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7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主要特点为:极区为负距平,亚洲至太平洋海域的中纬度地区被正距平所覆盖。另外,在欧洲,大陆西部可见到阻塞高压和较强的正距平,其东西两例均为负距平。1中国东部至日本高温少雨中国东部至日本,气温明显偏高,月平均气温距平为2~4℃,在日本和韩团等国家的许多地方,月平均气温和日极端囊高气温的最高记录都被打破。月降水偏少,有些地方只有常年的10%左右,直接对农作物和用水造成影响。2中国南方和菲律宾多雨中国南方和菲律宾受台风等影响降水偏多,出现了洪水等灾害。气温低于常年伍,香港等地…  相似文献   

2.
在3月的北半球500hPa 月平均高度图上,极涡中心正好位于加拿大北部上空,从格陵兰岛到新地岛是一片正距平区。中纬度地区除北美西岸有一片明显的负距平区外几乎都被正距平区所覆盖。1.日本西部、中国中部多雨从日本西部到中国的长江流域降水偏多,2月份曾经少雨的中国南方地区也出现了与常年相当的降水量。2.亚洲南部高温少雨  相似文献   

3.
在8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上,极区的负距千和加拿大西北部的正距平比上月更加显著。欧洲南部为正距平,欧洲北部原来较强的正距平有所减弱。从加拿大东部至美国东部为负距平,亚洲至太平洋北部的大范围地区为正距平。1.日本至中国中部高温日本至韩国东部少雨日本周围和中国中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韩国的郁陵岛月平均气温偏高2.8℃,为26.4℃,月降水量为52mm,是常年的49%。黄海周围和中国南方降水偏多。台湾和中国东部先后有2次台风登陆,尤其是中国东部,下旬台风的袭击造成大规模洪水灾害,造成上千人死亡。  相似文献   

4.
2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留的主要特点是:北太平洋至白令海峡受阻塞高压的控制,较大的正距于维持了近一个月,另一方面,大西洋和西伯利亚中部为负距平区,西伯利亚中部的负距平主要出现在2月中旬。另外,北美大陆是负距平,和佛罗里达半岛附近的正距于结合起来看,恰好与12月、元月出现的PNA型的距平符号相反。本月租涡仍比常年偏弱。I西伯利亚东团高温以西伯利亚和中国南方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气温偏高,特别是西伯利亚东部,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以上。2西伯利亚中留至日本北因多而西伯利亚中部至日本北部降水偏多,而蒙古至朝…  相似文献   

5.
李灿  张礼平  吴义城  冯明 《湖北气象》2010,29(2):142-147
根据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定义,确定1964、1969、1977、1984、2008年的强降水、降温过程为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对发生在EINino/LaNina事件之后的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分析表明:EINino/LaNina是造成中国东部1月降水异常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能解释气温异常。前一年秋季热带中东太平洋发生暖事件时,利于1月降水黄河流域偏少,长江以南偏多,而发生冷事件时,则利于1月降水黄河流域偏多,长江以南偏少。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期间对流层低层和高层矢量风距平场表明:发生月对流层低层在1977、1984年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中,北太平洋出现大范围气旋环流异常,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至菲律宾出现气旋环流异常,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为东风距平控制。1964、1969、2008年北太平洋出现大范围反气旋环流异常,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出现大片偏南风距平。其共同点是均存在洋面上空暖湿空气向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输送。南方极端雨雪冰冻过程的前一年11月北太平洋无一例外地出现大范围气旋环流异常,发生月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在中国黄海至日本一带较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强。  相似文献   

6.
在5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图上,中纬度地区的距平幅度较大,其中大西洋东部、西西伯利亚、美国东部被较强的正距平所覆盖,而欧洲东部为负距平所控制,与上述正负距平区所对应的大部分观测站,月平均气温明显的偏高或偏低。 1.琉球群岛至中国南方少雨虽然中国的中部地区降水比常年要多,但中国南方却发生了干旱,对作物的生长造  相似文献   

7.
陈峪 《气象》1999,25(8):62-63
5月份,我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南方出现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受灾;北方大部降雨比较适时,旱情缓解,但仍有旱象存在。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东北和南方的部分地区一度受低温天气影响。局部地区遭受强对流天气、沙尘暴等袭击。1南方局部地区暴雨...  相似文献   

8.
2月份,我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月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低温阴雨寡照.  相似文献   

9.
从北半球周平均500hPa高度场看到,从北冰洋到北美大陆,大西洋,俄罗斯中部都是正距平区。欧洲西部和白令海是负距平区。本月后半月在阿拉斯加附近存在着阻塞高压。高低气压的活动在欧洲南部比常年偏强。到热带急流在欧洲和太平洋区域比常年偏强。1.从日本到中国少雨,从中国到日本南部高温从日本到朝鲜半岛及中国的沿海不少地方少雨。南京月降水量仅为常年的1%,只有1mm。2,印度尼西亚高温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出现月平均气温达28.3℃,为正距平0.8℃。季风对流活动很活跃,因而泰国和越南、菲律宾等都遭受了洪水灾害。3.欧洲多雨…  相似文献   

