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打鼓岭地区的地质背景调查,研究该区域的地层含矿特性、分析黑色岩系及其元素富集特性,从而为钒矿的成因提供了地质科学基础,为该地区寻找钒矿资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旺村坑金矿位于广东省广宁县,本文拟通过化对该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来阐述旺村坑地区的成矿规律。该区地球化学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具外、中、内浓集分带,组合元素有Au、As、Bi、Co、Ni,其中金元素异常与砷元素异常套合。旺村坑金矿位于粤桂隆起的南东段,吴川―四会断裂带的北西侧,区内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发育一系列的断裂,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拜尔斯半岛位于南极利文斯顿岛最西部,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无冰区。对采自拜尔斯半岛的一根长55 cm的企鹅粪土沉积柱P1进行了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沉积物C/N、有机质来源和δ15N的分析,发现P1沉积剖面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企鹅粪。利用富集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该沉积剖面中P、F、Cu、Hg、As、S六种元素具有共同的来源,与企鹅粪的输入密切相关,并且这些元素与TOC和δ15N显著正相关,说明沉积剖面中这些元素含量主要受控于企鹅粪的输入程度。通过与长城站区阿德雷岛、东南极戴维斯站加德纳岛企鹅粪土沉积物的标型元素特征比较,发现上述三个地区的标型元素组合大体上一致,反映了整个南极地区企鹅粪土沉积物生物标型元素组合的共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恢复该地区的企鹅种群数量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包头市表层土壤多元素分布特征及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按4个/km2采集土壤样品,然后均匀混合形成一个组合的分析测试方式,在包头市研究区内共采集了884个土壤样品,组成了221个分析测试样品.分别用ICP-MS、XRF、GF-AAS和AFS法测定了土壤中34个元素的含量.通过对表层土壤多种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1)该地区表层土壤富含Ca、Mg等碱土元素.(2)贫...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额济纳旗基东地区位于北山成矿带,区内广泛发育黑云母花岗岩体。该文通过全区1∶5万化探工作,分析综合化探异常的信息,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7种异常元素分为金、铜两大类化探元素组合,认为华力西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体具有很好的找铜矿和金矿的前景,其异常元素对找矿有积极的指示意义,针对该套岩体有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物源是风沙研究的主要内容。雅鲁藏布江中游风沙区是西藏自治区的主要沙丘分布区和受风沙灾害影响的主要区域。但目前对该地区沙尘物源的研究甚少,从而限制了我们对该地区风沙地貌形成演化过程、防沙治沙工程合理布局和沙尘暴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沉积物理化性质是沉积物物源判别的主要证据。为此,收集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岸、河漫滩、河漫滩沙丘、林地和山麓沙丘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粒度、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3 μm)分析,对该地区沙尘物源进行判别。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沙丘沉积物以>63 μm沙为主(>91%),而河岸和河漫滩粉沙和黏土含量与沙的含量几乎相同。(2)不同地表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相似。SiO2含量最大,MgO含量最小;Fe2O3在河岸、河漫滩和林地富集,而在沙丘亏损,其他元素均为亏损。(3)不同地表微量元素差异较大,Ti、Sr和Ba总体为亏损,其他元素为富集。(4)不同地表沉积物的元素比值和风化过程相似,说明了研究区地表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河岸和河漫滩具有形成风沙灾害的物质条件,是风沙灾害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叙述了新疆哈密沙泉子南部大水西地区钒矿的矿床类型、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构造,对比其他相关矿床的成因,探讨其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为该地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新疆哈密大水西地区钒矿位于下寒武统西大山组,属于黑色岩系层控—改造型矿床。该研究区钒矿具海相沉积成因的特点,经历了较复杂成矿期后的变质改造富集作用和后期次生氧化改造。