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辽东—吉南地区硼矿床产于早元古代辽东裂谷中,有硼镁石、含磁铁矿-硼镁石和磁铁矿-硼镁石3种矿床类型,分别赋存于下元古界宽甸群砖庙组下段、老营沟组中段和高小岭组下段,形成3个含硼原始沉积旋回,具严格的层控特点。裂谷阶段沉积的矿源层硼组分,溶于吕粱运动的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的变质热液中,并在该时期的东西向褶皱层间剪切作用控制下,顺层侵位于褶皱翼部低压空间和轴部虚脱部位。成矿后构造对矿床具一定的改造作用,从而形成多成因多期次的沉积变质再造硼矿床。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群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敏  薛林福 《世界地质》1997,16(2):34-38
辽西地区的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群是一集颇具特色的断陷盆地群。盆地构造演化具多期次特点,火山作用与沉积作用频繁交替,形成了兴隆沟、蓝旗和义县三个火山沉积旋回。兴隆沟、蓝旗旋回是在挤压盆地中形成的,是古亚洲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的产物;义县旋回是弧后裂谷盆地的产物。盆地特征及深部构造研究表明,辽西盆地群坳陷作用不发育的原因是岩石圈性质和强烈的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银地区火山—沉积岩系为大陆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震旦系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13个喷发韵律和3个喷发亚旋回,成岩环境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具古陆壳陆内初始裂谷阶段背景;寒武系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13个喷发韵律和两个喷发亚旋回,黑茨沟组的成岩环境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是继震旦纪白银岩群后陆壳进一步拉张裂解的产物,代表了裂谷的发展阶段,香毛山组具海底扩张阶段的大陆边缘裂谷沉积背景。  相似文献   

4.
根据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扬子板块西缘基性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尤其是峨眉山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古地磁研究资料,结合板块构造及地幔柱学说笔者认为形成于早二叠世的盐源—丽江陆缘海裂谷、晚二叠世的攀西裂谷以及二叠纪末至早中三叠世的甘孜—理塘洋均为峨眉地幔热柱与扬子板块在这一时期顺时针旋转的共同作用所致,同时峨眉地幔热柱的活动构成了完整的威尔逊旋回。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浆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据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喷发旋回特征及岩浆来源,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旋回。晚侏罗世塔木兰沟—吉祥峰旋回火山岩为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有陆壳物质的混染;早白垩世的上库力旋回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早白垩世伊列克得旋回火山岩为碱性到亚碱性过渡系列,岩浆来自于地幔并受地壳的混染。综合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早白垩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6.
胡波  翟明国  郭敬辉  彭澎  刘富  刘爽 《岩石学报》2009,25(1):193-211
化德群出露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部,紧邻中亚造山带南缘,呈近东西向展布。在它的西边是早-中元古代的白云鄂博裂谷和渣尔泰—狼山裂谷,东南面是由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组成的早-新元古代的燕辽裂陷槽,南边分布着1.9~1.8Ga麻粒岩相变质的丰镇群(孔兹岩系),北边出露有代表中亚造山带的古生代岩石。化德群由一套浅变质和未变质的沉积岩组成,无火山岩夹层。地层序列包含多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自下而上为含砾砂岩、砂岩、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岩石组合反映了从河流—滨海—浅海相的沉积环境。化德群的地层序列可以和白云鄂博群及渣尔泰群相对比。本文对化德群四个变质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年龄主要集中在1800±50Ma和1850±50Ma,另外还有~2500Ma和~2000Ma的次要峰值。化德群底部变质含砾云母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谐和年龄是1758±7Ma,限定了化德群沉积时代的下限。碎屑锆石的CL图像显示,1800±50Ma和1850±50Ma的锆石主要是变质成因,少量岩浆成因,说明化德群的源区主要是古元古代的变质岩,少量岩浆岩。~2500Ma和~2000Ma的碎屑锆石代表了更为古老的源区。碎屑锆石的U-Pb年龄限制了化德群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年龄峰值对应华北克拉通的重要构造热事件,而无与中亚造山带地质事件相关的年龄信息。沉积组合特征表明化德群属于稳定的浅水—半深水沉积盆地。化德盆地、渣尔泰—狼山盆地和白云鄂博盆地共同构成华北克拉通北缘的被动陆缘裂谷系,该裂谷系的形成可能与燕辽及熊耳裂陷槽的打开是同时期的。因此,华北克拉通的北界应该置于化德群出露区域以北。基于锆石特征的详细分析及对比,我们认为化德群以南的孔兹岩系可能是化德群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7.
