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地质与勘探》1982年第9期刊登了谢勇同志撰写的《氟异常定量计算的初步研究》一文,读后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总的感觉是:该文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基本模型的假设也是可取的,但在公式的演化、推导上存在着某些不妥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结论的可信性. 原文主要欠妥之处1.按热力学化学势的概念,μ_i=μ_i~0+nRTlna_i,化学势μ_i与活度a_i(或浓度)之间为对数关系.已知原文中C_i为异常含量,是一种浓度,其与μ_i也应  相似文献   

2.
<正> 《地层学杂志》1983年第7卷第2期上,刊登庄培德同志《地层厚度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应用于生产工作中,方法确实简捷,计算准确可靠。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对该方法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4年第2期景开华同志《高级储量比例问题浅见》和1984年第6期钟仕兴同志《也谈高级储量比例问题》二文读后,引起了笔者的共鸣,也有所启示。值此改革之期,对高级储量比例问题互相切磋,很有必要。笔者试从三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洪同志的《浅层地震勘探直接求反射层位的产状》一文(载《物化探计算技术》1985年第3期),用新的思想推导出一组新的计算公式,为浅震资料的解释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在应用这一组公式进行浅震资料解释的过程中,发现公式的的数学推导有一处错误,这里写出本人的推导过程,与刘洪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读了本刊1984年第2期景开华同志《高级储量比例问题浅见》一文以后,根据笔者实践中的体会,也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高旭征同志先后在《地质科学》1977年第二期、1978年第一期发表了《地球化学位》与《地球化学位守恒》两文后,陈文熙、黄操明二同志在1981年《地质论评》第27卷第2期上,发表了《“地球化学位”及“地球化学位守恒”两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原作者对此作了进一步讨论和回答,本刊现予发表,以期活跃学术气氛。  相似文献   

7.
廖军 《岩土力学》2012,33(9):2875-2877
笔者拜读了贵刊2012年第33卷第2期由周勇和朱彦鹏撰写的《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体系的锚杆抗拔力研究》[1](以下简称文献[1])一文.现有以下几点望与文献[1]作者商讨.  相似文献   

8.
读《煤田地质与勘探》1979年第四期孙宗颀、李达淮等同志写的《小口径防斜试验及防斜理论探讨》一文后,使笔者产生一些联想,并提出一些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文熙  黄操明 《地质论评》1981,27(2):141-142
读了《地质科学》1977年第2期和1978年第1期先后刊载的《地球化学位》和《地球化学位守恒》两文后,发现其中存在未被作者察觉的数学疏失,致使推出的大量关系式不能成立,由此作出的地质推论也就缺乏基础。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地球化学位》一文根据熟知的热力学关系式(16),稍经演变,导出文中作为假设提出的关键方程  相似文献   

10.
李永刚  孙建生 《岩土力学》2003,24(5):848-848
本刊2003年第3期的《涵洞顶填土压力的计算分析》[1]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拜读后有几点不明之处,愿与作者探讨。 (1) 原文的计算假定②以洞顶宽度为基础,在洞顶填土内形成一楔体,且楔体顶点的夹角为土体破裂角24jb-=。实际上,由于洞顶两侧填土的水平约束,洞顶土体的水平位移很小,远不能达到主动极限状态,楔体难以形成,土体破裂角也不会出现。 (2) 原文以其三个计算假定为前提进行公式推导,取一单元进行分析时,仅考虑了垂直土压力,而不考虑侧向土压力。此处的侧向土压力与垂直土压力属同一量级,不宜忽略。 (3) 在进行洞顶土压力求解时,原文的…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拜读了发表在《岩土力学》2013年第34卷第9期上的论文《考虑土拱效应的倾斜滑移面间竖向应力研究》[1](以下称为原文),现有以下2点望与原文作者商榷:(1)原文在2.1节给出的土侧压力系数并不适用于黏性土,因而其给出的两倾斜墙下考虑土拱效应的竖向应力计算理论式(24)并不适用于黏性土。(2)土拱效应用于求解倾斜墙时未给出大主应力偏转角的计算公式,而这点恰是倾斜墙与竖向墙  相似文献   

