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作衡  李晓峰 《矿床地质》2003,22(4):400-400
以“矿产勘查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国际矿床会议 (SGA)于 2 0 0 3年 8月 2 4~ 2 8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来自世界各大洲 5 1个国家的经济地质、矿产勘查及矿业开发等领域的 30 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有裴荣富、毛景文、聂凤军、张作衡、李晓峰、梅燕雄、刘凤山、叶锦华、胡瑞忠、郭进义等1 0位同志。曾南石等在加拿大、日本等国工作的华人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分大会主题发言和专题发言两大部分。专题发言包括表生成矿作用、海底热液系统、斑岩 /花岗岩及岩浆热液转换、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与基性_超基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黔东及邻区大地构造相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戴传固  张慧  王敏 《贵州地质》2006,23(3):217-222
根据黔东地区不同的发展演化阶段和造山性质,建立了该区三个发展演化阶段大地构造相特征。首次提出了洋陆转换造山性质和板内造山性质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即在洋陆转换的造山进程中,划分为离散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汇聚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碰撞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和陆内造山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而在板内造山进程中,划分为裂陷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挤压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和隆升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使之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本区不同造山性质的构造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继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之后,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地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挑战。与上届大会相比,本届大会专题讨论会内容中以“成矿作用”专题替代了上届的“造山带”专题;学科分组讨论会由上届的22个学科增加到27个,新增加的5个学科为:实验岩石学,变质岩石学(上届与前寒武纪地质学列在一个学科内),遥感,大地构造、板块运动及区域地球物理(与上届的勘查地球物理分开),地质年代学及同位素地质学。参加第3…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设想的提出 在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史上,关于研究目的的认识,尤其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历史论大地构造学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两类。在历史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其最著名的研究方法为历史分析法,它强调恢复和阐明地壳或岩石圈构造的形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程,所以采用归纳法为主。最流行的理论为地槽地台理论、它主要探索地壳演化的阶段划分,构造单元的出现顺序和历史生因关系。在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1981,27(6)
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在国际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最近举行的一次选举中被选为该委员会副主席。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是国际地科联所属矿床成因协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由美国、苏联等国家的地质学家发起,成立于1972年。该委员会成立后,在进行国际合作,开展成矿大地构造研究  相似文献   

6.
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86年3月和1987年1月先后两次召开了富矿专题讨论会。各研究室均有人参加并发言。核工业部地质局刘兴忠总工程师及地质处、科技处许多同志参加了会议。在会上重点发言的有:李田港、季树藩、王文广、孙文鹏、陈祖伊、王正邦、周德安、邸军恒、王驹等,胡绍康做了小结。现将讨论内容加以汇集和整理,再加上一些个人的理解,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利用Th、Ta、Hf之间比值判别岩浆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的机理,根据世界典型大地构造环境区岩浆岩系的Th、Ta、Hf数据,提出了利用Th、Ta、Hf比值判别岩浆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峨眉山玄武岩系岩浆源区的大地构造环境,认为该岩系属地幔热柱成因。  相似文献   

8.
会议于1987年11月26日~12月1日在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6个问题:1)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目的和任务;2)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理论和方法;3)中国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煤大地构造及演化;4)中国煤田的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类  相似文献   

9.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大地构造学的百花园里,有一朵正在盛开的鲜艳夺目的花朵——地洼学说,二十多年来,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沐育下,与其它大地构造学派竞相开放,茁壮成长,为我国大地构造学及区域成矿规律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地洼学说是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陈国达教授于一九五六年提出的,并逐步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种新的地壳运动演化理论,成为我国大地构造学重要学派之一,在国外(特别是苏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童玉明研究员等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成煤大地构造》,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和成矿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为该专著的出版撰序,对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该书提出了成煤大地构造理论,对其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作了详细阐述,重点论述了中国成煤大地构造。该书作者从地壳演化及运动的角度,按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要求,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研究了中国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不同大地构  相似文献   

12.
凉山州地质学会于1989年7月21日在西昌市“攀西地质大队”礼堂隆重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胡炎基和李尤龙分别对第二届理事会任期的工作作了报告。在第二届理事会任期内,举办了四次学术讨论会,五次专题学术报告会,编辑出版了五期《西昌地质》,进行了四次优秀论文评选,选出优秀论文52篇。这次会议中,又组织了学术交流,黄振华、李玉文、张洪刚等作了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13.
一、IGCP480项目及第三次专题讨论会概况 IGCP-480项目(2004-2009)旨在探索"中亚造山拼合体"的构造地质和大地构造关系及其对大陆增长和陆内变形的意义.中亚造山带是欧亚大陆内部规模最大的造山系统,浓缩了自中元古代末至中生代全球构造演化的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 000 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5.
80~90年代,以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童玉明为首,有陈胜早、王伏泉、周瑶琪、丁培民、刘以宣等科学家参加的集体,进行了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先后用中、英、俄文发表了有关论文三四十篇,《中国成煤大地构造》专著一本。该成果于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贰等奖,1999年获地洼学说特等奖。它将大地构造学和煤地质学相结合,提出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成煤大地构造学(即煤成矿学)。它是从大地构造角度研究聚煤作用和煤矿床在地壳中时空分布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科学,把全球构造聚煤单元分为域、带、盆三级。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专题地质填图是揭示造山带结构、组成及其时空配置关系与形成机制的有效手段。本专题坚持“以块体和基质作为混杂岩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以及“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并重”的地质填图理念,开展并完成了祁连造山带拉脊山蛇绿岩—增生杂岩1∶25 000专题地质填图。通过专题地质图,精细刻画了拉脊山混杂岩的结构与组成、成因类型和时空配置关系,重建了南祁连早古生代大洋板块地层序列,划分了大地构造相,揭示了原特提斯洋沟—弧—盆体系演化历史。拉脊山昂思多蛇绿岩—增生杂岩专题地质图、混杂岩填图方法和系列填图成果彰显了基础地质调查是解决关键地质科学问题和提升基础地质理论认识的最佳途径,也体现了专题地质填图是加快地调科研融合与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80,26(3):279-280
在著名中国大地构造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黄汲清教授指导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即将于1980年由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新华书店和国际书店在国内外发行。这份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是在全国各部门、  相似文献   

18.
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介绍国内外关于大地构造相概念和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大地构造相分析在研究造山带结构和演化,非史密斯地层以及造山带沉积地质学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华南东部大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几种主要观点和存在问题,分析了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特征及盆地多期并列迭加改造特征,从而指出盆地原型及其迭加改造分析是华南东部大地构造演化研究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研究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这是265大队大队长余国林在该队2004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一个专题发言。作为一个大队行政主要领导,他结合实际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了阐述,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