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栅格空间中三维地学实体拓扑关系表达的K6N9-I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栅格空间中三维地学实体拓扑空间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基于数字拓扑理论定义了栅格实体的6邻域内部I6、6邻域边界B6和k阶6邻域E6k,并以此分别替换9-I模型中实体的内部I、边界B和外部E,形成一种适用于栅格空间三维实体拓扑关系描述和分析的新9-I模型,即k阶6邻9-I模型(K6N9-I)。以基于规则六面体表达的地学实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扩展关系数据库SQL形成空间关系查询语言,实现了栅格空间中三维地学实体拓扑关系的定性表示和定量计算。以若干地学实体为例进行了初步实验,表明该模型实用方便,且在复杂地学实体的度量、方位等空间关系研究方面亦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三维空间下不确定性对象拓扑关系是研究三维GIS中不确定性问题的基础。该文将二维平面直线不确定性的思想引入到三维空间,基于二维平面ε-带自旋转构建三维拓展包络体,表达不确定性三维线对象的置信区域。在对不确定性三维线对象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不确定性线-线对象各部分之间的交集程度提出了一种定量化分析方法;通过对交集程度的度量,将三维空间下不确定性线-线拓扑关系用这些度量组成的空间向量表达;结合9I模型确定的参考空间关系向量理论,逐一考察度量化空间关系向量与参考空间关系向量之间的相关度,提出三维空间下不确定性线-线对象之间拓扑关系的描述模型,通过定量化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拓扑关系进行判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可为不确定性问题的探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三维地学空间构模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2  
基于广义地理系统(地学系统)观点,结合3D GIS与3D GMS的应用需求,该文提出三维地学空间构模的4个目标层次,并对相应层次的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围绕三维地学空间构模领域中的地学空间目标认知、空间模型维数、空间模型适应性、二维屏幕上三维操纵、三维空间拓扑关系描述和三维空间模型更新6方面进行讨论,提出11个亟需回答的前沿问题。此外,还指出了8项亟需协作攻关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空间目标处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时态拓扑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经常交织在一起,形成时空拓扑关系,因此有必要在统一框架下研究时空拓扑关系.基于Allen对时态拓扑关系和Egenhofer对空间拓扑关系的研究,对时态拓扑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分别采用3×3的矩阵进行描述,将时空拓扑关系表示为3×6的矩阵,并描述了简单面/面之间的104种时空拓扑关系.在研究时态拓扑关系推理和空间拓扑关系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时空拓扑关系推理方法.该文提出的时空拓扑关系描述和推理方法对于拓展时空拓扑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模糊区域拓扑关系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拓扑关系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要素之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是进行绝大多数空间查询和分析的基础。非模糊空间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在一般拓扑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已有相关的模型和描述,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建立模糊空间要素这间的拓扑关系是建立模糊要素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该文在模糊扑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区域的定义,建立了用于分析模糊区域之间拓扑关系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4*4-intersection模型拓扑关系矩阵,并分析了不同拓扑关系矩阵对于非模糊区域之间、模糊区域之间建立拓扑关系的区别和联系,最后采和不同公式对模糊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关系和空间推理理论,结合MGIS领域的需求建立巷道三维拓扑网络模型,研究巷道三维空间关系推理的算法及业务逻辑实现;开发巷道三维拓扑自动生成系统,实现了巷道空间与属性数据管理、三维拓扑自动处理、多尺度成果输出及基于三维拓扑的路径查询,为基于巷道的通风、运输、避灾、多尺度变换等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该文阐述为了实现在GIS中描述自然界里带有模糊不确定性的地理目标 ,扩充GIS的模糊查询功能 ,首先基于集合论思想探讨了确定性地理目标的代数解析表达与其拓扑表达 ,指出了确定性点、线、面之间拓扑表达的构成机理 ;然后 ,基于场模型建立了模糊地理目标的空间表达 ,分析了模糊地理目标的位置不确定性 ,进而建立了模糊地理目标的拓扑表达模型 ,即点集拓扑内部、边界和外部。分析表明 ,公认的Egenhofer模型是该文模型在地理目标不带有误差或不确定性情况下的特例。最后 ,与Clementini(1996 )提出的模型做了比较分析 ,表明了该文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场模型拓扑表达GIS中的地理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为了实现在GIS中描述自然界里带有模糊不确定性的地理目标,扩充GIS的模糊查询功能,首先基于集合论思想探讨了确定性地理目标的代数解析表达与其拓扑表达,指出了确定性点、线、面之间拓扑表达的构成机理;然后,基于场模型建立了模糊地理目标的空间表达,分析了模糊地理目标的位置不确定性,进而建立了模糊地理目标的拓扑表达模型,即点集拓扑内部、边界和外部。分析表明,公认的Egenhofer模型是该文模型在地理目标不带有误差或不确定性情况下的特例。最后,与Clementini(1996)提出的模型做了比较分析,表明了该文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粗糙集的基本概念上,基于上、下近似集定义了二维离散空间中的粗糙区域和粗糙模型,用粗糙模型描述二维离散空间中的模糊地理对象,并给出了粗糙区域的3种类型:确定—确定类型、确定—模糊类型、模糊—模糊类型。在离散空间的空间连接计算理论RCC-D-5的基础上,定义了模糊地理对象拓扑关系之间的拓扑约束关系,并依据概念临近推演和拓扑约束关系,研究得出二维离散空间中简单模糊地理对象之间的73种全拓扑关系,并基于4×4相交包含矩阵进行了描述,使得复杂的拓扑关系在计算机中描述和表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多尺度地理空间点群目标相似关系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尺度地理空间点群目标相似关系的计算问题.基于4类点群信息,将点群目标包含的信息重新分成统计信息、专题信息、拓扑信息、几何信息和度量信息,这5类信息是影响点群相似性程度的主要因子.根据这5类信息描述参数的特点,给出了各个因子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建立了多尺度地理空间点群目标相似关系的计算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地图综合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