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河铅锌矿床主要产于北西西向的构造裂隙中,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严格受构造的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该矿床处于得尔布干成矿带的北段,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铅同位素数据指示成矿金属来自地幔和地壳,硫同位素δ34SCDT在+1.6‰~+6.2‰之间,具有幔源岩浆热液来源的特征。成矿热液的主体是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为主。  相似文献   

2.
海陆相蒸发岩硫同位素值变化和地球化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硫同位素作为一种稳定的同位素,几乎遍布各种自然环境,出现于地质上所能跨越的所有温度范围。自然界中,不同环境下δ~(34)S值的差别可达180‰。研究表明,蒸发沉积硫酸盐的δ~(34)S值可以代表相应水体的δ~(34)S值,通过研究蒸发岩中的δ34S值,结合其它指标,可判断沉积环境,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成矿作用过程,为重建古地理古环境提供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硫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分析了陆相盆地蒸发咸化过程中水体δ~(34)S值的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了部分海陆相盆地硫酸盐δ~(34)S值特征,并指出对陆相盆地,不同类型的水体中δ~(34)S值变化趋势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阐述广东省韶关市梅子冲的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在分析矿体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矽卡型银铅锌矿床,往深部,矿体有增厚変富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17个科、41个属的53种荒漠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的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在-7.77‰~-30.10‰之间变化,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较广,C3和C4植物资源丰富。其中,C3植物有34种,δ13C值分布区间为-23.27‰~-30.10‰,平均值为-26.77‰;C4植物有19种,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7.77‰~-14.90‰,平均值为-13.04‰。研究区内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6.74‰和-19.81‰,说明木本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草本植物,这种现象可能是全球荒漠生态系统的一种共性。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的δ13C平均值(-19.54‰)却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δ13C平均值(-20.07‰),由于植物叶片δ13C可以用来间接指示植物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即δ13C值越大,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越高;也就是说在该地区,相对于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言,一年生草本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查干哈达庙铜矿床处于古亚洲成矿域。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本巴图组下部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中,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矿石具有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矿石中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有益元素为Au、S、Pb、Zn。矿床矿石硫铅同位素分析显示,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分布范围为2.8‰~3.4‰,均值为3.1‰,变化范围较窄,硫具有上地幔(或地壳深部)来源特征,属深源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较为集中,206Pb/204Pb为18.085~18.132,207Pb/204Pb为15.507~15.534,208Pb/204Pb为37.883~37.982,具有上地幔及地壳深部(或壳幔混合)来源特征。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矿床类型属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VMS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北阿尔登-托普坎铅锌矿床矿体分布整体呈现为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点,这与矿区大的构造格架的表现特征吻合。矿床总体上为气成热液矿床类型中的接触交代矿床即矽卡岩型矿床,但其矿床为多期次复合成因。  相似文献   

7.
螺类作为淡水沼泽中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类群,是淡水沼泽食物网的重要环节。为了确定三江平原毛薹草(Carex lasiocarpa)沼泽螺类的营养级特征和食物来源结构,测定了毛薹草沼泽中的6种植物、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article organic matter,POM)和18种螺的δ~(13)C和δ~(15)N特征。结果表明,毛薹草沼泽水体中颗粒有机物的δ~(13)C值范围为-30.9‰~-28.5‰,δ~(15)N值范围为-0.60‰~2.86‰;6种植物的δ~(13)C值范围为-28.5‰~-25.22‰,δ~(15)N值范围为-0.60‰~0.44‰;螺类的δ~(13)C值范围为-32.93‰~-25.73‰,δ~(15)N值范围为-0.46‰~2.99‰;18种螺的δ~(13)C值的变化幅度为7.2‰,表现出其食物来源的差异。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颗粒有机物是大部分螺的食物基础,一部分螺的食物直接来源于沼泽中的植物;不同属的螺的食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沼泽中18种螺的营养级为1.02~2.04,除了梯旋萝卜螺(Radix plicatula)外,其它都为初级消费者。螺的碳、氮同位素特征能够反映出螺的食性和营养级水平。  相似文献   

8.
