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北深震的孕震三步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存在一条震源深度达600公里深震带,频发深源地震,本文通过分析1973年9月27日东北7.7级深震发震前0.5~1年的月际变温场和降水距平场的变化特征,得出中国东北区域深震的孕震过程与我国浅震一样也存在孕震三步曲;近30年9次深震的统计分析表明:东北深震的整个孕震时间以及各步之间的孕震时间均与我国浅震的孕震...  相似文献   

2.
浅析控震构造与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马边震区和鲜水河震区的控震和发震构造进行了研究,重点从发震构造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发震构造与控震构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发震构造与控震构造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地震危险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丰富的震史资料,研究了日本海沟、日本海深震与中国东北浅震的时空特征。根据深震、浅震的相关活动特点,我们对东北浅震危险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本文以此次地震的震间、同震和震后形变观测为约束,依据不同时段断层运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日本海沟地区强震与断层运动间关系.震间日本海沟地区,断层运动闭锁线深度约为60km,闭锁线以上从深到浅依次为断层运动强闭锁段、无震滑移段和弱闭锁段.由同震位错反演结果,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同震存在深浅两个滑移极值区,同震较浅的滑移极值区(同震位错量10~50m,深度小于30km)震间为断层弱闭锁段;同震较深的滑移极值区(同震位错量10~20m,深度在40km左右)震间为断层强闭锁段;而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同震位错相对较小,震间断层运动表现为无震滑移.震后初期断层运动主要分布在在闭锁线以上的同震较深滑移极值区,而同震较浅的滑移极值区能量释放比较彻底,断层震后余滑量相对较小.依据本文同震和震间断层运动反演结果,震间强闭锁段积累10m同震位错需要100多年时间,与该区域历史上7级地震活动复发周期相当;震间弱闭锁段积累30~50m同震位错约需要300~600年时间,与相关研究给出的日本海沟9级左右地震复发周期比较一致.在实际孕震能力判定的工作中,由于不同性质的断层段在同震过程中会表现更多的组合形式,断层发震能力判定结果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利用区域形变观测等资料给出震间断层运动特征的研究工作对于断层强震发震能力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地震记录震相自动识别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识别不同震相的分析信号。先求出初至震相和最大面波到时,估算出震中距,然后找到S波或PP波到时,求出准确的震中距,即可自动给出各震相的识别区间,采用线性偏振法在给定区间中识别出震相的初至时刻。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先明确要找什么震相,再由该震相的走时确定寻找区间,所以找出的初至就是要寻找的震相,自然解决了识别出震相的名称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震相的全程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6.
邵志刚  李旖雯  王芃 《地震》2015,35(3):1-9
在1966年3月邢台强震群水准观测基础上, 本文首先对同震位移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认为邢台强震群发震断层浅层是牛家桥阳断层和永福庄断层, 深部发震断层是倾向北西的北东向断层; 然后以区域水准观测为约束, 通过反演给出了邢台强震群震前断层无震滑移、 同震断层位错和震后断层余滑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 震前显著无震滑移主要发生在3月8日6.8级前震的发震断层上, 而3月20日宁晋7.2级和6.7级地震发震断层深部同震位错相对弱的断层段, 震前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无震滑移; 震后断层余滑主要分布在束鹿凹陷西侧的牛家桥阳断层。 从邢台强震群过程中断层运动时空演化特征可以看出, 强震破裂成核过程中震前断层无震滑移既可能发生于前震发震断层, 也可能发生于主震发震断层, 震后断层位移空间分布与同震位错具有互补性; 而震前断层无震滑移是否为有关震前前兆的真正原因, 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华北南部地区的近震最大震相位移资料通过震级残差法及回归分析论述了近震最大震相的平均衰减形态及其分区段性。近震最大震相平均衰减形态的研究是估算近震震级的基础。如果假设近震最大震相的平均衰减形态与地震的强度无关,那么根据震级标度的定义可以直接确定震级的量规函数。反之,近震震级量规函数描述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最大震相平均衰减特性。很清楚,近震最大震相随着震中距的变化在不同震中距范围内属于不同路径传播的波,因此,在整个近震范围内利用单一的解析函数形式来描述其平均衰减形态是不合理的。本文将利用不同方法试图合理估算不同震中距范围的平均衰减形态。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场和电磁场耦合产生的震电效应与储层物性参数有关,含流体孔隙介质中震电效应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描述储层特性。本文我们对饱和砂岩样品中的震电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构建了一套震电测量装置。利用此测量装置记录了在声波激励下砂岩样品中产生的震电转换信号,观测得到了砂岩界面产生的震电信号的衰减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震电信号与砂岩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震电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尽量减小参考电位与震电信号扰动区的基准电位之间的电位差是保证震电实验测量精确性的关键点,能够显著提高震电信号的可探测性。震电测量结果证实了地震波在含流体孔隙介质中传播时,能诱导震电耦合,同时给出了震电界面响应的特点。震电信号振幅随着波源与岩样距离的增加呈线性衰减,随着接收电极与岩样界面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不同渗透率砂岩样品中产生的震电响应结果表明震电响应的强弱与样品渗透率成正相关,震电效应可以作为研究储层渗透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矿震及其深井水位的异常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陶庄煤矿的二次矿震及其并水位的同震效应与震前异常。结果表明,矿震活动与天然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同步性,并且二次矿震的井水位同震效应形态与震前异常持续时间有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同震源体的破坏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矿震及其深井水位的异常响应车服务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用太  马志峰 《地震》1997,17(1):61-66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陶庄煤矿的二次矿震及其井水位的同震效应与震前异常。