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西南部棲霞灰岩煤系之几种鳞木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1):107-107
1950年冬田奇(王隽)先生寄来鳞木植物化石数块,系采自宜都县,松木坪之马鞍山煤系。采集者为周圣生黄钟二氏。煤系层位在栖霞灰岩之下,而不整合覆於黄龙灰岩之上。植物化石经鉴定为Sigillaria acutangula Halle,Lepidodendron oculus felis(Abbado)Zeiller及Lep.ituense Sze sp.nov三种。此三种或可视作一种即Lep.oculus felise 详细讨论见於西文中。此种化石,在山西中部属於上石盒子系。在甘肃南山属於下石盒子系。在朝鲜属於Koten Series(上石炭纪)及其上之寺洞统(山西系及下石盒子系之一部)。在遼东烟台属於上石炭纪。在阿北之开平煤田则发见於第14层煤及其上之赵各庄层。第14层煤相常於中石炭纪之最上部,赵各庄层则属於二叠石炭纪。故此种化石,殊无鉴定地层时代之价值。惟栖霞灰岩底部煤系在华中及华西南部分布甚广,在湘西名黔阳煤系,在川南名铜矿溪层,在陕南名梁山层,滇束及贵州,及到处有所发现。各处地层次序亦大致相同。贵州及川南则在煤系地层之下尚有薄层石灰岩含 Stylidophyllum及其他栖霞灰岩之化石。四川方面又发见下二叠纪  相似文献   

2.
段新华 《地质论评》1958,18(6):440-443
一、绪言 Neuropteris gigantea sternbg.为欧洲、北美中石炭纪煤系(Westphalian A-C期)的极重要标准化石,在我国华北本溪统内亦广泛存在,而在华南则仅见于江西之梓山煤系内。1957年9月作者与康作民同志等在广东阳山县城西北测制下石炭系剖面时,在属于维  相似文献   

3.
斯行健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3,8(Z1):149-150
石炭纪植物化石在江西尚罕有详细记载,前此王竹泉、谭锡畴、王绍文诸氏曾有石炭纪煤系报告,似因缺乏化石证据,时代未曾确定,一九三七年冬,刘辉泗先生与国达在赣南贡水  相似文献   

4.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3,8(Z1):150-152
此幕造山运动之存在,系以中石炭纪梓山煤系前之不整合为代表,梓山煤系原为王绍文立名,时期定作石炭纪,惟因缺化石证明,後人多将之归入二叠纪,视作乐平煤系。至一九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陕南西乡地区下石炭统中新发现的煤系地层木竹坝段,并论述了该煤系化石面貌、沉积特征、对比关系、成煤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泥盆—石炭纪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石炭纪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新疆研究石炭系的良好地区之一。目前海相泥盆纪地层中有化石佐证的只有中泥盆世,而早泥盆世地层存在与否尚难定论。描述珊瑚计22属22种。中泥盆统3属3新种,石炭纪19属12新种。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的中泥盆统称克孜勒陶组,上泥盆统为奇自拉夫组,属陆相沉积。石炭系自下而上为下统库山河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中统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上石炭统塔哈奇组、克孜里奇曼组。  相似文献   

7.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相似文献   

8.
石炭纪拴马桩煤系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色尔腾山及大青山一带,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佘太组、上佘太组及拴马桩组。该煤系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总厚度大于1000m,长期以来认为它是陆相的山间盆地型沉积。近年来,作者在上、下佘太组中首次发现双壳类化石:Pterinopectinela,Schizodus,Sedgwickia等共5属8种,为该煤系存在海相沉积提供了佐证。还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及古流向测量等方面,对其沉积相类型、石炭纪时期的古地理格局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凌联海  何伟相 《江西地质》1999,13(3):176-179
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地区的煤系地层过去未获化石,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属上三叠统安源煤系,本文根据最近采获的菊石,腕足类及植物化石资料,论证该区煤系地层应属晚二叠世乐平煤系,同时在区内首次发现早三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10.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3,29(6):499-505
本文研究的珊瑚化石是新疆石油管理局赵治信等同志于1975年在新疆叶城、皮山等地采集的。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作者只研究了该区上石炭统复体四射珊瑚4属6种,其中5新种;下二叠统下部1新属1新种。按珊瑚化石所在层位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石炭系分统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我国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各类化石丰富,岩相分异显著。从本世纪初至今,数十年来,已有相当的研究基础,但各家对分统的认识还不一致。早在1914年,丁文江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进行路线地质调查时,将威宁地区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大坪子灰岩、歪头山煤系、威宁灰岩、新官厅灰岩、十里铺灰岩和簸箕湾页岩。他把簸箕湾页岩到威宁灰  相似文献   