沉积成岩阶段是本区钒矿床形成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生物作用对钒的初始富集起了重要作用。钒元素在地壳中呈分散状态存在,在水体中容易被许多生物吸收而浓集后期的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使矿源层中钒元素活化、萃取和再富集,并使其最终形成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8.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代污染源及其指示植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78°55′N,11°56′E)煤矿开采区水平剖面12个点位上的三种苔原植物Dicranumangustum(苔藓类植物)、Puccinelliaphryganodes(穗状植物)和Salixpolaris(管状植物)及土壤中10种重金属(Hg、Pb、Cd、Cu、Zn、Ni、Fe、Mn、As、Se)及S、TOC的含量。结果显示采矿过程中煤层的暴露是本地区的Hg、Cd、S污染的主要来源。三种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苔原植物中苔藓植物Dicranumangustum对重金属元素具有最大的富集能力,位于矿区的Dicranumangustu体内污染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非矿区部分,这也说明该水平剖面上的元素污染是由当地煤矿开采导致的。同时发现,Dicranumangustum体内元素积累和土壤中元素浓度之间沿水平剖面的变化趋势较一致,能较好地反映本地区的污染状况,可以作为污染监测和指示植物。从全球区域对比来看,北极新奥尔松苔藓体内污染水平显著低于邻近的北欧等工业区,但却是北极地区Hg、Cd和S污染最严重地区,同时也比南极地区高。  相似文献   

9.
萨拉乌苏河地区第四纪地层中的元素分布与古气候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萨拉乌苏河滴哨沟湾第四纪地层中的元素分布,认识该地区第四纪以来气候的变迁与沉积环境。文中指出滴哨沟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存在三个暖湿期和三个干冷期。风成沙和黄土是晚更新世以来相对干冷气候时期沉积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植物和表层土壤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元素含量、相关性、富集系数及污染指数等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和植物中的Ni、Li、As、Cs变异系数波动较大,且土壤中元素的区域性变化小于植物。植物中的Al、Fe、Mn元素丰度主要依赖于土壤元素丰度的高背景值,而对Ca、K、Cr、Ba元素具有较强的选择吸收能力,对重金属元素Cr、Cu、Zn、Cd、Pb富集能力很强。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Cu元素存在普遍污染,Cd和As均达到了轻度污染,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依列克德地区1∶5万土壤测量结果,矿区土壤异常面积较大,异常值较高,各元素异常套合程度高,浓集中心较明显,且具明显分带性.根据异常的元素组合特点和分布特征认为,该异常形成至少有两期以上热液活动,反映为:As、Sb、Ag、Pb等中低温元素,到Cu、Zn、Mo、等中高温元素组合特征.推测额尔古纳河组、满克头鄂博组、塔木兰沟组地层为多金属元素的富集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中酸性火山岩浆热液为元素的富集创造了条件.多金属元素的富集主要是构造和岩浆活动引起.地表绿泥绿帘石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蚀变强烈,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一级海岸阶地上的海蚀凹槽沉积剖面进行沉积岩相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的70-118 cm段显著受到了海鸟粪沉积的影响,为含贝壳的海鸟粪土沉积层。该段粪土沉积层中大多数元素的浓度随深度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其中TOC、TN、Se、Sr、CaO、Pb、As、Zn等元素含量在深度剖面上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垂向变化趋势。对粪土层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浓度剖面上具有较好协同关系的上述元素组合与海鸟粪有机质的输入密切相关,这些具有显著地球化学性质差异的元素共生组合是北极新奥尔松粪土沉积层的生物地球化学组合的标型特征,它们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鸟粪对沉积物的影响程度。海鸟粪土生物地球化学标型组合特征的识别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12-4 ka B.P.的海鸟生态系统和气候演化记录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寒冻化学风化作用下的元素地球化学性状,包括化学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元素的集散特征,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以及粒级对元素迁移的影响,粘土矿物对痕量元素的吸附作用等,得出不同地区风化壳的类型:长城站地区(西南极亚南极地区)形成碳酸盐层状风化壳;戴维斯站所在的维斯特福尔德丘陵区基岩上发育了弱风化碎屑的碳酸盐裂隙型风化壳;在凯西站地区,基岩的寒冻风化过程尚未进入最低风化度形成的碳酸钙壳阶段,而是完全处于风化最初始的碎屑型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李锋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7,9(4):61-65
