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滇中地区昆阳群中的刺穿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滇中中元古界昆阳群地层中出现大小不等的200多个刺穿构造,它们由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或其一部分组成。由两条不同性质断裂挟持的(下盘为逆断裂,上盘为正断裂)老地层组成的构造岩片,斜冲于新地层之中,形成刺穿构造。它们是区域内逆冲推覆断裂同期及后期活动产物,其脆性变形部分是逆冲推覆断裂及派生次级逆冲推覆断裂的特殊前峰,即楔形前峰;而塑性部分是逆冲推覆断裂形成过程中,由岩石破碎-受拉张、垮塌-受压应力、地下水参与下塑变,并沿断裂流变侵位固结的产物,称之为因民角砾岩。刺穿构造组构复杂,可分成复式向斜型、复式背斜型、叠瓦型、半边背斜型及因民角砾岩型等。区域上刺穿构造组合成单冲式和双冲式。刺穿构造内铜矿体为改造富集型的脉状铜矿体,形态复杂多为盲矿体。它们受刺穿构造内与边界断裂平行的断裂系和有利地层(因民组三段、落雪组一、二段)、岩性(不纯白云岩)双重控制。此类型矿床在云南铜矿中占有较大比例,有大型矿床1个、中型4个、小型27个及众多矿点。探明储量超过130万吨,且都为富矿。  相似文献   

2.
禄丰—武定地区是昆阳裂谷带内四大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其中铜矿床主要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落雪组及落雪组与鹅头厂组过渡部位。矿床类型可分为稀矿山式、落雪式和桃园式矿床,这些矿床均为海相火山喷发沉积改造矿床。根据地、物、化、遥及科研成果资料显示,可将该地区划分出四个具有找矿前景的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3.
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第二段(Pt2l2)砂泥质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及鹅头厂组(Pt2e)底部的炭质板岩中,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蚀变多因素控制,其中地层、岩性的控矿尤为明显,属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1矿床地质特征凤山铜矿床位于昆阳裂谷中段近SN向的易门裂陷盆地西侧,绿汁江深断裂东侧。矿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绿汁江组(Pt2lz),为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建造。受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影响,矿床严格受刺穿构造控制(如:21#矿体、10#矿体,59#矿体),59#矿体受南部刺穿体控制,F10断裂走向NW,倾向SW,倾角陡,控制了该刺穿体  相似文献   

5.
易门狮子山铜矿为沉积-改造型铜矿。受地层、岩性和构造的控制,层状矿体产于狮子山倒转背斜北西翼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白云岩中,柱状矿体分布于褶皱转折端落雪组白云中,成矿条件优越,深部有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波司甸铜矿的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Pt_2l)硅质白云岩、砂质白云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控制,属沉积-变质型矿床。矿区内铜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含矿层位落雪组(Pt_2l)分布广泛,并且已发现了一定规模的铜矿化体,显示了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云南峨山县大黑山铜矿的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Pt_2y)硅质白云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体产状与围岩层理产状平行。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控制,属沉积-变质型矿床。矿区构造简单,含矿层位稳定分布较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易门三家厂铜矿床是昆阳裂谷易门裂陷盆地中与刺穿构造有关的强改造—深源叠加型矿床(韩润生等,1999)。铜矿品位较高,矿床规模大,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等,三家厂凤山铜矿床59号矿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59号矿体的就位特点、展布特征与刺穿体、F39和F10断裂及NE向断裂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因此,查明矿体、刺穿体、成矿断裂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滇中昆阳群刺穿构造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伟  钟维敷  田敏 《云南地质》2002,21(3):230-249
从昆阳群内刺穿构造时、究分布特征出发,详细研究刺穿体边界特征及其性质,体内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和变质变形特点。分析地质高孔隙流体作用在刺穿构造发生和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地层高孔隙流体压力的波动和局部作用是导致刺穿的重要因素,逆冲推覆断裂作用应是继因民组地层岩石水力破裂、破裂作用之后所发生。昆阳群刺穿构造经历了本区地壳岩石圈由拉张体制下的张性破裂、断裂(刺穿)过程向挤压体制下的缩短、增厚过程的转化演化。最后,建立了刺穿构造形成的构造物理过程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陈友春 《云南地质》1998,17(1):113-118
易门铜矿区三家厂矿床菜园河矿段新区矿体与构造关系陈友春(易门矿务局三家厂分矿)1矿区地层中元古界昆阳群(Pt2):绿汁江组(Ptlz)青灰色厚层状白云岩,中部夹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及板岩。岩石含大量砂屑和碳酸盐岩屑,含2—4层叠层石灰岩,下部常见红色白云...  相似文献   