12.
诘问白洋淀陨击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进忠 《地学前缘》2004,11(4):502-502
近年来,大凡遇到环境盆地,其成因总会有人提出地外星体陨击的假设。2004年第11卷第2期《地学前缘》上王若柏《白洋淀流域特殊地貌——撞击成因与相关问题的探讨》一文可作为这方面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夏唐代  黄睿 《岩土力学》2013,34(7):2127-2128
首先,非常感谢朱建明副教授对笔者撰写的发表于《岩土力学》2012年第33卷第10期的论文《基于土拱效应原理求解挡土墙被动土压力》[1](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同时非常感谢《岩土力学》编辑部给予笔者这样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现针对讨论稿提出的问题做出以下答复:
  1滑裂面倾角是否合适
  讨论稿中提到,当时,按照原文公式计算会得到滑裂面倾角?趋近于90°,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但按照原文的计算假设条件来看的情况是略有不同的,根据计算可知,墙土间的外摩擦角?是土拱效应存在的前提条件,其值与墙背面的摩擦情况和排水条件有关,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表 A.0.1[2],外摩擦角?与内摩擦角?的比值范围如表1。  相似文献   

14.
自《煤田地质与勘探》1984年第1期发表笔者《用法式方程法把斜孔改算成直孔》一文(以下简称前文)以后,有的同志来函询及,在计算中用分析法线P的挂限位置来确定方向余弦的符号甚感不便,有无更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赵琦  朱建明  李鹏 《岩土力学》2014,299(2):607-608
<正>1引言笔者拜读了发表在《岩土力学》2013年第34卷第1期上的论文"黏性土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1](以下简称文献[1]),现有以下2点望与文献[1]作者商榷:(1)文献[1]4.1中求解土压力强度时未考虑墙顶张拉裂缝高度的影响,对于黏性土而言,不考虑墙顶张拉裂缝高度的影响是不合适的。(2)文献[1]中未给出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高度的求解公式。2计算公式文献[1]给出了土性参数内摩擦角与黏聚力与  相似文献   

16.
关于陀螺测斜仪的漂移和框架误差的消除,曾提出过两种方法.《陀螺测斜仪框架误差和漂移的消除方法》(载《探矿工程》1981年第3期)一文,又提出了第三种方法.本文试就这三种方法谈谈自己的意见. 三种不同的消除方法尽管三种消除方法不同,但所采用的基本计算公式却是一致的.这个基本公式是: tgα=tgφ·cosθ(1) 如果定向方位不是正北(0°),则上式可写成如下的通式:  相似文献   

17.
《从》文(载本刊1983年第2期)和《元》文(载本刊1983年第4期)有些问题值得商榷,现在提出来,请原作者和读者指正。首先讨论《元》文的问题。该文主要是表2“元素的离子半径、比重、熔度、沸度一览表”中的部分内容。 1.离子半径栏中,仅列举了一种数字。据当前科学知识,元素的离子半径是与其氧化态和配位数等有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地质》1981年第四期刊登了程学友同志的“热液钠交代与铀矿化”一文,其中有一些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提出来与作者讨论: 1.作者对钠交代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第三种为热液钠交代型,其特点是“产在特定的构造部位上,有着独特的矿物组合,形成温度较低,与铀矿  相似文献   

19.
陈江峰 《地质科学》1994,29(1):100-101
Nd模式年龄的地质解释有多解性(Arndt et al 1987s Jahn et al., 1990),杨晓松等(1993)在《二元混合体系的端元Sm-Nd模式年龄计算方法》一文(下简称杨文)中提出端元模式年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试图解决模式年龄的多解性问题.公式推导基本正确,但在公式的内涵、适用性和应用条件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在《地质与勘探》1978年第五期上,徐研非同志针对笔者《关于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该文刊于《地质与勘探》1974年第五期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是,徐研非同志的观点,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