和稳态的情况相同。而且 ,玻色子和费米子场的熵具有相同的形式 ,二者相差一个系数  相似文献   

5.
De Sitter背景时空中NUT-Kerr-Newman黑洞的玻色子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一般黑洞的欧拉示性数都为2(或者为0),而NUT—Kerr—Newman黑洞是个例外,其欧拉示性数大于2.因此计算NUT—Kerr—Newman黑洞的玻色子熵有特殊的意义.运用在brick-wall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膜模型计算了NUT-Kerr—Newman黑洞在de Sitter时空背景下的玻色子熵.结果表明,在选取适当的截断因子的情况下,该黑洞的熵仍满足Bekenstein—Hawking面积定律.  相似文献   

6.
运用在砖墙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薄膜模型计算了1 1维和2 1维动态时空中的黑洞的熵。结果表明在低维动态时空中,黑洞熵仍满足Bekenstein—Hawking熵与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在砖墙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薄膜模型计算了 1 1维和 2 1维动态时空中的黑洞的熵。结果表明在低维动态时空中 ,黑洞熵仍满足Bekenstein -Hawking熵与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利用李立新和刘辽导出的黑洞视界附近的辐射态方程,计算了约束在一个球形盒子中的自引力辐射体系的熵(不含中心黑洞和含有中心黑洞两种情况)。与Sorkin等人的计算比较,本的结果不会出现发散困难,而且体系的总熵(包括中心黑洞的熵)的上限正好等于坍缩后形成的同质量的黑洞熵。作认为,自引力辐射体系坍缩的合理模式是先形成中心黑洞,然后中心黑洞逐渐长大直至整个体系全部坍缩为黑洞。在坍缩过程中,任一中间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李立新和刘辽导出的黑洞视界附近的辐射态方程,计算了约束在一个球形盒子中的目引力辐射体系的墙(不含中心黑洞和含有中心黑洞两种情况).与Sorkin等人的计算比较,本文的结果不会出现发散困难,而且体系的总摘(包括中心黑洞的墙)的上阳正好等于坍缩后形成的同质量的黑洞嫡.作者认为,自引力辐射体系坍绩的合理模式是先形成中心黑洞,然后中心黑洞逐渐长大直至整个体系全部坍缩为黑洞.在坍缩过程中,任一中间态的媳总是比末态的黑洞墙小,到坍缩过程结束总熵才等于对应的黑洞摘.这一结果为黑洞滴的起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黑洞蒸发的最后阶段其残余质量为Planck质量的量级,因而所对应的黑洞熵为2πk_B量级,在Bekenstein工作的基础上作者导出在吸积物质的过程中黑洞的最小熵增为2πk_B,这一最小熵增又限制能参与吸积物质的黑洞的质量下限为Planck质量的量级,因而所对应的最小黑洞熵也为2πk_B这一量级。作者进一步指出:黑洞的最小熵及最小熵增不受引力常数G变化的影响,因此上述结论在极早期宇宙中也能成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个猜想:黑洞熵可以量子化,其量子单位为2πk_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