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报告,1982年世界重要(significant)地震为56次,比1981年的51次有所增加。而且1982年美国的有感地震数字比1981年增加了33次。但是1982年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数反而比上一年减少了三分之一。所谓重要地震是指那些里氏6.5级或6.5级以上的地震,或震级虽较小、但造成伤亡或严重破坏的地震。所谓有感地震是指据报道人们感觉到的非重要地震。以上情况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收集了全世界3000个地震台的资料汇编而成的。1982年美国仅发生过一次重要地震(1月25日)。这是没有发生过重要地震的1974年以来的最低数字。1982年的这次地震震级为6.5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全国地震情报中心发表了一个既是坏消息又是好消息的关于1983年的地震情况报告。坏消息是指1983年全球发生的重要地震比1980年以来任何一年都要多;好消息是指1983年死于地震的只有2,322人,比1982年死亡的3,338人几乎少了1/3,还不到1981年死亡人数的一半。“重要”(“significant”)地震的定义是,震级为6.5或更大,或震级较小而造成伤亡或相当大损害的地震。1983年全球共发生了这类  相似文献   

3.
据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科罗拉多州戈尔登1982年1月26日和27日电综合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说,1981年全世界发生的“重要”(si-gnificant)地震的次数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前一年有明显的减少,1981年全世界发生里氏6.5级或6.5级以上的重要地震从1980年的71次减少到50次;地震的死亡人数为5,239人,其中4,500人死于伊朗的两次地震。以往的年平均死亡人数为10,000人。专家们把测到的里氏6.5级或更大的地震,或震级较小些,但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4.
1991年10月20日印度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发震时间:1991年10月20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53分(GMT,10月19日21时23分)。震级:印度地震部门测定为里氏6.1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为7.1级。震中:位于北方邦西部的阿尔莫拉山区。震灾最严重的地区是乌塔尔卡希——与中国西藏自治区相接的印度边界地区。这是该地区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地震持续了55秒,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印度勒克瑙10月26日报道,该震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丘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地震震级的测定过程,分析比较了我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面波震级MS,以及国内外不同机构测定的该地震的矩震级MW. 结果表明, 不同的机构在测定面波震级时,由于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 所使用的计算震级的公式也有所不同, 导致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别. 我国对该地震的速报结果是MS=8.1, 在正式编辑出版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给出的测定结果是MS=8.2;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结果是MS=8.0. 地震发生后不久,哈佛大学(Harvard)、NEIC、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RI)、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APCEA)、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利用全球地震台网、 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或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资料得出的矩震级MW分别是7.8(Harvard), 7.7(NEIC), 7.7(ERI), 7.6(APCEA),7.5(IGCEA),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平均为MW=7.7. 鉴于矩震级是一个描述地震绝对大小的力学量,与传统的震级标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国际地震学界推荐矩震级作为优先使用的震级. 本文分析表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级(矩震级)为MW=7.7, 其面波震级MS=8.0, 是一次面波震级未饱和的地震.   相似文献   

6.
关于1980年度上半年全世界6级以上及重要地震的综合汇编一览表,其中包括52个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源深度、震级或烈度等震源参数,以及破坏及伤亡情况,并分别注明了测定机构和资料来源,在表前附了英文缩写字母所代表的有关专业单位以及有关期刊杂志和通讯社。在此一览表之前还编译报道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关于1980年全世界地震活动及伤亡情况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1 2006年项目概述 200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为地震灾害研究项目的预算申请了51 337 000美元.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项目(EHP)将提供科研信息和必备的相关知识, 用于减少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海啸、山体滑坡和沙土液化所导致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 项目内容包括: 及时报告震中位置、震级及其可能的破坏; 区域和国家对地震的灾害评估; 增加对地震的成因和地震影响的认识, 提升地震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回归的方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地震台网1983——2001年的观测资料, 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进行了比较. 从正交回归得到的结果看,IGCEA测定的体波震级mb与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mb不存在系统差. 如果以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为基准, 对于3.5~4.5级之间的地震,IGCEA测定的震级比NEIC测定的震级偏高0.2~0.1级;对于5.0~5.5级之间的地震,IGCEA与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没有偏差;对于6.0级以上的地震,IGCEA比NEIC偏低小于0.2级. 而IGCEA测定的体波震级与国际数据中心(IDC)测定的体波震级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回归方法, 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USGS/NEIC)1983——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这两个机构测定的面波震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得到了中国地震台网与美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之间的关系式. 结果表明,由于使用的震级计算公式和观测仪器不同,IGCEA测定的面波震级总体上要比NEIC测定的结果偏高0.2级;对于3.5~4.5级的地震,IGCEA测定的震级比NEIC测定的震级偏高0.3级;对于5.0~6.5级的地震,IGCEA偏高0.2级;对于7.0级以上的地震,IGCEA偏高小于0.1级.   相似文献   

10.
当一次地震袭击加州南部时,地震部门通常需要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准确定出其震中,并给出初步的震级。这样救援机构,拥有易损的传送设备的公用事业公司及新闻媒介都只好等待。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去年,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研制的一种新系统使科学家们能在5分钟内准确地测定出地震的位置。震级通常在13分钟内给出。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豪克森(EgillHauksson)说,由于最近的调整,预计下一次大震的震级或强度可在2—4分钟内测出。  相似文献   

