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天津海域49个底质样品的粒度分析、重金属分析及对测试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综合研究了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使用多元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天津海域的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天津海域的现代沉积环境和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粘土质粉砂是天津海域分布最广的沉积物类型,Hg 是天津海域的主要污染元素;(2)重金属元素富集区分别位于大沽排污河口地区和永定新河口至东疆港外侧的地区,这两个地区水动力较缓,沉积物粒度较细;(3)除 Hg 外,其他几种重金属元素与沉积物中砂、粉砂和粘土含量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柯东胜 《海洋学报》1985,7(5):641-645
在影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河口水体的盐度、底质pH值、有机质及悬浮物等对重金属的影响尤为显著[1,2,4].本文选用珠江口海区的1976-1978年所调查的32个测站底质表层重金属浓度和相应测站的底质pH值,有机质和水体盐度等有关资料,用一元回归及多元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珠江口海区铜与其他重金属之间及重金属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它们在海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底质沉积物接受了巨量的重金属(As、Cd、Cu、Cr、Hg、Ni、Pb、Zn和V),从而使得底质环境质量可能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些重金属来源复杂,其中既有自然源重金属又有不同人为来源。其中自然源可能主要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泥沙和中国西部沙漠的粉尘,人为来源可能主要包括煤炭和燃油消耗、钢铁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其中煤炭消耗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是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物铅和汞的最主要的来源。这些重金属主要通过河流输入的方式进入到中国东部海域,尽管鉴定沉积物中重金属具体人为来源的方法较多,但在中国东部海域应用最为成功的是铅稳定同位素。尽管巨量的重金属输入到中国东部海域,但绝大部分海域底质沉积物质量良好,仅在锦州湾海域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底质沉积物接受了巨量的重金属(As、Cd、Cu、Cr、Hg、Ni、Pb、Zn和V),从而使得底质环境质量可能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些重金属来源复杂,其中既有自然源重金属又有不同人为来源。其中自然源可能主要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泥沙和中国西部沙漠的粉尘,人为来源可能主要包括煤炭和燃油消耗、钢铁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其中煤炭消耗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是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物铅和汞的最主要的来源。这些重金属主要通过河流输入的方式进入到中国东部海域,尽管鉴定沉积物中重金属具体人为来源的方法较多,但在中国东部海域应用最为成功的是铅稳定同位素。尽管巨量的重金属输入到中国东部海域,但绝大部分海域底质沉积物质量良好,仅在锦州湾海域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天津段)柱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渤海湾柱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各元素在各站位的分布特征,同时对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质做了相关分析并对该海域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随深度的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总体上呈波折型分布;且该海域底质环境质量总指数已达很强的生态危害,其中主要污染元素是Hg,已达极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6.
广西沿岸主要海湾水质和底质环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6年夏季和冬季2个航次广西近岸主要港湾的水质和底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港湾的水质状况较好,大部分区域的油类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底质受到的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海岛水体和底质中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福建省海岛水体和底质中Hg、Cu、Pb、Zn和Cd的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Cu、Pb、Zn和Cd没有超标。底质中的Cu、Pb和Zn有部分海岛超标;初步认为,海岛周围水体和底质中的重金属含量与福建省陆地普遍存在的铅锌矿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黄海辽宁海湾水质和底质污染状况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北黄海辽宁青堆子湾,常江奥,小窑湾,大窑湾5个海湾水 和底质的化学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水质污染主要是无机氮和无机磷超标。底质污染为磷酸盐,硫化物和重金属多类污染要素超标。  相似文献   