12.
尹继才  吕林素 《地球学报》2005,26(5):473-474
笔者在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石松化石,发现地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以北约8km处的杨坨煤矿中(图1)。早在1916年,叶良辅等就在北京西山做了大量的地层工作,在《北京西山地质志》中称为石炭纪杨坨煤系,该地层称为杨家坨煤系。1928年,杨曾威等在杨坨煤矿区做了详细的地层工作,根据岩性差异划分为:下杨家坨煤系(相当于本溪系和太原系),中杨家坨煤系(相当于山西系),上杨家坨煤系(相当石盒子系)。后又有熊秉信、李悦言、杨杰和李星学等分别在此做过地层划分工作。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芬老师带学生实习,又做了大量的地层剖面测量和动、植物化石的采集工作,后该地质大学古生物教研室的杨关秀又做了许多古植物化石的采集和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东方县中石炭世双壳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仁杰 《地质论评》1980,26(4):281-286
以往,我们对海南岛的石炭纪地层及古生物资料了解甚少。该岛石炭纪的双壳类化石也从未系统采集、研究过。1960年广东区调队将海南岛东方县一带的石炭系自上而下分为石岭群和青天峡组。前者定为中石炭统,后一组含Gigantoproductus giganteus(Martin),Dictyoclostus inflatus(McChesney),Productus sp.等腕足类化石,划归下石炭统。1977年,我所张国星、许寿永、倪世钊等曾于东方县东方公社石岭附近测制了石炭系剖面,并于青天峡群采得一批腕足  相似文献   

14.
江西的梓山煤系,自从斯行健、陈国达(1942)根据Neuropteria gigantea sternb.的发現确定为中石炭纪威司番期后。他們在討論腕足类破片。这些化石产于梓山煤系中部灼杂色真岩中(图)。煤系之煤层比于化石层之上。上述化石的发现,虽因共保存不佳尚难蕴定其中国南部中石炭耙古地理时指出"当NE中石炭耙时南中国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湖南南部二叠系划分并论斗岭煤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述了湖南南部嘉禾、常宁及耒阳等地三个二叠纪地层剖面,将本区二叠系划分为:上统包括大隆组、小元冲组:下统包括斗岭组(即斗岭煤系)、当冲组及栖霞组等地层单位。其中着重讨论了斗岭煤系的时代问题。在斗岭组顶部采得大量Altudoceras,Paraceltites等菊石化石,时代属早二叠世晚期,从而提出了本区斗岭煤系时代应属早二叠世晚期。文中的  相似文献   

16.
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本文描述的化石采自上下两个层位,下部化石少,以石燕贝类为主, 其组合特征反映了石炭纪腕足类的特点与改则县玛米雪山地区上石炭统所产相似;上部化石丰富,以石燕贝类的Spiriferella和Syrin-gothyris的出现为特征,共生还有长身贝类的Chonetinella,Echinauris,Tylo-pecta等。这个化石组合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同时代的化石组合不同。特别是Syringothy-ris在下二叠统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西天山石炭纪地层及生物群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东 《新疆地质》2012,30(Z1):38-44
据前人资料结合1∶25万区调新资料研究成果,对西天山石炭纪典型岩石地层单位及时代、基本特征形成一些新的认识.对新疆北部石炭系腕足“管孔石燕动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及腕足“拟穆武贝动物群”的分布范围、生物区系意义进行总结和讨论.利用多年来西天山陆续发现的菊石化石,建立了本区7个石炭纪菊石带,并结合“R带”为主的菊石化石资料对西天山上、下石炭统年代界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罗兴  潘鹏 《地质论评》1959,19(7):310-312
本文系报导南京附近五通系地层中所发现的植物化石 Leptophlbeum rhorhbicum Dawson(斜方鳞皮木),此化石的发现对该地层中已知的古植物群种属可作一重要补充,并对商讨五通系的地质年代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我国东南部五通系的地质时代问题,意见颇为纷纭,在化石未发现以前,有的认为应属于志留纪(相当于北美的Digaran统),又有人认为应属于泥盆纪或下石炭纪;直到1933年德国高腾和斯行健先生研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中部明城、吉昌、土顶子、石溪河一带石炭纪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为探讨中、下石炭统的分界提供了方便。它们的研究历史可远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其中有植物化石的发现是在五十年代末,而利用它们来研究地层的时代和对比则至今尚未见到论著。吉中地区石炭系层序(表1)是长春地质学院师生自1959年以来建立的。在此之前日人凑正雄(1942)把鹿圈  相似文献   

20.
一、地质概况铜川矿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部,由南而北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石炭系上统太原群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奥陶系中、下统为煤系地层基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