11.
专家们说,星期三晚上(1987年6月10日)一次地震隆隆作响,从东海岸到密西西比河,穿过了16个州。该地震表明即使中强地震也能比发生在西部地区的类似地震造成的破坏大得多。该震震中位于伊利诺伊州南部,震级为里氏5级。按西海岸标准,它是一次不大的地震,但却引起远至加拿大的注意。据主管帕萨迪纳美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办公室的科学家希顿(Thomas Heaton)的看法,该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测定及其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全球主要地震机构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参数的速报和修订情况,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通过对比198个全球地震台站测定的面波震级和面波周期,得出如下结论:测定面波震级偏大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的东北方向,测定面波震级偏小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的西南和东南方向,面波周期偏小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北方向。由于此次地震破裂方向是以北东向单侧破裂为主,且地震多普勒效应导致震中东北方向振动加强,因此该方向上的面波震级偏大,地震烈度衰减慢;而震中西南方向的振动减弱,此方向面波震级偏小,地震烈度衰减快。从而造成地震烈度沿中央断裂带的北东方向衰减慢,而南西方向衰减快的特征分布。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2日湖南东江水库截流蓄水,10个月后发生水库诱发地震。蓄水初期,地震活动频度与库水位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1993年至今,地震活动的频度与库水位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已逐步消失。诱发地震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受水体、构造、岩性的控制。依据地震构造背景、水库规模、水库蓄水后诱发最大震级的最大概率时间等预测东江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不会大于4.99级.1991年发生的3.2级地震应为最大震级的概率是80%。今后仍可能发生3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0月下旬,研究人员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中部地区开始了一项计划,以帮助更准确地评估地震危险性。为了更多地了解新马德里地震带,美国地质调查局、孟非斯州立大学、诺克斯维尔田纳西大学、拉蒙特一多赫蒂地质观象台以及怀俄明大学的科学家们将进行为期两周的地震调查研究。地震折射/反射研究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其它机构试图确定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震史和未来大地震的发生概率所进行的一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79年第11卷2期刊登了《美国地质调查局从事地震学研究的第一次尝试》一文,译载如下:1884年,在美国东部发生了两次震级小但有感面积大的地震,这两次地震使得研究性《科学》杂志的一位编辑,在10月3日出版的刊物中提出成立"地震俱乐部"的建议。它的目的在于使'物理一地理学(Physieal一geogra-Phy)这一分支"的观测者和  相似文献   

16.
据美联社华盛顿1980年1月29日电和美《地质时代》1980年4月号《美国1979年地震增加》一文的综合报道,据美国地质调查局1月28日报称,1979年世界各地的地震所造成的死亡损失是1971年以来八年内最低的。1979年全世界的重要地震活动下降。1979年全世界死亡损失为1479人,大大地低于长期年平均死亡10,000人的数字。那些里氏6.5级的地震或者造成死亡或较大破坏的“重要”(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7.
1988年8月20日在印度-尼泊尔边界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这是喜马拉雅山脉地区5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给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现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概况汇编如下:1.震源参数(1)发震时间 1988年8月20日 GMT时间23时09分,当地时间21日4时39分,北京夏令时8时08分。(2)震中位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为26.775N、86.609E;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在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地区,26.4N、86.5E;印度地震部门测定在加德满都东南170公里处的乌代普尔。(3)震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为  相似文献   

18.
收集整理大同台在震级新国标实施以来的304个地震事件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出宽频带体波震级m_(B(BB))、短周期体波震级m_b和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将其分别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震级,及旧震级标准下的震级测定结果进行差值对比分析,对差值结果进行正态分布法检验,通过震级偏差对震级新国标在大同台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m_(B(BB))震级偏差非常小,几乎与发布震级相等;新旧m_b震级基本一致,与发布震级偏差均较大,为-0.5左右;M_(S(BB))震级的平均偏差为0.2左右,M_(S(BB))震级与旧M_S震级基本一致,但M_(S(BB))震级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韩光洁  孙丽  杨志高 《中国地震》2023,39(3):680-688
利用远场台阵反投影技术可以较少地依赖先验经验,于震后快速获得震源破裂过程时空分布特征,并据此估算矩震级。本文使用美国阿拉斯加宽频带台阵记录到的远场直达P波数据,基于反投影方法,对2023年9月9日摩洛哥MW6.9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震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震破裂走向以NE-SW向为主,地震能量在10~20s集中在震中距10km范围内释放,与震源机制解和震中区亚特拉斯山脉走向基本一致。震源破裂持续时间结合在全球分布均匀的GSN台网记录到的P波最大位移数据,在震后约15min即可快速估算出本次地震矩震级为MW7.0,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震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W6.7 (MS7.0)地震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W6.7(MS7.0)地震发生后,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发布了地震速报参数. 该文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97个台站的资料对地震速报参数进行了修订, 得出: 四川芦山MW6.7地震的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8时2分47.5秒(世界时间0时2分47.5秒), 震中位置为30.30°N、 102.99°E, 震源深度17 km. 该地震的面波震级为MS7.0, 短周期体波震级为mb6.0, 中长周期体波震级为mB7.0; 利用波形反演的方法计算了震源机制解, 得到的最佳双力偶解的参数分别为节面Ⅰ: 走向17°/倾角48°/滑动角80°; 节面Ⅱ: 走向212°/倾角43°/滑动角101°, 矩震级为MW6.7.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本次地震为面波震级MS7.0, 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发布为矩震级MW6.6. 为了消除这种差别, 建议我国也应将矩震级作为对外发布的首选震级, 使震级的发布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