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陆如华 《气象》1992,18(10):45-48
引言 T_(42)系统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数值预报产品分发(简称产品分发)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把T_(42)系统的分析和预报产品,通过现有的气象通信系统传递到全国各区域气象中心及其它用户。数值预报产品的信息量很大而各地的通信能力差异悬殊。为此,在分发T_(42)系统产品之前,必须制定一个既能满足不同地区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要求,又能适合我国现有的通信  相似文献   

2.
气象传真工作是一项新业务,它是形成预报业务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传真通信可以逐步改变目前各级台站重复劳动以及预报依据不足的落后现状,使县站预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由定性预报发展到定量预报的预报业务新体系,从而达到提高预报服务质量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气象传真工作呢?通过对宝鸡,咸阳、渭南三地(市)区六个县站气象传真工作的检查,使我们进一步认  相似文献   

3.
1.引言1979年8月1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向成员国用户发布它的第一个业务预报。为能做到这一点,必须研制适用于中期天气预报的数值模式,为每天做预报要收集和处理资料,并且制定把分析和预报结果分发给成员国的计划。现已把预报程序、业务工作中收集和处理输入资料程序以及从数值模式输出资料程序合并为一个完整的自动运行程序。这套程序就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气象业务系统,内部用字头语“EMOS”称呼。2.业务系统的基本结构从原则上讲,所有气象中心业务预报系统制作数值预报的总体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详细  相似文献   

4.
气象通信系统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 《气象》2010,36(7):56-61
气象通信系统是支撑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平台。在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到网络通信和数据广播的发展后,我国气象通信系统已成为由国际气象通信系统、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组成,覆盖各级气象部门及部门外相关业务和科研用户,具备全球及国内各类观测资料和预报预测产品收集、分发、交换控制及传输监视能力的数据传输平台。作者回顾了气象通信发展历程,分析了气象通信系统的技术和业务现状,对气象通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预警传真分发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包括互联网和局域网)的传真文件处理应用系统,全部过程都在网络和电脑上面操作.利用浏览器来发送、接收和处理传真文件.  相似文献   

6.
匡本贺 《气象》1989,15(9):32-35
一、前言 华中暴雨数值预报准业务化系统是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细网格降水数值预报模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改进及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实时业务预报系统。该系统由原始资料的预处理、客观分析与模式计算,以及包括产器输出、效果检验和产品分发使用的资料后处理三个  相似文献   

7.
张驯良 《气象》1979,5(5):37-38
美国天气局于1972年制定了全国业务和服务自动化(Automation of Field Operation andService)计划,简称“阿弗斯(AFOS)”计划。根据这个计划的要求,将使用最新的资料处理和通信技术,使天气局系统的日常业务工作自动化,使预报和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改进。计划建成216个“阿弗斯”系统,预计要花6—8年时间,总造价4千万美元,每个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投入日常气象业务的各类数值形势预告图逐渐增多。如阿应用这些图表,将数值预报的产品与预报员经验及本地的最新实况资料及气候特点结合起来做出本地的具体要素预报,实现由经验的定性预报转变为客观的定量预报,是目前预报改革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真图及天气实况图的0,1化数据处理,将多个预报因子与天气实况因子相结合,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作三、四月第一时段(20时—08时)短期晴雨预报,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探索。  相似文献   

9.
李新硕 《广东气象》2002,(Z2):43-44
“深圳市气象台气象信息查询及分发系统”是市政府立项投资项目《深圳市暴雨、台风预警系统》的子项目 ,系统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气象服务社会的宗旨。设计上特别强调对气象信息的自动生成和主动分发服务功能。它是一套自动化的信息合成和传递系统 ,负责将气象信息按一定规范 ,合成为各种针对不同用户的传真文档和语音 ,自动地发送到用户的传真或电话上 ;同时利用这些数据全天候不知疲倦地为市民提供查询、信箱和传真恢复等服务。1 系统结构  自动分发系统由模板维护、填报、自动编辑、查询、分发和系统管理六大部分组成 ,共 1 3个模块。模…  相似文献   