9.
在对颗粒态悬浮体和底质中重金属的研究方面,较多的工作是测定其总量。但仅用总浓度来评价底质的污染情况是不够确切的,因为不同结合形式的金属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对生物体的毒性也不同,当水介质环境发生变化时,将使某些结合形态的重金属从颗粒态中释放出来。采用合适的试剂将重金属的不同结合部分进行选择性地提取,再分别测定,对于了解微量金属的来源、变化的形式、迁移的规律和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能提供更可靠、更真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胶州湾高密度网格化的3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研究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u、Pb、Zn、Cd、Cr、Hg和As重金属元素由近岸向湾内呈现出差异性的分布规律,值得注意的是,Cu、Pb、Zn、Hg和Cr5种重金属元素在黄岛北部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高值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加强使得胶州湾的物质来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成为影响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此外,胶州湾的底质类型、复杂海洋水动力环境、底质类型多样性及生物作用等因素也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 2 0 0 1年 2月和 7月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水质和底质表层沉积物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 ,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 :(1 )该海域水质的 p H值、溶解氧和石油类等环境因子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则超标严重 ,该海域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夏季比冬季富营养化程度略低 ) ;(2 )该海域底质表层沉积物中除部分站位的重金属 Cu、 Zn含量超标外 ,有机质、石油类和重金属 Pb、 Cd、 Hg的含量均未超标 ,底质环境状况尚好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同时用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汞、锌含量平均值超过标准,其余项目未发现超标;其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同时该海域底质环境质量总指数已达到污染程度和很强的生态危害,其中主要污染元素是Hg,已达重污染,并形成极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在东营近岸海域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测试结果,系统研究了该区沉积物类型和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营近岸海域沉积物类型主要有5种,以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Cu、Zn、Cr和As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9、0.12、21.53、22.4、73.02、67.02和12.77μg/g。沉积物底质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为0.27~0.73,平均为0.43,表明东营近岸海域底质环境大部分为清洁和尚清洁状态。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生态危害程度较低,污染程度顺序为AsHgCdCuPbCrZn。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根据1992年8月和1993年2月(夏、冬两季)对南麂列岛潮间带的环境本底调查以及对水质、底质、生物样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调查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底质除个别断面外,均处于良好状态。生物体重金属残留量全部低于全国海岸带调查时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对海南岛南部滨海地区16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来源及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Cu、Pb、Zn、Cr、As、Hg和Cd等元素含量分别为10.45、22.38、53.72、23.42、4.52、0.09和0.05μg/g。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新村港及榆林湾等地,其Hg元素较同类旅游港湾明显偏高。Cu、Pb、Zn、Cr主要来源为自然风化和侵蚀,其含量与分布受粒度制约;As元素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有机质降解过程释放的金属离子以及人为因素是Hg、Cd的主要来源。单一重金属污染物对底质环境影响较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等级排序依次为HgAsCdPbCuCrZn,Hg元素是主要潜在的生态风险,应加强对其监控。  相似文献   

16.
渤海西南部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渤海潮间带沉积物中Zn,Cu,Pb,Cd,Cr和Ni。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西南部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基本正常,但Zn的污染较为明显,可能与油田排污有关。黄河口重金属含量从高潮带向低潮带逐渐降低。本区沉积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性。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它们易与有机质结合,而沉降至底质。  相似文献   

17.
渤海辽东湾沉积物中Cu、Pb、Zn、Cd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郝静  李淑媛  周永芝  刘娟 《海洋学报》1989,11(6):742-748
本文通过对辽东湾自然环境、底质沉积环境、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重金属垂直剖面的分析,确定采用柱状样品中深层稳定段作为背景段。数据经态性检验后,用平均值和标准差来表示其背景含量。同时以Ni作为对比元素,通过相关分析验证Cu、Zn的背景含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吴瑜端 《海洋与湖沼》1978,9(2):168-182
1972年以来,在长江口海域污染状况调查中,发现几年来该海域水体基本未受重金属的污染;而在底质取样中,个别站位的某些项目则有时出现超过卫生标准现象。为了深入研究长江口海域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扩散和转移规律及机理,以及该海域对重金属的自净能力,以便为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我们结合长江口海域的特点,选择 Cu、Cr、Hg 三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在以往调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底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长江口区32个表层沉积样品中Cu、Cr、Zn、Pb等重金属元素及Al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进行定量研究,揭示水动力和沉积作用是研究区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而采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沉积地球化学分区。此外,本次研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以Cu、Cr、Zn、Pb重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对长江口区进行底质环境的多因子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的底质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为探讨研究区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珠江河口的现代沉积环境与底质重金属的含量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用在珠江口多年的环境污染监测资料和近期珠江口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的资料,并引用珠江口河口湾较典型的现代沉积相,分析探讨了河口湾的沉积环境与底质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的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