于2019年5~11月,在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站,观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冠层内外大气中水汽的浓度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采用激光光谱同位素分析技术,在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站距地表1 m、3 m、10 m和15 m处,对芦苇冠层内外大气中水汽的稳定同位素δ~(18)O值、δ~2H值和水汽浓度进行连续测量;采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大气中水汽的δ~(18)O值和δ~2H值变化的周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5~11月芦苇冠层内外大气中水汽浓度为1 076~28 414 mg/m~3,平均值为13 095 mg/m~3,水汽浓度最大值出现在7月31日,最小值出现在11月27日;大气中水汽的稳定同位素δ~(18)O值为-29.40‰~-10.01‰,δ~2H值为-174.56‰~-67.01‰;从海洋输送的水汽带来的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54.4%,从内陆输送的水汽的δ~(18)O值和δ~2H值分别为-31.11‰~-7.81‰和-187.26‰~-52.38‰,从内陆输送的水汽同位素值明显更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中水汽浓度、δ~(18)O值和δ~2H值都逐渐减小;大气中水汽的δ~(18)O值和δ~2H值在8~24 h内具有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曾承  吴鑫  钱晨阳 《盐湖研究》2010,18(1):21-28
湖积物中不同无机碳酸盐矿物常常混杂在一起,其氧同位素组成(δ18O)差异会影响碳酸盐δ18O环境信息提取的可靠性。不同矿物之间δ18O差值明显且幅度不一。20~25℃时生成的白云石比共生的方解石富集18O可能为0‰~9‰不等,亦或方解石比白云石可能更富集18O达0‰~12.3‰。常温状态,相同条件下形成的文石δ18O值较方解石高出0‰~1‰,或者方解石较文石δ18O值高出0‰~4.47‰。镁方解石中MgCO3的mol百分含量每增加1%,其δ18O值相对于纯方解石δ18O值增加0.06‰~0.17‰。在利用碳酸盐δ18O进行气候及环境研究时,不能根据某种差值进行校正,而应进行单矿物测试。由此,对不同无机碳酸盐矿物的分离及同位素测试、推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述评。  相似文献   

10.
硼资源主要来自沉积硼酸盐矿床,其硼同位素组成携带着丰富的成矿及蚀变信息。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及统计全球沉积硼酸盐矿物δ11B值,分析发现硼酸盐矿物δ11B值主要受硼源、硼酸盐结构、pH值、后期蚀变及瑞利过程影响。不同试剂合成及不同盐湖产出的硼酸盐矿物δ11B值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硼源是决定δ11B值的第一要素。同一矿床及全球沉积硼酸盐矿物间δ11B值均表现出钠硼酸盐(硼砂、三方硼砂、贫水硼砂)>钠—钙硼酸盐(钠硼解石、硼钠钙石)>镁硼酸盐(多水硼镁石、柱硼镁石、库水硼镁石)>钙硼酸盐(硬硼钙石、板硼石、白硼钙石、三斜硼钙石)>钙—镁硼酸盐(砷硼镁钙石、水方硼石),这与硼酸盐矿物中BO3/BO4比值及卤水pH值有关。原始沉积硼酸盐后期埋藏过程经历的蚀变反应会改变δ11B值:(1)次生硼酸盐矿物δ11B值比原生硼酸盐矿物低2‰~4‰,这是由于脱水反应中11B倾向进入流体相;(2)次生硼酸盐矿物δ11B值比原生硼酸盐矿物高0‰~1‰,这是因为瑞利过程中10B优先进入固相造成后期沉积硼酸盐矿物δ11B值升高0.3‰~2.5‰;(3)后期流体作用会显著改变δ11B值,主要表现在硅—锶硼酸盐矿物δ11B值与原生硼酸盐矿物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21,44(4):934-942
选取艾比湖流域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水文地质资料,利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艾比湖流域降水δ~2H和δ~(18)O变化范围分别为-148.2‰~-34.5‰和-20.16‰~1.20‰,流域大气降水线斜率为6.69。降水δ~(18)O值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在夏季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地表水δ~2H和δ~(18)O变化范围为-101.0‰~-17.0‰和-14.54‰~0.29‰,其中8月最大,其次为5月和10月。博尔塔拉河同位素值从上游到下游沿流程逐渐增加,而精河沿流程变化趋势不明显,河水δ~(18)O与气温存在正相关关系。(3)地下水δ~2H和δ~(18)O值的范围分别为-85.0‰~-65.5‰和-12.18‰~-9.05‰,平均值分别为-75.5‰和-11.00‰。博尔塔拉河区地下水同位素值从上游到下游沿流程逐渐增加,精河区沿流程变化趋势不明显。艾比湖流域水体稳定同位素的测定,为阐明流域水文过程提供同位素证据,对变化环境下有效利用水资源,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滇西兰坪盆地中多数金属矿床伴生大量膏盐体,为了探讨膏盐体与金属成矿关系,对膏盐体进行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育在云龙组中呈层状黑色石膏稀土总量,δEu(0.87)和δCe(0.95),87Sr/86Sr(0.708 629~0.710 189),δ34SV-CDT(9.6‰~+11.9‰)与区域云龙组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相近;分布在云龙组地层中呈蘑菇状、指状侵入的块状石膏的稀土总量,δEu(0.65)和δCe(0.85),87Sr/86Sr(0.707 695~0.708 127),δ34SV-CDT(+12.6‰~+15.4‰)与晚三叠世三合洞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近。结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兰坪盆地的Sr、Cu、Pb和Zn等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热卤水对地层的淋滤和萃取,成矿元素S主要为沉积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在达里诺尔湖中,布设了12个采样点,于2015年8月15日和2016年8月15日(夏季)、2016年1月15~16日和2018年1月15~16日(冬季),分别采集了达里诺尔湖的冰样和水样,并采集了达里诺尔湖周边河水的水样,分析各样品中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δD值、δ18O值分别与水中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溶解氧含量和水的电导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冰、水样品的δD值、δ18O值都大于周边河水;冬季湖泊冰样的δD值、δ18O值最大,分别为-22.11‰和-0.79‰,夏季湖水样品的δD值、δ18O值最小,分别为-32.34‰和-2.05‰;受河水输入的影响,亮子河和贡格尔河入湖口附近的采样点的冰、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比其它采样点小;冬季底层(深度为60~70 