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建华 《中国岩溶》2004,23(2):100-100
2004年3月11~12日,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在桂林召开,到会的委员共14人,包括学术委员会主任汪集旸院士、副主任林学钰院士、李彬研究员。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科辅人员及依托单位岩溶地质研究所的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18-21日,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六次常委扩大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王泽九和穆西南副主任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寿嘉华主任、殷鸿福副主任,张洪涛、沙金庚副秘书长,全国地层委员会科学顾问杨遵仪院士,特邀专家李廷栋院士、任纪舜院士、沈其韩院士、乔秀夫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  相似文献   

3.
何茂传  鞠杰伟 《山东地质》2012,(8):F0004-F0004
2012年8月4日至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翟裕生到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作学术报告,并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了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学术委员会会议。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中油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中油股份公司科技与信息管理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以油藏地球化学为主题的“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与技术进展”专题研讨会,于2001年9月底在昆明召开。这是国内举办的首次油藏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中油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邱中建院士、我国著名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家戴金星院士以及中国石油地质学会副主任、中油股份公司总地质师贾承造教授等知名专家以及国际著名的油藏地球…  相似文献   

5.
万渝生 《地质通报》2005,24(1):29-29
一年一度的北京SHRIMP年会于2005年1月11-12日在京召开。北京SHRIMP中心学术委员会沈其韩主任主持开幕式,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主任刘敦一教授致开幕词。李庭栋院士、任纪舜院士、肖序常院士、李曙光院士等出席会议。共有50余个报告进行了会议交流。报告内容包括超高压变质带年代学、蛇绿岩年代学、  相似文献   

6.
晓生 《地质学刊》2008,32(4):344-344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如皋人。1942年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1943年-1945年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后赴美留学,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回国,历任中国矿业学院煤田地质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学科煤田地质勘探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煤炭部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发明奖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煤炭学会泥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质》2012,(8):75-75
应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教授于2012年8月3日从北京出发,4—10日,在济南作重要学术报告,并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了“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学术委员会会议,随后赴诸城、威海、烟台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溶》2011,(4):396-396
2011年12月4日,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八次会议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隆重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汪集旸院士、委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Derek Ford院士等其他委员和广西科技厅领导共23人参加,  相似文献   

9.
李强 《中国岩溶》2009,28(1):42-42
2008年12月10-13日,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五次会议在桂林隆重召开,包括学术委员会主任汪集旸院士以及俄罗斯科学院沈照理院士在内的24名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简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12月25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会议选举了本届学术委员会的负责人,他们是主任:张弥曼、副主任:汪品先、陈旭。杨...  相似文献   

11.
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2009年度扩大会议于2009年8月26~27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及国际合作司领导、中国IODP委员会联络员、专家委员会成员、部分中国IODP派出代表和IODP航次科学家代表、有关深海研究机构和单位代表,以及中国IODP办公室共计3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分别由专家委员会孙枢院士(主任)、秦蕴珊院士(副主任)和汪品先院士(副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12.
刘俊来 《地质通报》2007,26(1):21-21
2006年11月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主办,桂林工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主任北京大学刘瑞殉教授、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院士、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俊来教授和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50多名专家、学者交流了有关显微构造教学与研究成果,提交学术论文30多篇,就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术前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18日至21日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三届第六次常委扩大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王泽九和穆西南副主任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寿嘉华主任、殷鸿福副主任、张洪涛、沙金庚副秘书长、全国地层委员会科学顾问杨遵仪院士以及特邀专家李廷栋院士、任纪舜院士、沈其韩院士、乔秀夫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处长,全国地层委员会各分委会的主席或副主席、部分断代的工作组组长、承担项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研究任务的课题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等六十余人.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等23家单位发起、由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成都理工大学具体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2月17—22在成都召开。会议由陈毓川院士任指导委员会主任,胡瑞忠研究员任组委会主任,倪师军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高等院校、有色系统、核工业系统、国家海洋局和矿业公司等部门的6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地矿部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简介本开放实验室于1994年3月经地矿部正式批准建立,挂靠中国3也质大学(武汉)。主任:张本仁教授(博士导师),副主任:高山教授,钟增球教授,陆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游振东教授(博士导师)。实...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古生物学会、东北亚生物演化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黑龙江嘉荫白垩纪生物群及K--Pg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嘉荫化石保护论坛"于2019年8月18日至21日在黑龙江省嘉荫市召开,为期4天的学术会议和野外考察取得圆满成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革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古生物学与地层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5月21-23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十年进展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与会人员包括郑永飞院士、陈骏院士、李献华院士、许志琴院士、杨经绥院士、张宏福院士,学会主要负责人、学术工作委员会成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文稿作者和报告人等90余人。学会副理事长、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郑永飞院士主持论坛开幕式,胡瑞忠理事长、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26日,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水土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寒梅教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兼《上海国土资源》编辑部主任龚士良教授专程赴武汉,拜访了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教授,并代表《上海国土资源》期刊作了专题访谈。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委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原任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现任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主任,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同时还兼任中国煤炭劳动保护协会安全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俄罗斯斯科琴斯基矿业研究院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20.
梅燕雄 《矿床地质》2009,28(4):513-514
裴荣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曾任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主席,现为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和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项目首席科学家.在裴荣富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5周年之际,矿产资源研究所组织编撰学术专辑以示祝贺.作为裴荣富院士的学生,笔者代表众弟子撰写此文,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