豫陕境内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邻接地带,由北往南有火山岩华北地台南缘的熊耳群(180—1400Ma)和大红口组(734—507Ma),北秦岭的宽坪群(1410—884Ma),二郎坪群及其相当地层草滩沟群、斜峪关群、云架山群,丹矾窑群、大河群(550—450Ma),秦岭群(2226—1800Ma)与丹凤群(448—402Ma)。按多旋回观点,秦岭群归早元古代旋回,熊耳群、宽坪群、大红口组归中、晚元古代旋回,二郎坪群、丹凤群属早古生代旋回,火山活动具有从中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由北往南迁移的特征。不同的火山岩共生组合或建造所具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不同的岩浆成因类型、壳幔环境和成矿作用。壳幔环境包括地壳类型、地幔能量状态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雪峰隆起区前震旦纪地壳构造演化及其金矿成矿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峰降起区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板溪群组成,是湖南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成矿区。该区沉积建造是扬子地块东南缘裂陷槽演化的结果。该裂陷槽是在全球性第二裂谷期(800~1200Ma)裂谷作用影响下,沿扬子地块东南缘形成的陆缘裂陷带,本文称“雪峰裂谷”,其构造演化由拉张沉陷—裂陷,局部收缩、回返,再裂陷一再褶皱、回返,演化过程较为完整。在拉张沉陷—裂陷期,形成金的矿源层、含矿层;在裂谷褶皱、回返期,形成含金变质热液,形成金矿化;在裂谷封闭、雪峰期后多期次构造岩浆旋回中,再造、叠加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甘肃北山地区音凹峡多旋回裂谷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音凹峡多旋回裂谷带的发展演化具有多阶段性、多旋回性和继承性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火山岩组合具明显的双峰式特征,并出现多旋回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裂谷带发展与构造运动关系密切,并具有从陆内裂谷向陆间裂谷演化的特征,其演化历史反映了与北山多旋回造山、陆内壳幔活动的相互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区高级片麻岩地体中有五种类型基性、超基性岩脉群。根据岩脉群及其围岩变质和变形特点,本文确定了早前寒武纪克拉通演化史中先后两个变质、变形旋回,即太古宙克拉通演化早期的高塑性变形和辉石麻粒岩相变质旋回和克拉通晚期变形和角门岩相—角闪麻粒岩相变质旋回。大规模岩脉群的侵入构成了克拉通晚期独立的构造—岩浆—变质事件,是克拉通造山运动结束的标志之一,并揭示了克拉通团结、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辽宁镁橄榄岩为早元宙辽东裂谷内蛇绿岩套的一个组成部分—超基性镁橄榄岩,为硼矿的主要母岩,硼矿开采的废弃物。在辽宁省该矿种为首次提出,并确定具有工业应用价值,而且是优质的耐火材料,其特征是接近中性的弱碱性,专题测试耐火度大于1 770℃。  相似文献   

12.