cm)冰样的δD值、δ18O值大于表层(深度为0~10 cm)的,而冬季和夏季表层(深度为0~10 cm)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大于其底层(深度700 cm);冬季和夏季冰、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与水中溶解氧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δD、δ18O值受湖水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达里诺尔湖中,布设了12个采样点,于2015年8月15日和2016年8月15日(夏季)、2016年1月15~16日和2018年1月15~16日(冬季),分别采集了达里诺尔湖的冰样和水样,并采集了达里诺尔湖周边河水的水样,分析各样品中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δD值、δ18O值分别与水中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溶解氧含量和水的电导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冰、水样品的δD值、δ18O值都大于周边河水;冬季湖泊冰样的δD值、δ18O值最大,分别为-22.11‰和-0.79‰,夏季湖水样品的δD值、δ18O值最小,分别为-32.34‰和-2.05‰;受河水输入的影响,亮子河和贡格尔河入湖口附近的采样点的冰、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比其它采样点小;冬季底层(深度为60~70 cm)冰样的δD值、δ18O值大于表层(深度为0~10 cm)的,而冬季和夏季表层(深度为0~10 cm)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大于其底层(深度>700 cm);冬季和夏季冰、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与水中溶解氧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δD、δ18O值受湖水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和)——成(县)矿田是我国西秦岭成矿带上重要的铅锌矿田之一,庙沟铅锌矿床位于秦岭巨型铅锌成矿带的西和——成县矿田内东中段的北部,是该区典型的层控矿床,该矿床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矿体受层位控制明显,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且多呈层状,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区域地质构造与该矿田的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后期的变质作用对成矿有很大影响。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侵入,为矿体的后期改造提供了热源,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再富集。该矿床是构造活动及深部渗流热卤水喷溢与变质热液充填交代共同作用下形成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6.
昭通彝良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铜多金属矿集区内获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典型矿床之一,目前储量已达大型规模。本文旨在通过蚀变—矿化分带的研究,总结河西矿段不同蚀变岩相带与矿体的空间关系,并在勘探工作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登陆前后福州降水同位素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分别来源于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双台风期间福州降水中δ~(18)O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双台风期间,δ~(18)O值变化范围为-2. 6‰~-17. 0‰,振幅达14. 4‰。2个不同水汽来源的台风影响期间,福州降水δ~(18)O的变化均呈现出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近似"几"字形。2个台风的前端和尾端降水δ~(18)O值相对偏正,平均值为-6. 9‰~-8. 9‰,接近福州夏季降水δ~(18)O平均值,受蒸发效应影响显著;而中端降水δ~(18)O值极端偏负,平均值分别为-13. 4‰和-12. 4‰,远低于福州夏季降水δ~(18)O平均值。研究发现,台风中端降水δ~(18)O值的极端偏负与水汽来源、水汽通道及降水量的变化关系较小,主要受"云雨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拜仁达坝西区锌多金属矿床是受断裂构造、斜长角闪岩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矿床。近矿体斜长角闪岩分布控制铜、锌铜、银铅锌、银铅矿体空间分布,矿区围岩自上而下、由西至东呈现:石英闪长岩、斜长角闪岩→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角闪岩,矿体自上而下、由西至东呈现:银铅锌、银铅矿体→锌矿体→铜、铜锌矿体,对应规律明显。燕山期脉岩提供了热源,海西期斜长角闪岩提供成矿物质来源。斜长角闪岩是银铅锌、银铅、银锌矿体及铜、锌铜矿体的围岩,也是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9.
小北沟矿区以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为主,次为变质砂岩。矿体严格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为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矿床由9个矿体组成。矿石工业类型分为三种,分别为:锌矿石、铅锌矿石以及银铅锌矿石,以锌矿石为主,并伴生有银、铅有益组分。采用探槽、平硐及钻探工程对矿体进行控制,对具有工业意义的12条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共获得资源储量并进行了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也对该矿的进行了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甘肃金塔县鸡心山铅锌矿位于北山造山带东段,产于二叠纪酸性侵入岩外接触带上,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蓟县纪平头山组,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石英岩夹变质砂岩花岗岩发育,成矿与浆热液及断裂构造岩有关。该矿床经普查工作,已大致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矿体规模及形态特征,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属岩浆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