利用地衣和苔藓化学分析资料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地衣和苔藓中化学元素的分配、相关性及其元素比值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地衣和苔藓促进了土壤与风化壳的发育,但受南极地区恶劣环境条件的限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极其微弱。地衣和苔藓植株体中Fe、Al、Mn等元素丰度主要依赖于土壤与风化壳元素丰度的高背景值。Ca、K、Cr等元素是地衣选择性吸收较强的元素,苔藓对Mg、Na、Zn等元素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锋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7,9(4):24-29
利用南极长城站地区西湖底沉积物的化学元素背景值,对西湖底沉积物元素的时序分布规律及其指示的环境意义作了较细致的研究。研究表明,湖底沉积物元素的时序变化规律与站区自然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尽管元素的时序变化滞后于自然环境的波动,但对研究长城站地区自然环境演变仍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是S元素的异常变化,可能揭示出长城站地区两次规模较大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了15种荒漠地区常见植物的样品,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其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组成荒漠地区植物的常量元素主要有Cl、S、P、Ca、Si、Al、K、Na和Mg,微量元素主要有Sr、Rb、Br、Zn、Cu、Ni、V、Ti、Ba、Mn 和Fe。不同种类植物中各元素的含量不同,体现了植物因遗传生理特性的不同而对环境元素选择吸收的特点。15种荒漠植物的常量元素组成的典型特征是富Ca、K贫Na,表明生境对各类植物化学成分含量的统一影响。属于同科的植物化学元素组成比较接近,说明植物元素化学成分可作为植物分类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可可西里盐湖及其沉积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盐湖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和遥感学的研究,发现该地区盐湖的水化学类型多数为硫酸镁亚型,个别为氯化物型,而没有碳酸盐型盐湖。盐湖水化学特征为矿化度高,pH值中性到偏弱酸性,密度在1.10 g/L左右;B-Li微量元素具有共生元素对属性,Sr-Ba、As-Hg等具反生元素对属性。盐湖中的锂、硼等物质很可能来自于与火山和断裂构造有关的地下热泉。沉积的盐类矿物主要为石盐、芒硝、无水芒硝,另有少量的水钙芒硝、白钠镁矾、方解石、石膏、菱镁矿等盐类矿物。依据现有数据和沉积剖面推测,可可西里最早的盐类沉积很可能达到60 ka左右。  相似文献   

18.
张强 《西部资源》2022,(1):10-12
本文根据研究区钙华的形态将钙华分为三类,根据已有钙华沉积机制研究,确定了研究区的钙华类型均为热成因钙华,钙华的堆积形态与热液通道的类型有关.因此钙华可以被认为是寻找硼酸盐矿床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钙华中还富集了锂、钾、铷、铯等元素,表明该地区热液流体对成矿盆地中相关元素富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寻找该类矿床有一定的指示...  相似文献   

19.
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较大,测试元素种类繁多。通过开展阿拉克湖——冬给措纳湖地区区域化探扫面,总结测区元素浓集特征,通过元素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测区内元素相关性和元素组合特征,为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古海蚀龛沉积的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发现有大量古海蚀龛 ,龛内保存有完整沉积剖面 ,通过对其中一个沉积剖面的粒度特征及元素组成的分析 ,确认该剖面是后期的湖相沉积 ,并据此恢复了距今 460 0年以来该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 ,距今 40 0 0— 30 0 0年长城站区地表岩石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烈 ,处于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 ,这与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等古环境记录载体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证明古海蚀龛沉积可以作为研究南极无冰区和冰缘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的一种新的地质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