作者获得资料说明,辽河裂谷是以今辽河裂谷中的主断裂为界,辽宁东部和辽宁西部是相互远离的两个地块—辽东地体和辽西地体。在古生代后期或中生代初期它们发生增置作用(或拼合作用)。中生代晚期在拼合的辽东地体和辽西地体接触部位的构造薄弱带上产生了地壳变薄、膨胀上隆,并形成了辽河裂谷。这说明除地幔内部物质所特有的异常活动外,裂谷作用显然与地球历史早期潜伏下来的基底构造格局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辽东地区早元古代火山岩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东地区早元古代火山岩是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由酸性和基性两套火山岩组成。前者形成于辽河裂谷发育早期的拉张裂陷阶段,属于壳源岩浆成因;后者形成于辽河裂谷发育中晚期的强烈拉张裂陷阶段,属于幔源岩浆成因。重点讨论了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基性火山岩主要为一套海底喷发的基性枕状熔岩,具有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双重特征,是辽河裂谷由大陆壳向大洋壳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与早元古代时期热地幔对流形式的出现以及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平移剪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辽宁营口东部白硼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营口东部是我国白硼矿床重要产区之一。白硼矿床赋存在早元古宙辽东裂谷带内。辽河群里尔峪岩组,黑云变粒岩、电气变粒岩夹含硼镁橄岩为含硼岩系。东西向、北西向断裂带为储矿构造,辽河期复式深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其成矿母岩(热源体)。蛇纹石化大理岩、蛇纹石化镁橄岩是重要的含硼蚀变岩带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6.
北祁连造山带中—西段陆壳残块群的构造—地层特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国朝  刘义科  张崇 《地质科学》2002,37(3):302-312
北祁连造山带是一条多旋回的造山带,其最大特点是早古生代岩系中镶嵌有众多大小不一的由前震旦系变质岩系所组成的陆壳残块群,它们源于晋宁期末,统一的巨型华北古大陆早古生代初的裂解。寒武 奥陶纪西段演化为裂谷系,陆壳残块群组成裂谷系的正性隆起构造单元;中段发育微洋盆沟弧盆体系,在南缘的陆壳残块群处于奥陶纪活动大陆边缘张裂带上,并构成被晚期弧后盆地及裂谷分开后的陆壳基底部位,少数陆壳残块为沟弧盆体系中的孤岛隆起。它们不是由中祁连推覆来的飞来峰或是外来移置的滑覆体,而是由统一的巨型华北古大陆西南缘古阿拉善地块于早古生代初裂解后向洋或裂谷演化过程中残留其中的大小不一的陆壳残块。北祁连早奥陶世海域与现在加拿大北部巴芬湾及伊丽莎白女王群岛的构造格局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福光  孙志明  任光明  王冬兵 《地质学报》2012,86(12):1917-1932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 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地区晚古生代到三叠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地质在早古生代经历了从裂谷—岛弧—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后,于早古生代末造山。晚古生代,东昆仑地区进入新的沉积-构造演化旋回,以石炭系和三叠系沉积为最重要,分布广泛,厚度大,岩相变化复杂。泥盆系在格尔木到昆仑山口的路线上零星分布,主要为陆相火山碎屑...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特点及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忆 《岩石学报》1990,6(2):20-29
熊耳群火山岩系熔岩占绝对优势,具有双峰式特点。在其变质或蚀变过程中,Na_2O、K_2O、CaO等活动组分被带入或带出,在拟定的ATF图上,熊耳群主体为拉斑玄武岩。REE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特征与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一致。它们形成在早、中元古代陆壳基底上的大陆裂谷发展过程中,该裂谷是秦岭古裂谷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评熊耳群和西洋河群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陈衍景  强立志 《地质论评》1992,38(4):325-333
1850—1400Ma的熊耳群及西洋河群火山岩建造形成的构造背景,是认识华北古板块南缘构造发展的关键。近年的研究产生了两种认识,即孙枢等提出的裂谷观点和胡受奚等提出的山弧观点。本文基于对秦岭山系的长期研究,对两种观点作了较详细的评述,且提出了山弧与裂谷并存的新认识,即熊耳群为山弧火山岩建造,西洋河群为裂谷火山岩建造。裂谷与山弧同时发育,裂谷与山弧垂直,属被动型裂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