结果表明,矿震活动与天然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同步性,并且二次矿震的井水位同震效应形态与震前异常持续时间有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同震源体的破坏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重点评述目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主要技术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抗震能力评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laterally non-uniform conductors is briefly reviewed. The two-dimensional perturbation problem is considered and the two polarization cases which arise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are discussed. Techniques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equations for laterally non-uniform conductors a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numeric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图书馆为例 ,阐述了建立地震科技文献信息网的必要性和网络化建设构想。提出了电子阅览室的设想和实现途径 ,并对网络管理员的特点和基本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the phenomenon of generation of corona discharges on the tops of trees and plants is describ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ext, the conditions for generation of this electric field which leads to formation of corona discharge and transfer of electric charge between atmosphere and Earth, are discus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onset voltage and its dependence on the discharge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The coincidence between released species from corona burning point and surrounding atmosphere is also discussed. Equation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ritical intensity of the electric field and onset voltage in dependence on radius of the tip are also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equations for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The attempt to expl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ory and measured data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国西北某些地区地壳上地幔內的五类高导电层的分布及横向变化,探讨了其性质、成因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以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为例,探讨了圈划地震带轮廓的深部电性标志;分析了地壳上地幔电导率分布所揭示的地震活动深部物理环境的某些问题,尝试给出了地震带內地震危险区划分的几个深部电性指标,以及利用这些电性指标进行地震危险区划分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申了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意义,提出了对其性质的认识,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要求、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实际工作中如何充实和加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与建设,按照平时、准备“指挥部启动”的短暂时段和“指挥部启动后”3个不同阶段,分别纲要性地分析和讨论了相应的工作项目内容或者工作环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地幔粘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幔的流变性质已成为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地幔粘度结构研究的方法,其中包括利用地球物理观测资料进行反演计算和实验室试验研究,重点讨论了利用冰期后回跳,板块运动速度和大地水准面异常资料反演地幔粘度结构2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地幔矿物的实验结果,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最后简单讨论了地幔粘度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anisotropy on the onset of convection in a saturated porous medium is discussed. In particular, the case of time-dependent density-driven convection is examin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value of an equivalent Rayleigh number as the criterion for the onset of convec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目前上海市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根据上海市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In this note displacement of a thin perfectly conducting viscoelastic plate of Reiss type in contact with vacuum on both sides and in a uniform magnetic field has been discussed. The plate has been assumed to be acted on by an impulsive load. Solu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for small and large values of time. Results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for some particular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