10.
1.东亚北部·西伯利亚高温从东亚北部至西伯利亚地区被500hPa正距平区所覆盖,正距平中心位于贝加尔湖附近,这一带地区大范围气温偏高。哈巴罗夫斯克的月平均气温偏高3.5℃,为7.9℃;齐齐哈尔的月平均气温偏高3.8℃,达8.5℃。但另一方面,中国南方气温比常年低,印度至巴基斯坦气温也比常年偏低。21号台风在日本登陆,22号、24号台风相继在越南登陆,在越南登陆的台风也给泰国带来了大雨,越南、泰国都出现了台风灾害。 2.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高温在500hPa月平均图上,爱尔兰附近有一片负距平区,特别是中旬以后欧洲的大西  相似文献   

11.
1.日本南部、中国南部多雨从日本南部到中国东南部、中部地区由于多次出现锋面,许多地区降水偏多,大部分的月降水量为178毫米(是常年的两倍),昌都为22毫米(3.1倍).  相似文献   

12.
1.东亚高温除中国南部以外的东亚地区气温显著偏高,在西伯利亚中部有些地区的气温竟然比常年偏高8℃以上. 2.日本西部、中国中部多雨 3.西南群岛、中国南部少雨  相似文献   

13.
1988年2月天气 1.日本少雨从日本、朝鲜半岛至中国东北地区是一片少雨区.日本的少雨尤其显著,前桥的月降水量为0毫米(平均值30.3毫米).但另一方面,从西南群岛至中国南部、青藏高原的许多地区降水偏多,那霸的降水量169毫米(是常年的1.4倍).在500hPa月距平图  相似文献   

14.
陈峪 《气象》1999,25(8):62-63
5月份,我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南方出现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受灾;北方大部降雨比较适时,旱情缓解,但仍有旱象存在.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东北和南方的部分地区一度受低温天气影响.局部地区遭受强对流天气、沙尘暴等袭击.  相似文献   

15.
在元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图上,西伯利亚东部和东欧、阿拉斯加以南地区为正距平区,加拿大东北部则为大范围的负距平所覆盖。 1.东亚高温东亚地区几乎全范围比常年气温偏高,特别是日本北部、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中国的北方出现了明显的高温。降水量则以中国的长江流域为中心的中部、南部地区偏多。 2.南亚高温从印度南方到中南半岛、菲律宾南部的地区气温偏高。另一方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方由于受去年年底寒潮的影响,造成许多人丧生。这些地区,元月份的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低。  相似文献   

16.
杨冰洁 《气象》1995,21(6):62-63
全国大部温度适宜北方干旱南方连阴雨──1995年3月杨冰洁(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3月份,全国大部地区的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华南大部地区较常年稍偏低,温度条件对农业生产基本有利。南方降水适宜,但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对早稻育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嘉佑  胡永云 《气象学报》2006,64(5):614-621
使用160个测站冬半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最近几十年(1951/1952—2003/2004)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向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冬季的前冬和后冬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趋向性差异。趋向性差异在年际的变化方面的表现,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变化趋向的一致性,即前冬有变暖的趋向,后冬也有变暖的趋向,但是前冬变暖趋向不明显。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有不同,表现在冬季气温变化,虽然也存在变暖趋向,但是前冬变暖的趋向比南方趋向明显。第2个气候变化特征,南方地区是前、后冬相反的变化趋向,即前冬暖(冷),后冬则冷(暖)。而北方地区这种特征表现不明显。趋向性差异在年代际的趋向性变化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缓和,在1980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缓和。而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同样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加快,而在1980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加快。不同的前冬和后冬气温序列不同时段标准化距平的平均值也存在差异。南方地区1980年以前,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比常年偏低。但是后冬偏低程度较前冬缓和,而在1980年以后,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后冬偏高的程度也较前冬缓和。而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低,后冬气温偏低的程度较前冬大。而在1980年以后,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高,而且后冬偏高的程度较前冬大。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夏季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简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3年夏季,全国平均降水量339.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4.5%;降水分布呈"北多南少"态势,东北和华北降水异常偏多,而黄淮至江南北部降水明显偏少。全国平均气温21.7℃,较常年同期偏高0.7℃,与2006和2010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黄淮至江南北部等地区气温异常偏高,极端高温事件突出。此外,欧洲东南部至东亚北部被浅薄的低槽区控制,不利于冷空气深入影响中国南方地区;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明显偏北,有利于低纬度暖湿气流沿着副高外围北上,冷暖空气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交汇,形成水汽的异常辐合区,造成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同时,副高持续加强西伸,副高西侧持续稳定控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持续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从而造成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持续高温事件。  相似文献   

19.
马巧英 《气象》2001,27(10):62-63
7月份,全国大部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中、下旬,北方旱区出现较明显降雨,大部旱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南方降雨不均,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重庆等地伏旱严重,华南大部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有5个台风在华南沿海登陆,两广等地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20.
2014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月  何立富 《气象》2014,40(9):1159-1164
2014年6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双极型,较常年略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南海季风爆发较常年偏晚3候。2014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5℃,与常年相比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南方地区人梅开始晚,降雨量偏少,江淮地区出现空梅。江淮、黄淮、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20%以上。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7 mm,较常年同期(99.3 mm)略偏多1.4%。月内出现4次主要的降水过程。南方强降水天气较多,多地遭受洪涝灾害,云南干旱有所缓解,东北、华北等地多阵性降水;全国22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全国101个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今年第7号台风海贝思在广东登陆,是今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