10.
全省瞩目的县级气象信息远程终端全部建成,标志着我省气象业务现代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建成的43个县级终端中,以无线为主的37个站通信速率为2400BPS,部分市局采用公共分组交换网方式,4个站通信递率达9600BPS。该系统可将实时卫星云图、传真图、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信息及时传输至县站,使县站的预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为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1.
WIS-WMO未来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气象软科学》2007,(4):143-150
WIS(WMO In formation System,WMO信息系统)是WMO的下一代信息系统,是WMO建立的一个通用、综合的、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用于支撑WMO各项计划及其相关中心、国际组织和计划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而WMO传统的气象水文资料通信系统一GTS(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全球电信系统)通过点对点链路和多点链路将各国气象电信中心互连起来构成一个集成通信网络,它作为实时和关键业务资料和产品分发和交换的核心通信网络,并作为WIS的基本通信网络,将继续发展和改进,对WIS的实施做出有力贡献。在GTS的支撑之下,未来WIS提供的服务内容更多,服务手段和方式更丰富。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国家气象局(NWS)提出了改进国家天气观测和预报系统的重要计划。这些现代化计划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下一代天气雷达(NEXRAD)——一种新型多普勒雷达;先进的天气交互处理系统(AWIPS)——一种现代化数据处理和通信  相似文献   

13.
韶关市气象台业务自动化建设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在气象部门的及时应用,韶关市气象台的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预报业务的实际和需要,建立了多个业务自动化系统,使日常预报业务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应用各种气象信息,为提高预报水平,更加及时有效的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航空气象机构的组织概况日本的航空气象工作由气象厅直接领导,各级航空气象机构是气象厅组织系统的一部分,没有独立的航空气象业务系统。在东京管区气象台之下设有一个航空地方气象台,作为航空气象业务的中枢。另有9个航空气象站,53个机场分站和82个为航空提供天气实况的气象通报站。这些部门分别隶属于各管区气象台、地方气象台和气象站领导。航空气象业务工作的全盘计划由总务部的航空气象课制定,航空天气预报和通信业务由预报部负责,气象仪器、观测技术和气候资料整编由观测部负责,有关航空气象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由气象研究所负责。  相似文献   

15.
梁碧玲  何宇华 《广西气象》2005,26(A01):122-124
新一代预警传真分发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包括互联网和局域网)的传真文件处理应用系统,全部过程都在网络和电脑上面操作,利用浏览器来发送、接收和处理传真文件。  相似文献   

16.
正华云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公司")主营业务以气象业务软件产品研发、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气象信息增值服务为三大线。ü气象业务软件产品研发华信公司的软件业务为3+2模式,以气象大数据平台、气象通信平台和监控平台为依托,在这三个基础平台之上构建两类业务系统,预报类(包括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业务系统和数据可视化共享业务系统(包括气象业务内网系统和气象一体化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7.
王达文  王述舜  班显秀  刘广雪 《气象》1987,13(11):31-32
MOS作为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的一种方法,已被广大气象台站用于中、短期预报业务。目前,辽宁省MOS预报使用的数值预报模式资料主要是:(1)欧洲中心的中期数值预报资料,它可以直接从气象电报中得到格点值;(2)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提供的图形资料。过去实时的中、短期MOS预报业务流程是先从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格点报中选择出MOS方程所需资料,通过手工置入机器;对日本传真图,则是逐张由人工读取网格点数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的杭州市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是获得和传递准确的气象信息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对实时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发,建立杭州市气象实时资料库,为气象业务提供各类实时资料。同时,也为气象业务由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操作,使气象业务工作向微机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实时气象信息接收的手段有:依靠微机通信网的有线接收、无线接收和通过微机局域网收集的杭州市探空和地面实时观测资料及市气象台制作的各类情报预报服务信息。因此,杭州市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收集的气象信息数量大、种类多、时效高、满足了气象业务  相似文献   

19.
四、主要业务活动在第2.1节中我已谈到了气象局观测资料的收集、全球通信、制作全球范围预报的计算机模式等方面的主要业务活动。在这一部分我将谈谈这些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1.观测和仪器设备不仅全球模式需要全球资料,而且有限区域预报模式的边界条件的建立也需要(如英国区域内)。因此,全球资料的收集和交换系统对于任何预报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有必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以旅游气象观测网为基础,基于短时临近预报系统(INCA系统)、云海景观预报技术、雷电监测预警技术、旅游气象条件综合评级等,开发了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实现了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的高效加工制作和快速分发传递.目前,系统已在黄山景区、九华山景区投入业务运行,为当地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