11.
<正>迤纳厂铁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属中元古代昆阳裂谷环境(杨耀民等,2004)。赋矿地层为东川群因民组上部变质碎屑岩和落雪组白云岩(丁俊等,2012),受EW及近SN向断裂、EW向倾伏复式褶皱构造控制。该矿床成因类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海相火山沉积-变质改造、热液交代、喷流-沉积型矿床(杨时蕙,1983;杨光炽,1986;夏侯荣福等,1993;杨耀民等,2004);2  相似文献   

12.
张学诚  马丽华 《云南地质》1994,13(2):139-148
东川稀矿山铜(铁)矿产于昆阳群因民组地层中,是一富铜矿床,具中型规模以上的远景。这一矿床一直被认为是沉积—变质成因,铜矿化形成于铁矿以后的热液期。笔者等近年来发现该矿床以喷流一热水沉积岩为容矿岩,受火山洼地控制,与因民期火山活动有关,具典型的喷流作用所形成的“喷气孔”矿石构造和稀土元素模式。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类型及组构、同位素组成等方面来阐述该矿床应该是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3.
武定“迤纳厂组”的层位归属及其滑覆—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迤纳厂组”为1954年由西南地质局五二七队评价迤纳厂铁矿时命名,1973年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将“迤纳厂组”置于昆阳群美党组之上,因民组之下,并认为因民组不整合于“迤纳厂组”之上;省地质科研所1976年对该区地层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含矿地层是因民组、落雪组由断裂夹持“刺穿”于大龙口组之中。1979年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提交该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仍然保留“迤纳厂组”这一层位。  相似文献   

14.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地层特征及与因民组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东川矿区落因背斜轴部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之下发现一套浅变质的海相钠质火山-沉积岩系(暂名“小溜口组”),用Sm-Nd法测得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2324Ma。从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特征看,它和中元古界昆阳群差异明显。“小溜口组”与上覆因民组之间多数为不整合接触,仅在落雪人民凹2800坑道见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15.
张兴林 《云南地质》2013,(4):412-416
波司甸铜矿床是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中的典型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铜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研究,对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的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薛步高 《云南地质》1998,17(1):100-112
昆阳群绿汁江组狮山段是否存在,涉及昆阳群中除了因民—落雪组紫色层—含铜层之外,是否还存在另一套紫色层—含铜层的问题。笔者1987年曾以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解体并废弃狮山段的结论。现在,又以岩石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再次论证昆阳群只有因民—落雪组一套含铜层,对扩大易门-元江西矿带的二轮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狮凤山铜矿是我国重点铜矿山之一,包含2个矿段:狮山矿段和凤山矿段.凤山矿床产于刺穿构造外侧,是受构造控制的后期叠加改造富化的矿床.含矿地层是绿汁江组上部地层,富矿部位刺穿体周围为灰白色碎裂白云岩.矿体形态产状与刺穿构造密切相关,沿构造所派生的断裂、裂隙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刺穿构造内部角砾岩和火山岩岩脉占的比例不大,矿山开采处于至刺穿构造的中部平面.  相似文献   

18.
吴礼锟 《云南地质》1989,8(2):154-163
易门铜矿是我省大型铜矿山之一。大量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所积累的资料表明,矿床不仅有一定的地层层位,与一定的岩性(岩相)有关,而且受控于一定的构造,对控矿构造可归纳为几种类型。一、概况易门铜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元古界昆阳群。铜矿床主要赋存于落雪组铜厂段和绿汁江  相似文献   

19.
易门凤山铜矿床是昆阳元古宙裂谷铜矿带易门式铜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明显受刺穿体构造控制,铜矿体赋存于昆阳群绿汁江组硅化碎裂白云岩中。根据刺穿体的宏观分布特征、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剖析了控矿型刺穿体和非控矿型刺穿体两种类型:控矿型刺穿体岩石成份复杂,构造变形强,角砾状构造发育,Mg O含量变化大(3.18%~15.64%),Fe O/Fe2O3值变化范围大(0.43~28.50),其形成机制与深部火山隐爆作用和强烈构造作用有关;而非控矿型刺穿体岩石成份简单,内部构造变形弱,角砾状构造不显著,Mg O含量低(1.90%~3.77%),Fe O/Fe2O3值也低(0.14~0.56),其形成机制主要与强烈构造作用有关。建立了控矿与非控矿型两类刺穿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识别标志。该标志对该类矿床的找矿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辣椒铁铜矿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第上段(Pt2y3)白云质板岩及白云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近一致,层控特征明显。该铁铜矿可能为火山喷流-同生沉积-热液交代等多成因叠加形成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